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及其在泌尿系肿瘤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1](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肾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而肾结石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病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肾结石的早期表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肾结晶引起的肾损伤的方法。晶体诱导肾损伤病理形成和晶体物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刺激有直接的关联,在晶体物质的刺激下,氧化应激的发生会引发肾小管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发生肾结石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很多研究学者对代谢性疾病展开研究和分析,如果罹患泌尿系结石,那么发生代谢性疾病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结石有直接的关联。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的激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也会对肾结石发生产生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增加,便会导致梗阻性肾病的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晶体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会分泌一些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骨桥蛋白,也就是OPN,进一步招募炎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到病变部位,从而加重结晶部位的炎症反应。结晶的形成是一种生物矿化的过程,骨桥蛋白参与这一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但调控骨桥蛋白分泌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其转录长度超过200nt,是非编码RNA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在多种人类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从表观遗传学调控角度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但是仅有少数lnc RNA的功能和机制得到了充分的阐明。在肾脏病研究领域,目前已有很多关于lnc RNA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研究团队前期通过生物芯片筛选了OPN相关的lnc RNA基因表达谱,而lnc RNA的种属间保守性较差,通过小鼠样本研究得到的lnc RNA极为有限。为了进一步探究lnc RNA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重点关注了芯片数据中OPN相关lnc RNA 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从基因调控角度为临床防治结晶肾损伤提供指导依据。【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草酸钠诱导的结晶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草酸盐所致结晶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借助结晶肾损伤模型的构建,把草酸钠作为刺激物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草酸钠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体外模型中鉴定MALAT1的细胞定位,验证MALAT1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2.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MALAT1敲低细胞模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粘附、凋亡诱导情况以探究MALAT1在草酸钠诱导的结晶肾损伤中的生物学功能。3.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调控骨桥蛋白的潜在机制。【结果】1.成功构建草酸钠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并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中表达上调。2.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中表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活力减弱,凋亡诱导增加,干扰MALAT1细胞增殖活力进一步减弱,加重凋亡诱导。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文献检索发现mi R-127-5p分别与MALAT1以及骨桥蛋白的3’UTR直接结合。4.在线lnc RNA与mi RNA数据库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 R-127-5p介导MALAT1对骨桥蛋白的调控作用。5.mi R-127-5p抑制剂可部分逆转因干扰MALAT1所介导的骨桥蛋白低表达水平。【结论】通过体外构建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晶肾损伤模型证实Lnc RNA MALAT1通过吸附mi 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并影响细胞增殖及黏附活性进而参与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的发生过程,能够为探究晶体刺激导致肾损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行性经验参考。
王杰[2](2020)在《环状RNA(cSLC8A1)在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来其发病率增速在以每年2%的速率快速增长。然而大部分早期肾癌无明显临床症状,约30%的患者初次就诊即发现转移,即使局限性肾癌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后仍有30%的患者出现远期复发转移。由于肾癌细胞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大大限制了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手段。自2005年来首款靶向药物应用于转移性肾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后以舒尼替尼(Sunitinib)、帕唑帕尼(Pazopanib)、索拉菲尼(Sorafenib)等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广泛应用于转移性肾癌的临床治疗。其中舒尼替尼作为一种口服的多靶点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直接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在延长转移性肾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提高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疗效,并被泌尿外科各大指南推荐为转移性肾癌一线用药。然而临床实践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初始用药便对舒尼替尼耐药,而初始敏感的患者在用药1年左右也相继出现继发耐药现象,这也成为这一类新型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疗效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目前肾癌靶向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也缺乏有效手段来逆转这一耐药现象。因此通过探索影响肾癌靶向药物治疗耐药的分子基础和机制,并利用有效靶点打破和逆转耐药,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成为研究的重点。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具有封闭环状结构的小RNA,它由前体mRNA(pre-mRNA)的外显子跳跃或转录物的反向剪接而形成,不易被酶降解,因此在生物体内具有高度稳定性。环状RNA以往被认为是人体内无功能物质,但是随着高通量测序广泛应用,环状RNA被发现在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环状RNA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理过程,并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等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希望通过探索环状RNA在肾癌舒尼替尼药物耐药过程中的相互功能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耐药的相关分子机制,为肾癌靶向耐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寻找逆转肾癌靶向耐药的新靶点以及预测耐药的新型生物分子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1.通过舒尼替尼药物体外序贯处理肾癌细胞系,构建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细胞系,并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增殖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性。2.确认耐药细胞系构建成功后,将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3:3)进行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细胞间转录组表达的差异性及分布特征,并刷选差异表达的环状RNA。3.设计环状RNA“背靠背”引物,通过一代测序、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特异性。挑选表达上调和下调各6条环状RNA,借助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测序结果。4.挑选目的环状RNA扩大验证样本,在不同肾癌细胞系验证目的环状RNA的表达水平与对应舒尼替尼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的相关性。