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俞燊杰[1](2021)在《CUDC-101调节肝癌细胞NKG2DLs的表达增强NK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中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效应细胞,在机体抑制微生物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阻止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道防线。NKG2D Ligands(NKG2DLs)是NK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的关键配体。健康细胞表面表达NKG2DLs相对较低,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其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上调。NK细胞就能通过NKG2D与配体结合并杀伤肿瘤细胞。然而,肿瘤晚期,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中的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蛋白质(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s,MMP)、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等多种蛋白酶协同作用,通过水解使肿瘤细胞表面多种NKG2DLs脱落,进而发挥免疫逃逸的机制。虽然调控癌细胞表面NKG2DLs表达分子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目前不同蛋白酶在肝癌细胞中影响NKG2DLs脱落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鉴于NKG2DLs脱落和可溶性NKG2DLs能促进肝癌的免疫逃逸,肝癌中NKG2DLs脱落的调节机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观察多种蛋白酶抑制剂是否能上调肝癌细胞株PLC/PRF/5、Hep G2、Hep3B中8种NKG2DLs(MICA、MICB、ULBP1、ULBP2、ULBP 3、ULBP 4、ULBP 5、ULBP 6)表达,及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通过蛋白酶抑制剂诱导肝癌细胞表面NKG2DLs表达上调,利用NKG2D依赖的方式清除肝癌细胞,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为今后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联合治疗策略提供证据。【方法】1、检测三种肝癌细胞株(PLC/PRF/5、Hep G2、Hep3B)中8种NKG2DLs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检测NK细胞对不同肝癌细胞株的杀伤敏感性,分析NKG2DLs的表达和杀伤敏感性之间的关系;2、将5种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CUDC-101、GI254023X、TAPI-1、Valproic acid)分别与Hep G2共同孵育24小时后,运用CCK-8法检测蛋白酶抑制剂对Hep G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在低浓度剂量作用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G2上NKG2DLs表达的改变,从而筛选出明显上调NKG2DLs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CUDC-101;3、将不同浓度的蛋白酶抑制剂CUDC-101分别与3种肝癌细胞株共同孵育24小时后,检测肝癌细胞株表面NKG2DLs表达变化;4、检测CUDC-101处理前后,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的变化。【结果】1、不同肝癌细胞系中8种NKG2DLs表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Hep3B细胞中只有少数的NKG2DLs有小幅度的表达上调,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最差。然而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更具敏感性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表现为ULBP1、ULBP4、ULBP6、MICA和MICB的普遍上调;2、广谱MMP抑制剂Marimastat作用后,Hep G2细胞8种NKG2DLs表达没有明显变化。TAPI-1和GI254023X作用后,Hep G2细胞除了MICA、MICB表达有轻度上调,其余4种NKG2DLs上调不明显。此外,HDAC抑制剂能引起NKG2DLs表达上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ULBP3,CUDC-101能够明显上调其余7种NKG2DLs的表达;3、随着CUDC-101浓度的上调,三种肝癌细胞表面NKG2DLs表达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4、CUDC-101处理后,肝癌细胞对NK细胞介导杀伤作用的敏感性增强。【结论】1、8种NKG2DLs中,ULBP1、MICA、MICB可能影响NK细胞对肝癌细胞系的杀伤;2、肝癌细胞系NKG2DLs的表达不受MMP的影响。此外,CUDC-101能够明显上调Hep G2细胞中NKG2DLs;3、CUDC-101作用后,肝癌细胞株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上调肿瘤细胞表面多种NKG2DLs的表达;4、CUDC-101处理后,上调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阳帆[2](2020)在《紫花牡荆素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紫花牡荆素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研究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从而为紫花牡荆素的抗肿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Casticin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体外培养AGS和NCI-N87细胞,加入不同浓度Casticin后进行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qRT-PCR、WB检测MMP-2、9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其活性。2)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紫花牡荆素处理AGS和NCI-N87细胞后,qRT-PCR和WB检测其对RECK表达的影响,BSP实验检测Casticin对RECK甲基化状态的影响;siRECK、RECK-OV转染胃癌细胞后,qRT-PCR、WB检测MMP-2和MMP-9表达变化,以明确胃癌细胞中RECK与MMP-2、-9间的关系;PP2A抑制剂(LB-100)和PP2A激活剂(DES)处理胃癌细胞后,qRT-PCR、WB检测细胞中RECK、MMP-2和MMP-9的表达,BSP检测RECK甲基化状态变化。LB-100和DES处理胃癌细胞后,WB检测DNMT1,MEK和p-MEK表达,以明确PP2A活化/抑制引起RECK表达变化的信号通路。qRT-PCR、WB检测Casticin对PP2A、DNMT1、MEK和p-MEK表达的影响;此外采用PP2A抑制剂处理后用Casticin处理,并通过回复验证明确Casticin对PP2A表达及下游信号分子的影响。3)移植瘤裸鼠模型评价Casticin的抑癌效果分别AGS、NCI-N87细胞移植于裸鼠体内,给予不同浓度Casticin处理,并设置对照组,期间持续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B检测MMP-2/9、PP2A,RECK 的表达变化。结果:1)Casticin对胃癌细胞的影响通过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qRT-PCR、WB和明胶谱实验的结果,发现不同浓度Casticin可以显着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和MMP-2/9的表达及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人胃平滑肌细胞影响较小。2)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qRT-PCR、WB和甲基化实验发现Casticin通过促进PP2A表达,进而抑制MEK活化和DNMT1的表达,削弱RECK甲基化并上调RECK表达,从而抑制MMP-2/9表达,最终使得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3)利用胃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Casticin的抑癌效果Casticin处理后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Casticin处理后的肿瘤组织中MMP-2/9明显低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相反,PP2A和RECK的表达增高。WB检测发现Casticin处理后肿瘤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下调,PP2A,RECK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上调。结论:1)Casticin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2)Casticin通过促进PP2A表达来抑制MEK活化和DNMT1表达,进而上调RECK表达,导致MMP-2/9的表达下降,最终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3)Casticin可明显抑制移植瘤小鼠皮下瘤的生长,且Casticin处理后肿瘤组织中MMP-2/9明显低表达,同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PP2A和RECK的表达。
王丹琳[3](2020)在《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黏附素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及预后意义,关注其与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和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rin,N-c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留取距肿物边缘>5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组中MMP-19、胃腺癌中E-cad、N-cad、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中MMP-19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情况。此外,对胃腺癌中HER-2为1+和2+的病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7.8%,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3.4%,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19在不同浸润深度(P=0.001)、有无癌栓(P=0.004)、淋巴结转移分组(P=0.001)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HER-2表达、癌结节分组的表达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MMP-19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P=0.02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P-19与E-cad具有负相关性(r=-0.59,P=0.021)。MMP-19与N-cad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中MMP-19的半定量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结论1 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参与肿瘤的形成。2 MMP-19在肿瘤不同浸润深度、有无癌栓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19参与肿瘤的进展。3胃腺癌组织中MMP-19与E-cad呈负相关性,与N-cad呈正相关性,以此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作用。4检测胃腺癌组织中MMP-19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图17幅;表3个;参108篇。
