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撑竿跳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撑竿跳高,女子,运动学,技术,质心,特征,全景图。
女子撑竿跳高论文文献综述
潘旭,郑哲,刘功聚,潘慧炬[1](2019)在《女子撑竿跳高各阶段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运动员质心高度(质心最高点)及试跳成功/失败的因素。方法:运用叁维图像采集与解析方法对2019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总决赛(杭州站)女子撑竿跳高技术进行分析,对各阶段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论:①"助跑步速"、"起跳离地水平速度"与质心高度呈现出显着正相关;"离地时垂直速度增加量"、"起跳瞬间质心腾起角度"与质心高度呈现出显着负相关;下手推竿时躯干角在40°~50°范围内质心高度较高。②影响试跳成功/失败主要因素是"起跳离地垂直速度"、"起跳瞬间质心腾起角度"和"质心与横杆距离",要想提高试跳成功几率"起跳离地垂直速度"不宜超过2.21m/s、"起跳瞬间质心腾起角度"不宜超过19.03°、"质心与横杆距离"不宜超过0.24m。(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高磊[2](2019)在《2018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牛春格助跑至起跳的技术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牛春格是西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的一名优秀运动员,近年来进步较快,是女子撑竿跳高项目上不可多得的后备人才。她与我国李玲、任梦茜等优秀的撑竿跳高前辈之间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牛春格的最好成绩与她们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将对参加2018年冠军赛的牛春格和前六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在助跑和起跳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前六名运动员的差别,为今后的训练提供技术参数。让教练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牛春格的情况,能够更加清楚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加快其技术的更快成长,从而便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测试法、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以牛春格参加2018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亚运会选拔赛)贵州站的成绩最好的一跳技术动作,及决赛前六名运动员成绩最好一跳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1.牛春格在助跑过程中倒数第一步的水平速度比倒数二步的水平速度小。2.助跑过程中牛春格倒数第一步步长比倒数二步步长大,最后两步的步长不合理。3.牛春格的重心起伏高度和国际健将李玲、任梦茜等优秀选手相接近,但是不稳定。4.牛春格起跳时上手肩肘角与李玲的以及国外优秀国际健将的上手肩肘角平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5.研究对象牛春格上手握点的地面投影点起跳点起伏较大6.牛春格着地瞬间与离地瞬间的膝角变化量较小,说明起跳时地瞬间膝关节并没有充分发力、完全蹬伸。研究结论:1.牛春格助跑倒两步的步长逐渐增加,但是其倒两步的助跑速度是逐渐减小的,牛春格在助跑最后阶段出现了减速,前几名选手则是逐渐加速状态,最大速度出现在离穴斗距离越近,速度损失越小,成绩就越优秀。2.牛春格的重心起伏高度和国际健将李玲、任梦茜等优秀选手相接近,在跳跃相同高度时,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其重心起伏较大导致持竿助跑的节奏不稳定,起跳腿的膝踝关节的变化量较小,蹬伸不充分,这是是身体重心高度不稳定的原因之一。3.前六名运动员离地瞬间上握手肘角与起跳时间都与成绩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其助跑速度与成绩中度相关,以上这几个指标的好坏与成绩的好快有着直接的影响。牛春格起跳时间偏长,上握手角度偏小,与此次比赛成绩不理想有最直接原因,今后得注意,要注重加大上握手肘角,加强助跑速度、缩短起跳时间方面的训练。(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杜亚玲[3](2019)在《我国优秀少年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牛春格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立足于撑竿跳运动的基础之上,研究了牛春格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各动作阶段关键技术的运动学指标的特征,揭示了牛春格在进行撑竿跳的过程中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所展现出来的较为明显的特征和规律,并对这一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撑竿跳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牛春格在撑竿跳各个环节当中的不足之处,对与最终成绩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的归纳、总结,从而为我国撑竿跳运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对于我国今后撑竿跳运动员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借鉴意义。研究对象:以牛春格的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撑竿跳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数据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八个结果,1、牛春格助跑速度呈增加趋势,成功过竿的助跑速度由倒数第二步7.15 m/s、7.26 m/s、7.33m/s分别增加到倒数第一步的7.17 m/s、7.28 m/s、7.38 m/s,增加量分别为0.02 m/s、0.02 m/s、0.05 m/s说明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牛春格持竿助跑的能力有一定的增强。2、牛春格存在倒一步的步幅长度大于倒二步的步幅长度的问题。3、牛春格在腾起离地的瞬间肘角与肩角都不大,代表着牛春格在起跳离地时存在着含胸的现象,由此导致腿甩出的速度要比撑竿更快,从而降低了撑竿跳高的质量;这也表明其举竿不充分,着地瞬间向上举竿不够积极。4、牛春格的起跳动作着地竿弦角与起跳竿弦角的差值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运动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表明这一过程中动能向弹性势能的转化速度急剧上升。