qRT-PCR验证46例临床肾癌组织样本中目的环状RNA与临床药物治疗预后相关性。5.确定目的环状RNA为cSLC8A1后,通过放线菌素D抑制实验、RNaseR消化实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cSLC8A1环状特性及亚细胞分布特征。6.通过cSLC8A1的shRNA(short hairpin RNA)敲低慢病毒以及过表达慢病毒构建稳转细胞系,肾癌细胞进行稳转后利用qRT-PCR验证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增殖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干预后肾癌细胞对舒尼替尼药物反应性。将通过将稳转病毒敲低cSLC8A1表达的肾癌786-O细胞以及对照细胞种植小鼠皮下,成瘤后舒尼替尼药物40mg/kg/天灌药,测量肿瘤大小。7.对环状RNA-蛋白下拉实验(Pull-Down)产物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并结合数据库预测结果,确定cSLC8A1可能结合蛋白FUS,通过RNA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SLC8A1可以与目的蛋白FUS相结合。8.通过q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结合蛋白在耐药与敏感的细胞和组织内FUS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转录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通过构建肾癌FUS敲低稳转细胞株,通过CCK-8增殖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FUS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中功能作用。9.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放线菌酮抑制实验验证cSLC8A1可以调控FUS蛋白稳定性从而发挥功能作用。10.验证cSLC8A1与FUS蛋白结合共同发挥功能作用,通过“补救(Rescue)”实验即存在或不存在cSLC8A1条件下敲低或过表达FUS,通过CCK-8增殖实验检测IC50,进一步说明cSLC8A1与FUS蛋白相互作用影响在肾癌细胞的耐药性。研究结果1.成功构建肾癌舒尼替尼786-O和ACHN耐药细胞系,并命名为Sun-7R(786-O sunitinib resistant cell line)和Sun-AR(ACHN sunitinib resistant cell line),实验证明细胞系对舒尼替尼具有耐药性。2.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耐药组与敏感组细胞中有广泛表达的环状RNA存在。根据差异变化大于两倍(Flod change≥2),FDR<0.05标准,共获得共35个表达显着差异的环状RNA,其中18个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3.分别挑选耐药组中表达上条的环状RNAcSPECC1、cMPP6、cSLAIN2、cRANBP9、cPHACTR4、cPAPPA2,以及表达下调的环状RNAcSLC8A1、cLPAR1、cMTCL1、cSCLT1、cDCBLD2、cHIPK2,设计特异性引物,在肾癌耐药与敏感细胞系中验证,qRT-PCR结果显示12种环状RNA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其中上调的cPAPPA2与表达下调的cSLC8A1具有显着差异。4.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以及临床样本验证结果显示cSLC8A1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具有相关性,即在耐药组织或细胞中cSLC8A1低表达,且低表达组预后更差。5.确定目的环状RNA为cSLC8A1(Circbase数据库中编号hsa_circ_0000994),该环状RNA由SLC8A1第2外显子反向剪切组成,长度1832bp,其在肾癌组织中具有高丰度表达,且具有环状RNA稳定性特征。细胞亚定位显示cSLC8A1可以广泛存在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6.对肾癌786-O以及ACHN细胞系稳转cSLC8A1的shRNA慢病毒后,两种细胞表现对舒尼替尼耐药性;对肾癌舒尼替耐药细胞系过表达cSLC8A1后,耐药细胞恢复舒尼替尼敏感性。小鼠体内实验证实敲低cSLC8A1后可以促进肾癌舒尼替尼耐药。7.进一步验证cSLC8A1参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下游机制,环状RNAPull-Down实验的蛋白质谱分析、数据库预测以及RNA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cSLC8A1可以与RNA结合蛋白FUS结合。8.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FUS蛋白在耐药细胞或组织中高表达,且其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FUS蛋白表达与cSLC8A1表达水平成负相关,且肾癌舒尼替尼治疗患者中FUS高表达组患者预后更差。细胞功能实验中敲低肾癌耐药细胞系中FUS后,耐药细胞可以恢复对舒尼替尼敏感性。9.进一步研究显示cSLC8A1与FUS蛋白结合促进FUS泛素化,从而加速FUS蛋白降解实现逆转耐药。10.“补救”实验结果显示cSLC8A1与FUS蛋白在舒尼替尼耐药的功能调节上具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敲低cSLC8A1可以促进肾癌细胞对舒尼替尼耐药,同时敲低FUS后可以恢复敏感性;过表达FUS后可以促进肾癌细胞对舒尼替尼耐药,同时过表达cSLC8A1后可以逆转其耐药。研究结论在肾癌舒尼替尼耐药过程中存在大量环状RNA并广泛参与其中,特别是cSLC8A1表达差异与耐药关系密切,即耐药细胞和组织中cSLC8A1低表达,临床资料显示低表达cSLC8A1的患者更容易产生舒尼替耐药且预后差,cSLC8A1可以作为预测肾癌舒尼替尼敏感性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cSLC8A1与FUS蛋白竞争性结合,促进FUS泛素化而加速蛋白降解,从而实现逆转肾癌舒尼替尼耐药,cSLC8A1有可能成为逆转肾癌舒尼替尼耐药新靶点。
阮厚鑫[3](2020)在《CRYAB通过PI3K/AKT和ERK途径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膀胱癌(BC)是—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高侵袭性和转移性是导致肿瘤复发和化疗耐药,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膀胱癌的临床基础研究,但如何有效的抑制膀胱癌转移复发仍是当下面临的重大挑战之—,因此,探索膀胱癌侵袭和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十分必要。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膀胱癌组织分子生物学特征,为探究膀胱癌治疗新靶点和进—步研究深入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公开可用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TCGA)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筛选出人类膀胱癌中差异性表达基因,并进—步鉴定出关键核心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使用膀胱癌组织微阵列芯片验证所鉴定的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表型变化,并探索影响这些表型变化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分析表明,α-晶状体蛋白B链(CRYAB)的表达受抑制是所有分析数据集中的共同特征。使用膀胱癌组织微阵列芯片在蛋白水平进—步证实了 CRYAB表达的降低。CRYAB在T24和J82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发现CRYAB可抑制PI3K/AKT和ERK 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CRYAB过表达增加了 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降低了 N-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降低了膀胱癌细胞的侵袭性。结论本研究表明CRYAB可能是膀胱癌中—种重要的抑癌因子,CRYAB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MT和ERK 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EMT效应发挥降低膀胱癌细胞侵袭的作用。
缪立英[4](2019)在《LINC00612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BC的认识愈加深入,对其致病机制及发生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BC的预后仍不理想,尤其是晚期患者,无法显着改善其生存情况,因此,深入研究BC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筛选特异性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非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可影响调节基因的表达。LncRNA缺乏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没有蛋白编码功能。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中多达4-9%的序列可以产生LncRNA。LncRNA最初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暗物质”或“噪音”,没有生物学功能。后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如X染色体沉默、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或抑制等,可以促进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功能改变,改变细胞的生命活动。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细胞由于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生物学过程。