栾富娟[4](2020)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胃癌中成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二位,其中男性居第二位,女性居第五位。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三位,其中男性居第三位,女性居第二位。超过80%胃癌患者确诊时疾病已至晚期,预后较差。目前胃癌的基本诊断手段包括胃镜下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分别用于胃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以及治疗前的分期诊断(c TNM)。胃镜下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胃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影像学检查中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是治疗前分期的基本手段。此外,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腹部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也用于胃癌的诊断及远处转移的评估。现有的内镜及影像技术由于是基于病变形态学的改变为主,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众所周知,肿瘤细胞及组织在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往往已发生分子生物学改变,因此寻找新的胃癌标志物、开创新型内镜检查技术、探索跨学科前沿领域或将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近年来分子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辟了肿瘤诊断的新视角,可以无创性、实时检测病变组织在细胞甚至分子水平的改变,达到“活体内免疫组化”的效果,它的出现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实现分子显像首先要找到成像靶点,即分子标志物。在许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中,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MMPs是一个包含24种锌依赖的肽链内切酶家族,其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MMPs在人类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表达上调,尤以MMP-2研究较多。一项囊括了10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MMP-2高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期显着相关,MMP-2高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肿瘤指标。现有的MMP-2检测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法、抗体标记以及蛋白质组学方法可用于检测和跟踪固定细胞或体外酶,但不能提供活细胞中酶的实时信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小分子荧光探针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无创性快速分析以及活体内实时检测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活体内多种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和定量研究。探针的荧光性质可以通过其分子结构来调节,这使得设计的探针在与某种酶的相互作用下,其光谱特性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表现出高的信号强度比和高灵敏度。因此,小分子荧光探针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实时检测活体中特异性酶的位置和含量并形成可视化荧光图像,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合成了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并检测了其灵敏度、特异性及细胞毒性。然后,将该探针应用于新鲜胃癌组织的成像。接下来我们将该探针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孵育,并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的荧光成像。为了评估该探针能否用于活体动物的肿瘤部位荧光成像,我们进一步将该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射至胃癌荷瘤裸鼠体内,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中观察其荧光成像。本研究完成了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作、胃癌临床标本成像、胃癌细胞成像以及胃癌荷瘤动物模型成像,为小分子荧光探针进一步转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第一部分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细胞毒性检测目的设计并合成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并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及细胞毒性。方法MMP-2特异性多肽底物(GPL-GVRGY-Pra)分别经过Cu(I)催化“点击”化学反应和酰胺化反应与荧光团FITC-N3和Dabcyl琥珀酰亚胺酯偶联制备得到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将该探针与MMP-2、MMP-2抑制剂以及常见活性酶(Furin、DNase、RNase、BSA)反应并用荧光光谱仪检测其荧光强度以判断探针对MMP-2的特异性;将该探针与不同浓度MMP-2反应并用荧光光谱仪检测其荧光强度以判断其检测MMP-2的灵敏度;采用MTT法检测该探针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细胞毒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纯化图显示该探针纯度在95%以上,并经高分辨质谱确证;荧光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探针本身荧光强度微弱,而与MMP-2反应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较探针本身荧光强度高出40倍),且该荧光信号可被MMP-2抑制剂阻断;探针与MMP-2反应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MMP-2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强,其最低检测限达14ng/ml;探针与其他生物酶(Furin、DNase、RNase、BSA)反应后溶液荧光信号的强度微弱。MTT法细胞毒性实验发现该探针浓度在1μM之内时,MGC-803细胞与探针孵育后存活率几乎没有变化,当探针浓度增大至10μM时,其存活率约85%,当探针浓度增大至100μM时,其存活率仍能维持在70%左右。结论本实验设计并合成了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该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以及低细胞毒性的特点。第二部分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离体胃癌组织中的成像目的评估第一部分中合成的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能否通过识别MMP-2对离体胃癌组织形成荧光图像。方法将该探针分别与11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1例胃炎黏膜组织进行反应,通过荧光光谱仪检测各组织标本、组织裂解液的荧光强度,再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组织冰冻切片的荧光强度。结果胃癌组织块与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反应后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以及胃炎组织。而预先加入了MMP-2抑制剂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块与探针反应后荧光信号明显减弱。胃癌组织裂解液与探针反应后具有极强的荧光信号,其荧光吸光度是胃炎组织裂解液的5.8-9.0倍,平均7.53±0.77倍;而癌旁组织荧光信号微弱,其荧光吸光度是胃炎组织裂解液的1.0-3.1倍,平均2.07±0.64倍。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第一部分中MMP-2剂量与荧光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计算出胃癌组织中活性MMP-2的含量为1.26ng/mg,而癌旁组织中活性MMP-2的含量为0.228ng/mg。胃癌组织块与探针反应后,其冰冻切片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而癌旁组织及胃炎组织切片荧光信号微弱。当组织中MMP-2的活性被抑制后,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荧光信号明显减弱。结论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可以通过识别MMP-2对离体胃癌组织形成荧光图像,根据其荧光强度可以鉴别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炎组织。第三部分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成像目的评估第一部分中合成的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能否通过识别MMP-2对胃癌细胞MGC-803形成荧光图像。方法将浓度为2μM、4μM、8μM的该探针分别与MGC-803细胞孵育,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成像;将浓度为4μM的该探针与人源性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进行孵育作为对照,将相同浓度的该探针以及预先添加了MMP-2抑制剂的探针分别与MGC-803细胞孵育,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荧光成像。结果当探针浓度为2μM时,MGC-803细胞中即可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且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荧光信号逐渐增强。GES-1细胞与浓度为4μM的探针孵育后无明显荧光信号,MGC-803细胞与相同浓度的探针孵育后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而预先加入了MMP-2抑制剂的MGC-803细胞与相同浓度探针孵育后,其荧光信号明显减弱。结论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可以通过识别MMP-2对胃癌细胞MGC-803形成荧光图像。