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灌注论文_杨惠春,齐绍文,宋学英,胡长娥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房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内障,超声,晶状体,玻璃体,多孔,晶体,眼压。

前房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杨惠春,齐绍文,宋学英,胡长娥[1](2019)在《双灌注超声乳化法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白内障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灌注超声乳化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治疗的青光眼术后高危浅前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其中男63例(63眼),女57例(57眼);年龄53~80岁(平均68.3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双灌注组)患眼行双灌注技术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对照组)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情况、测量术后第1天眼压。结果 A组无一眼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B组术中有6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前段玻璃体切割后人工晶体植入于睫状沟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清亮,无一眼发生角膜水肿;B组有9眼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其中1级角膜水肿4眼,2级角膜水肿5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无一眼眼压>21.0 mmHg;B组有7眼术后第1天眼压>21.0 mmHg,其中3眼眼压>30.0 mmHg,应用前房穿刺放液后眼压均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青光眼术后高危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双灌注技术,可以动态维持术中前房深度稳定,后囊膜扩张,囊袋饱满,提供安全的操作空间,降低了损伤眼部其他邻近组织的风险,减少术中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方杨润东[2](2019)在《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添加前房辅助灌注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前房维持器(Anterior chamber maintainer,ACM)在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22例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行前房维持器辅助灌注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内容包括: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统计术中表现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以评估ACM应用与无玻璃体眼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0.89±0.49 logMAR(logMAR=log 1/VA),术后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0.42±0.37 logMAR,术后远视力较术前远视力显着提高(P<0.05),术前眼压(14.73±3.84 mmHg)与术后第1天眼压(15.32±4.03 mmH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8),术后未出现高眼压症,术中出现前房加深2例(9%),瞳孔缩小1例(5%),术中未出现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悬韧带断裂,晶状体碎片沉入玻璃体腔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3例(14%),术后3月内后囊膜混浊4例(18%),术后1月黄斑水肿1例(5%),术后3月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5%)。无论是术后1周还是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分别是术前2589.5±279.0 cell/mm~2,术后1周2424.0±287.6 cell/mm~2和术后1月2401.6±297.2 cell/mm~2,但术后1周与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6),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术后1周6.1%(±4.1),术后1月6.7%(±4.1)。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为玻璃体切除(PPV)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添加辅助灌注具有维持前房深度的相对稳定的作用,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减少术中并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且不对角膜内皮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媛媛,魏建房[3](2019)在《白内障术中灌注液加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术后眼内炎和前房出血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灌注液加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术后眼内炎和前房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白内障患者(212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105眼)和观察组(100例,107眼)。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妥布霉素注射液混合生理盐水灌洗,观察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停留3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术后眼内炎和前房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3.81%(4/105),观察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0,观察组眼内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房出血发生率为9.52%(10/105),观察组为2.80%(3/107),观察组前房出血情况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加入白内障手术灌注液中,可减少术后眼内炎和前房出血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康震雷[4](2017)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A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8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将手术中应用黏弹剂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能量、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乳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散光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水平、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源性散光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临床价值高,能在维持前房动态稳定基础上,提高患者视力水平,调节眼压,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利于视觉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蒙静蓉,王瑛[5](2017)在《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体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评价2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矫正视力达4.8者占75%(30/40),对照组占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为4例。观察组满意率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促进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7年01期)

段娜,陈梦平,梁勇,周灵[6](2016)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超声乳化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35眼)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29例术前已取出硅油),均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视病情联合或不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均无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中脉络膜脱离1例;硅油溢到前房2例;后囊膜破裂3例,其中2例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出院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27例。术后并发黄斑水肿3例,继发高眼压5例,视网膜脱离3例,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具有前房稳定、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黄舒甜[7](2016)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和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程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连接灌注液与常规粘弹剂维持前房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分析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13眼随机分成两组,47例54眼随机分入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组,53例59眼随机分入粘弹剂组。主要观察指标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能量、能量累积复合参数(超声乳化能量乘以超声乳化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变化。结果: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多孔前房维持器组和粘弹剂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前(183.46±14.30 μ m vs.186.83±18.50 μ m,P=0.08).术后1周(193.24±16.88μ m vs.201.44±20.88μm,P=0.02).术后1月(206.48±14.94μ m vs.209.61±18.60 μ m,P=0.07).术后3个月(205.02 ±15.69 μm vs.209.66±18.93μ m,P=0.04),两组术后不同时间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术后1周及术后3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孔前房维持器组内高、低平均累积能量为(0.31±0.10 vs.0.06±0.04,P=0.00),粘弹剂组内高、低平均累积能量为(0.24±0.15 vs.0.05±0.03,P=0.00),两组内不同累积能量复合参数下在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对比中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引起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连接灌注液维持前房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术后1周及术后3月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影响较粘弹剂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邱品生[8](2015)在《前房灌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房灌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疗效、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患者共22例26眼实行前房灌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6个月,记录病因、临床表现、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 26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囊袋内植入了人工晶体,24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占92.3%),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前房灌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11期)

