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煤气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温,煤气,脱硫剂,原位,氧化铁,氧化锌,微波。
高温煤气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于夫洋[1](2019)在《IGCC高温煤气脱硫工艺流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中煤气脱硫问题,提出了高温煤气脱硫工艺流程,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IGCC的整体工艺流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叁种不同脱硫剂(ZnFe_2O_4,FeO,ZnO)条件下,温度、压力,煤气成分(氢气,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温度在600℃附近时最有利于脱硫效率的提高;脱硫压力的提高对脱硫效果有抑制作用;煤气中氢气体积分数增大有利于脱硫,水蒸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大则都会抑制脱硫。(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冯宇,李阳,卢建军,米杰[2](2018)在《高温煤气脱硫剂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既会对我国的能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我国经济、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本文对以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多样化的复合金属脱硫剂制备、硫化及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张文博[3](2018)在《碳气凝胶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而来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一项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实现了煤气化技术与联合循环的高效结合、应用,具有环境效益好、发电效率高等特点。粗煤气中含有的H_2S会对IGCC后续系统特别是燃气轮机产生腐蚀,造成设备故障,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其中含有的汞,属于重金属污染物,汞剧毒、易挥发并生物累积。因此在粗煤气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前,需对其进行净化,脱除硫化物、汞等。其中的关键技术则是高温煤气脱硫、脱汞技术,开发适宜的高温煤气脱硫脱汞催化剂。本文采用钼基作为脱硫剂的活性组分,以碳气凝胶作为载体,用超声波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脱硫剂。在固定床活性评价装置上,对其在450-600℃温度区间内进行了脱硫、脱汞活性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研究发现,由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表征可知,Mo/Cx脱硫剂保持了碳气凝胶载体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隙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可知,Mo/Cx脱硫剂含有MoO_3和MoO_2,MoO_2的形成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Mo~(6+)被C还原。在Mo/Cx脱硫剂的脱硫活性测试中,550℃条件下Mo/C500脱硫剂性能最好,其穿透硫容为13.55g单质硫/100g脱硫剂。550℃条件下五次循环再生实验结果表明,Mo/C500脱硫剂拥有良好的稳定再生性能,并且保持了70%的初始硫容。在Mo/Cx脱硫剂的脱汞活性测试中,500℃条件下Mo/C500脱硫剂脱汞效率高于Mo/C200和Mo/C800脱硫剂,达到65%;在300℃条件下Mo/C500脱硫剂达到最大,达到74%;在500-700℃范围内,脱汞效率可达60%左右。Mo/C500脱硫剂在500℃温度条件下5组稳定性实验(3小时/组)脱汞效率均在60%-70%,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汞的脱除。综上,本文制备了一种在高温环境中具有良好脱硫、脱汞性能的Mo/Cx脱硫剂,为今后高温脱硫脱汞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期刊2018-05-01)
史磊[4](2018)在《微波原位制备ZnO/MCM-41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叁大化石能源之一的煤炭,其基础能源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动摇,然而由煤炭直接燃烧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正是基于对煤炭的综合利用,将煤气作为动力用来发电,是煤炭的一种清洁高效利用的绿色技术。由于煤气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其中90%以上为硫化氢气体,这些气体不仅会对设备造成腐蚀危害,并使催化剂中毒,而且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煤气进入风机之前,必须将煤气中的硫化氢脱除干净。如何得到一种具有高效脱硫性能及再生性能且易于工业推广的中高温煤气脱硫剂成为研究重点。本论文从精简脱硫剂制备工艺,提高脱硫性能的角度出发,以乙酸锌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采用新颖的微波原位合成法,首先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脱硫剂前驱体Zn S/MCM-41,而后通过原位再生得到新鲜脱硫剂Zn O/MCM-41。实验过程中对脱硫剂前驱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选择,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之后在原位再生阶段,得到最佳的活性组分负载量;然后对新鲜脱硫剂的再生条件进行考察,得到最佳再生条件;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五次硫化-再生循环实验,以检验脱硫剂的稳定性。本实验通过XRD、BET、SEM-EDS、TEM、FTIR等表征手段对脱硫剂进行了各个阶段的表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制备脱硫剂前驱体ZnS/MCM41的锌源和硫源分别优选为乙酸锌和硫代乙酰胺,且其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微波反应时间2.5h,原料(乙酸锌:硫代乙酰胺)摩尔配比1:3。(2)对原位再生制备得到的新鲜脱硫剂进行硫化性能测试,得到最佳的活性组分负载量为40%,此条件下,硫容最大,穿透时间最长,且BET比表面积可达527.64 m~2/g。并对新鲜样进行SEM及TEM表征,发现采用微波原位再生可以得到颗粒分散均匀、孔隙结构丰富的脱硫剂,而且分子筛载体的有序介孔结构保持完整。(3)对脱硫剂的再生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最佳再生条件为:再生温度650℃,再生空速5000 h~(-1)及再生氧气浓度6%。脱硫剂在此条件下再生率为91.85%,说明脱硫剂再生性能较好。