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刘兵

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刘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伤害,防护,大学生,影响因素

运动伤害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刘兵[1](2019)在《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运动现状和运动伤害现状调查,对运动伤害的特征和运动伤害和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整理。对影响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运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运动伤害的类别和评估各运动伤害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五所高等院校,四个年级1175名在校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特点、致因等情况。结果:1.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66.3%,在过去一年内总体学生平均每人发生伤害0.94次,男性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运动伤害调查中受过1次损伤的46.1%,2次损伤的15.2%,3次损伤的3.7%。2.易损伤部位排前3位的是:踝关节33.3%,膝关节22.8%,腰部16.0%;易损伤组织主要是肌肉损伤(挫伤、拉伤、捩伤)占总伤害次数的26.5%,次之是韧带拉伤(24.3%)、皮肤损伤(擦伤、刺伤、切伤、挫裂伤)占22.8%。损伤原因多以瞬间用力过猛和准备活动不足、自我保护不佳导致。损伤时发生的动作主要以扭转和跌倒引起。损伤程度多以轻度(不影响日常训练)和中度中度(减量训练或部分停训)的急性损伤,并在一个月内恢复。3.伤害发生后,在损伤现场处理的占43.2%,在医务室处理的占18.8%,在宿舍处理的18.3%,;在处理人员中,自己处理的占29.4%,校内体育老师18.2%,校内医生(17.0%)校外医生(12.6%);在处理时间上,伤后立刻处理的占56.6%,一段时间内处理的(一天内)的占24.9%。除常规处理外,大家还会使用的前叁位分别是,外敷药物(中药、西药)占24.4%;按摩(手法治疗)占21.4%;理疗(冷敷、热敷、中频电疗)占15.8%。4.损伤发生高风险区多在锻炼/训练过程中,占总伤害次数的38.8%,课外活动中占21.9%,体育课中14.1%。损伤处理后恢复程度痊愈的占56.0%,好转的占28.0%,明显好转的占14.6%。运动伤害发生在室外多于室内,塑胶场地和水泥场地明显多于其他场地。秋季明显大于其他季节,受伤发生在下午明显大于其他时段,其次是早晨,天气方面,晴天明显大于雨天和雪天,冷环境的受伤情况明显大于热的环境,进行项目是足球和篮球以及田径的受伤率明显大于其他项目。结论:1.北京市大学生在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上较高,不同性别在运动伤害发生率上有显着性差异。2.运动伤害一般是急性损伤。常发生的是肌肉损伤、韧带拉伤,皮肤软组织损伤等。损伤常发生于瞬间用力过猛和准备活动不足引起的扭转或跌倒。3.损伤发生后多数立即自己或校内体育老师处理,除常规处理外常用的处理方法为外敷药物和按摩。4.损伤多发生在室外的锻炼和训练过程中,时间在秋季和春季时期晴朗的天气下午以及早上时段。5运动过程中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能有效降低运动伤害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歌[2](2019)在《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现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调查中学生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及防护现状,以了解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导致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重要影响因素,以便为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防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西安市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方法:以学校体育参与者(学生、体育老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市长安区所属的中学在校生7-12年级,共学生1200人;对6所西安市长安区中学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体育老师12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对运动风险的认知,学校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状况、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对措施及条件,了解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情况(损伤的运动项目、具体时间、原因、部位、严重程度、紧急处理措施、治疗、恢复状况),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和日常体力活动结果,对中学生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等,以P<0.05为显着性水平。结果:(1)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是40.44%,男生是43.53%,女生是37.48%;农业户籍为34.55%,非农业户籍为46.44%;初中部伤害发生率是48.85%,七年级伤害发生率(50.51%)最高;高中部伤害发生率是32.11%,高二伤害发生率(42.70%)最高。(2)在调查的1135名学生中,伤害频次率为67.05%,每年人平均发生伤害是1.66次,其中1次占23.35%,2次以上(含两次)共占17.09%;伤害发生的场所主要在体育课中21.42%、课外活动中18.27%;伤害发生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31.54%、篮球26.94%、足球16.43%;伤害发生动作主要为跌倒41.52%、扭转32.06%;伤害发生部位主要是膝部34.69%、踝部32.33%);伤害发生类别主要是皮肤损伤39.42%、肌肉损伤27.99%、韧带拉伤12.22%。(3)第一时间处理人最多的是学生自己41.00%;运动伤害处理时间在一天以内的有23.13%、1天以后处理的有5.39%;在急性期处理方法不当(使用rice原则,用错或顺序不对)的有7.36%;运动伤害未做处理有9.99%;体育运动伤害造成日常训练减量或部分停训的有37.71%、停训的有10.38%;体育运动伤害恢复无效或加重的占2.50%、恢复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有14.85%。(4)体力活动不足人口有380人、运动伤害率占37.37%,中度体力活动人口有263人、运动伤害率占47.91%,高度体力活动人口有297人、运动伤害率占38.38%。(5)柔韧素质优秀的伤害率为30.05%;良好的为37.44%;及格的为42.55%;不及格的为43.30%。其中男生的柔韧素质在及格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44.81%),女生的柔韧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51.72%);非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性在及格水平上伤害率最高(47.02%),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伤害率最高(40.63%)。