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出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痹证,颈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推拿疗法
突出程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广[1](2019)在《针刺联合推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针刺推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治疗的9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眩晕、肩颈痛及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更高;治疗后,2组VAS、QLQC30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QLQC30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2期)
李青青,洪金翠,黄倩倩[2](2019)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生活方式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损伤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常规治疗控制效果欠佳,远期往往需手术治疗,而(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段珂[3](2019)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9例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6.9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1.0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86.2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显着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杨正杰,朱国兴,杨晓,曾柯[4](2019)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确诊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VAS评分分为轻度疼痛组(n=45)、中度疼痛组(n=41)、重度疼痛组(n=24),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丙二醇(MDA)、血栓素(TX)、前列腺素E(PGE)、降钙素(CA)、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含量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DA、TX、PGE、CA、TNF、SOD、IL-6、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各亚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重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轻度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中的MDA、TX、PGE、CA、TNF、SOD、IL-6、ET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密切关注该类指标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朱锋辉,姚爱明,崔建,张寰,仲冬[5](2019)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的MRI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突出椎间盘、相邻椎间盘发生退变的MRI。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产生在L_(4~5)节段中共43处,在其相邻椎间盘中共86处;在L_5~S_1节段中共43处,在其相邻椎间盘中共43处。监测开展手术以前的腰椎部位MRI,椎间盘运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加以评定,软骨终板形态运用Pappou分级标准加以评定,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各年龄段中L_(4~5)、L_5~S_1突出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均多于Ⅲ级,其Pappou分级均多于Ⅱ级(P<0.05);各年龄段中软骨终板退变结果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突出椎间盘产生在L_(4~5)、L_5~S_1中处于上位的相邻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加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下位的相邻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邻椎间盘中,其软骨终板退变结果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4~5突出椎间盘中的L3~4相邻椎间盘中,其Pfirrmann分级、软骨终板形态的Pappou分级评分均大于L_5~S_1的相邻椎间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在其突出节段中,相邻椎间盘、软骨终板所产生的退变同突出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间紧密联结,且处于上位的相邻椎间盘产生的退变多于下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6期)
李成勇,祁全,刘杨,赵鹏,晏荣保[6](2019)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按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性摘除髓核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按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性摘除髓核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6—2017-01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21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将髓核白色、胶冻状及附着紧密定义为一级椎间盘(65例),髓核淡黄色、团絮状及附着较紧密定义为二级椎间盘(106例);髓核黄色(黄褐色)、破碎状、附着松弛,伴或不伴终板松动、剥脱,定义为叁级椎间盘(47例)。术中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性摘除髓核,通过MRI Pfirrmann分级验证该分级的可靠性。结果 218例均获得2年随访,一、叁级椎间盘组均未复发,二级椎间盘组7例复发。术后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一级椎间盘组优58例,良6例,可1例;二级椎间盘组优84例,良16例,可6例;叁级椎间盘组优36例,良7例,可4例。3组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根据患者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的大致分级与Pfirrmann分级及组织学退变有良好的相关性,术中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性摘除髓核兼顾了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手术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欧阳莎菲,耿萍,邱鸿桢[7](2019)在《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采用等速测试方法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予以测定,包括腰背屈/伸比(flexor/extensor, F/E),腰背伸展状态下的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 AP)及峰力矩(peak torque, PT);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对患者功能障碍情况予以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6%;对照组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功能障碍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VAS、JOA、F/E、AP、PT、ODI及B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可促进疼痛缓解,改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同时能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金丰,马叁辉[8](2019)在《聚集蛋白代谢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而聚集蛋白聚糖的代谢途径的候选基因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相关。目的:评估单核苷酸变异和慢性机械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的蛋白聚糖的代谢途径的基因的关联。方法:对60例慢性机械性腰痛患者进行了分类描述研究。T2加权正中矢状位腰椎MRI扫描评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对凝集素代谢途径的2个候选基因(蛋白聚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20个外显子单核苷酸变异进行了基因分型。对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试验于2015-03-01经定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002)。结果与结论:蛋白聚糖的rs2272023、rs938609、rs2882676、rs698621、rs3825994、rs1042630和rs3817428突变体及其单倍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有关。若要确定这些重要的单核苷酸变异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功能遗传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彭明学,王自鸿,张桂通,王超群[9](2019)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于我科就诊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腰椎MRI检查,获取腰椎各节段的T2加权像横截面图像,测量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elative cross-sectional area,RCSA)和脂肪浸润程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椎间盘突出程度采用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相关测量数据,并采用Spearman系数进行椎旁肌群RCSA和DFF值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腰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越高,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越低、DFF值越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均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呈较强的相关性(P<0.01),DFF值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旁肌群的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多裂肌、腰大肌和最长肌的相对横截面积与其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脂肪浸润程度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勇,张旭[10](2019)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JOA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突出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生活方式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损伤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常规治疗控制效果欠佳,远期往往需手术治疗,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出程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广.针刺联合推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
[2].李青青,洪金翠,黄倩倩.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9
[3].段珂.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4].杨正杰,朱国兴,杨晓,曾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探讨[J].颈腰痛杂志.2019
[5].朱锋辉,姚爱明,崔建,张寰,仲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的MRI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6].李成勇,祁全,刘杨,赵鹏,晏荣保.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按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性摘除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7].欧阳莎菲,耿萍,邱鸿桢.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9
[8].杨金丰,马叁辉.聚集蛋白代谢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9].彭明学,王自鸿,张桂通,王超群.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
[10].张艳勇,张旭.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JOA评分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