第四部分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胃癌荷瘤裸鼠中的成像目的评估第一部分中合成的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能否通过识别MMP-2对胃癌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成像,并初步评估其对机体的毒性。方法将该探针过通过尾静脉注射至胃癌荷瘤裸鼠体内,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中进行成像。进一步取出肿瘤组织及重要脏器在IVIS中观察。采集探针组裸鼠血液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胃癌荷瘤裸鼠经尾静脉注射该探针后,在IVIS系统中仅15min肿瘤部位就出现荧光信号,且随着时间推移肿瘤区域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离体肿瘤组织在IVIS中荧光信号也明显增强,且该荧光信号可被MMP-2抑制剂阻断。探针组裸鼠血常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计数(RBC)及血小板计数(PLT)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4.88±0.05 vs 5.20±0.04)×1012/L、(612±8.60 vs 657.5±4.95)×109/L。而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针组裸鼠生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49.66±3.39 vs 34.75±0.64)U/L、(32.27±2.94vs 17.18±0.21)U/L。而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总胆红素(TB)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针组裸鼠血肌酐(Scr)结果与正常裸鼠相比升高(P<0.05),为(55.72±1.80 vs 54.10±0.50)mmol/L。而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可以通过识别MMP-2对胃癌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形成荧光图像,该探针可能有一定的肝肾毒性。
孔晋[5](2020)在《TIMP-4和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世界第五大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胃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胃癌的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目前胃癌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30%,部分原因是肿瘤细胞的快速侵袭和转移,细胞转移相关基因(MMPs,TIMPs)的表达失调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蓄积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进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ECM受蛋白质水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内源性抑制剂TIMPs的调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4(TIMP-4)是一种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蛋白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金属蛋白酶-2(MMP-2)参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Ⅳ型胶原的降解。研究表明TIMP-4和M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预后、分期及疾病进展相关。但是,这两种标志物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PCR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探讨胃癌中TIMP-4和MMP-2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关联性,为研究GC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分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4(TIM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胃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75例胃癌组织及42例癌旁组织中TIMP-4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PCR(RT-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23对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IMP-4和MMP-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IMP-4和MMP-2与G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获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数据分析胃癌中TIMP-4和MMP-2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1.75例GC组织中,TIMP-4蛋白阳性65例,表达率为86.67%,MMP-2蛋白阳性68例,表达率为90.67%。TIMP-4癌旁组织阳性22例,表达率为52.3%,MMP-2癌旁组织阳性23例,表达率为54.7%。TIMP-4及MMP-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MP-4蛋白在75例GC组织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MMP-2蛋白在75例G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同时与胃癌分期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显着性差异。TIMP-4蛋白在GC组织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3.23例新鲜切除GC组织中TIMP-4 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240±0.728,23例新鲜切除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1.691±0.772,两组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6,P>0.05)。23例新鲜切除GC组织中MMP-2 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18±0.921,23例新鲜切除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1.110±0.845,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5)。4.23对新鲜GC组织中TIM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693±0.117,配对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361±0.103,两组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14,P<0.05)。GC组织中MMP-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682±0.198,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371±0.136,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98,P<0.05)。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23对新鲜GC组织中TIMP-4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显着正相关(r=0.351,P<0.01)。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IMP-4、MMP-2的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TIMP-4和MMP-2蛋白均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均提示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预测胃癌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邢培培[6](2019)在《骨肉瘤中LRP1-SNRNP25融合基因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围绕前期研究中发现的存在于骨肉瘤的特异性新频发LRP1-SNRNP25融合基因,首先发现该融合基因在DNA水平上的结构和断裂位点,明确其形成机制,然后探讨LRP1-SNRNP25融合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成瘤和远处转移能力的影响,之后寻找LRP1-SNRNP25融合基因下游的信号分子通路,明确LRP1-SNRNP25融合基因在骨肉瘤中发挥促侵袭和迁移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针对LRP1-SNRNP25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探索骨肉瘤中LRP1-SNRNP25靶向治疗新靶点。方法1.HiSeq X Ten平台对LRP1-SNRNP25融合基因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针对已经检测到的LRP1-SNRNP25融合基因阳性的1例骨肉瘤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HiSeq X Ten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明确LRP1-SNRNP25融合基因在DNA水平上的结构,并验证该融合基因的存在。2.探讨LRP1-SNRNP25融合基因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成瘤和远处转移能力影响。一方面,构建LRP1-SNRNP25质粒,购买LRP1和SNRNP25质粒,并通过质粒测序技术进行验证。在骨肉瘤细胞143B和SAOS2中瞬时转染LRP1-SNRNP25,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验证之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LRP1-SNRNP25,LRP1,SNRNP25过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另一方面,将稳定表达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的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143B通过皮下种植接种至裸鼠大腿根侧,并定期观测肿瘤体积的变化,进一步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LRP1-SNRNP25表达和定位情况(因为尚无针对LRP1-SNRNP25的抗体,所以使用Flag标签抗体进行检测),以及通过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来评估LRP1-SNRNP25对骨肉瘤细胞在体内的增殖活跃程度的影响。