总体学生的柔韧素质越好,运动伤害率相对越低。(6)耐力素质优秀的伤害率为29.93%;良好的为36.49%;及格的为41.61%;不及格的为43.30%。其中,女生的耐力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3.55%);男生的耐力素质在优秀的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5.33%);非农业户籍学生的耐力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8.18%),农业户籍学生的耐力素质在良好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41.67%)。总体耐力素质越好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率相对越低。(7)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防护的风险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瞬间用力过猛40.08%、自我保护不佳27.20%、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23.40%;学校器材设施不全16.67%;学校体育老师/教练不能每次都让学生充分热身8.3%;学校学生没有接受过如运动安全知识、救护技能的宣教或培训33.33%;学校医务器材、人员配备不齐25.00%;学校没有体育运动安全防患规章制度33.33%。结论:(1)西安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率男生高于女生。女生在田径、羽毛球中受伤率最高,致伤动作多为跌倒,受伤部位为膝部,伤害性质以皮肤擦伤为主;男生受伤率较高的项目为篮球、足球,致伤动作主要为冲撞、扭转,伤害部位为腕部、踝部,伤害类别为肌肉损伤、韧带拉伤为主。初中部的伤害率高于高中部,初中部中七年级伤害率最高,高中部中高二伤害率最高。(2)非农业户籍学生的体育运动伤害率高于农业户籍学生,非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均比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差。(3)第一时间处理人最多是学生自己,运动伤害第一时间段未做处理、在急性期处理方法不当和未做处理的现象均存在。(4)西安市中学生体力活动不足人口参与最多,中度体力活动人口的运动伤害率最高,高度体力活动人口次之,体力活动不足人口相对最低。(5)西安市中学生在体质测试成绩中,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越好的运动伤害率越低。(6)西安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风险因素中,学生自身方面主要是运动中瞬间用力过猛、自我保护不佳、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学校方面主要存在管理制度不严格、医资不成熟、防护措施不全面、器材设施不完善、体育老师/教练责任意识欠缺等。(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龚敏[3](2018)在《杨凌国际马拉松运动伤害发生与防护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我国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众多城市竞相举办各种马拉松比赛,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到323场,参赛人数大幅增加,这在满足广大马拉松爱好者参与比赛需求的同时,运动伤害事故增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论是国内或者国外,因马拉松比赛导致损伤,甚至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赛事组织者和跑者带来很大的压力。本研究拟对马拉松比赛的运动伤害流行病学及医疗防护措施进行调研,以发现马拉松运动伤害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护对策与建议,为保障运动员安全参赛、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依据,以促进全民健身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方法:以“2017年陕西省杨凌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人员和相关医疗防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杨凌国际马拉松赛中运动伤害防护的安排、运转、效果以及参赛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伤病发生、处置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参赛者运动性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马拉松运动伤害防护工作现状。结果:(1)2017年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就诊率为8%,转诊率为0.57%,无死亡案例发生;出现运动损伤562人次,损伤发生率为6.38%,占总就诊人次的79.72%,损伤发生多集中在赛事后半程,其中,25 km、27.5 km、30 km、38 km以及全程终点医疗站就诊人数最多;参赛者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占96.26%,膝部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在运动损伤类型中,跑步膝最为常见,占总就诊人次的41.42%;运动损伤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损伤(71.06%),其次是中度损伤(7.8%),重度损伤(0.85%)发生率非常低。(2)2017年杨凌国际马拉松赛中发生运动性病症的人数为143人次,发生率为1.62%,占所有就诊人数的20.28%;主要集中在全马终点站,其次是27.5 km、38 km和半马终点;在运动性病症类型中,肌肉痉挛最为常见(16.45%),其次是运动性低血糖(1.56%)和运动中腹痛(0.71%);运动性病症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2.55%),其次是中度(0.71%)、重度(0.57%)。(3)2017年杨凌国际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工作由杨凌示范区多家医院共同参与,设立赛事保障团队、布置医疗力量、开展医务人员及志愿者培训、安排了赛前救护演练等一系列措施。结论:(1)与大多数马拉松赛事相比,2017年杨凌国际马拉松赛的运动伤病发生率(8%)和转诊率都稍高(0.57%),就诊者多集中在赛段后半程。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跑步膝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41.42%),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损伤(71.06%)。(2)运动性病症发生率相对较低(1.62%),肌肉痉挛是最常见的运动性病症类型(16.45%),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2.55%)。(3)赛事安全防护保障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在团队构成、分工、资源配置以及相关人员培训等环节上,基本满足了赛事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8-05-01)

