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8319940109XXXX
摘要:军事训练伤是指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而一般训练中出现的腿痛及肾脏功能紊乱、中暑、血尿等功能性病症,以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脏器、颅脑等损伤均不属于训练伤的范畴。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本文主要就就是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军事训练;致病因素;预防机制
在军事训练中,学员进行各种锻炼、参加各种活动,是为了让身体更强壮,是为了增强抵抗力。但是如果在运动中受伤了,则会影响学员的身体发育,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教官要尽量避免各种训练伤的发生,让学员在训练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官要整理、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使学员认识到训练伤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训练伤的方法,进而让学员通过学习了解训练伤的产生原因、预防处理手段,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同时,教官要让学员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锻炼,预防训练伤的发生,并能够力所能及地指导和帮助身边的人进行训练伤的处理。
1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
1.1训练伤发生的伤情研究
研究发现,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仍占据新兵受伤部位的前两位,且下肢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李春伶等研究中的膝关节以下部位损伤占训练伤发生率的89.1%。新兵伤情以过劳性损伤和急性损伤为主,单病种中,关节扭伤、骨折、腱炎与腱鞘炎、肌肉拉伤则比较常见。
1.2训练伤致伤科目研究分析
研究资料,发现3000m跑、100m跑、折返跑、队列训练、战术训练、投弹训练、障碍训练等均易导致训练伤发生,体能训练、战术训练、障碍训练为高致伤科目。高志丹等认为,3000m跑和基础体能训练致伤最多。训练内容和伤病的种类也有一定关系,3000m跑和队列训练易导致疲劳性骨折和滑膜炎的发生,战术训练易导致关节扭伤和皮肤擦伤,投弹训练易导致肌肉拉伤等观点在各研究资料里都有涉及。如某部新兵队列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达26.3%,主要伤病是足踝部肿胀,占到71.6%。
2军事训练伤的致病因素
2.1训练组织因素
组训方法、训练强度及组训者对训练伤的认识程度不同,训练伤发生将有很大差异。张继雄等认为,训练科目安排不够合理、动作标准不够规范和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是导致训练伤的主要原因。王海林等则认为,指挥员对预防训练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新训骨干思想麻痹,盲目追求训练成绩,不注重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普及和落实,是导致新兵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高伟等认为,新兵训练科目密集强度大,组训方法单一迎检多,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易导致新兵疲劳,致使训练伤发生率上升。
2.2自身因素
2.2.1心理因素
引起训练伤的主要心理因素有①厌恶训练:新兵入伍后短时间内不能适应部队的管理,训练课目单一,训练负荷过大,伤后不能得到充分放松,假期结束后不能够完全融入训练,以及训练成绩不理想,使得部分官兵对训练产生抵触心理,消极对待训练。②紧张恐惧:训练中,特别是新兵,刚下连队,对部队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③争强好胜:训练过程不讲科学,为了成绩,一味的拼命训练,过分透支身体。
2.2.2身体因素
近些年来,部队的兵源主要来自各大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新兵入伍时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性,但部队的训练条件与负荷是相同的,一些新兵由于上学期间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到部队后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3训练保障因素研究
训练场地不规范是导致新兵训练伤的重要因素,器械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沙坑厚度不够、场地受限等都是重要致伤因素。有研究发现,场地过硬或不平、器械存在问题导致的训练伤分别占总比的42.35%和10.71%,提示新兵训练场地保障不容忽视。卫生防护及安全教育不到位,医护人员现场指导不足,训练伤诊断及鉴别能力不足,治疗不及时,都是新兵训练伤发生的重要致伤因素。饮食影响新兵营养状况,也会间接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3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机制
3.1传统的方法
多数研究中提到的预防措施较为相似,将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归纳,主要做法有:要健全组织,加强重视,落实《部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要重视心理问题,克服组训者麻痹大意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对新兵存在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要科学施训和监督,规范训练场地,坚持循序渐进,防止层层加码;要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危险科目严格按照掌握标准、训前热身、训中防护、训后放松等步骤展开训练,依情况适时调整训练科目;要加强防护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宣传训练伤防护常识、预防措施、解剖知识、心理常识等内容;要强化医学干预落实,卫生人员要深入训练场指导训练,宣讲训练伤预防知识,对训练伤做到早期发现和干预,并积极参与新兵训练计划的制定等。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比较传统,也为组训者熟知,得到了很好推广和落实,对减少新兵训练伤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3.2创新的做法
有研究发现,通过心理常识教育、训练心理讲解、心理疏导、团体心理训练等方法,显著降低了干预组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表象训练、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等方法也被应用于新兵心理研究,改变了传统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方法,效果较好。孟涛等通过研究功能动作训练与训练伤的关系,发现此方法既有预测作用,又有预防效果,与前者研究互为补充。有研究发现,海拔高度与新兵膝关节损伤关系密切,海拔低,膝关节损伤率高,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也高,且随着训练时间、强度的增加,损伤越明显。困扰各组训单位的应力性骨折在新兵骨质损伤中最为常见,周仁强等研究发现,新大纲试训后,新兵应力性骨折初次就诊时间延迟,集中爆发时间明显推迟,骨折病程、康复时间延长,损伤部位也相对增多,而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应力性骨折的诊断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适合在基层部队推广,刘剑等将此方法运用于新兵训练性下腰痛的预防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战化训练对军校学员提出更高标准,为确保有效完成“地方青年向革命军人、军校学员”两个转变,提高军事训练成绩,必须在从严从难制定训练计划、开展教学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学员健康的重要性。今后,我们将继续针对新学员具体军事训练科目的训练实际,通过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等方式,制定详细的训练基础计划与进行训练伤调查,在新学员入学训练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归纳总结,不断完善措施,维护学员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训练水平,为之后开展的军事体育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盼.军事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新方法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210.
[2]吴安平,曾跃林,陈铖,谭海涛,原野,杨明,周文斌,胡志辉.军事训练导致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治疗方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2):172-173.
[3]王汝武,衣英豪,李祥义,刘金峰,毕超.武警某部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9):1059-1061+1072.
[4]潘昭勋,闵小军,孙超,杜德凯.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兵阶段肩关节训练伤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9):19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