EMT的特征性改变包括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细胞间连接的降解、细胞骨架结构重组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上皮基因表达下调伴间充质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变化使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竞争性内源性 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是 LncRNA 的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LncRNA通过吸收多种微小RNA(microRNA,miRNA),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目前LncRNA在BC中已有一些研究,但作为ceRNA在BC的发生发展以及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的转移侵袭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LncRNA芯片筛选BC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LncRNA,检测其在B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明确其在BC中的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通过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明确LINC00612/miR-590/PHF-14构成ceRNA网络对BC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第三部分通过体外实验阐明LINC00612/miR-590/PHF-14轴对B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第一部分 LINC0061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目的]明确B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筛选表达差异最显着的LncRNA,并研究其在BC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LncRNA微阵列分析,分析13个BC组织与8个癌旁非肿瘤组织中LncRNA的表达差异,选取表达差异最显着的LncRNA,并在BC组织及BC细胞株中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及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实验进行验证。核质分离实验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确定其亚细胞定位。CCK8、集落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明确体外LINC00612对B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及生物荧光体外成像技术验证体内LINC00612对B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选择前60个在B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显着的LncRNA(Fold Change>1.5,P<0.01),其中LINC00612差异表达最显着。BC组织中LINC006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细胞中LINC006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膀胱上皮永生细胞。LINC00612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体外实验显示:在BC细胞中过表达LINC00612,BC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增强;下调LINC00612,BC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下降。上述结果在体内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结论]LINC00612在B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异常上调,并且在BC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增强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作用。第二部分 LINC00612/miR-590/PHF-14构成ceRNA网络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研究[目的]鉴定LINC00612调控的下游miRNA及靶基因,阐明LINC00612构成ceRNA网络调控BC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LINC00612可能结合的miRNA,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RNA pull down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612与目标miRNA的结合关系。调节BC细胞中LINC00612的表达,观察目标miRNA水平的变化。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目标miRNA可能调控的下游靶基因,qRT-PCR、R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目标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关系。调节BC细胞中目标miRNA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细胞功能回复实验(挽救实验)和体内实验验证上述结果。[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590是LINC00612下游的目标miRNA,RIP、RNA pull dow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LINC00612和miR-590可以直接结合。BC细胞中调节LINC00612的表达,miR-590的表达变化呈负性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590下游靶基因,经qRT-PCR、R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PHF-14是miR-590下游的靶基因。BC细胞中调节miR-590的表达,PHF-14的表达变化呈负性相关。细胞功能回复实验显示LINC00612/miR-590/PHF-14轴可调控B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该结果在体内实验中也获得了进一步证实。[结论]LINC00612通过海绵样吸附miR-590进一步调控下游靶基因PHF-14的表达,并由此影响B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LINC00612/miR-590/PHF-14构成ceRNA网络调控BC的发生发展。第三部分 LINC00612/miR-590/PHF-14轴调控膀胱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目的]研究LINC00612/miR-590/PHF-14轴对B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FISH实验检测LINC00612/miR-590/PHF-14轴对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INC00612 下调增强了 E-cadherin 的表达,削弱了 N-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LINC00612过表达抑制了E-cadherin的表达,而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增加,PHF14可以取消LINC00612对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调控作用。[结论]LINC00612/miR-590/PHF-14轴通过ceRNA机制调控B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王璐[5](2019)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周期调控基因生物信息学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周期调控相关的差异基因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基因芯片结果进行富集,筛选与膀胱癌发生发展高度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膀胱癌诊断提供潜在无创标志物,以及精准医学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网站下载人膀胱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患者的RNA二代测序数据和相应的临床特征信息,并结合课题组前期测序数据,利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处理,在4个芯片数据的差异基因中取交集。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小分子药物靶点筛选、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预后和分期相关性分析等对上述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组织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验证。结果:4个芯片数据取交集后得到59个表达上调基因以及40个表达下调基因,功能及通路富集表明这些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高度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以及基于GSE13507芯片数据、TCGA数据的预后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得到5个与预后无病生存率高度相关的差异基因。通过肿瘤分期相关性分析、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基因在肿瘤中的显着差异性。并以课题组样本库收集到的临床肿瘤组织进行了验证,成功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验证了这些基因在肿瘤中的显着高表达。结论: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了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差异表达明显的5个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来调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可以推断这5个基因在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患者诊断、预后和精准治疗上是有价值的,可以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或者小分子药物作用靶点。