(4)对脱硫剂进行了五次硫化-再生循环实验,结果显示,五次硫化后,硫容仍可保持最初的60%,且第一次硫化性能最好,穿透时间为705 min,硫容为11.27 g S/100 g sorbent,更重要的是在硫化过程中脱硫剂保持完好,未出现粉化涨裂现象。(5)对五次硫化-再生循环过程中的脱硫剂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样中含有Zn_2SiO_4,且部分再生样中还含有ZnS。此外,分析硫化后脱硫剂的孔结构及形貌,发现BET比表面积均有所下降且部分孔道结构堵塞,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脱硫剂硫化性能下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忠祥,宋海峰,吕铁,夏春波[5](2018)在《基于粉煤灰载体的高温煤气脱硫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成分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SEM和XRD的不同技术进行观察,然后对大小不一样的微观形貌的特征和煤灰颗粒的物化性质之间的大小进行比较。其主要采用的是大小不一样的粉煤灰,然后使用的是一种由铁铈氧化物经过高温之后所制成的煤气脱硫剂,最后对高温煤气脱硫剂中使用粉煤灰为最主要的原料时,研究它的可行性方案。经过实验证明,600℃的硫化环境下,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里使用的载体原料为粉煤灰,经过验证可以得出经过再生后的机械强度有所提高而且脱硫剂的脱硫精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也反应出了粉煤灰也是具有脱硫作用的。(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严飞鹏,贺娟[6](2017)在《有关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需求与日俱增。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作为燃煤发电技术的新趋势,具有热效率高和环保污染低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温煤气脱硫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脱硫剂的脱硫与再生性能是确保高温煤气脱硫效果的核心保障。本文主要以氧化铁基脱硫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国内外铁基脱硫剂的发展进程及思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26期)
贾磊,李玉红,张赛赛,武蒙蒙,米杰[7](2017)在《原位制备再生型纳米氧化锌高温煤气脱硫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温煤气脱硫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粉化问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脱硫剂原位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固相法合成纳米硫化锌前驱体,再通过对前驱体进行原位再生从而得到再生型纳米氧化锌脱硫剂。考察了前驱体再生过程中再生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和再生空速对脱硫剂再生性能的影响,并使用XRD、TEM和BET等仪器对前驱体和再生型脱硫剂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最佳的前驱体再生条件:再生温度650℃、氧气体积分数6%和再生空速4000h~(-1)。对制备的脱硫剂进行了四次硫化再生循环测试。结果显示,该脱硫剂经过四次硫化再生后仍保持较高的机械强度,维持在140N/cm左右,没有出现粉化和涨裂等问题,且硫化性能在多次硫化后也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7年04期)
冯宇,史磊,张赛赛,武蒙蒙,米杰[8](2017)在《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原位再生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室温固相法和均匀沉淀法原位制备氧化锌脱硫剂前体,并在热天平装置上研究了再生温度及反应中氧气浓度对氧化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原位再生行为的影响。采用收缩核模型对脱硫剂前体氧化再生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描述,并计算其反应级数及表观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硫剂原位再生的过程中动力学控制步骤发生了转移,当再生转化率低于80%时,再生反应主要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当再生转化率高于85%时,再生反应主要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室温固相法和均匀沉淀法所制备脱硫剂的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ks0分别为4.45m/s、1.01m/s,化学反应活化能E_a分别为43.12kJ/mol、65.76kJ/mol,有效扩散系数因子D_(e0)分别为5.42×10~(–2)m~2/s、1.29×10~(–3)m~2/s,内扩散表观活化能Ep分别为38.38kJ/mol、43.29kJ/mol。此外,通过表征发现均匀沉淀法制备的脱硫剂内部活性组分更加分散、粒径更小、孔隙发达,提高了脱硫剂的再生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08期)
苏子兵[9](2017)在《Fe_2O_3/AC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微波硫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世界各国均在积极寻求新能源和新技术来改变现存的能源结构。然而,在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均不丰富,我国煤炭储存量非常丰富。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大部分均直接燃烧用来发电,这不仅导致利用率较低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利用率高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因此,IGCC多联产技术和IGFC-CC成为了最具发展前景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然而H_2S的脱除却是上述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核心。本论文选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氧化铁作为脱硫剂活性组分,选用吸波性能良好的活性炭作为载体,经过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改性后,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活性炭负载氧化铁脱硫剂(Fe_2O_3/AC),并在固定床上进行了常规硫化和微波硫化实验。