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病病毒论文_孟日增,宋屿竹,王嘉祺,刘金华,石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膜病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粘膜,基因,灵敏度,实时,细胞因子,核酸。

粘膜病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孟日增,宋屿竹,王嘉祺,刘金华,石建平[1](2016)在《夹心ELISA检测鹿粘膜病病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在鹿黏膜病诊断中,采用夹心ELISA检测方法后,取得的临床价值。选取某鹿场的160份粪样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夹心ELISA检测,抗体包被量100 g/孔;包被液p H9.5CB;酶标抗体稀释度1:400倍。观察检测结果。本次总共有160头样品,有52例显示阳性,阳性率为32.5%。在检测鹿黏膜病毒时,应用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有效的弥补了上述检测方法的缺点。研究表明,该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且操作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22期)

颜彤,郑星道,韩宗烈,张加利[2](2016)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小脑形成不全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11月、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一奶牛饲养户中的2例犊牛发生小脑形成不全症。这2例虽然是正常分娩,却呈现了运动失调及明显的小脑形成不全,吸吮初乳后所保持的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母牛高。另外,确认了与小脑形成不全犊牛同时分娩,而临床症状正常的1头犊牛的胎盘感染。综上所述,2例犊牛小脑形成不全症是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胎盘感染所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0期)

包振中[3](2015)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和鉴定新疆地区BVDV流行毒株,掌握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牛病毒性腹泻(BVD)疑似病例的粪便,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观察及血清中和试验五种方法对BVDV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毒株的TCID50测定,对毒株分别进行抗乙醚、氯仿试验、抗胰蛋白酶试验、耐酸碱性试验、温度敏感性试验及核酸分型试验等理化特性检测。经RT-PCR诊断,病料在预期扩增286 bp处出现了目的片段。将RT-PCR诊断后为阳性的粪便,接种于密度约为80%单层MDBK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盲传5代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了与C24V标准毒株相同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免疫电镜观察到了大量BVDV粒子,形状呈球形,大小约20-40 nm。血清中和试验中抗体阳性血清处理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病毒完全被抗体阳性血清中和。根据以上结果确定为BVDV毒株。对BVDV分离株进行毒价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TCID50为10-4.5/0.1 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温度敏感,经54℃60 min完全被灭活。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疆BVDV毒株,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刘昱成[4](2014)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E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 Virus,BVDV)引起牛的以发热、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脱落、出血性炎症、腹泻、白细胞下降、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养牛国家广泛流行,形成持续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易导致继发感染,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该病的防控主要通过采取动物检疫、淘汰和免疫接种相结合的策略。在欧美发达国家采取检疫和淘汰为主,免疫接种为辅的方法来防控该病,使得该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我国由于缺乏理想的商品化疫苗和检测产品,导致该病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流行。因此,研发用于BVD防控的疫苗和检测试剂,制定并完善BVD的防控体系对于保障我国养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BVDV-2SW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对该病毒E2基因进行了克隆,运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体系表达E2基因,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重组E2蛋白的反应原性,选择表达量高且反应原性强的重组E2蛋白作为ELISA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BVDV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 BVDV E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从BVDV-2SW株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病毒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从总RNA中扩增出BVDV E2部分基因,扩增产物经EcoRI、Not I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构建E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2和pET-32a-E2;将其转化至工程菌BL21(DE3)中,在37℃、1.0mmol/L IPTG浓度条件下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在分子质量32kDa和44kDa的位置出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E2蛋白可以与抗BVDV抗体发生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2. BVDV E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通过RT-PCR方法扩增了BVDV E2部分基因,扩增产物经EcoR I、Not I双酶切后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E2,经Sal 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表达宿主毕赤酵母GS115。经PCR、表型及G418抗性筛选,成功获得具有G418抗性(1.0mg/mL)且表型为His+Mut+的阳性重组酵母转化子。阳性转化子经1.5%甲醇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酵母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3.2kDa的蛋白,与预期值相符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E2蛋白可以与抗BVDV抗体发生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3.重组E2蛋白的纯化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从叁种重组蛋白中选择了表达量最高,反应原性强的重组E2蛋白,对其进行纯化,用纯化的E2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证实所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4-06-01)