第二部分富脯氨酸蛋白11(PRR11)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验证富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膀胱肿瘤中的高表达,检测其表达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影响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芯片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比较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与对照正常膀胱上皮之间表达的差异;以T检验、方差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检验PRR11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等临床信息的相关性;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PRR11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之间的相关性;以小干扰RNA和质粒载体转染膀胱癌细胞进行体外功能试验;以慢病毒稳转细胞株裸鼠荷瘤模型进行了体内动物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通过数据库结果及内部组织实验验证证实了PRR11在膀胱癌中的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期相关;PRR1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复发、进展、生存高度相关;PRR11能够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克隆形成能力,在体内动物实验水平同样可以促进膀胱癌发生发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等证实PRR11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影响膀胱癌发生发展。结论:PRR11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来调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且表达水平与膀胱癌预后进展、生存相关。
叶挺宇[6](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linc0034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和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序列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但无编码蛋白功能的一类RNA。Lnc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参与了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目前关于膀胱癌中LncRNA的研究尚不多,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了解膀胱癌中LncRNA的表达情况,探索LncRNA-linc00346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在6对膀胱癌及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观察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并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差异基因共表达网络。2.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出linc00346作为目标LncRNA进行深入研究。通过qRT-PCR在52例临床膀胱癌组织标本和膀胱癌T24、SW780细胞系中再次验证linc00346的差异表达情况。3.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技术沉默linc00346在膀胱癌T24和SW780细胞系中的表达,然后进行一系列细胞功能试验,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裸鼠移植瘤模型等来研究沉默linc00346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沉默linc00346后T24和SW780细胞系中PI3K/Akt通路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进行进一步验证,初步探索linc00346影响膀胱癌细胞的机制。结果1.经过基因芯片筛选,得到了差异表达LncRNA共2548条(FC值>2.0),其中在膀胱癌中表达上调的1539条,下调的1009条;明显表达差异(FC值>10)的LncRNA上调的有126条,下调的有103条。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ncRNAs和rmRNAs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共表达关系,并选出了在膀胱癌中显着表达上调的linc00346进行功能及机制研究。2.linc00346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其癌旁正常组织明显上调,膀胱癌T24和SW780细胞系中linc00346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的正常人膀胱上皮HUM-CELL-0046细胞系。3.CCK-8、克隆形成实验、Ki67免疫组化、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linc00346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沉默linc00346可以影响膀胱癌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0/GI期,并加剧肿瘤细胞的凋亡;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提示沉默linc00346能够削弱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4.沉默linc00346能够显着降低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即减弱了PI3K/Akt通路的激活。联合应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时,其对PI3K、Akt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着。结论1.膀胱癌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LncRNAs,这些异常表达的LncRNAs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2.linc00346在膀胱癌中表达显着上调,并且能够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癌细胞侵袭性和肿瘤转移等生物学行为。3.linc00346可能是通过激活PI3DK/Akt通路磷酸化来对膀胱癌细胞产生影响的。
邓雷弘[7](2019)在《RAB14调控MARK通路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膀胱癌组织中RAB14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RAB14表达干扰后膀胱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预测RAB14下游的关键互作基因及分子机制。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及验证RAB14表达下调后其下游关键基因及分子的蛋白翻译水平变化,探究RAB14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全膀胱根治性术的膀胱癌组织标本80例及正常膀胱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B14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胱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体外培养不同的膀胱癌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RAB14基因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差异。采用慢病毒技术构建RAB14表达干扰的细胞模型,采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RAB14表达变化后膀胱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预测RAB14的下游关键互作基因及分子机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的MAPK通路相关蛋白MAP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RAB14的相关性;在构建RAB14干扰的细胞模型基础上,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B14表达改变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MAPK1、MAPK8、DUSP6、FOS及SHC1的表达的影响。结果:1.膀胱癌组织中RAB14基因的表达水平要高于正常的膀胱黏膜,差异显着(P=0.0128),且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中RAB14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膀胱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B14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TNM分期(P=0.009)、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0)呈正相关。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J82低转移潜能细胞相比,RAB14在高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株5637和T24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qRT-PCR检测KD组RAB14基因敲减效率相比NC组达到53.3%,RAB14敲减效果佳。PCA分析KD组和NC组之间差异较大,提示样本质量较好。基因芯片结果显示RAB14表达下调后,膀胱癌细胞5637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有49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551个,GO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途径(Biological process)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的正负调控及细胞迁移上;细胞内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主要富集在胞外外泌体、细胞质基质及细胞质中;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主要体现在具有调节GTP酶活性、与蛋白质结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及具有激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 signaling pathway、Pathways in cancer、Pertussis、FoxO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上。