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文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文学史,新文学
新文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向阳[1](2019)在《钱基博的文学史观与新文学观——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文化解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出版后,受到新旧文化阵营截然相反的评价,原因有二:一是各家现代文学史观的差异,二是新旧文化阵营的彼此发难。借助《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表达了"观其会通而明进化"的文学史观,以及新中有旧、形态驳杂的新文学观。钱氏新文学观影响到《现代中国文学史》对新文学图景的描绘,而立足旧文学的视角又使其对新文学家在主观上呈现批判的态度。从文化的层面说,坚定的中国立场和对全盘欧化的隐忧,是《现代中国文学史》讽诫新文学和新文化偏颇倾向的深层原因,也是该书"白话文"一节受到制约与简化的内在理路。将《现代中国文学史》置于中西文化相互制衡的时代背景中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钱基博挽颓淑世的知识分子情怀、了解新文学家批驳本书的有失公允之处。(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小惠[2](2019)在《《诗经》重释与“五四”新文学观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学人对《诗经》的现代解释,与新文学的设计思路有关:一方面将《诗经》从传统"经学"中独立出来,祛除文学对经学伦理的依附,否定"文以载道",倡导"文学"是表现人内心情感的艺术;另一方面将白话文学的历史源头追溯至《国风》,为新文学找到强大的历史根据,使"以白话为文学正宗"的文学理念获得合法性。这是从传统文化的内部瓦解传统文学观的尝试,展示了中国本土资源对新文学的促进。但在重释时存有"尽欲甚解"与"不求甚解"的分歧,表明"五四"学人内部对"文学"的理解也有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任杰[3](2018)在《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鲁迅和郑伯奇分别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叁卷小说选集撰写的导言以不同的文学流派、团体为中心,对新文学前十年小说创作实绩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总体来看,叁人评判小说创作的标准和书写导言的策略皆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又不同程度地倾向现实主义原则,显示了他们各具特点的新文学观。这不仅和当时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有关,而且反映出了各文学阵营之间的微妙关系,从中也可窥见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文学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丽[4](2017)在《文化学视域中的五四新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学观中的文学的文化学理论构成的基础,是新文学先驱们关于文化的思想意识,新文学先驱们在建构文学的文化学理论的过程中,没有在形而上学的意义层面展开对人与文学及文学与其他客观、主观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而是从文学与国民性及文学与环境两组具体的关系入手,阐释文学的文化学特征,并由此形成了自己关于文学的文化学理论。在这种理论中,文学的民族化理论,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特色最为鲜明、意义也最为重要的理论,当然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关于文学的理论。(本文来源于《中文论坛》期刊2017年02期)
姚龙雪,李继凯[5](2015)在《论周扬的新文学观——以《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扬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特殊,一方面他常以毛泽东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文学理论家。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使得他的文学思想时常呈现出悖论和矛盾,所以他的文学理论,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有较为独特的见解。贯穿他《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的两条主线:现实主义和大众化,这是周扬新文学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左翼文学的两大批评标准。但周扬在围绕这两条主线论述的过程中有时也能挣脱左翼文学观念对他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的学术品格。(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李培艳[6](2014)在《“新村主义”与周作人的新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日本"新村主义"和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很多现代文学史着作都有提及,但迄今缺少具体的探讨。本文认为日本的新村运动不只是乌托邦式的"公社实验"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带文学性理想主义的实践运动,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同样体现在文学与社会两个层面。周作人巧妙地把"新村主义"思想嫁接到新文学运动中,其"人的文学"观的形成就与新村主义直接有关。本文在梳理周作人译介和传播新村思潮有关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新村主义与周作人新文学观之内在关联,进而反思以文学与社会改造实践为一体的新文学传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4年11期)
张丽军[7](2013)在《论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观”的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何谓文学是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必须回答的、事关文学本质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决定了一个作家、研究者的文学认知、审美路径和情感态度。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新文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萌动期。白话文运动起源于晚清,但是一直到民国时期才真正蔚为大观,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3-01-16)
杨葵,张海元[8](2012)在《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成书于民国,其论及新文学着墨甚少且多批评指责,对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胡适、鲁迅的叙述也尽是贬挞之词。与建国后,王瑶、唐弢在其文学史中所弘扬的新文学观大相径庭。本文将钱与王、唐的新文学观进行对比,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上,是钱基博作为一代国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的身份使然;在社会层面上,则与民国社会转型所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2年01期)
李秋菊[9](2010)在《网络俗文学的锐利性与新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拥有"新媒体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新型态,但网络文学彰显着俗文学的基本品格。特殊的生长平台、媒介和主体,造就了网络文学锐利的精神特质,当它行进在"文学的野路子"上与后现代语境中文学非文学的种种因素邂逅时,其锐利品质作为最基本的内在动因促成一些文学观念发生蜕变,为中国文学催生出新型意义生产机制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0年12期)
黎荔[10](2008)在《《红楼梦》与“五四”新文学观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08年04期)
新文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学人对《诗经》的现代解释,与新文学的设计思路有关:一方面将《诗经》从传统"经学"中独立出来,祛除文学对经学伦理的依附,否定"文以载道",倡导"文学"是表现人内心情感的艺术;另一方面将白话文学的历史源头追溯至《国风》,为新文学找到强大的历史根据,使"以白话为文学正宗"的文学理念获得合法性。这是从传统文化的内部瓦解传统文学观的尝试,展示了中国本土资源对新文学的促进。但在重释时存有"尽欲甚解"与"不求甚解"的分歧,表明"五四"学人内部对"文学"的理解也有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文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向阳.钱基博的文学史观与新文学观——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文化解读为中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小惠.《诗经》重释与“五四”新文学观的建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任杰.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王丽.文化学视域中的五四新文学观[J].中文论坛.2017
[5].姚龙雪,李继凯.论周扬的新文学观——以《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为例[J].城市学刊.2015
[6].李培艳.“新村主义”与周作人的新文学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
[7].张丽军.论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观”的现代性[N].文艺报.2013
[8].杨葵,张海元.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观[J].华中人文论丛.2012
[9].李秋菊.网络俗文学的锐利性与新文学观[J].求索.2010
[10].黎荔.《红楼梦》与“五四”新文学观建构[J].创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