石明[5](2014)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E0、E2基因免疫原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对造成家畜健康严重危害的病原。该病能引起患畜高热、鼻内粘膜及口腔出血或产生大量粘液、母牛奶量减少甚至停止产奶、怀孕母牛流产或产死胎、畸形胎等症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毒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BVDV的措施,因此急需研制出新型理想的疫苗防制该病。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内容: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VDL株E2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扩增,回收纯化PCR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将测序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成功构建了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E2.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经Western blot证实E2基因可在293T细胞中表达。随后将重组核酸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一免、二免、叁免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以及叁免后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将重组质粒联合基因佐剂pVAX1-IL-2免疫小鼠,ELISA检测结果表明,E0组有效的诱导特异性血清抗体的产生,而E2组效果不明显。MTT检测显示两组均大大促进了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且E2组效果好于E0组。对GenBank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VDL株E0、E2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系列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0/pET-30a-E2,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用IPTG诱导表达,并确定表达的最佳诱导时间和温度,通过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分析确定,表达的蛋白能与BV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经ELISA检测和MTT实验,两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了显着地的差异,且E2组效果好于E0组。(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宫玉玲,冉多良,季新成,刘建华[6](2013)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本实验应用PCR方法扩增BVD病毒(BVDV)E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E0,转染293T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转染细胞能够瞬时表达E0蛋白。并分别将pVAX1、pVAX1-E0或将pVAX1-E0分别与一种表达细胞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佐剂(pVAX1-IL-2、pVAX1-IL-4及pVAX1-IFN-γ)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BVDV抗体效价,以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pVAX1-E0相比,接种pVAX1-E0/pVAX1-IL-2小鼠血清E0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着提高(p<0.01),表明细胞因子基因佐剂IL-2能够有效提高BVDV E0核酸疫苗免疫效果,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孙凯[7](2012)在《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全基因的测序、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MD)是一种全球性病毒性传染病,可感染牛、羊、兔、鹿等多种动物,对养牛业的危害最为严重。1983年,王清江等首次确认牦牛群体中存在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相应的疫苗,该病在牦牛群体中呈蔓延趋势。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对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Virus/Mucosal Disease Virus, BVDV/MDV)的病原学、血清学、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而对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很少,因而对其展开分子生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对牦牛株BVDV开展了系列研究:一是首次成功地克隆测定了牦牛株BVDV的全基因序列;二是对其生物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叁是对其重要的E2蛋白进行了真核表达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完成了牦牛株BVDV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将牦牛株BVDV的全基因组分为19个片段进行克隆,获得了全长为12305bp的全基因序列,并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Q799141。从BVDV3’末端共有保守碱基入手,设计了一条特殊下游引物,成功扩增牦牛株BVDV的全基因组的3’末端。将牦牛株BVDV全基因组序列与NADL(AJ133739)标准毒株进行对比分析,在碱基932-937处多6个插入碱基(CAATCC),并确定其基因组的结构为5'UTR-P20(Npro)-P14(C)-gp48(E0)-gp25(E1)-gp53(E2)-P7-P125(NS2-3)-P10(NS4A)-P30(NS4B)-P58(NS5A)-P75(NS5B)-3'UTR,5'UTR结构中有8个ATG,3'UTR结构中8个核苷酸的重复序列(TATATATA),P125基因无外源序列插入,无基因缺失重排等现象。本研究首次成功获得牦牛株BVDV全基因组序列,丰富了牦牛株BVDV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为今后深入细致开展牦牛BVDV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牦牛株BVDV全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牦牛株BVDV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陆的其他8株BVDV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株BVDV与其他8株BVDV毒株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不高,核苷酸同源性为68.9%-74.4%;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株BVDV与其他8株BVDV毒株在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远。虽然分析发现牦牛株BVDV与其他8株BVDV毒株在结构蛋白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及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同源性不高,但通过抗原性的比对分析,发现牦牛株BVDV结构蛋白抗原表位所处区域与其它8株BVDV参考毒株相似性很高,间接证明了结构蛋白基因在各BVDV毒株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通过对牦牛株BVDV结构蛋白亲水性与抗原性峰值较高的区域分析发现,其结构蛋白亲水性与抗原性成平行相关,且该结构蛋白具有四段高度疏水区,确保将结构蛋白锚定在BVDV囊膜上。3. E2蛋白成功在毕赤酵母GS115中得到表达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成功对牦牛株BVDV的E2蛋白进行了真核表达。将去除跨膜区的牦牛株BVDV sE2基因克隆至pPIC9K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sE2。将真核表达质粒pPIC9K-sE2转化至制备的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中,经过甲醇诱导,将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与Western-blot检测。SDS-PAGE结果表明pPIC9K-sE2在毕赤酵母GS115中成功表达出大约45KDa的分泌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成功表达的E2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首次成功将牦牛株BVDV E2蛋白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进一步丰富了牦牛株BVDV的病原分子生物学内容,为将来研发亚单位疫苗及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2-05-09)

