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初报

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初报

一、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初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全明,齐新生,茅治湘,卢红文[1](2018)在《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A组,40例)和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108.2±17.6)min vs.(115.4±18.1)min、(328.0±52.4)ml vs.(324.6±56.6)ml、(20.3±9.6)周vs.(21.4±11.5)周](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A组(10.5%vs.2.6%)(P>0.05);而A组膝关节活动度和改良HSS评分均稍高于B组[(105.0±11.0)度vs.(99.1±23.5)度和(87.2±17.1)分vs.(85.6±11.2)分](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都有良好疗效。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方面优于锁定钢板,且并发症更少。

张昆[2](2013)在《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动力髁螺钉(DCS)、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和股骨远端锁定钢板(LCP)是目前临床应用于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最多的内固定,但对股骨远端骨折复杂的情况,各种内固定使用及疗效的差异,学者各持不同争议。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股骨远端A、B型骨折三种内固定动力髁螺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的固定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对股骨远端A型及B型两种骨折建立理想有限元模型和三种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骨折模型进行装配。并模拟假设体重为60Kg的人正常行走步态中单足中立位的情况,对装配好的模型加载重力作用,分别分析模型上股骨远端的位移,内固定物的位移,内固定构件的应力对比三种内固定固定A、B型骨折模型的力学特征及利弊。结果(1)在股骨远端A型骨折中,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加载点位移值、内固定位移值、内固定应力值均为最小,居中为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最大的是动力髁螺钉。(2)在股骨远端B型骨折中,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应力最小,其次是动力髁螺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不适用此类骨折。结论(1)本实验所建立的模型真实可信,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2)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动力髁螺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行。(3)在股骨A型骨折中使用三种内固定方式均可,但以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力学稳定性最好,其次是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最后为动力髁螺钉。(4)在股骨B型骨折中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稳定性最强,其次是动力髁螺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不适用此类骨折。

廖江龙[3](2013)在《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收集临床上经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病例,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客观地评价与解释两种内固定方式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总结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经验,尝试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和建议。方法: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全县中医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27例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26例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通过查阅患者病历、科室存档、电话随访、复查X线片等方式,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用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等指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GSH组较LISS组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组织感染、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LISS组术后的并发症率低于GS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用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LISS组的优良率稍高于GS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SH或LISS治疗股骨远端A型及C1C2型骨折均可取得较满意效,总体疗效无明显的差别,但GSH比LISS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等优势,LISS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较GSH有一定优势。

