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和庄镇示范卫生院河南新郑4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院于我院普外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基于对照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SDS与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其情绪状态,确保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效果
人体阑尾炎主要存在于右下腹回肠与盲肠间,为弯曲细长管状器官。在机体免疫功能中阑尾有重要作用,但易发生阑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其中以急性发生率较高。在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为常见类型,而急性阑尾炎几种类型中行保守治疗可痊愈的仅黏膜水肿型,其他类型均需开展手术切除治疗。但手术为有创性操作,易导致应激反应,即机体受到应激源影响出现行为、身心方面的变化,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与康复过程。现代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也相应改善。研究称[1]阑尾炎手术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为具体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院于我院普外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基于对照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为18~64岁,平均(39.4±6.2)岁;阑尾炎类型:26例为化脓性,12例为单纯性,8例为坏疽穿孔性,4例为阑尾脓肿。观察组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为19~62岁,平均(38.4±5.6)岁;阑尾炎类型:24例为化脓性,15例为单纯性,8例为坏疽穿孔性,3例为阑尾脓肿。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病情观察、口头宣教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基于此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由资历高的主管护师开展,30min/次,2次/d,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疾病健康宣教:术前护士应强化宣教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将宣传资料发放至患者及其家属手中或播放视频或观看图片等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增强抗病信心,且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预防并发症。这样一来可改善患者内心抑郁或焦虑情绪,引导其更加配合治疗。②将家庭环境构建出来: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家庭是避风港湾,而对于患者而言家庭的意义更加重大。患者家属言行态度或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态度,部分患者因疼痛剧烈而产生不良情绪,向亲人发泄,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为此护士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找出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原因,将良好的生活模式构建出来,使患者从心理困扰中走出。③行为疗法:强化患者良好习惯培养,将不良行为消除或纠正,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将治疗依从性提升。④疼痛干预:疼痛为阑尾炎手术患者主要应激源,且对于年老体弱者而言疼痛还会导致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及心肌缺氧等,对疾病康复效果产生影响,且影响睡眠质量。护士需详细耐心解释疼痛出现原因,避免患者一无所知而过于担忧或紧张,加重疼痛感。一旦疼痛发作时可指导读报或听音乐等将注意力转移,若有必要肌注异丙嗪或哌替啶等镇痛药物,以镇痛镇静,减少并发症情况,缓解疼痛感,进而将心理应激消除。
1.3观察指标[2]
护理前后护士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其效度与信度较高,每个量表的项目为20个,均用4级评分法。同时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调查,100分为满分,条目共25个,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等,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3级。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对比见表1。
3讨论
阑尾是连接盲肠的狭窄管腔,淋巴组织较多,其解剖学特征为极易发炎。急性阑尾炎为常见类型,临床症状为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且阑尾点压痛,特征为阵发性加剧伴持续性[3],伴随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该病会诱发类型多样的并发症,如脓毒血症或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手术为当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研究称[4]术后给予阑尾炎患者适当有效的护理可完全脱离阑尾炎疼痛,促进康复。
阑尾炎患者因不了解疾病,加之疼痛明显,故而易表现出紧张、不安或抑郁、焦虑等情绪,形成应激源后加重疼痛,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为此本院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先开展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并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增强患者抗病信心与依从性;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康复;开展疼痛干预,将该应激源消除,由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效果优良。本组两组护理前SDS与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45.7±4.0)分,SAS为(44.3±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相近[5]。
综上所述,在阑尾炎手术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晓定.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体会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3):118-119.
[2]马影,李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03-104.
[3]高来娣.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前心理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177-178.
[4]吴伟玲.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596-4596.
[5]苏惠琴.心理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手术中的护理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5,2(22):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