同时,将稳定表达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的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143B,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裸鼠体内,之后将裸鼠统一处死,对其肺部和肝脏进行解剖,对其肺部和肝脏的结节进行计数并比较,并对肺部和肝脏进行组织包埋然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对结节的性质进行确认。3.探索LRP1-SNRNP25融合基因影响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首先使用Western blot对LRP1-SNRNP25,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过表达的骨肉瘤细胞143B和SAOS2细胞进行迁移和侵袭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分子进行检测,比如MAPKs信号通路中的ERK/pERK,JNK/pJNK,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pAkt,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细胞粘附相关分子如FAK、CAMs中的整合素和钙黏素、MMPs和Rho GTPase中的Rac1,RhoA等,探讨LRP1-SNRNP25融合基因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分子机制。然后通过质谱分析找出与LRP1-SNRNP25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之后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CO-IP)、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初步找到LRP1-SNRNP25下游的目的分子,使用针对该分子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和siRNA处理LRP1-SNRNP25过表达的骨肉瘤细胞和裸鼠进一步验证,寻找LRP1-SNRNP25融合基因发挥功能所依靠的下游信号分子。结果1.HiSeq X Ten全基因组测序在DNA水平上验证了LRP1-SNRNP25的存在及其结构,LRP1-SNRNP25融合基因是由LRP1基因的8号外显子与SNRNP25基因的2号外显子融合所致。2.LRP1-SNRNP25融合基因影响骨肉瘤细胞143B和SAOS2的侵袭、迁移、远处转移能力和体内生长能力。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较过表达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的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RP1-SNRNP25的裸鼠成瘤能力增强,瘤块增长快速且体积和重量较大,进一步使用免疫组化分析的方法结果显示过表达LRP1-SNRNP25融合基因的裸鼠成瘤的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与注射过表达空载体的骨肉瘤细胞的裸鼠相比,尾静脉注射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的裸鼠发生肺转移和肝转移的几率提高。3.LRP1-SNRNP25融合基因通过pJNK/37LRP/MMP2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较过表达LRP1,SNRNP25以及空载体的骨肉瘤细胞中pJNK、37LRP、MMP2表达增多,LRP1-SNRNP25融合蛋白与pJNK以及37LRP具有相互作用,JNK的磷酸化激活能够促进37LRP的表达。37LRP与其配体层粘连蛋白相结合之后,使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促进MMP2的大量释放。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JNK活性抑制剂SP600125作用后,过表达LRP1-SNRNP2的骨肉瘤细胞中37LRP以及MMP2的表达水平下降,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使用37LRP的siRNA作用后,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中MMP2的表达水平也下降。并且经SP600125、37LRP的siRNA以及MMP2的抑制剂Marimastat作用后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体内动物实验表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皮下种植过表达LRP1-SNRNP25的骨肉瘤细胞的裸鼠的瘤组织中pJNK以及MMP2表达明显增高,并且经SP600125处理后LRP1-SNRNP25组的裸鼠成瘤能力下降。结论LRP1-SNRNP25融合基因能够促进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体内成瘤能力以及远处转移能力。LRP1-SNRNP25融合基因通过pJNK/37LRP/MMP2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本研究发现为LRP1-SNRNP25过表达的患者提供有意义的分子治疗靶点。
杨淑贤[7](2019)在《Zeylenone抑制胃癌侵袭、迁移及诱导线粒体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胃癌因其发病率第四,死亡率第二,而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且以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为主要临床特点,再加上确诊时多是在中晚期,因此,大多数胃癌患者是死于转移性癌症,而非原发性癌症。胃癌的临床治疗以细胞毒药物为主(铂类和尿嘧啶类),这就造成了药物单一、毒副作用大、继发耐药、效果不理想的临床现状。而且,针对胃癌转移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转移药物。因此,有效药物的发现与开发、更多的新药投入临床使用极为重要且迫在眉睫,寻找一种具有抑制胃癌侵袭、迁移、增殖的新型治疗药物已成为胃癌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天然产物及其代谢物因具有结构新颖、活性独特、多个靶点等特点,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Zeylenone(Zey)是从山椒子(Uvaria griandiflor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氧取代环己烯类化合物。从1997年发现到至今,我们相继从生产工艺(合成/半合成)、药物制剂(纳米缓释制剂)、药效学及分子机制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Zey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开发且极具研究价值的抗肿瘤候选药物,但是Zey对于胃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是一个空白,仍不明确,尤其是Zey对胃癌侵袭及迁移的作用尚未报道和研究。实验目的:针对以上背景,本研究以胃癌为研究对象,探讨Zey是否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并明确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此外,建立体内的胃癌移植瘤模型,揭示Zey的体内抑瘤活性及分子机制,从而为Zey在胃癌治疗方面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实验方法:首先,通过MTT及平板克隆实验评价Zey对不同人胃癌细胞系的存活率及克隆性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初步探索Zey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运动能力的潜在影响;而后,检测Zey对胃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上游的AKT及ERK通路相关蛋白,深入明确Zey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主要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从形态学、染色、凋亡率等方面,初步确定Zey降低胃癌细胞存活的生物学效应,深入阐明胃癌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并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初步判断可能的信号通路,系统性研究并阐明Zey的潜在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此外,通过建立BGC823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Zey的体内抑瘤活性,对其体内药效学进行评价,而后,通过Western Blot法研究Zey对肿瘤组织内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明确Zey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1、Zey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Zey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种胃癌细胞的增殖及集落形成,而对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Zey对胃癌细胞有效且有一定的选择性。2、Zey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迁移划痕实验表明,Zey作用24h后,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下降,划痕愈合率显着降低。Transwell实验中,Zey处理组的胃癌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侵袭率及迁移率显着下降。这些结果共同说明了 Zey显着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迁移。3、Zey通过调控MMP的表达及上游的AKT和ERK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AKT的活化加速肿瘤进程和远端转移,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屏障,导致转移加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ey显着下调胃癌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并且显着抑制AKT、ERK的磷酸化,说明Zey抑制侵袭迁移的作用与AKT/MMP2/MMP9 和 ERK 通路相关。4、Zey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细胞形态及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Zey组胃癌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流式检测凋亡率结果表明,Zey作用胃癌细胞12h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细胞凋亡;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到24h,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这表明Zey对胃癌细胞有显着的诱导凋亡作用,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Zey通过作用于内源性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Zey通过调控Bcl2家族蛋白(抗凋亡及促凋亡蛋白),使得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着下降,进而激活下游凋亡效应者Caspase-3,启动凋亡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胃癌细胞凋亡。6、Zey抑制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Zey高剂量组(30mg/kg)和紫杉醇给药组(15mg/kg)的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明显慢于对照组,二者抑瘤率分别为51.2%和51.4%,可见Zey对于胃癌体内成瘤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随后,对肿瘤组织中的AKT通路相关蛋白进行表达分析,也证实了前三章的发现:Zey能抑制AKT的活化,抑制MMPs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体内的生长。结论:Zey在体外选择性抑制多种不同来源的胃癌细胞系的存活,同时抑制胃癌细胞的克隆性增殖;Zey体内也可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创新性发现Zey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迁移,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并且从内源性线粒体凋亡及侵袭迁移等方面进行了分子机制研究,发现Zey对胃癌的抑制作用与AKT/MMP2/MMP9、ERK 及 Bcl-2/Bax/Caspase3 通路密切相关。