陈其兵,薛霜,漆世华,朱薇,张萍[8](2012)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VDV基因序列,针对5’UTR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快速定量检测BVD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通过对20份胎牛血清样品和猪瘟细胞苗半成品进行检测,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能检测到BVDV,而对CSFV、PRRSV和MDBK细胞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所检测的20份样品中,BVDV阳性6份(30%)。对所构建的标准品进行检测,在102~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动力学曲线,能检测低至103~104拷贝/mL的病毒量。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临床及科研中对BVDV的快速定量检测和对牛血清及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生物制品中是否污染BVDV进行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沈志强,郭显坡,王金良,曲光刚,张松林[9](2011)在《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SYBR Green I实时RT-PCR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对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检测灵敏度比较,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用该方法对BVDV细胞毒、10份牛血清样本和犊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 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传统RT-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前者可达21个拷贝/μL,后者为2.10×103个拷贝/μL,且检测时间比传统RT-PCR方法缩短1/2。该方法可检测出BVDV,但不能检出BDV、CSFV、JEV。其中细胞毒全为阳性,3份犊牛粪便为阳性,牛血清样本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RT-PCR方法用于BVDV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BVDV的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ISBE 2011 V2)》期刊2011-08-04)

沈志强,郭显坡,王金良,曲光刚,张松林[10](2010)在《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SYBR Green I实时RT-PCR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对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检测灵敏度比较,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用该方法对BVDV细胞毒、10份牛血清样本和犊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 SYBR Green I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传统RT-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前者可达21个拷贝/μL,后者为2.10×103个拷贝/μL,且检测时间比传统RT-PCR方法缩短1/2。该方法可检测出BVDV,但不能检出BDV、CSFV、JEV。其中细胞毒全为阳性,3份犊牛粪便为阳性,牛血清样本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RT-PCR方法用于BVDV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BVDV的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Volume 5)》期刊2010-12-25)

粘膜病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5年11月、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一奶牛饲养户中的2例犊牛发生小脑形成不全症。这2例虽然是正常分娩,却呈现了运动失调及明显的小脑形成不全,吸吮初乳后所保持的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母牛高。另外,确认了与小脑形成不全犊牛同时分娩,而临床症状正常的1头犊牛的胎盘感染。综上所述,2例犊牛小脑形成不全症是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胎盘感染所引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膜病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孟日增,宋屿竹,王嘉祺,刘金华,石建平.夹心ELISA检测鹿粘膜病病毒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

[2].颜彤,郑星道,韩宗烈,张加利.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小脑形成不全症[J].吉林畜牧兽医.2016

[3].包振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

[4].刘昱成.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E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D].石河子大学.2014

[5].石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E0、E2基因免疫原性的比较[D].新疆农业大学.2014

[6].宫玉玲,冉多良,季新成,刘建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

[7].孙凯.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全基因的测序、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2

[8].陈其兵,薛霜,漆世华,朱薇,张萍.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12

[9].沈志强,郭显坡,王金良,曲光刚,张松林.SYBRGreen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C].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ineandEngineering(ISBE2011V2).2011

[10].沈志强,郭显坡,王金良,曲光刚,张松林.SYBRGreenI实时RT-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C].Proceedingsof2010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ellular,MolecularBiology,BiophysicsandBioengineering(Volume5).2010

论文知识图

特异性试验扩增图猪瘟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试...正常对照细胞FiggT五eMDCKeontrole...侃V毒株在MOSK细胞上的CPEF194....1 RT-PCR 检测结果电泳图单克隆抗体2A3和4B12的we5tcm blot分析...

标签:;  ;  ;  ;  ;  ;  ;  

粘膜病病毒论文_孟日增,宋屿竹,王嘉祺,刘金华,石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