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层油气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车2井区,岩性油气藏,波阻抗反演技术
地层油气藏论文文献综述
袁翌,陈轩,刘文锋,孙德强,赫龙[1](2018)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车2井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在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多套地层有规模性油气藏发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车2井区侏罗系地层分布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上,侏罗系齐古组岩性变化快,发育多个薄互层砂体,从而形成多个岩性油气藏。侏罗系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砂体展布特征刻画不清,导致钻井成功率不高。车2井区齐古组以扇叁角洲沉积为主,水体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井区东部;井区西部地层剥蚀严重,缺失齐古组地层。以车2井区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资料,通过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均方根振幅属性的提取以及井震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该区储层薄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范围、厚度及物性变化等参数,确定了有利砂体的展布范围,摸清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井区连井对比及单井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8年02期)
鲍祥生,周海燕,许永予,陈保丞[2](2017)在《地层超覆油气藏砂体预测理论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陆上油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储量比较丰富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已成为油田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类油气藏中砂体分布预测精度决定钻探成功率,但目前关于砂体分布特征的预测一直不够准确,制约了这类油气藏的勘探。针对地层超覆油气藏中有关砂体分布预测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对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叁种典型简化模型的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基于楔状理论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在苏北盆地的应用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周晓丽[3](2017)在《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的发展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其中以岩性地层油气藏自然资源为典型代表。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勘探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地质勘探者做好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理论分析,再从勘探技术过程中做好具体的分析和具体的研究。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基础现状,从而对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做好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57期)
杨励惠[4](2017)在《东营凹陷南坡典型地层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包裹体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东营凹陷南坡重点区块地层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主要研究工区为金家油田和乐安油田。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中、浅层即馆陶组至沙河街组均有油气分布。金家油田油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河街组;乐安油田油气主要集中在馆陶组和奥陶系。南坡中、浅层水型以CaCl_2型和NaHCO_3型,重质油占主导地位;原油物性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剖面上各层系原油密度由深向浅变大,由凹陷向凸起变大。从平面上分析,金家油田原油密度主要集中在0.90~1.0g/cm~3,乐安油田主要集中在0.95~1.05 g/cm~3,总体上,乐安油田原油密度大,金家原油密度小。通过流体势、地层压力研究,明确了中浅层油气成藏动力,并预测了运移优势方向。油气从博兴洼陷向南部和东南运移,一部分运移至金家地区后聚集成藏,一部分油气继续向东南运移至草桥地区形成了乐安油田。通过流体包裹体数据,补取样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生烃史、演化史、断层封闭史等研究了油气的成藏期次。金家油田和乐安油田油气均来自于博兴洼陷的沙四段上和沙叁段下烃源岩,主要成藏期在东营组沉积期和馆陶组沉积末期后。通过对东营凹陷南坡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油气运聚特征以及成藏动力及期次等成藏条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两个地区进行典型油气藏解剖,认为封盖条件和运移条件控制着该区油气的富集程度,是影响南坡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唐令[5](2017)在《东濮凹陷沙叁段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与有利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濮凹陷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大部分为构造油气藏,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现较少,勘探程度也比较低,同时以往的勘探方法也仅是通过圈闭刻画和储层预测结果来部署井位。本文选取研究区胡状集油田、白庙气田两个典型岩性地层油气藏进行解剖,分析其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沙叁段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具备良好的近源烃源灶条件(S)、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D)、较低的界面势能(P)、优质的区域盖层条件(C)。