沈正海[8](2019)在《MMP16对肝细胞癌侵袭及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MMP16在TCGA数据库和验证队列中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在TCGA数据库和验证队列中探究MMP16表达水平与肝癌(HCC)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1)在TCGA数据库中选择330位条件符合的肝癌患者,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MMP16表达量与肝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2)在总生存期方面,使用X-tile程序将330位肝癌患者确定出MMP16表达量的最佳截至值,以区分出高表达量和低表达量的两组患者,验证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3)随访330位HCC患者,卡方检验探究所有死亡患者中MMP16高表达者所占百分比与尚存活的患者中MMP16高表达者所占百分比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另外69例验证队列的肝癌患者MMP16的表达量与5年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TCGA肝癌患者数据库中筛选330位患者,Cox回归分析确定MMP16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可作为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因子(HR:1.169,95%CI:1.034-1.321,P=0.013)。(2)在330位TCGA肝癌患者数据库中,X-tile程序区分MMP16高表达和低表达的最佳临界值为-2.50。以此最佳临界值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成的MMP16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患者,前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x2=9.259,P=0.002);(3)在330位TCGA肝癌患者数据库中,有107位患者最终死于该疾病,所有死亡患者中MMP16高表达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88,P=0.002);(4)将69例肝癌患者分为MMP1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MP16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MP16低表达组(30.7%vs.59.2%,x2=5.172,P=0.023),5年无病生存率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3.2%vs.22.1%,x2=4.119,P=0.042)。结论:在TCGA数据库中,MMP16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因子,在验证队列中,MMP16是单变量和多变量研究中H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第二部分MMP16对肝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目的:研究MMP16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研究MMP16对HCC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1)本实验使用RT-PCR和IHC从mRNA层面和蛋白层面,分别研究在25个成对的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组织中MMP16的表达;(2)运用慢病毒将MMP16转染HepG2和HCCLM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测定干扰后MMP16表达的变化;(3)运用CCK-8测定干扰MMP16表达对HCC细胞的生长速率的影响;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分析MMP16对H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RT-PCR和IHC结果显示:HCC组织中MMP16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配对的邻近正常组织(P<0.001);IHC研究表明,正常肝组织中只有少量MMP16染色,而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很高。这些数据表明MMP16可能在HCC中表现为致癌基因。(2)慢病毒转染HCC细胞后,RT-PCR和Western-blot测定从mRNA和蛋白两个角度验证转染后HCC细胞的MMP16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3)CCK-8测定表明干扰MMP16表达不影响HCC细胞的生长速率。transwell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MP16干扰组中跨膜侵袭的细胞数量显着减少(P<0.05),即MMP16的表达降低减弱了 HCC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MMP16在肝癌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干扰MMP16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着减弱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第三部分MMP16对肝细胞癌侵袭机制的研究目的:由于上皮-间质转化(EMT)与癌细胞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检测MMP16在干扰细胞系及其对照细胞系中的EMT特异标记物来探究MMP16对EMT的影响方法:(1)在mRNA层面,运用RT-PCR方法检测HepG2和HCCLM3两种HCC细胞系分别在干扰MMP16后,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N-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2)在蛋白表达层面,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epG2和HCCLM3两种HCC细胞系分别在干扰MMP16后,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N-钙粘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干扰MMP16表达均导致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E-钙粘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而间充质标记物波形蛋白和N-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下降。结论:MMP16可通过上调EMT过程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能力
陈思宇[9](2019)在《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性及侵袭性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体外应用醋酸棉酚(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侵袭影响,探讨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性作用影响的机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1.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几种浓度的GAA作用于人舌鳞癌Cal-27细胞,并以不加GAA的完全培养基并加入DMSO作为对照组。设置实验时间点为3h、6h、9h、12h、15h、18h、21h、24h。2.通过划痕实验研究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4.通过qRT-PCR实验检测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中MMP-2、MMP-9 mRNA表达的影响。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几种浓度GA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产生作用以后,可以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产生抑制作用,基于实验浓度的范围中,迁移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AA有效抑制Cal-27细胞的迁移。2.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2.5、5、10.0μmol/L浓度下,GAA对人舌鳞癌中Cal-27细胞产生作用之后,对Cal-2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迁移及侵袭能力随GAA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qRT-PCR实验显示,人舌鳞癌Cal-27 细胞中加入 2.5μmol/L、5.0μmol/L、1O.Oμmol/L 浓度的 GAA 后,结果显示MMP-2、MMP-9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GAA浓度越高,MMP-2、MMP-9的mRNA表达越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 Western-blot 的检测中可知,2.5μmol/L、5.0μmol/L、10.0μmol/浓度下人舌鳞癌Cal-27细胞受到GAA作用之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且随GAA浓度增高,其降低量明显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AA可以将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侵袭性、迁移性降低,基于实验浓度的范围中,随着作用时间增加与GAA的浓度加大,会降低其侵袭性、迁移性。2、一定浓度GAA可以降低人舌鳞癌Cal-27细胞之中MMP-2、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陈一鸣[10](2019)在《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全球每年约有35000例新发肾细胞癌患者,而每年因肾细胞癌而造成死亡的患者约有14000人。由于早期肾细胞癌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肾细胞癌的诊断现在仍依赖于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因此一部分患者在初诊肾细胞癌时已经存在有远处转移。