孙苗苗,张新定[4](2015)在《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状况,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692名在校本科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现状、影响因素、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总分为41.07,小于平均分;在运动伤害预防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间的差异(P<0.01);在运动伤害预防维度和运动伤害诊断与评估维度上的得分存在年级间的差异(P<0.05);474名大学生需要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占总人数的68.50%;影响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因素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占34.39%,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对运动伤害的防护能力明显不足,相关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提高大学生对运动伤害的防护能力,从而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5年04期)

孙苗苗[5](2015)在《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人们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但运动中各种伤害却时有发生,它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与普及。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运动伤害防护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现状及有关影响因素,并根据调研结果采用综合干预法对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实验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以探寻提高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为高校科学开展与普及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教育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的认知、知识和技能等现状;2.探讨影响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因素;3.分析综合干预对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改善的效果;4.结合调查与实验研究,提出改善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建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自填问卷方式对我国6所高校892名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的认知、态度、能力、需求等现状进行调查,并随机选取海南师范大学5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运动伤害防护实验干预,所得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大学生对运动伤害防护态度较为正向,平均得分为71.20±1.95分,其中运动伤害预防态度优于其他维度的态度,男生运动伤害防护态度优于女生。运动伤害防护态度存在性别的差异(P=0.04<0.05),在年级、院校和专业上无差异性(P值均大于0.05)。2.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平均得分49.15±3.18分,合格率为39.69%。其中运动伤害预防维度得分最高,运动伤害急救处理维度得分最低,并且女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优于男大学生。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性(P=0.04、0.01<0.05),但在专业和院校上无差异(P=0.47、0.72>0.05)。3.有67.26%的大学生未参加过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学习,73.32%的大学生表示需要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并且35.20%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获取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47.98%的学生认为影响其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的重视。4.综合干预后,大学生对运动伤害防护态度提高,但实验前后运动伤害防护态度无显着性差异(P=0.06>0.05);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实验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00<0.01),实验后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得分明显提高。5.对实验的教学态度、课堂讲授、内容安排等较为满意的学生占80.00%,学生平均出勤率为78.00%,60.00%的受试大学生表示通过参与学习有一定收获,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此类学习与培训活动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结合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高校重视运动伤害防护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普及与学习运动伤害防护学习;2.学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将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教学中,提升学生专项运动伤害防护能力;3.学生自身在加强运动伤害防护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主动获取相应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将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生活化。(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新定,孙苗苗,齐殿东[6](2014)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能力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探讨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8所普通高校的236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防护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结果 1高水平运动员对运动伤害的预防知识与技能平均错误率达24.08%,其中护具的正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亚洲运动医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0)

Michael,张驰[7](2013)在《运动伤害防护以及康复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肉系统的伤害往往是因为运动前后热身准备、伸展活动及防护知识不够充分导致;而运动员受伤后的康复成效与受伤处理、伤后复建及回归场上时机有很大关系。两位来自台湾的治疗师就针对防护以及伤后治疗进行实践讲座。(本文来源于《网球大师》期刊2013年11期)

李素萍[8](2013)在《论大学生运动伤害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将核心稳定性训练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伤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自我防护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动作的不规范,而动作不规范又源于身体稳定性差,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建议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作为大学生运动损伤自我防护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引入高校学校体育教学。(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10期)

闫强[9](2012)在《对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实践课是通过提供体育锻炼所需要的运动场地与设施而开展的专门性的教学过程。因此,极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及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机体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在学校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不管是在课上或是在课外锻炼,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比较多,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损伤较少。在学校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会产生诸多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能对运动损伤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运动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则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版)》期刊2012年09期)

谢英丽[10](2007)在《运动伤害防护的理论与实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行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因多方面不利的因素,而导致的一些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发生。如何主动预防运动伤害和损伤后如何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救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运动伤害的分类、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急救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所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07年09期)