3.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MAPK1染色呈强阳性,其表达趋势与RAB14表达趋势正相关,即在癌组织中RAB14低表达时,MAPK1表达强度亦偏弱,在RAB14高表达的膀胱癌组织中MAPK1的表达强度则偏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AB14表达被干扰后,膀胱癌细胞中MAPK1和MAPK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DUSP6,FOS及SHC1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1.RAB14是一个与膀胱癌关系密切的基因,其在其癌组织及癌细胞中呈较高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呈正相关;2.基因芯片高通量数据显示,RAB14干扰表达后,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改变和多条信号通路传导被激活或被抑制,其中ERK/MAPK信号通路被显着抑制;3.RAB14通过上调MAPK1和MAPK8的表达并下调DUSP6、FOS和SHC1的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进展。
江弘炀[8](2019)在《大鼠肾脏内草酸转运体Slc26a6的表达对实验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大鼠肾脏内不同的Slc26a6表达引起形成草酸钙结晶的差异研究目的:溶质相关载体26基因家族6号蛋白(Solute-linked carrier 26 gene family 6,Slc26a6)主要在肠道和肾脏中表达,它是一种在草酸阴离子转运中至关重要的多功能阴离子转运蛋白。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肾脏内不同Slc26a6蛋白的表达对肾脏在高草酸环境下产生结晶数量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收集由于高草酸尿引起的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切除肾脏标本作为结石组,收集肾脏肿瘤或者肾脏结核患者的切除肾脏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对两组肾脏的Slc26a6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别构建带有Slc26a6基因序列的慢病毒(Lentivirus-Slc26a6)和带有干扰Slc26a6表达功能的siRNA-Slc26a6序列的慢病毒(Lentivirus-siRNA-Slc26a6)将构建完成的病毒通过肾包膜下注射的方式稳定感染至大鼠肾脏内。通过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对大鼠肾脏和肠道Slc26a6表达情况进行鉴定。随后,通过饲喂乙二醇的方式,构建高草酸尿大鼠模型。经过乙二醇饲喂一个月后,检测大鼠的高草酸尿情况和肾脏内结晶形成数量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结石形成者在肾脏中具有显着更高的Slc26a6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后,慢病毒-Slc26a6感染大鼠的尿草酸浓度和结石形成率显着增加,而慢病毒-siRNA-Slc26a6感染的大鼠晶体较少。结论:结果显示,肾脏内Slc6a6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是促成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调Slc26a6在肾脏中的表达可能是预防或治疗肾结石的潜在治疗靶点。第二部分Slc26a6蛋白表达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本部分旨在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Slc26a6表达差异对草酸盐诱导的细胞氧化和晶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带有Slc26a6基因序列的慢病毒(Lentivirus-Slc26a6)和带有干扰Slc26a6表达功能的siRNA-Slc26a6序列的慢病毒(Lentivirus-siRNA-Slc26a6)通过慢病毒稳定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以上调或下调细胞中Slc26a6的表达。通过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对细胞内Slc26a6蛋白表达进行测定。通过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流式细胞学测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生成。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晶体粘附情况,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随后利用Lentivirus-siRNA-Slc26a6感染SD大鼠肾脏,通过1.0%乙二醇和0.5%氯化铵饲喂2周后,分别测量不同组内大鼠肾脏的超氧化物产生情况、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肾脏内结晶产生情况。结果:在体外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上调Slc26a6表达的NRK-52E细胞在高草酸盐环境下细胞活力降低更显着,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ROS产生增加,MDA产生增加。下调Slc26a6表达的NRK-52E细胞在暴露高草酸盐环境后的晶体粘附和细胞内囊泡明显少于未感染的对照组。体内研究中,感染Lentivirus-siRNA-Slc26a6的大鼠在肾中表现出活性氧生成量、细胞凋亡和晶体形成均减少。同时NFκB磷酸化增强和OPN的磷酸化增加在病理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本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肾脏中Slc26a6的表达可能是预防结石形成的潜在策略。第三部分实验性高草酸尿大鼠肾脏microRNA的表达变化目的:全面了解实验性高草酸尿大鼠形成结石过程中大鼠肾脏mi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高通量micro-RNA生物芯片技术,寻找在高草酸尿结石形成SD大鼠与正常SD大鼠肾脏内miRNA表达谱的差异。通过miRNA数据库,预测miRNA的靶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GO分析和KEGG Pathways分析查找差异miRNA可能的富集功能和信号通路,并最终根据差异miRNA和预测靶基因构建miRNA-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进行芯片分析以评估实验造模和对照组的肾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选择组间表达>2倍或<0.5倍的miRNA进行差异筛选。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验证芯片分析结果。为了预测miRNA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和靶基因预测。观察到总共28个miRNA在实验造模组和对照组之间显着差异表达(>2倍)。在这些miRNA中,有20个被显着上调,另外8个被显着下调。GO和Pathway分析显示这些miRNA的变化可能与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结论:本部分发现多种miRNA的表达在乙二醇诱导的高草酸尿症大鼠的肾组织中发生改变。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了多个与上述miRNA相关的细胞功能和信号通路。高草酸尿发病的潜在机制可能是miRNA对其靶基因表达调控所致。
王启飞[9](2019)在《顺铂通过影响miR-141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第一部分:探讨不同浓度梯度顺铂(Cisplatin,DDP)溶液培养下的膀胱癌细胞凋亡情况和miR-141表达含量的差异性及分析。第二部分:探讨顺铂通过下调miR-141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从miR-14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调控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检测及治疗膀胱癌提供帮助。方法第一部分:选择膀胱癌T24细胞株进行培养,选取第三代生长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以下几组:Control组(添加等量PBS缓冲溶液);H-DDP组(高剂量组,5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M-DDP组(中剂量组,2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L-DDP组(低剂量组,1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T-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miR-141的表达水平;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NA倍体检测细胞周期;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线粒体电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器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分组的基础上,Control组(等量PBS),H-DDP组(5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M-DDP组(2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L-DDP组(10μmol/L DDP培养24小时),应用重组质粒的方法展开以下研究: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及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的mRNA水平变化情况;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Sirt1与miR-141的调控关系;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Bcl-2、Sirt1以及其调节的p53、FOXO1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阐明顺铂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第一部分:RT-PCR检测分析:图中具有三条明显的条带,从上到下分别为rRNA 28S、rRNA 18S和rRNA 5S,所提样品未发生降解且结构完整。