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慧
(启东市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南通226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效果,对针灸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治疗中风效果较好,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刺法;中风;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12-02
为了探讨中医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效果,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4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4±10.26)岁,病程时间为12天~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2.22±0.01)个月;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4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9±10.51)岁,病程时间为10天~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2.28±0.06)个月。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证实为中风,并且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法进行治疗。氟西汀使用的计量为20mg,治疗时间为56天,服用的时间为清晨。观察组患者具体操作的方式为:使用雀啄泻法向人中鼻中隔方向斜刺,刺入为5分;使用插捻转的方式直刺支沟和内关,刺入的深度为1寸;使用捻转泻的方式直刺行间、太冲,刺入的深度为0.5寸;使用平补平泻的方式直刺通里和神门,刺入的深度为0.5寸。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4评价指标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有所改善,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10.49,P=0.00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方面,治疗前,对照组患者为(21.75±2.84)分,观察组患者为(21.65±2.85),T=0.15,P=0.88,P>0.05,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为(15.97±3.12)分,观察组患者为(14.52±2.65)分。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也有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的名称[1]。据相关资料研究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155万人出现中风情况,并且在155万人中,有85%的患者会出现偏瘫等功能性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法治疗中风具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措施[2]。但是由于对中风的病因病机、针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致使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不能极大化,效果并没有达到治疗的目标。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1)对中风偏瘫病因病机、病位认识不到位;(2)取穴时没有直接针对有病的脏腑、经脉;(3)配穴时忽视了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的运用[3];(4)针刺法选择方面常常会忽视巨刺法的使用;(5)容易产生穴位疲劳现象。笔者认为,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整体意识。需要意识到人是一个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颏及所有组织器官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病理、病位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4];(2)需要根据中风的病因、病位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取正确的穴位,这样能够达到治疗的目标;(3)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的运用;(4)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巨刺法。
综上所述,针刺法治疗中风效果较好,不仅能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还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锐强,张艳霞,张玉芹,王子龙.评价中医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
[2]马彬.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3,10,01.
[3]黎小慧.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2,05,01.
[4]赛音朝克图.蒙医、中医针刺手法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