5、牛春格起跳着地时的躯干角普遍达到了90°以上,这是因为她在起跳的过程中存在着身体后仰的问题,当竿头与斗壁相接触时,躯干由于受到插穴所产生的阻力的影响而失去了良好的平衡,进而导致躯干无法保持直立。6、在着地瞬间膝盖弯曲过大,可见,其起跳腿相对力量不足。7、重心腾起角呈减小趋势,其中2018年8月18日成功过竿的起跳时刻重心腾起角为19.4°已经和世界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重心腾起角比较接近。8、躯干的速度大于肩的速度,说明身体后仰、但是助跑技术较好,达到了较高的速度;也有可能是牛春格离地时刻双手举竿的速度不够快。研究结论:1、牛春格持竿助跑的能力有所增强。最后一步速度略有增加。2、从步长上来看,她最后一步的步长由以前的大于倒数第二步步长变为略小于倒数第二步步长,整体的助跑速度也有所增加,在最后两步助跑技术上很明显有了改进和提高,跑的更加积极主动,也增强进攻意识。3、牛春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下肘角的增大使手臂对肢体的支撑更加稳定。4、与以往的训练相比较而言,牛春格的助跑动作越来越积极,起跳竿弦角已经逐渐趋于合理化。(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冯之琛[4](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持竿助跑技术与成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复杂的田赛项目之一,我国女子撑竿跳高项目,近年获得可喜成绩,但与欧美国家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中持竿助跑技术,直接影响整体技术环节的发挥;特别是最后四步助跑技术,其作为助跑与起跳技术衔接的“纽带”,是将水平动能转化为撑竿弹性势能的重中之重。查阅现有文献,本研究旨在,首先探寻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最后四步助跑技术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比我国不同运动水平女子撑高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技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拍摄201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视频,选取本次比赛中前8名选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研发的视讯录像解析系统对拍摄视频进行处理,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探寻各指标与成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健将级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在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后四步助跑步长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特征,健将组运动员的步长模式不够稳定起伏较大。此外,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在后四步助跑阶段的步频大于健将组运动员,说明国际健将组运动员的助跑更为积极主动。2.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对于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呈现逐渐加速特征,健将组运动员在最后两步助跑阶段出现减速现象。3.经研究得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倒叁步至倒一步助跑阶段的降竿角度对于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倒二步和倒一步降竿角度对于步长、步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在后四步助跑阶段进行积极的降竿,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健将组运动员的降竿主要集中在倒二步与倒一步助跑阶段,从而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4.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倒一步助跑阶段的降竿幅度对于速度影响最为直接,我国健将组运动员在此阶段的降竿幅度大于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导致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过大。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重心腾起角度小于健将组运动员,国际健将组运动员上握手与起跳点距离在合理范围内,健将组运动员上握手与起跳点差值较大。(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许占鸣,李铁录,梁美富[5](2019)在《世界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至插穴起跳技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视频拍摄、影像解析等方法对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前12名运动员的持竿助跑和插穴起跳技术进行分析,揭示当代顶级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至插穴起跳技术特征。研究认为:世界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的技术特征:1)全程助跑节奏随着撑竿倾角的逐渐降低而逐渐加快,女子选手呈现出"追竿"式助跑技术特征。2)倒四步助跑过程中助跑速度与撑竿的降竿幅度均达到最大,通过加大倒二步步长完成举竿动作,通过缩短倒一步步长来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女子选手的持竿助跑动作呈现出"人—竿"协同的技术特征。世界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插穴起跳技术特征:1)撑竿插穴动作略领先于起跳脚着地动作,起跳脚蹬伸时间略领先于撑竿制动时间,起跳时机相对提前,女子选手呈现出"自由"式起跳技术特征。2)运动员起跳点相对较远、插竿幅度较大、重心腾起角较小以及撑竿较小的弯曲程度是女子选手减小水平速度损失的技术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崇青[6](2019)在《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选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访问、文献资料、描述性统计量、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从1987年至1995年世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最好成绩全部是由中国广东运动员创造的,但自1996年以来,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较大。