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宇: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

陈思宇: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

摘 要:在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社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起步迟于西方近百年。本文总结了精神康复服务与社会工作结合的历史,并对发展的未来做了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社区康复

一、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回顾

1.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工作首次直接参与照顾患有严重精神疾病(SMI)的人,开始于20世纪的前十年[2]。20世纪初,美国医生卡波特认识到社会工作在精神病患康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3],并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聘请首位社会工作者,标志着美国医院社会工作制度的诞生[6]。1919年,美国召开全美社会工作论坛,促进了社会工作在精神康复领域的探索。

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学理论[2]。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精神保健法’;1948年,英国成立了‘国民保健服务体系’,其中提出对精神病患者只收取少量费用或免于费用。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对制度化护理产生了强烈反对[4]。普遍认为,长期留在精神病院不仅是无效的,实际上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这种情绪以及药物的进步,导致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社工协助精神病患者再社会化工作[5]。在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社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尼迪总统于1963年颁布的‘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法案’实现了大规模去机构化,撤出了大量的精神病院,将医院的精神康复资源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开展,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模式逐渐发展为心理社会康复模式的转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开展了社区支持项目,成立社区精神健康中心[4],向生活在社区中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外展式的精神健康服务,其目的是为了给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促进其在社区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康复。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建立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发展[2],80年代中期,精神康复理念和服务方式已经普遍被精神健康服务接受,为精神病患者提供除了生活、治疗、训练及管理的服务外,还在社会心理康复、指导家属亲友、调整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及保护患者权益等方面尽可能的提供支持。

巴顿在1999年把精神病康复服务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技巧训练、同辈支持、职业服务和社区资源的发展[1]。

2.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国内研究现状

(1)香港是国内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先锋。国内来讲,如今香港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的形式多样。香港地区在1988年修订了《精神健康条例》,明确了为精神障碍者提供全方位康复服务[5]。在香港,精神病患者的整个康复服务分为住院治疗、医院康复、社区康复三个阶段[10]。香港学者叶锦成在“精神医疗社会工作”这本书中,“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尊重为要’的社会工作理念细化为以尊重案主潜能的能耐为本、以理解和沟通为本、以精神病患的主观经验为本和以复原为本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理念,将社会工作的基本取向和理念呈现出来[4]。

2.4.1种子种苗良莠不齐种子种苗是保障中药材原材料品质的重要源头,而镇内良种繁育基地仅有1个覆盆子快繁基地,建设规模小,无标准化,也鲜有种植户或科研机构进行品种选育,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几乎都是来源于其他地区或是当地野生资源的人工驯化,有的农户甚至直接将野生植株移栽到自家场地中,形成一个场内有多种资源存在,导致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

石英砂岩风化残积土与片麻岩全风化土层均为管涌土,在矿坑排水影响形成高水力梯度时,均具备发生小颗粒迁移的管涌现象,造成边坡的渗透变形,可以引起风化层渗透性增强,第四系孔隙水漏失加速,也可能导致边坡失稳。风化土层一般为粉质砂土,为含细粒粗粒土,风化土层物质特性决定了土的固结、渗透变形,影响其工程地质性质,使其对矿山防治水与边坡稳定均具有重要性。

二、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研究的思考

在一些西方国家,社工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精神康复领域最大的从业者群体。国外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非常注重整体主义,并且在精神健康建设中占据着主导作用。非院舍化与社区照顾相连密切,从注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逐渐转变为注重其社会功能的挖掘和发展,从服务模式中找到精神康复与社会工作的相似之处,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成为了精神康复服务的重要内容,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国内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起步迟于西方近百年。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康复的认识和价值观使得康复服务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工作在精神康复服务中是必不可少的,社区康复需要两者相结合共同开展。在社区康复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工的作用,让社工成为了防治精神疾病以及精神健康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991年起,我国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开始萌芽[7]。2001年12月,《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获得人大批准,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康复服务领域的专业身份得到认证[12]。2002年,各大高校逐步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了实践探索。2008年开始,国家致力于健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精神康复进入了社会工作职业化探索阶段。2012年起,伴随民政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推进,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开始采用项目方式在社区开展服务。社工开始成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一支重要力量[7]。《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体现了对人权。它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开展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7]。《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民发〔2017〕167 号)文件提出到 2025 年建成“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9]。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也为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提供了方向。

三、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展望

在道岔设备维修养护工作中,由于混凝土岔枕螺栓的失效,导致其固定和连接作用无法实现,将会导致一系列连接零件问题的产生。比如,滑床台开裂或是脱焊,导致道岔内部铁垫板开裂,并最终造成铁垫板、滑床台和钢轨的相关部分稳定性下降,导致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受到威胁[2]。连接零件问题的产生与道岔铺设及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在道岔铺设阶段,岔枕铺设位置的准确性会对螺栓的位置产生影响,引发螺栓错位问题的产生。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不到位,将会导致螺栓受到腐蚀,进而导致连接零件失去效用,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2)内地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首当其冲的做了尝试。广东和上海的部分精神病院已经建立社会工作部[11]。华东理工大学何雪松教授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培训首批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人才为背景,对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角色的定位、工作方法、发展与展望做了理论说明[12]。

其次,相较于西方和其他部分发达地区,国内的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低。笔者根据以往的研究总结,国内社区康复尚未有效开展多元化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如精神康复会所模式),这为社工帮助精神病患实现在社区内照顾与康复的服务提供了阻碍。

首先,在西方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都以稳定且较高的薪酬制度不断接收人才,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远远不足,限制了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合理化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制度,保障社会工作人才输出,才能促进国内的社会工作于精神康复领域的职业化发展。

笔者通过以往学者的研究,将国内外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和不同时期国内外政府针对该领域颁布的有效政策逐步罗列。这样可以清晰的对比出国内外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的差异。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填化学式)。

综上,笔者认为当下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中,思考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康复的创新,推动新型的精神康复模式发展,能够极大加快健全社区康复体系、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处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童敏.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2):3

[2]Vincent River Stanino.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recovery of Mental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J].Journal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2009.19:820-842

[3]王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8-9.

[4]图雅.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3-4

[5]施泽斌.社工协助精神病患者再社会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4-7

[6]赵媛媛.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2-5

[7]吴丽月、李旭.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挑战与对策[G].社会福利(主题论文),2018(12):37-43

[8]吴丽月.复元视角下精神病患者同伴支持体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6(11)

[9]杨锃.社会服务评估研究——以基于复元理念的精神康复服务参与式评估为例[J].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018(4)

[10]马若琪.社会工作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研究—以H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2-5

[11]丁振明.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的探索[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6-28

[12]何炳奎、何雪松.互动式体验学习与“社区工作”课程的重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3]民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小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N].中国社会报,2017

[14]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等.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 EB/OL].(2002-04-10)[ 2010-09-18].http://wenku.baidu.com/view/e4af71c75fbfc77da269b147.html

作者简介:

陈思宇,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社区康复与精神健康)研究生。

徐砺,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标签:;  ;  ;  ;  ;  ;  ;  ;  ;  ;  ;  

陈思宇: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