针对转移性肾细胞癌,化疗及放疗敏感性均较差,而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对转移性肾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仍然不够理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的内肽酶家族,可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T2-MMP)最初是从人肺c DNA库中分离得到,其基因全长3530 bp,编码产生由66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作为MMPs家族中的一员,其不仅具有对ECM的蛋白水解作用,同时还可参与细胞内外信号调节,激活其它MMPs共同参与细胞周围微环境的重构。研究发现,MT2-MMP在多种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食管癌及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但目前关于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十分有限,缺乏对其作用具体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及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MT2-MMP与肾癌细胞侵袭、转移及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的标志物和靶点。第一部分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Meta分析MT2-MMP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而后通过q RT-PCR检测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组织中MT2-MMP表达情况,而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切片中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2-MMP及CD34的表达。比较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通过χ2检验比较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与肾癌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MT2-MMP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不同肿瘤临床指标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程度,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MT2-MMP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Meta分析表明MT2-MMP在多种在肿瘤中均呈高表达,且MT2-MMP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呈显着负相关(P<0.05)。MT2-MMP m R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T2-MMP表达H-score分别为217.4±24.8及153.6±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T2-MMP表达组与低MT2-MMP表达组患者其肾癌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T2-MMP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无显着差异(P>0.05)。MT2-MMP都对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MT2-MMP H-score≥216.0是肾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MT2-MMP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显着正相关(r=0.566,P<0.05)。结论: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指标,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越高则其预后越差。第二部分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目的:检测和比较不同肾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研究MT2-MMP对肾癌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检测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OS-RC-2及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MT2-MMP及MT1-MM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构建MT2-MMP基因下调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采用细胞侵袭检测、CCK-8细胞增殖检测、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粘附试验等观察下调MT2-MMP表达水平下肿瘤细胞功能情况。同时将下调MT2-MMP表达的肾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下调MT2-MMP表达对肿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MT2-MMP在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及OS-RC-2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其在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的表达(P<0.05)。MT2-MMP与MT1-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但无显着相关性(P>0.05)。MT2-MMP表达下调的人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其细胞侵袭、粘附及增殖能力受到显着地抑制(P<0.05),动物实验表明下调MT2-MMP表达能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微血管生成(P<0.05)。结论:MT2-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均呈高表达,且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其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T1-MMP无显着相关性,降低MT2-MMP表达水平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第三部分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中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稳定转染Lv-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及稳定转染Lv-NC的对照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总RNA,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 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2-MMP表达下调的肾癌细胞系共筛选出336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表达上调的基因1851个,共同表达下调的基因1517个,通过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粘附、免疫应答、细胞周期等,并关系到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在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中进一步筛选出5条与肿瘤相关的差异明显基因,q RT-PCR验证发现各基因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一致。结论:MT2-MMP可能可以通过影响多种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基因进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CUDC-101调节肝癌细胞NKG2DLs的表达增强NK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与肝癌细胞株NKG2DLs表达的相关性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溶液和耗材 |
1.4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及保存 |
2 实验方法 |
2.1 NK细胞分选 |
2.2 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纯度 |
2.3 细胞复苏 |
2.4 细胞培养 |
2.5 细胞冻存 |
2.6 细胞计数 |
2.7 RNA提取 |
2.8 RNA/DNA浓度和纯度测定 |
2.9 逆转录合成cDNA |
2.10 PCR引物 |
2.11 Real-Time PCR |
2.12 流式检测细胞膜上蛋白表达 |
2.13 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肿瘤细胞 |
2.14 肝癌细胞和NK细胞共培养 |
3 结果 |
3.1 肝癌细胞株总RNA的浓度 |
3.2 肝癌细胞株NKG2DLs的mRNA表达情况 |
3.3 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DLs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
3.4 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蛋白酶抑制剂对NKG2DLs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溶液和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PCR引物 |
2.2 Real-Time PCR |
2.3 流式检测细胞膜上蛋白表达 |
2.4 CCK-8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株的IC50值 |
2.5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处理肝癌细胞 |
3 结果 |
3.1 肝癌细胞系部分蛋白酶的mRNA表达情况 |
3.2 五种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和鉴定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CUDC-101对肝癌细胞NKG2DLs表达及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流式检测细胞膜上蛋白表达 |
2.2 CCK-8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株的IC50值 |
3 结果 |
3.1 CUDC-101在体外影响肝癌细胞系的增殖 |
3.2 CUDC-101在体外明显上调肝癌细胞NKG2DLs的表达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CUDC-101增加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癌免疫微环境对NK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紫花牡荆素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Casticin对胃癌发展的影响 |
1.1 绪论 |
1.1.1 胃癌 |
1.1.2 胃癌的发生与转移 |
1.1.3 紫花牡荆素(Casticin) |
1.2 主要实验材料 |
1.2.1 细胞株 |
1.2.2 主要实验试剂 |
1.2.3 主要实验仪器 |
1.2.4 药物配制 |
1.3 主要实验方法 |
1.3.1 CCK-8检测 |