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调查中学生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及防护现状,以了解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导致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重要影响因素,以便为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防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西安市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方法:以学校体育参与者(学生、体育老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市长安区所属的中学在校生7-12年级,共学生1200人;对6所西安市长安区中学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体育老师12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对运动风险的认知,学校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状况、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对措施及条件,了解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情况(损伤的运动项目、具体时间、原因、部位、严重程度、紧急处理措施、治疗、恢复状况),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和日常体力活动结果,对中学生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等,以P<0.05为显着性水平。结果:(1)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是40.44%,男生是43.53%,女生是37.48%;农业户籍为34.55%,非农业户籍为46.44%;初中部伤害发生率是48.85%,七年级伤害发生率(50.51%)最高;高中部伤害发生率是32.11%,高二伤害发生率(42.70%)最高。(2)在调查的1135名学生中,伤害频次率为67.05%,每年人平均发生伤害是1.66次,其中1次占23.35%,2次以上(含两次)共占17.09%;伤害发生的场所主要在体育课中21.42%、课外活动中18.27%;伤害发生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31.54%、篮球26.94%、足球16.43%;伤害发生动作主要为跌倒41.52%、扭转32.06%;伤害发生部位主要是膝部34.69%、踝部32.33%);伤害发生类别主要是皮肤损伤39.42%、肌肉损伤27.99%、韧带拉伤12.22%。(3)第一时间处理人最多的是学生自己41.00%;运动伤害处理时间在一天以内的有23.13%、1天以后处理的有5.39%;在急性期处理方法不当(使用rice原则,用错或顺序不对)的有7.36%;运动伤害未做处理有9.99%;体育运动伤害造成日常训练减量或部分停训的有37.71%、停训的有10.38%;体育运动伤害恢复无效或加重的占2.50%、恢复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有14.85%。(4)体力活动不足人口有380人、运动伤害率占37.37%,中度体力活动人口有263人、运动伤害率占47.91%,高度体力活动人口有297人、运动伤害率占38.38%。(5)柔韧素质优秀的伤害率为30.05%;良好的为37.44%;及格的为42.55%;不及格的为43.30%。其中男生的柔韧素质在及格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44.81%),女生的柔韧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51.72%);非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性在及格水平上伤害率最高(47.02%),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伤害率最高(40.63%)。总体学生的柔韧素质越好,运动伤害率相对越低。(6)耐力素质优秀的伤害率为29.93%;良好的为36.49%;及格的为41.61%;不及格的为43.30%。其中,女生的耐力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3.55%);男生的耐力素质在优秀的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5.33%);非农业户籍学生的耐力素质在不及格水平上运动伤害率最高(48.18%),农业户籍学生的耐力素质在良好水平上的运动伤害率最高(41.67%)。总体耐力素质越好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率相对越低。(7)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防护的风险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瞬间用力过猛40.08%、自我保护不佳27.20%、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23.40%;学校器材设施不全16.67%;学校体育老师/教练不能每次都让学生充分热身8.3%;学校学生没有接受过如运动安全知识、救护技能的宣教或培训33.33%;学校医务器材、人员配备不齐25.00%;学校没有体育运动安全防患规章制度33.33%。结论:(1)西安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率男生高于女生。女生在田径、羽毛球中受伤率最高,致伤动作多为跌倒,受伤部位为膝部,伤害性质以皮肤擦伤为主;男生受伤率较高的项目为篮球、足球,致伤动作主要为冲撞、扭转,伤害部位为腕部、踝部,伤害类别为肌肉损伤、韧带拉伤为主。初中部的伤害率高于高中部,初中部中七年级伤害率最高,高中部中高二伤害率最高。(2)非农业户籍学生的体育运动伤害率高于农业户籍学生,非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均比农业户籍学生的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差。(3)第一时间处理人最多是学生自己,运动伤害第一时间段未做处理、在急性期处理方法不当和未做处理的现象均存在。(4)西安市中学生体力活动不足人口参与最多,中度体力活动人口的运动伤害率最高,高度体力活动人口次之,体力活动不足人口相对最低。(5)西安市中学生在体质测试成绩中,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越好的运动伤害率越低。(6)西安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风险因素中,学生自身方面主要是运动中瞬间用力过猛、自我保护不佳、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学校方面主要存在管理制度不严格、医资不成熟、防护措施不全面、器材设施不完善、体育老师/教练责任意识欠缺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兵.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现状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高歌.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现状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3].龚敏.杨凌国际马拉松运动伤害发生与防护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

[4].孙苗苗,张新定.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能力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

[5].孙苗苗.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6].张新定,孙苗苗,齐殿东.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防护知识与能力的调查研究[C].第十叁届亚洲运动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14

[7].Michael,张驰.运动伤害防护以及康复之谈[J].网球大师.2013

[8].李素萍.论大学生运动伤害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将核心稳定性训练引入学校体育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

[9].闫强.对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防护[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

[10].谢英丽.运动伤害防护的理论与实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

标签:;  ;  ;  ;  

运动伤害防护论文-刘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