数据提示对照组miR-141条带浓度最大最亮,在顺铂的干预下,条带的颜色逐渐变暗,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条带的灰暗性愈明显。各样品总RNA的OD值通过微量核酸检测仪检测获取,结果显示各样品的A260/280的比值均在标准范围内,表明各样品所提取的总RNA质量满意,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各样品中miR-141和内参基因U6之间的溶解曲线呈现出特异性单峰,充分表明所用的扩增引物无其它异物二聚体或者其它非特异性扩增过程。在对各组膀胱癌T24细胞表达含量的统计分析中,各组细胞中2-ΔΔCt数值大小比较为H-DDP组<M-DDP组<L-DDP组<Control组,各组之间进行数据比较,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分析:对照组细胞整体上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细胞周围的血管以及绒毛数量较多,膀胱癌细胞的凋亡趋势较弱。在顺铂充分干预下,细胞的形状逐渐不规则,整体密度低,细胞空隙较大,充斥较多组织液,细胞多是不规则的多边形。随着顺铂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细胞周围的空隙逐渐增大,由规则的立方形逐渐变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提示细胞凋亡趋势严重。MTT检测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趋势逐渐降低,对照组整体变化较小,肿瘤细胞增殖趋势较平稳。在顺铂的充分干预下,各组膀胱癌T24细胞增殖情况逐渐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的趋势逐渐降低。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各组细胞之间侵袭比较为H-DDP组(18.68±6.46)个<M-DDP组(23.56±7.21)个<L-DDP组(34.70±7.88)<Control组(53.44±12.09)个,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分析:对照组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异常性最明显,整体上为绿色荧光,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差异性较大,随着顺铂浓度变化,膀胱癌T24细胞整体趋化正常性明显,线粒体膜电位正常性逐渐明显,逐渐由纯绿色向黄绿色过度,当顺铂浓度最高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颜色为黄绿色单体模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各组比较为Control组(0.78%)<L-DDP组(5.25%)<M-DDP组(13.14%)<H-DDP组(21.25%),随着顺铂浓度增加,细胞凋亡趋势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各组膀胱癌T24细胞处于S期的对比分析为H-DDP组(25.38%)<M-DDP组(30.46%)<L-DDP组(39.80%)<Control组(4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分析为H-DDP组(6.38%)<M-DDP组(12.46%)<L-DDP组(18.80%)<Control组(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分析:对照组细胞内部出现一定程度脂质沉淀,细胞内明显可见许多空泡现象,细胞内部出现明显突起,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均呈现出肿大现象。随着顺铂溶液的充分干预,膀胱癌T24细胞内部病变程度降低,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特征,细胞内部空泡现象逐渐减少,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甚至是吞噬体数量亦逐渐减少,线粒体体积趋于正常性。第二部分: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分析:miR-141在Sirt1的UTR区域之间存在较多的碱基互补对,可见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存在一定的调控关系。miR-141抑制剂与其重组质粒共转染的膀胱癌T24细胞,明显提高了野生型Sirt1 3’UTR的活性,突变型Sirt13’UTR的活性却表现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miR-141激动剂与其重组质粒共转染的膀胱癌T24细胞,可以明显的降低野生型Sirt1 3’UTR的活性,其突变型Sirt1 3’UTR的活性却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检测分析:Bax、Caspase-3表达趋势为Control组<L-DDP组<M-DDP组<H-DDP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t1浓度表达关系为Control组<L-DDP组<M-DDP组<H-DDP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t1浓度表达:Control组(0.19±0.04)<L-DDP组(0.43±0.12)<M-DDP组(0.93±0.34)<H-DDP组(1.26±0.56),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及Caspase-3浓度表达:Control组<L-DDP组<M-DDP组<H-DDP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浓度表达:H-DDP组(0.46±0.18)<M-DDP组(0.73±0.25)<L-DDP组(0.94±0.35)<Control组(1.21±0.34),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浓度表达:H-DDP组(0.58±0.14)<M-DDP组(0.83±0.25)<L-DDP组(1.34±0.40)<Control组(1.66±0.56),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O1浓度表达:H-DDP组(0.38±0.09)<M-DDP组(0.47±0.20)<L-DDP组(1.15±0.23)<Control组(1.17±0.36),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浓度表达:H-DDP组(0.32±0.10)<M-DDP组(0.43±0.22)<L-DDP组(1.13±0.23)<Control组(1.20±0.28),各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分析提示顺铂可剂量依懒性下调Bcl-2、β-catenin、FOXO1,上调Sirt1、Bax、Caspase-3。结论(1)顺铂可下调miR-141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的表达,并可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侵袭能力、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效应,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及改变细胞内部结构有关。(2)Sirt1是miR-141直接调控靶基因之一,二者呈现负反馈调节,Sirt1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iR-141下调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Sirt1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顺铂与靶基因Sirt1体现出正反馈趋势,二者共同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过程,同时对其细胞核内DNA转录关键因子FOXO1、p53以及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等均有一定的调控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焦点[10](2019)在《PSMA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及靶向PSMA的抗体偶联药物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由胞外C末端、螺旋跨膜结构和胞质N末端构成。由于PSMA的胞外区可被抗体、肽、RNA适配体和小分子识别,使得它成为靶向治疗的理想靶分子。最初发现PSMA在正常前列腺分泌上皮中特异性表达,后来发现PSMA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理想治疗靶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SMA在其他实体肿瘤中也有表达,比如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但是在这些肿瘤中,PSMA分布于肿瘤血管而不是肿瘤细胞,因此PSMA除了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还可以作为许多肿瘤的抗血管治疗靶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种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方法,它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偶联,兼具抗体的高度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强效杀伤作用,可实现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课题组前期将一株从人源性酵母展示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的针对PSMA的单链抗体改造成全抗体PSMAb,并证实PSMAb可特异性结合并内化入PSMA阳性细胞,具备开发成ADC的良好前景。目的1.检测并分析PSMA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2.检测并分析PSMA在其他肿瘤中的表达情况;3.研究靶向PSMA的抗体偶联药物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1.收集临床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组织标本,进行PS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分析;收集临床膀胱癌、肾癌的组织标本,制作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和PSMA的表达;收集膀胱癌患者的病例信息,统计分析PSM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PSMA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2.