王瑛,曹珊,梁民,郑茜匀[9](2014)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眼压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的眼压改变。方法:对100例白内障患者(108只眼)分成观察组(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及对照组(粘弹剂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并进行手术前及术后6h,1,3,7d;1个月及3个月的眼压测量。结果:观察组术后6h除7只眼眼压升高超过2.80kPa外,余眼压均在2.80kPa以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观察组眼压降低,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6h和术后1d眼压升高,与观察组及本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而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眼压升高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可以避免术后早期由于粘弹剂引起的高眼压所造成的视网膜视神经损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覃涛,黄经河,叶舒,梁文章[10](2013)在《前房维持器在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时灌注入口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ACM)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CCC)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时于不同的灌注入口所形成的涡流带来的手术优点和弊端。方法:将应用前房维持器分别于1点钟、3点钟及5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下施行CCC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150例分为3组,术中对形成的涡流带来的撕囊圆整性、手术时间、房角皮质冲洗等手术优点和弊端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80%,平均手术时间25min,房角皮质冲洗难。3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50%,平均手术时间18min,房角皮质冲洗较难。5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84%,平均手术时间12min,房角皮质冲洗容易。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在5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下施行CCC 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1点钟、3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具有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前房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前房维持器(Anterior chamber maintainer,ACM)在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22例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行前房维持器辅助灌注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内容包括: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统计术中表现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以评估ACM应用与无玻璃体眼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0.89±0.49 logMAR(logMAR=log 1/VA),术后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0.42±0.37 logMAR,术后远视力较术前远视力显着提高(P<0.05),术前眼压(14.73±3.84 mmHg)与术后第1天眼压(15.32±4.03 mmH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8),术后未出现高眼压症,术中出现前房加深2例(9%),瞳孔缩小1例(5%),术中未出现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悬韧带断裂,晶状体碎片沉入玻璃体腔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3例(14%),术后3月内后囊膜混浊4例(18%),术后1月黄斑水肿1例(5%),术后3月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5%)。无论是术后1周还是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分别是术前2589.5±279.0 cell/mm~2,术后1周2424.0±287.6 cell/mm~2和术后1月2401.6±297.2 cell/mm~2,但术后1周与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6),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术后1周6.1%(±4.1),术后1月6.7%(±4.1)。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为玻璃体切除(PPV)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添加辅助灌注具有维持前房深度的相对稳定的作用,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减少术中并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且不对角膜内皮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房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杨惠春,齐绍文,宋学英,胡长娥.双灌注超声乳化法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白内障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9

[2].方杨润东.无玻璃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添加前房辅助灌注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张媛媛,魏建房.白内障术中灌注液加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术后眼内炎和前房出血情况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4].康震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临床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2017

[5].蒙静蓉,王瑛.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体术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

[6].段娜,陈梦平,梁勇,周灵.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超声乳化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J].广西医学.2016

[7].黄舒甜.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和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影响的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6

[8].邱品生.前房灌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J].继续医学教育.2015

[9].王瑛,曹珊,梁民,郑茜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眼压的改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

[10].覃涛,黄经河,叶舒,梁文章.前房维持器在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时灌注入口的选择[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前房灌注模型2.大鼠前房灌注PVP-I....缺血再湘注拐伤后不同时同RGe官度的变化制冷管道与前房灌注管道连接方...各组大鼠视网膜IR168h时F-ERGb波变化...1 经角膜缘切口的晶状体切割术-图8—1—1

标签:;  ;  ;  ;  ;  ;  ;  

前房灌注论文_杨惠春,齐绍文,宋学英,胡长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