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体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体,分子筛,甲基丙烯酸,膜分离,技术,酰胺,声压。
气体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沈哲,王毅刚,杨志刚[1](2019)在《气体湍流压力与声压脉动的试验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气体作用于固体表面湍流压力脉动与声压脉动的试验分离技术。论述气体中两种压力脉动的区别,包括产生机理、传播速度和穿透效率等。结合较为常用的电容式膜片表面声压测量和较新的湍流滤网,在同一测点上分别使用以上两种测试技术进行测量,形成一种用于分离两种不同压力脉动的测试方法。通过一组针对两种压力脉动的声学风洞试验,实测两种测试技术在频域上的差别,结果证明用该测试方法能较为有效地分离两种压力脉动。(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段晓雅[2](2019)在《改性埃洛石纳米管/Pebax1657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采用表面涂覆法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改性,得到无机填料PDH。再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为聚合物基底、PDH为无机填料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SEM,XRD,DSC等方法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膜的机械性能和气体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H在Pebax1657中分散均匀,且二者相容性较好。PDH与Pebax1657间产生氢键,对分子链运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结晶度降低。随PDH含量增加,杂化膜的密度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降低,杂化膜的CO_2和N_2的渗透系数增加,与纯Pebax膜相比,杂化膜的渗透系数和选择性逐渐接近Robeson上界,气体分离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邵国泉,朱惠,马伟,闫攀,马继龙[3](2019)在《高性能AlPO_4-14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高性能的AlPO_4-14分子筛膜.首先通过控制反应溶胶中水和模板剂的含量制备了形貌均一的AlPO_4-14分子筛,分子筛的尺寸为15~18!m;然后采用晶种法即在反应凝胶中加入分子筛作为晶种进一步调控分子筛的大小,使得AlPO_4-14分子筛的尺寸从15~18!m减小到2~3!m,得到形貌均一的纯相片状晶体,同时有效缩短了制备时间;最后以多孔管状莫来石为支撑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制备AlPO_4-14分子筛膜.考察了2种不同大小的晶种对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发现以大尺寸的分子筛(15~18!m)作为晶种制备的分子筛膜的分离层存在较多缺陷,而采用小尺寸的晶种(2~3!m)制备的膜层较均一致密.AlPO_4-14分子筛膜经高温脱除模板剂后仍然保持着纯相的AlPO_4-14晶型,表明二次生长法促进了AlPO_4-14晶体在膜层中的生长且使其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在25℃,100 k Pa下,AlPO_4-14分子筛膜对H2/CH4,CO2/CH4和H2/CF4的理想分离因子分别为28,40和1047,且H2和CO2的渗透速率分别为6. 3×10-7和9×10-7mol·(m2·s·Pa)-1;对等摩尔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因子为81. 5,且CO2的渗透速率为8. 8×10-7mol·(m2·s·Pa)-1.(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健[4](2019)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及展望窥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究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分析了技术工作原理,依据此原理,研究此项技术在H_2、CO_2、C0、氯乙烯精馏尾气的回收与提取中的应用方法,并探究参数指标变化下气体回收与提取纯度的影响。基于变压吸附技术应用现状,气体吸附提取纯度仍有上升空间,具有较高的研发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尹辉权,刘复凯,程鑫雨,孙宇,赵庆强[5](2019)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轻烃气体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可设计性和结构可调性,使其在吸附与分离方面存在诱人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轻烃(包括甲烷、乙烷、乙炔、乙烯、丙烷、丙炔、丙烯等)吸附分离方面引起广泛的兴趣。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MOFs材料在轻烃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影响吸附分离效果的因素比表面积、孔道结构、孔道表面化学环境,探讨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轻烃吸附分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程龙,刘公平,金万勤[6](2019)在《二维材料膜在气体分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墨烯代表的二维材料已经成为新型高性能膜的纳米构建单元。原子级厚度的纳米片有利于制备超薄膜,极大提升膜的通量;与此同时,可实现在亚纳米级别精度下操纵传输通道实现精确的分子筛分,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简要综述了二维材料膜在气体分离领域的最新突破性研究,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亚纳米级别的二维通道,结构完整的二维纳米片的剥离方法及气体传输特性可调节的层间通道,并分析了二维材料膜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晓怡,王畅,吴建宝[7](2019)在《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分子筛膜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探讨分子筛膜的孔径、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气体分离的影响以及反应的机理;简述当前分子筛膜存在的主要缺陷和改进方法,对气体分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8](2019)在《基于共混聚醚共聚酰胺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可以制备出兼有几种聚合物特性的共混膜。为了提高气体分离膜的综合性能,以2种不同型号的聚醚共聚酰胺(具有高选择性的Pebax1657和具有高渗透性的Pebax2533)为膜材料制备了气体分离膜,并对分离膜进行结构表征、分离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bax2533含量的增加,聚酰胺段的链间距逐渐增大,自由体积分数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与纯Pebax1657膜相比,共混膜的CO_2和N_2渗透系数同时增大,N_2渗透系数增加速度较快;选择性逐渐降低;与纯Pebax膜相比,两者共混后的膜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9期)
杜润红,郭雪,张赞赞,李笑笑[9](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气体分离膜的渗透性能,将界面交联法应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用超薄复合膜,采用侧链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为涂层材料,通过PDM涂层与交联剂溶液之间的固-液界面反应制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子能谱仪(XPS)对膜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形成的PDM交联层具有不对称结构,表面可以充分交联并提供分离性能,表面以下疏松的交联结构有利于气体渗透;当分离因子相同时,界面交联膜的渗透通量更高,在跨膜压差为300 kPa、操作温度为23℃时,界面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85 GPU,本体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30 GPU,CO_2/N_2理想分离因子为50。(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10](2019)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科股份,股票代码600378)是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评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属的变压吸附分离工程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变压吸附(简称PSA)气体分离技术的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的机构。公司已建成投产各类变压吸附装(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气体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采用表面涂覆法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改性,得到无机填料PDH。再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为聚合物基底、PDH为无机填料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SEM,XRD,DSC等方法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膜的机械性能和气体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H在Pebax1657中分散均匀,且二者相容性较好。PDH与Pebax1657间产生氢键,对分子链运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结晶度降低。随PDH含量增加,杂化膜的密度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降低,杂化膜的CO_2和N_2的渗透系数增加,与纯Pebax膜相比,杂化膜的渗透系数和选择性逐渐接近Robeson上界,气体分离性能有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体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沈哲,王毅刚,杨志刚.气体湍流压力与声压脉动的试验分离方法[J].汽车工程学报.2019
[2].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段晓雅.改性埃洛石纳米管/Pebax1657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J].石油化工.2019
[3].邵国泉,朱惠,马伟,闫攀,马继龙.高性能AlPO_4-14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李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及展望窥探[J].云南化工.2019
[5].尹辉权,刘复凯,程鑫雨,孙宇,赵庆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轻烃气体分离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9
[6].程龙,刘公平,金万勤.二维材料膜在气体分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7].李晓怡,王畅,吴建宝.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9
[8].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基于共混聚醚共聚酰胺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19
[9].杜润红,郭雪,张赞赞,李笑笑.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10]..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