为了使我国该项目成绩能更快提高,比较有效的对策之一是在各省队培养出优秀的运动苗子。据此,研究如下:1.分析我国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现状,提出如何提高我国和我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成绩和水平的基本策略; 2.系统分析了几十年来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基本特征; 3.对二十年前后若干位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得到助跑速度素质、身体高度形态、和派生身体形态叁类主因子作为选材的主要依据; 4.根据研究给出了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若干项指标权重,并得到了评定选手综合成绩的数学计算公式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流程图。(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玉周,贾春阳,苑廷刚[7](2018)在《我国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以第13届全运会预选赛和第13届全运会,女子决赛最高成绩成功跳次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拍摄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专项技术角度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及起跳阶段的技术动作,分析和对比我国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的技术特征,可为优化撑竿跳项目训练和成绩的提高。研究方法:影像摄像法、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1)助跑阶段:国际健将组与健将组倒叁步步长分别相差0.07m、0.08m、0.04m,;国际健将组倒叁步至倒一步步速度的均值都比健将组大,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步速度均值的差异有显着性(P<0.05)。(2)起跳阶段:本研究中插穴起跳时间差与起跳时间呈显着正相关(r=0.47,P<0.05),国际健将组插穴起跳时间差的均值小于健将组均值0.0075,标准差也小于健将组,但是相差并不大;国际健将组上握投影点与起跳点之间的间距均值为0.06m,健将组为0.08m,相比较而言国际健将组比健将组技术动作更合理,但是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国际健将组着地角与离地角的均值与健将组的均值相差并不大,但是国际健将组的着地角均值略大于健将组,国际健将组的离地角比健将组的离地角较小;(3)握竿角国际健将组与健将组的均值差距并不大,而起跳瞬间的握竿角国际健将组的均值小于健将组4.03°,插穴时刻握竿角和起跳瞬间握竿角与成绩都呈显着负相关;本研究对象躯干角与成绩并无相关性(r=0.402),国际健将组的均值大于健将组,说明我国国际健将组比健将组躯干角更接近于竖直,正确的撑竿跳高动作。研究结论:(1)我国运动员倒二步与倒一步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倒二步步长均值的差异有显着性,并且国际健将组的步副均大于健将组,助跑速度能力上也更为出色。国际健将组最后一步步速度的损失小于健将组;(2)国际健将组与健将组的起跳时间并无显着差异,插穴起跳时间差与起跳时间呈显着正相关。我国运动员在起跳点上并不能控制的很好,上握投影点与起跳点之间的间距都较大;(3)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相比于健将级运动员,更能适当的增加着地角,减小起跳时间,更好的利用水平速度、提高比赛成绩。国际健将组起跳瞬间的握竿角小于健将组,这是导致插穴时刻握竿角和起跳瞬间握竿角角差的主要原因;(4)我国运动员躯干角方面总体情况较好,但是差异较为明显。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情况好于健将级运动员,但是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6-28)
贾春阳[8](2018)在《运动视频全景图技术在女子撑竿跳高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当复杂的田赛项目,有着很强的技术性,良好的技术动作对取得优异的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本文以第13届全运会预选赛和第13届全运会,女子决赛最高成绩,成功跳次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拍摄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专项技术角度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阶段的技术动作和支撑阶段的时间节奏,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和对比我国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的技术特征,可为优化撑竿跳项目训练和成绩的提高。研究目的:运用视频全景技术获取并分析国内国际健将级与健将组撑竿跳高各指标间与成绩的关系,并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项目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摄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论:在距离参数方面,国际健将组在前握手与后握手至撑竿顶点的距离方面,比健将组要长的多,并且都与成绩呈现显着正相关。步长方面,我国运动员倒二步与倒一步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倒二步步长均值的差异有显着性,并且国际健将组的步副均大于健将组。在时间参数方面,国际健将组与健将组的起跳时间并无显着差异,插穴起跳时间差与起跳时间呈显着正相关。支撑阶段中,我国运动员在支撑阶段的时间差距和变化并不大,成绩和支撑阶段总时间无显着相关性。长摆阶段与短摆阶段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时间百分比方面,都与成绩呈显着负相关。国际健将组在推竿阶段的时间分配上比健将组做的要好。在速度参数方面,国际健将组后叁步的助跑速度都大于健将组,国际健将组和健将组步速度均值的差异有显着性。另外国际健将组最后一步步速度的损失小于健将组。在角度参数方面,国际健将组比健将组在起跳阶段能适当的增加着地角,从而减小起跳时间,也能适当的减小起跳角,更好的利用水平速度、提高比赛成绩。国际健将组起跳瞬间的握竿角小于健将组,这是导致插穴时刻握竿角和起跳瞬间握竿角角差的主要原因。我国运动员躯干角方面总体平均情况较好,但是差异较为明显,国际健将组情况好于健将组,但是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文福,崔鑫,曹莉[9](2017)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安排特点。