烃源灶的排烃强度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物质来源,95%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在排烃范围内;储集相带条件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储集性能,岩性油气藏85%的油气藏分布在滨浅湖和叁角洲外前缘;低界面势能控制着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动力条件,绝大部分油气藏都分布在比较低的界面势能内;区域盖层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保存条件,90%的油气藏的区域盖层厚度都在50m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功能要素组合“T-CDPS”在主要成藏期的控藏模式,预测了东濮凹陷沙叁上、中、下叁亚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概率。85%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都分布在成藏概率为0.75-1.0的范围内,为东濮凹陷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张萌萌,钱树[6](2016)在《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古近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光区块古近系已发现多个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辫状河叁角洲沉积朵体边缘,储集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沉积;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上,储集层为水进水退砂体。结合油源、沉积储层、油气输导和构造条件分析,匹配于油气充注期次,认为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勘探优势与风险并存。虽然地层和岩性圈闭发育时间早,类型多,但在缓坡沉积背景下,储集层砂体厚度较薄,且地震资料有限,勘探目标落实难度较大。为提高其勘探成功率,叁角洲前缘相变区的精细沉积相研究、砂体形态的精细雕刻与高精度地震资料的处理都亟需进行。(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苑坤,方欣欣[7](2016)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惠州凹陷经历了近几年对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层序-沉积-构造综合影响了岩性地层圈闭的分布。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叁角洲在盆地内的尖灭和相互迭置,砂体展布末端的局部构造抬升都是有利的影响因素。HZ21区位于惠州凹陷的东部,在珠江组沉积时期,珠江叁角洲的前缘带向东披覆在东沙隆起的西倾斜坡带,在HZ21区形成叁角洲前缘的砂体尖灭,海陆过渡时期的沉积特征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使得前缘砂体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改造,形成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条带砂,快速尖灭的砂体展布形态和良好的物性使其成为该区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结合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展布特征分析,认为K22low、K22up和K08low均为改造后的条带砂,是HZ21区重点勘探目标,K08up为叁角洲前缘尖灭沉积,由于尖灭位置不易确定,该砂体具有一定的勘探风险。(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2期)
范腾腾[8](2016)在《深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老油田基本上已经进入二次甚至叁次开采,想要继续维持和焕发生机,必须向深层领域进行勘探。但是国内对深层油气田的研究依然很少,仍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是储量前景看好的深层油气田,是典型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其储层埋藏深,单砂组厚度薄,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首先在查阅有关深层地层—油气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永进油田实际地质情况、测井数据以及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全面认识、分析该工区资料的信息。这是进行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的关键,也是储层预测和油气储层综合评价的基础。针对该工区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地震、测井数据存在的局限性,对数据进行目标处理。由于下伏煤层的存在,影响了储层信号,使得储层的反射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本文利用匹配追踪算法对该工区煤层进行去除;针对储层埋藏深、分辨率低的问题,采用HHT进行拓频处理,取得了一定的处理效果。储层范围的精细刻画是地质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对井位制定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多个模型进行正演,优选出上覆地层下波谷属性,在谱分解的基础上拾取目的层的尖灭点,效果理想。然后,利用多种属性提取,结合属性融合等对工区的储层进行定性描述,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的储层定量预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成了储层的定性描述后,开发人员更加关心的则是储层的厚度。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录井资料和前面定性预测的结果,进行储层的定量预测。考虑到该工区的测井资料较少,上述方法精度还有限。最后运用反演的波阻抗体资料进行厚度的预测,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申永宽[9](2016)在《油气藏注水及压裂过程中地层物性演化规律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水和水力压裂在油气藏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注水就是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水,以保持和增加地层压力,驱动地层中的油气资源流入生产井。长期注水会冲蚀近井筒区域的岩石,形成孔洞,威胁井筒的安全。水力压裂是采用较大压力向井筒附近的初始裂缝中注入大量压裂液,将岩石逐渐撑开并形成水力主裂缝并在地层中延伸,压裂过程中裂尖的应力场会改变周围的地应力,影响天然微裂缝的开裂,改变地层渗透率。研究注水和压裂过程中地层的物性演化规律可以为油气田的施工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长期注水会冲蚀地层岩石,在近井筒区域形成孔洞,本文研究了注水孔洞的形成和生长机理。为了描述这个问题,建立了一个考虑水的流动、地层岩石变形和岩石冲蚀作用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对非均匀孔隙度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初始的孔隙度分布对孔洞的几何形态有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孔洞的生长方向。