1.3.2 细胞克隆检测 |
1.3.3 DAPI染色检测 |
1.3.4 FITC-Annexin V/PI染色检测 |
1.3.5 细胞周期检测 |
1.3.6 细胞划痕检测 |
1.3.7 Transwell侵袭实验 |
1.3.8 qRT-PCR检测Casticin对MMP-2/9表达的影响 |
1.3.9 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ticin对MMP-2/9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10 明胶酶谱检测Casticin对MMP-2/9活性的影响 |
1.3.11 统计与分析 |
1.4 实验结果 |
1.4.1 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
1.4.2 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 |
1.4.3 Casticin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1.4.4 Casticin诱导胃癌细胞周期阻滞 |
1.4.5 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迁移 |
1.4.6 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侵袭 |
1.4.7 不同浓度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MMP-2/9 mRNA表达 |
1.4.8 不同浓度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MMP-2/9蛋白表达 |
1.4.9 不同浓度Casticin抑制胃癌细胞MMP-2/9活性 |
1.5 讨论 |
1.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Casticin通过下调MMP-2/9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
2.1 绪论 |
2.1.1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
2.1.2 MMPs和RECK的关系 |
2.1.3 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 |
2.1.4 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 |
2.1.5 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 |
2.2 主要实验材料 |
2.2.1 细胞培养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2.4 药物配制 |
2.3 主要实验方法 |
2.3.1 si-RECK瞬时转染 |
2.3.2 过表达RECK瞬时转染 |
2.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3.4 qRT-PCR检测 |
2.3.5 BSP检测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
2.3.6 统计与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Casticin通过消除胃癌细胞中RECK甲基化抑制MMP-2/9表达 |
2.4.2 PP2A表达增强可削弱RECK甲基化状态,进而促进RECK表达 |
2.4.3 Casticin通过促进PP2A的表达来抑制MEK活化和DNMT1的表达,进而抑制MMP-2/9表达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利用胃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Casticin的抑癌效果 |
3.1 绪论 |
3.1.1 肿瘤 |
3.1.2 胃癌 |
3.1.3 Casticin的抗肿瘤作用 |
3.2 主要实验材料 |
3.2.1 细胞株 |
3.2.2 试剂 |
3.2.3 仪器 |
3.3 主要实验方法 |
3.3.1 皮下成瘤 |
3.3.2 免疫组化检测 |
3.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3.3.4 统计与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Casticin对体内胃癌肿瘤的抑制作用 |
3.4.2 Casticin可增强移植瘤小鼠体内PP2A/RECK的表达,抑制MMP-2/9表达 |
3.4.3 Casticin可增强移植瘤小鼠体内PP2A/RECK蛋白表达,抑制MMP-2/9蛋白表达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RECK基因与侵袭性癌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致谢 |
(3)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黏附素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 |
1.1.3 实验试剂 |
1.1.4 实验仪器 |
1.1.5 实验室检测方法 |
1.1.6 结果判读方法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1.2.2 胃腺癌和正常胃黏膜中MMP-19阳性率的比较 |
1.2.3 胃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MMP-19阳性率的比较 |
1.2.4 胃腺癌中MMP-19与E-cad、MMP-19与N-cad的相关性 |
1.2.5 胃腺癌中MMP-19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
1.2.6 WesternBlot检测胃腺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19 半定量表达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MMP-19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
1.3.2 MMP-19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的意义 |
1.3.3 MMP-19与黏附素的关系和意义 |
1.3.4 MMP-19与胃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MMP-19在肿瘤的研究进展 |
2.1 概述 |
2.2 MMP-19的结构 |
2.3 MMP-19的功能 |
2.3.1 MMP-19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
2.3.2 MMP-19与细胞黏附的关系 |
2.3.3 MMP-19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
2.3.4 MMP-19与mi RNA调节通路的关系 |
2.3.5 MMP-19与血清相关因子的相关性 |
2.4 MMP-19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
2.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胃癌中成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细胞毒性检测 |
实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离体胃癌组织中的成像 |
实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 中的成像 |
实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胃癌荷瘤裸鼠中的成像 |
实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分子影像学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录 |
致谢 |
(5)TIMP-4和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2.4 免疫组织化学 |
2.4.1 试剂的配置 |
2.4.2 组织切片、烤片、脱蜡和水化 |
2.4.3 通透及抗原修复 |
2.4.4 免疫组化油性笔圈出组织并消除非特异性染色 |
2.4.5 孵育一抗、二抗 |
2.4.6 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及封片镜检 |
2.4.7 结果判断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
2.5.1 实验准备 |
2.5.2 RNA的提取 |
2.5.3 RNA逆转录 |
2.5.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反应 |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
2.6.1 试剂配制 |
2.6.2 组织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
2.6.3 配胶与灌胶 |
2.6.4 上样 |
2.6.5 转膜与封闭 |
2.6.6 一抗、二抗孵育 |
2.6.7 显影及条带处理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临床表达分析 |
3 结果 |
3.1 TIMP-4与MMP-2 蛋白在G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1.1 TIMP-4 蛋白在G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1.2 MMP-2蛋白在G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2 TIMP-4及MMP-2 mRNA在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2.1 TIMP-4 mRNA在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2.2 MMP-2 mRNA在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3 TIMP-4及MMP-2 蛋白在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4 TIMP-4和MMP-2 蛋白在GC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
3.5 GC组织中TIMP-4和MMP-2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3.6 TIMP-4和MMP-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临床表达分析 |
3.6.1 TIMP-4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临床表达分析 |
3.6.2 MMP-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临床表达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骨肉瘤中LRP1-SNRNP25融合基因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LRP1-SNRNP25 融合基因的发生机制、结构及其断裂位点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1例LRP1-SNRNP25 融合基因阳性的骨肉瘤组织标本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主要的试剂配方 |
1.1.5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证明样本中DNA的完整性 |
1.2.2 Hi SeqXTen全基因组测序在DNA水平上验证了LRP1-SNRNP25 的存在及其结构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构建LRP1-SNRNP25、LRP1、SNRNP25 稳定表达的骨肉瘤细胞系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细胞系和质粒 |
2.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1.3 主要仪器 |
2.1.4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LRP1-SNRNP25 过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