在常规和微波硫化实验中,分析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和硫化温度对Fe_2O_3/AC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BET)、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脱硫剂的新鲜样和硫化样的物相组成、孔结构、表面元素、外观形貌等进行表征。此外,重点比较了不同硫化温度下常规和微波硫化的硫化行为、晶相结构、表面及内部元素或离子分布等结构特征的变化,对比研究脱硫剂在两种硫化方式下的硫化动力学,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微波对脱硫剂表面硫化反应和硫化反应产物层固态离子扩散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以商用活性炭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合成的Fe_2O_3/AC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大,并且Fe_2O_3均匀分散在商用活性炭表面。(2)在常规和微波硫化实验中发现,单纯活性炭同样具有吸附H_2S的能力,硫容分别为1.496%和2.670%,并且活性炭和氧化铁可能存在一种促进脱硫剂脱除H_2S的协同作用,综合考虑协同作用和脱硫剂的硫容、硫容利用率及分散性,确定常规和微波硫化的最佳硫化条件为负载量为10%、硫化温度为600℃,此时硫容分别为10.85%和15.70%。(3)与常规硫化方式相比,微波硫化方式具有以下优势:Fe_2O_3/AC吸附剂更加优越的脱硫性能、并在400℃、500℃和600℃叁个硫化温度下每单位硫容Fe_2O_3/AC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较少,同时在微波硫化的硫化样表面存在更多的S2-和氧空穴。通过计算Fe_2O_3/AC吸附剂总体脱硫反应的硫化动力学,常规和微波总体脱硫反应活化能为24.6和24.1kJ·mol-1,结果显示与常规硫化相比,微波硫化方式下总体的脱硫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微波硫化方式下硫化反应速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在微波条件下离子扩散以及硫化反应的传质更加容易。(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杨磊[10](2017)在《锆添加剂对铁铈复合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的预测,煤炭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现阶段煤炭的低效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煤的洁净高效转化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煤基多联产(CPG)等发电技术,以其高效率、低污染的环境友好特性,成为未来极具潜力的洁净煤技术可持续战略发展方向。然而,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H2S会对管道设备、环境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高温煤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总结并分析了铁铈复合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选择以第叁组分锆作为添加剂,制备出具有脱硫活性好的铁铈锆复合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上考察了铁铈锆复合脱硫剂的脱硫行为,并结合XRD、N2吸附、XPS、H2-TPR、SEM-EDS等表征手段,探究锆添加剂对铁铈复合基脱硫剂结构、还原性能及硫化性能的影响,彼此关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以共沉淀法制得的铁铈锆复合脱硫剂,其存在形式为Fe2O3-Ce1-xZrxO2。最佳制备条件为:Fe、Ce、Zr的摩尔比为1:0.8:0.2,焙烧温度为700oC。锆添加剂提高了氧化铁、氧化铈及铁铈复合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利于吸脱附硫;锆添加剂增加了氧化铈和铁铈复合脱硫剂的氧空位,促进了脱硫剂Ce4+→Ce3+的还原。(2)锆添加剂提高了铁铈复合脱硫剂中Ce4+的还原度,且降低了Ce4+体相还原温度,有利于脱硫剂中铁铈活性组分在相同温区进行还原反应。(3)与单一氧化铁和氧化铈脱硫剂相比,当硫化温度为600oC时,铁铈复合脱硫剂表现出更好的硫化性能,但其反应程度较低。在此温度下,铁铈复合脱硫剂中铈活性组分并未充分参与反应。(4)锆添加剂显着提高了铁铈复合基脱硫剂的脱硫精度、硫化反应活性组分利用率、穿透硫容、硫化反应程度并拓宽了其硫化反应温度范围。对于颗粒脱硫剂而言,还原及硫化反应均为由外而内的层式反应。在还原过程中锆添加剂促使Ce逐渐向外层富集或Fe逐渐向内层迁移,在硫化过程中Ce逐渐向内层迁移或Fe逐渐向外层富集,这种Fe、Ce元素的迁移规律有利于促使Ce参与到还原及硫化反应中。铁铈锆脱硫剂的硫化反应式为:Fe(7)(8)Zr2CesO(7)(8)(7)(8)3Hg2HsO(7)g(8)(7)(8)Ces2Fe SSO(7)(8)5HsSZr(7)gO(8)222xx)2(1222Xx132(10)(10)(28)(10)(10)(10)--(5)铁铈锆复合脱硫剂具有良好的硫化/再生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高温煤气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既会对我国的能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我国经济、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本文对以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多样化的复合金属脱硫剂制备、硫化及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煤气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于夫洋.IGCC高温煤气脱硫工艺流程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冯宇,李阳,卢建军,米杰.高温煤气脱硫剂发展现状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8
[3].张文博.碳气凝胶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8
[4].史磊.微波原位制备ZnO/MCM-41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5].杨忠祥,宋海峰,吕铁,夏春波.基于粉煤灰载体的高温煤气脱硫工艺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
[6].严飞鹏,贺娟.有关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发展研究[J].化工管理.2017
[7].贾磊,李玉红,张赛赛,武蒙蒙,米杰.原位制备再生型纳米氧化锌高温煤气脱硫剂[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
[8].冯宇,史磊,张赛赛,武蒙蒙,米杰.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原位再生动力学[J].化工进展.2017
[9].苏子兵.Fe_2O_3/AC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微波硫化行为[D].太原理工大学.2017
[10].杨磊.锆添加剂对铁铈复合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