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比例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比例尺,模型,相似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性状,关系。
多比例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1](2015)在《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和快速发展,长桩超长桩的使用随之增多,设计中长桩、超长桩桩基的沉降计算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焦点。工程单桩静力试桩结果表明,桩身压缩占桩基沉降的比率较大。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沉降机理的分析大都基于工程试验的单桩获得,有关长群桩基础的沉降变形性状的机理研究较少,亟需深入研究。为此,以长群桩基础为对象,对其沉降性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单桩基础在小荷载水平下,桩顶的沉降大都由桩身压缩量所引起;2工作荷载条件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桩身压缩比例要小于单桩基础的试验结果,这是由群桩效应导致桩端下土体压缩量比例较大引起;3桩距小、桩数多,土的压缩层厚度大,压缩变形量大,但桩间土的压缩量相对较小;4桩距大、桩数相同情况下,桩端以下的压缩层深度和压缩量将相应减小。研究的相关结果对今后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黄思凝,郭迅,孟庆利,刘红彪[2](2013)在《地震模拟试验中单质点体系小比例尺模型的分级相似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震模拟试验中采用逐级加载的加载方式给试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对一个模型采用逐级加载方式至大震输入后,其层间位移角为1/50;而对模型直接大震输入,其层间位移角为1/80,采用逐级加载的试验结果致使我们错误的估计原型的抗震性能;在逐级加载的地震模拟试验中,采用分级相似关系能减小逐级加载试验方式给结果带来的误差,从振动台试验加速度反应看误差达到6%左右,从位移反应上看,采用分级相似关系后,位移反应与直接进行大震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3](2012)在《长群桩基础承载力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承载性状的研究大都为工程静载试验的基桩,有关长群桩基础的承载性状的机制研究较少,亟需深入研究。通过大比例尺长群桩基础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长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基桩桩身轴力、侧阻力和承台底土压力的承载性状随群桩沉降发展的相关结果,深入分析了长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机理。该成果可为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黄思凝,郭迅,张敏政,孟庆利,张贺[4](201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设计方法及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试验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原型的抗震性能,对模型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别按以承载力相似新方法和配筋率相同的常用设计方法设计模型构件,进行伪静力试验,把试验结果与原型构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配筋率的设计方法易高估原型结构的力学性能,而承载力相似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误差较小。针对振动台试验中采用逐级加载方式给试验结果带来的误差,提出分级相似关系,即在每级次地震动输入后测得模型频率,根据自振频率比和弹性模量比之间的关系,来改变下阶段试验的弹性模量比,从而调整下一阶段相似关系来减小误差;且应用分级相似关系进行振动台试验,将试验结果与不采用分级相似关系的试验结果及直接对模型进行一次性输入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级相似关系的可行性,并提出分级相似关系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孟庆利,黄思凝,郭迅[5](2008)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的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小比例尺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问题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配筋率、配箍率或者截面有效高度(h0)、箍筋间距等,对微粒混凝土和配筋的相似性协调进行考虑,并且通过构件试验、振动台实验和数值模拟来研究其可行性、有效性,而且通过相似偏差分析可知:相似性协调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原型结构弹塑性性态。(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黄思凝[6](2008)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振动台模型实验诞生到现在的几十年间,与其相配套的振动台模型相似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往往不能使用原型材料作为模型材料;此外,为了利用同一模型研究原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性态,振动台试验中通常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振动台试验中,必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模型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的问题;(2)针对现在振动台常用的逐级加载的加载方式,当对同一模型进行多级次地震动输入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模型结构的累积损伤,这就给试验结果带来误差。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的研究:(1)本文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的设计方法—相似性协调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模型构件配筋、保护层厚度和箍筋间距等,从而实现模型混凝土和模型配筋的相似性协调。分别采用相似性协调设计方法和常用设计方法设计模型,通过构件试验、模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进行相似偏差对比分析研究,考察了相似性协调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振动台试验中,常采用的逐级加载方式,提出了分级相似关系,即通过每级次地震动输入后模型模态测试的自振频率结果,再根据自振频率和弹模之间的关系,来改变弹模比从而调整相似关系,进行下一级次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模拟原型结构在不同级次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性态。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和原型结构的数值模拟,对按照分级相似关系的试验模型和不采用分级相似关系的试验模型,进行相似偏差对比分析,研究分级相似关系对逐级加载误差的改善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8-06-01)
[7](1965)在《大头坝抗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述研究工作概括为下列方面: 一、利用天然地震记录进行了频谱特征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各种条件下的地震卓越周期以及地震最大振幅中竖向分量和水平分量的比例关系。 二、利用爆炸地震波模拟天然地震,以激发大比例尺模型的水平和竖向振动。 叁、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头坝的自振特性,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分布和动应力分布,得到了坝休劫力系数分布图。 四、通过强震破坏试验,研究了大头坝最大抗震能力,指出坝顶部分是地震荷载最北集中的地方。(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65年04期)
多比例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地震模拟试验中采用逐级加载的加载方式给试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对一个模型采用逐级加载方式至大震输入后,其层间位移角为1/50;而对模型直接大震输入,其层间位移角为1/80,采用逐级加载的试验结果致使我们错误的估计原型的抗震性能;在逐级加载的地震模拟试验中,采用分级相似关系能减小逐级加载试验方式给结果带来的误差,从振动台试验加速度反应看误差达到6%左右,从位移反应上看,采用分级相似关系后,位移反应与直接进行大震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比例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
[2].黄思凝,郭迅,孟庆利,刘红彪.地震模拟试验中单质点体系小比例尺模型的分级相似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
[3].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长群桩基础承载力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
[4].黄思凝,郭迅,张敏政,孟庆利,张贺.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设计方法及相似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
[5].孟庆利,黄思凝,郭迅.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的相似性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8
[6].黄思凝.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相似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
[7]..大头坝抗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