研究了冲蚀系数、流体流量、流速和注水压力对孔洞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只影响注水孔洞的面积,而对其几何形态无影响。此外,多射孔之间由于达西流动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对孔洞生长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长度和夹角的双射孔模型,发现孔洞更容易在长射孔尖端形成,短射孔尖端的孔洞生长被抑制:随着两个射孔之间夹角的增加,射孔尖端的孔洞面积增加,而井筒周围的孔洞生长被抑制。在长期注水过程中为了修复注水对地层孔隙的伤害,通常要进行洗井。洗井需要降低注水井的井底压力,注水井长期循环的升压降压过程会导致岩石的破坏。本文研究了长期循环注水和洗井工况下井筒周围岩石的破坏和冲蚀孔洞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注水冲蚀模型中,引入了岩石的塑性破坏对冲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岩石的弹塑性变形和破坏、水的流动和冲蚀作用的多场耦合模型。通过对一系列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洗井过程中,井筒周围和射孔尖端区域的应力集中容易引起岩石的破坏。在洗井过程中主要发生岩石的塑性破坏,而长期注水过程则主要是冲蚀作用,不会形成新的应力破坏,两个过程相互交替促使孔洞不断向外生长。研究了洗井压力对岩石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洗井压力的降低,岩石的破坏区域和孔洞急剧增大,严重威胁井筒安全。通过控制注水的水质、提高井筒和岩石的粘结强度、改善工艺适当提高洗井压力等措施可抑制岩石的破坏和井筒周围孔洞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工程师对于洗井导致井筒安全问题的认识,为注水和洗井设计提供参考。水力压裂的施工过程会导致地应力的动态变化,诱导天然微裂缝的起裂,影响地层的渗透率。水力压裂会在地层主裂缝周围形成一些有效的改造区域,该区域内的渗透率提高,通常称为渗透增强区域。裂缝间距、排量、压裂顺序等压裂设计参数会极大地改变地应力,对渗透增强区域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影响。压裂施工的目标是获得经济高效的页岩气产量,本文希望建立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页岩气产量预测之间的联系。首先通过水力压裂模拟计算裂缝的扩展过程以及对地层渗透增强区域的影响,然后通过压裂后的渗透增强区域数据建模对裂缝系统页岩气产量进行评估。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了微裂缝粘聚力、缝间距、压裂排量和压裂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增强区域主要分布在裂缝的尖端和周围。连通的渗透增强区域可以为页岩气流入井筒提供高速的输运通道,可以有效提高产能。大排量压裂可以有效刺激地层,促进渗透增强区域的形成;增加压裂排量可以适当增加裂缝间距。采用适当的裂缝间距施工,同时压裂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气藏的产能;而当间距过大时,同时压裂和顺序压裂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本文研究了注水和水力压裂过程中地层的物性演化以及对生产的影响,建立了冲蚀孔洞模型和压裂产量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为注水和水力压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徐希坤[10](2016)在《基于蚁群算法的地层圈闭油气藏超剥线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圈闭油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油藏类型,其超剥线的准确识别难度大。蚁群算法对地震资料的相似性、差异性具有较强敏感性,能有效识别出地层地震响应的相似性及其顶底板地震响应的差异性。通过对超覆型与剥蚀型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可以看出,目标层位的顶底板岩性、地层倾角、储层厚度等地质因素都将对地层超剥点的解释产生影响,其中合成地震记录解释的误差较大,而基于蚁群算法获得的地震剖面解释误差相对更小。济阳坳陷构造带中的草桥北斜坡沙河街组与义和庄凸起中古生界超剥带的识别实例,证实蚁群算法反映的地层受剥蚀现象清晰,剥蚀点误差更小,刻画的地层结构更趋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地层油气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陆上油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储量比较丰富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已成为油田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类油气藏中砂体分布预测精度决定钻探成功率,但目前关于砂体分布特征的预测一直不够准确,制约了这类油气藏的勘探。针对地层超覆油气藏中有关砂体分布预测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对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叁种典型简化模型的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基于楔状理论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在苏北盆地的应用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层油气藏论文参考文献
[1].袁翌,陈轩,刘文锋,孙德强,赫龙.岩性地层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车2井区的应用[J].中外能源.2018
[2].鲍祥生,周海燕,许永予,陈保丞.地层超覆油气藏砂体预测理论研究及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
[3].周晓丽.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7
[4].杨励惠.东营凹陷南坡典型地层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5].唐令.东濮凹陷沙叁段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与有利区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6].张萌萌,钱树.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古近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探[J].当代化工研究.2016
[7].苑坤,方欣欣.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8].范腾腾.深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9].申永宽.油气藏注水及压裂过程中地层物性演化规律和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10].徐希坤.基于蚁群算法的地层圈闭油气藏超剥线识别技术[J].中国煤炭地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