收集临床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组织标本,制作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和PSMA的表达;收集肝癌患者的病例信息,统计分析PSM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PSMA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3.扩增PSMAb的表达质粒,转染真核细胞进行表达,收集上清纯化抗体;4.利用ELISA检测PSMAb与人源性PSMA和鼠源性PSMA的结合能力;5.将所表达纯化的抗体PSMAb与微管抑制剂MMAE进行偶联,制备抗体偶联药物PSMAb-MMAE;6.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SMAb-MMAE与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及C4-2的结合能力及促凋亡能力,通过细胞ELISA检测PSMAb-MMAE的亲和力,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SMAb-MMAE的内化活性及对微管的抑制作用,通过Alamar Blue实验测定PSMAb-MMAE的IC50浓度;7.利用裸鼠荷瘤模型在体内验证PSMAb-MMAE对PSMA+肿瘤的生长抑制;8.通过测量裸鼠体重、检测裸鼠肝肾功指标、对裸鼠重要脏器进行HE染色初步评价PSMAb-MMAE的安全性。结果1.在泌尿系肿瘤中,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阳性率达93%;PSMA在膀胱癌、肾癌的新生血管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膀胱癌新生血管中的阳性率为60%,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分化水平、T分级、N分级、TNM分期及Ki67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SMA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短于PSMA低表达的患者,PSMA的高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在其他肿瘤中,PSMA在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新生血管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癌新生血管中的阳性率为76%;PSM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分化水平、T分级、N分级、TNM分期及Ki67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SMA高表达的肝癌患者生存期短于PSMA低表达的患者,PSMA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3.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PSMAb蛋白,但是PSMAb只能结合人源性PSMA,不能结合鼠源性PSMA;成功制备了抗体偶联药物PSMAb-MMAE,PSMAb-MMAE可以特异性结合并内化入PSMA+的C4-2细胞,亲和力指数Kd值为0.6nM;PSMAb-MMAE可特异性诱导C4-2细胞凋亡,其IC50值为0.59nM;PSMAb-MMAE可以抑制C4-2细胞中微管的形成;PSMAb-MMAE可在体内抑制PSMA+肿瘤的生长,其对裸鼠体重、肝肾功和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PSMA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在膀胱癌、肾癌、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新生血管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和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抗体偶联药物PSMAb-MMAE可在体外特异性杀伤PSMA阳性细胞,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对前列腺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二、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及其在泌尿系肿瘤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及其在泌尿系肿瘤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ALAT1调控草酸钠结晶肾损伤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长链非编码 RNA 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环状RNA(cSLC8A1)在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课题设计 |
一、环状RNA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之间相互关系验证 |
二、体内外实验验证cSLC8A1对肾癌舒尼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
三、cSLC8A1影响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 |
第一部分 环状RNA与肾癌舒尼替尼反应性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环状RNA cSLC8A1 影响肾癌舒尼替尼敏感性的体外体内功能验证 |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环状RNA cSLC8A1 影响肾癌舒尼替尼靶向耐药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总结 |
一、环状RNA与肾癌舒尼替尼反应性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
二、环状RNA cSLC8A1 影响肾癌舒尼替尼敏感性的体外体内功能验证 |
三、环状RNA cSLC8A1 影响肾癌舒尼替尼靶向耐药的机制研究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3)CRYAB通过PI3K/AKT和ERK途径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人膀胱癌组织芯片 |
2.1.2 人膀胱癌细胞株 |
2.1.3 研究相关主要试验试剂与耗材 |
2.1.4 研究相关主要抗体 |
2.1.5 质粒 |
2.1.6 研究相关试剂配制 |
2.1.6.1 完全培养基 |
2.1.6.2 细胞完全裂解液配置 |
2.1.6.3 Western Blot电泳缓冲液配置 |
2.1.6.4 Western Blot转膜缓冲液配置 |
2.1.6.5 Western Blot中TBS缓冲液配置 |
2.1.6.6 Western Blot转膜后封闭液配制 |
2.1.6.7 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溶液配置 |
2.1.6.8 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APS)溶液配置 |
2.1.6.9 浓度为1.5mol/L的Tris-HCl溶液配置 |
2.1.6.10 浓度为1.0mol/L的Tris-HCl溶液配置 |
2.1.6.11 Western Blot电泳分离胶配制 |
2.1.6.12 Western Blot电泳浓缩胶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数据库选择 |
2.2.2 差异性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分析 |
2.2.3 生物信息学方法验证关键DEGs表达差异 |
2.2.4 人膀胱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2.2.5 人膀胱癌细胞株培养技术操作 |
2.2.6 CRYAB过表达质粒的抽提方法 |
2.2.7 CRYAB过表达质粒转染操作 |
2.2.8 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方法 |
2.2.9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
2.2.10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2.2.11 Transwell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操作 |
2.2.12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2.2.1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CRYAB基因在膀胱癌细胞中差异表达 |
3.2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膀胱癌芯片中CRYAB的表达水平 |
3.3 CRYA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
3.3.1 CRYAB在膀胱癌细胞中的异常表达 |
3.3.2 发现CRYAB表达上调仅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有轻微影响 |
3.3.3 细胞周期分析表明CRYAB过度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周期阻滞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 |
3.3.4 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评价CRYAB过度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 CRYAB抑制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
3.4.1 评估CRYAB在膀胱癌中表达减少的功能性后果 |
3.4.2 CRYAB通过PI3K/AKT和ERK途径抑制EMT |
4 讨论 |
4.1 膀胱恶性肿瘤治疗 |
4.1.1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的治疗 |
4.1.2 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的治疗 |
4.1.2.1 保留膀胱术在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
4.1.2.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
4.1.2.3 淋巴结清扫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
4.1.2.4 新辅助治疗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意义 |
4.1.2.5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
4.2 膀胱肿瘤发生机制及其抑制因素的探讨 |