结果: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过程安排上有单周期、双周期和板块周期等;在训练内容安排上重视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性,同时还强调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在训练方法安排上重视素质之间的复合与转移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结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具有训练过程强调连续性及阶段性、训练内容重视整体性及互补性、训练方法突出针对性及复合性等特征。(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杨应威[10](2017)在《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宋婷婷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速录像和动作解析等方法,对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宋婷婷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就一些关键参数与国内顶尖选手李玲和吴莎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宋婷婷助跑速度还需要提高,后两步的助跑节奏还需要完善,起跳过程中举竿向上不够,起跳过程中躯干速度明显不够,造成上肢运动快,下肢运动慢的不合理情况,起跳过程中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较好。以此建议,宋婷婷的技术还不稳定,需要加强技术稳定性的训练,起跳过程中躯干的运行明显不够,造成一系列问题,举竿应该多向上举竿,展开身体和提升重心高度有利于后续摆体动作。(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女子撑竿跳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牛春格是西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的一名优秀运动员,近年来进步较快,是女子撑竿跳高项目上不可多得的后备人才。她与我国李玲、任梦茜等优秀的撑竿跳高前辈之间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牛春格的最好成绩与她们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将对参加2018年冠军赛的牛春格和前六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在助跑和起跳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前六名运动员的差别,为今后的训练提供技术参数。让教练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牛春格的情况,能够更加清楚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加快其技术的更快成长,从而便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测试法、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以牛春格参加2018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亚运会选拔赛)贵州站的成绩最好的一跳技术动作,及决赛前六名运动员成绩最好一跳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1.牛春格在助跑过程中倒数第一步的水平速度比倒数二步的水平速度小。2.助跑过程中牛春格倒数第一步步长比倒数二步步长大,最后两步的步长不合理。3.牛春格的重心起伏高度和国际健将李玲、任梦茜等优秀选手相接近,但是不稳定。4.牛春格起跳时上手肩肘角与李玲的以及国外优秀国际健将的上手肩肘角平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5.研究对象牛春格上手握点的地面投影点起跳点起伏较大6.牛春格着地瞬间与离地瞬间的膝角变化量较小,说明起跳时地瞬间膝关节并没有充分发力、完全蹬伸。研究结论:1.牛春格助跑倒两步的步长逐渐增加,但是其倒两步的助跑速度是逐渐减小的,牛春格在助跑最后阶段出现了减速,前几名选手则是逐渐加速状态,最大速度出现在离穴斗距离越近,速度损失越小,成绩就越优秀。2.牛春格的重心起伏高度和国际健将李玲、任梦茜等优秀选手相接近,在跳跃相同高度时,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其重心起伏较大导致持竿助跑的节奏不稳定,起跳腿的膝踝关节的变化量较小,蹬伸不充分,这是是身体重心高度不稳定的原因之一。3.前六名运动员离地瞬间上握手肘角与起跳时间都与成绩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其助跑速度与成绩中度相关,以上这几个指标的好坏与成绩的好快有着直接的影响。牛春格起跳时间偏长,上握手角度偏小,与此次比赛成绩不理想有最直接原因,今后得注意,要注重加大上握手肘角,加强助跑速度、缩短起跳时间方面的训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撑竿跳高论文参考文献
[1].潘旭,郑哲,刘功聚,潘慧炬.女子撑竿跳高各阶段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9
[2].高磊.2018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牛春格助跑至起跳的技术特征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9
[3].杜亚玲.我国优秀少年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牛春格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9
[4].冯之琛.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持竿助跑技术与成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5].许占鸣,李铁录,梁美富.世界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至插穴起跳技术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
[6].林崇青.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选材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7].李玉周,贾春阳,苑廷刚.我国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的研究[C].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2018
[8].贾春阳.运动视频全景图技术在女子撑竿跳高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9].周文福,崔鑫,曹莉.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
[10].杨应威.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宋婷婷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