2.2.2 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骨肉瘤细胞143B和 SAOS2中LRP1、SNRNP25、LRP1-SNRNP25 的蛋白表达水平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LRP1-SNRNP25 融合基因对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稳转细胞株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1.4 主要试剂配方 |
3.1.5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LRP1-SNRNP25 融合基因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LRP1-SNRNP25 融合基因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细胞系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1.5 实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LRP1-SNRNP25融合基因上调p JNK和 MMP2 的表达水平 |
4.2.2 在骨肉瘤细胞中LRP1-SNRNP25 融合蛋白与37LRP相互结合 |
4.2.3 在骨肉瘤细胞中LRP1-SNRNP25 融合蛋白与p JNK、37LRP蛋白共定位 |
4.2.4 LRP1-SNRNP25 融合蛋白与p JNK、37LRP蛋白相互作用 |
4.2.5 针对37LRP的小干扰RNA降低LRP1-SNRNP25 上调的MMP2 表达水平 |
4.2.6 pJNK抑制剂SP600125 抑制LRP1-SNRNP25 上调的37LRP/MMP2表达水平 |
4.2.7 p JNK抑制剂SP600125 抑制LRP1-SNRNP25 增强的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作用 |
4.2.8 针对37LRP的小干扰RNA抑制LRP1-SNRNP25 增强的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作用 |
4.2.9 MMPs抑制剂Marimastat抑制LRP1-SNRNP25 增强的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作用 |
4.3 讨论 |
4.4 小结 |
五、在小鼠体内LRP1-SNRNP25 融合基因对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
5.1 对象和方法 |
5.1.1 实验对象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试剂配方 |
5.1.4 实验方法 |
5.2 结果 |
5.2.1 在小鼠皮下骨肉瘤模型中LRP1-SNRNP25 融合基因促进肿瘤生长 |
5.2.2 免疫组化实验检测LRP1-SNRNP25 高表达143B细胞和空载143B细胞种植的小鼠皮下骨肉瘤模型的瘤块中LRP1-SNRNP25,p-JNK,MMP2,ki67 的表达情况 |
5.2.3 SP600125 可以抑制LRP1-SNRNP25 高表达143B细胞种植的小鼠皮下骨肉瘤模型的肿瘤生长 |
5.2.4 在小鼠尾静脉转移模型中LRP1-SNRNP25 促进肿瘤的转移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1 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Zeylenone抑制胃癌侵袭、迁移及诱导线粒体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Zeylenone对人胃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药物 |
2.2 实验细胞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2.5 主要溶液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受试化合物的配制 |
3.2 细胞培养 |
3.3 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
3.4 克隆形成能力检测 |
3.5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Zey体外抑制不同来源的人胃癌细胞系的增殖 |
4.2 Zey对胃正常上皮GES-1细胞株的作用不明显 |
4.3 Zey抑制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的集落形成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章 Zeylenone抑制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侵袭、迁移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药物 |
2.2 实验细胞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2.5 主要溶液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受试化合物Zey的配制 |
3.2 细胞培养 |
3.3 划痕实验 |
3.4 迁移实验 |
3.5 侵袭实验 |
3.6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检测 |
3.7 AKT及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 |
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Zey抑制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的迁移运动 |
4.2 Zey抑制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的迁移 |
4.3 Zey抑制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的侵袭 |
4.4 Zey抑制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表达MMP2、MMP9 |
4.5 Zey调控AKT、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章 Zeylenone诱导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药物 |
2.2 实验细胞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2.5 主要溶液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受试化合物的配制 |
3.2 细胞培养 |
3.3 形态学观察及Hoechst33258染色 |
3.4 AO/EB双染 |
3.5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 |
3.6 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3.7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Zey对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形态的影响 |
4.2 Zey对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状态的影响 |
4.3 Zey对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核的影响 |
4.4 Zey诱导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的凋亡 |
4.5 Zey降低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 |
4.6 Zey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Zeylenone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药效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药物 |
2.2 实验细胞 |
2.3 伦理声明 |
2.4 实验动物 |
2.5 主要试剂 |
2.6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3.3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 |
3.4 移植瘤的观测及肿瘤体积的计算 |
3.5 实验终点及标本采集 |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4 实验结果 |
4.1 Zey对BGC823裸鼠移植瘤肿瘤体积及体重的影响 |
4.2 Zey对BGC823裸鼠移植瘤肿瘤重量的影响 |
4.3 Zey对胃癌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6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
1 胃癌的流行病学 |
2 侵袭转移与MMPs |
3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抑制剂 |
3.1 MMPs的结构 |
3.2 MMPS的分类及相应底物 |
3.3 MMPs的组织抑制剂(TIMPs) |
3.4 MMPs的调控 |
4 MMPs在胃癌中的表达 |
5 MMPs参与胃癌生物学特性调控 |
5.1 MMPs降解ECM和BM |
5.2 MMPs调节细胞凋亡 |
5.3 MMPs调节血管再生 |
5.4 MMPs参与侵袭转移瀑布 |
5.5 MMPs参与肿瘤免疫应答 |
6 MMPs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MMP16对肝细胞癌侵袭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MP16在TCGA数据库和验证队列中预后价值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MP16对肝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MP16对肝细胞癌侵袭机制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性及侵袭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UDC-101调节肝癌细胞NKG2DLs的表达增强NK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D]. 俞燊杰.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紫花牡荆素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机制研究[D]. 阳帆.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3]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黏附素的相关性[D]. 王丹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小分子荧光探针Dab-GPLGVRGY-FITC在胃癌中成像的实验研究[D]. 栾富娟. 苏州大学, 2020(06)
- [5]TIMP-4和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孔晋.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骨肉瘤中LRP1-SNRNP25融合基因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D]. 邢培培.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Zeylenone抑制胃癌侵袭、迁移及诱导线粒体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杨淑贤.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MMP16对肝细胞癌侵袭及预后影响的研究[D]. 沈正海. 苏州大学, 2019(04)
- [9]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迁移性及侵袭性作用的研究[D]. 陈思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一鸣. 苏州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