4.2.1 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在膀胱癌发展中的作用 |
4.2.2 CRYAB对膀胱癌细胞的调控作用 |
4.2.2.1 CRYAB基因 |
4.2.2.2 CRYAB与EMT(上皮间质转化)间的关系 |
5 结论 |
References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肠道微生态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4)LINC00612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LINC0061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LINC00612/miR-590/PHF14构成ceRNA网络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LINC00612/miR-590/PHF 14轴调控膀胱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展望 |
结论 |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已发表英文论文 |
致谢 |
(5)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周期调控基因生物信息学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周期调控相关的差异基因 |
1.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富脯氨酸蛋白11(PRR11)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4.材料与方法 |
5 研究结果 |
6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膀胱癌中细胞周期基因预后标志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长链非编码RNA-linc0034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膀胱癌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linc00346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linc00346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linc00346对膀胱癌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缩略词简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RAB14调控MARK通路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膀胱癌流行病学及概述 |
1.2 膀胱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机制 |
1.3 基因芯片(genechip)技术及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
1.4 RAB14 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
第2章 免疫组化及qRT-PCR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细胞中RAB14 的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组织标本收集及细胞购买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RAB14 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2.2 q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J82、5637、T24中RAB14 的表达水平 |
3 讨论 |
第3章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RAB14 干扰后下游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及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分组及芯片信息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细胞转染及样品质检 |
2 结果 |
2.1 膀胱癌细胞5637 慢病毒转染效率及qRT-PCR验证 |
2.2 基因芯片数据的质量控制及相对对数表达值箱线图 |
2.3 基因芯片皮尔森相关系数图 |
2.4 主成分分析(PCA) |
2.5 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2.6 GO和 KEGG通路分析 |
3 讨论 |
第4章 RAB14 调控MAPK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细胞与分组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基因芯片预测RAB14 促进膀胱癌侵袭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 |
2.2 免疫组化检测MAPK1 在不同阶段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 |
2.3 RAB14 表达改变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大鼠肾脏内草酸转运体Slc26a6的表达对实验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大鼠肾脏内不同的SLC26A6 表达引起形成草酸钙结晶的差异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LC26A6 蛋白表达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性高草酸尿大鼠肾脏MICRORNA的表达变化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顺铂通过影响miR-141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Ⅻ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顺铂对膀胱癌T24 细胞功能及miR-141 表达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细胞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设备 |
1.1.4 研究内容 |
1.1.5 溶液配制 |
1.1.6 试验方法及流程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RT-PCR检测miR-141 |
1.2.2 HE染色分析 |
1.2.3 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分析 |
1.2.4 Transwell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 |
1.2.5 线粒体膜电位分析 |
1.2.6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1.2.7 DNA倍体检测细胞周期分析 |
1.2.8 透射电镜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顺铂通过影响miR-141 调控膀胱癌细胞凋亡效应机制探讨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细胞 |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2.1.3 研究内容 |
2.1.4 实验过程 |
2.1.5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分析 |
2.2.2 RT-PCR分析 |
2.2.3 Western-blot检测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晚期膀胱癌治疗过程药物及miRNA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PSMA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及靶向PSMA的抗体偶联药物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PSMA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PSMA在其他肿瘤中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靶向PSMA的抗体偶联药物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及其在泌尿系肿瘤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 张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2]环状RNA(cSLC8A1)在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CRYAB通过PI3K/AKT和ERK途径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D]. 阮厚鑫.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4]LINC00612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研究[D]. 缪立英. 苏州大学, 2019(06)
- [5]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周期调控基因生物信息学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D]. 王璐. 武汉大学, 2019(06)
- [6]长链非编码RNA-linc0034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和机制的研究[D]. 叶挺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7]RAB14调控MARK通路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邓雷弘. 南昌大学, 2019(01)
- [8]大鼠肾脏内草酸转运体Slc26a6的表达对实验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D]. 江弘炀.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顺铂通过影响miR-141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王启飞.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PSMA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及靶向PSMA的抗体偶联药物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D]. 焦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