赵丙文[4](2013)在《逆行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法》文中认为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即术后72h开始指导患者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及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结果:50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在3~8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娘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力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石庆生[5](2012)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总共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病人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住院病例41例,解剖钢板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40.09±12.72岁; LISS钢板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41.10±10.89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用HSS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术后解剖钢板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2.9个月;LISS钢板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优良率分别达到85.7%和89.9%,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LISS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结论: LISS及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LISS比解剖钢板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钟伟[6](2011)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4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50~110min,平均70min,平均出血量为400~600ml。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无一例出现髓内钉和交锁钉断裂,松动现象。1例早期施术者远端向后成角15°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髓内钉长度不够,未完全进入股骨干峡部。其余病例均在术后4~8个月骨折正常愈合。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关节痛等并发症。术后疗效评定标准按Kolmert等制定的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定标准,本组42例中优21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韩擎天,王以进,汤红伟[7](2010)在《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髁间骨折模型(AO分类的C1型),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A)、"L"形髁钢板(B)、加压钢板(C)3种内固定方法,观察股骨髁上应变、位移、刚度、强度,对股骨远端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以有限元理论分析论证它的结果。结果:试验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强度、刚度最佳,而采用"L"形髁钢板和加压钢板固定股骨髁强度、刚度较差。3组应力和髁间位移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锁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黄华,张增东[8](2009)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并评价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特点及效果。结果手术过程简捷,内植物安置容易,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随访13年,平均1年5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未见内固定松动及骨折移位。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6.15%。结论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高度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赵鹏,安耀荣,张华,宋敏[9](2008)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手术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已经获得很好的效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内固定器械大致分为钢板、拉力螺钉和逆行带锁髓内钉3种,每一种内固定器械都具有其设计上的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宋连新[10](2007)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股骨远端骨折日渐增多,并且往往由直接暴力所致,复杂,粉碎、不稳定性骨折多见,部分病人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其致残率仍很高,特别是股骨远端C型骨折因不稳定性、粉碎性历来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难点。所以,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具有很大挑战性。股骨远端的解剖特殊,股骨髁上是指从股骨远端关节面向上9厘米的部位,这个部位是股骨干和干骺端交界的部位,具有在内外径上增宽,髓腔增大、骨量减少、皮质变薄、邻近关节等特点。股骨的解剖轴相对于垂直轴有9°的外翻。负重轴相对垂直轴有3°的外翻,关节面和地面平行,在治疗时应恢复这些解剖结构。股骨远端骨折分为不影响关节的髁上骨折和波及关节的髁部骨折,因骨折比较复杂,治疗不当常有多种并发症。60年代,因为没有可靠内固定方法,常保守治疗,如牵引及石膏固定,在当时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1966年,Stewart等回顾性综述了213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病例,保守治疗满意率67%,而手术治疗满意率54%。保守治疗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发生率为9.7%,手术治疗为29%。1967年Neer报道了77例股骨远段骨折并随访1年以上,84%移位骨折经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结果,手术治疗满意结果仅占5%,畸形愈合率31%,感染及膝僵硬发生率23%,不愈合率14%。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从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趋于手术治疗,现多数骨科医生主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A1-2-3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B1、B3型用2枚~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B2型联合用骨栓固定。C1型用动力髁螺钉;C2、C3型用股骨髁支持钢板;C3型或年老体弱者用也可采用骨牵引。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股骨远端骨折多数伤情严重,开放伤、合并伤多见,此类病人可行早期清创内固定术,术后便于合并症处理和护理,并可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避免因长期制动而出现的并发症。大部分闭合骨折病人也应在病情稳定后5d~7d,行内固定治疗,坚强的内固定手术可以早期地功能锻炼。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关节的稳定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关于股骨远端骨折植骨问题: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创口大,损伤重,可能出现松质骨的压缩及骨块的丢失,从而直接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及骨折的愈合。对有骨缺损的病人在切开复位的同时行植骨术,对于远端陈旧骨折大段骨缺损病人更应行早期手术植骨内固定和于骨折端的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练促进骨折的愈合。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波及到关节面骨折、粉碎性骨折,骨块的丢失、断端不稳定,都为骨折的复位造成很大障碍,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才能恢复关节的正常形态,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因此髁间骨折的复位和牢靠内固定显得更为重要,也为髁上粉碎骨折的复位提供了解剖学标志以及植骨和放置钢板的标志。股骨远端骨折与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是股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当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手术处理后,患者常因疼痛、肿胀和局部包扎等原因而不愿过多活动;如果长时间抑制膝关节活动,则容易引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相关动物实验表明,当将关节连续制动4d后,发现关节软骨接触部位即发生退行性改变,病理检查显示软骨纤维化,原软骨细胞由原始成纤维细胞组织取代,此变化过程证明为不可逆性,提示动物关节经制动后诱发创伤性关节炎。另外还有研究证明,运动对关节软骨具有交替挤压、摩擦作用,对保持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尤为重要,可促使修复关节面损伤的结缔组织向软骨组织转化,使之更合乎关节的生理状态;而且长期制动还导致关节静脉及淋巴液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浆液纤维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发生纤维性粘连,再加上关节囊、韧带及通过该关节的肌肉、肌腱组织挛缩,严重影响了关节运动功能,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期制动能引起关节粘连、僵硬及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所以术后康复治疗应该尽早介入,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对患者术后疗效影响显着,骨折后1个月内是介入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经治疗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膝关节功能基本能完全恢复;而骨折后4个月后才介入康复训练的患者则大多疗效欠佳,多数患者膝关节只能恢复部分运动功能。CPM训练可明显改善骨折手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CPM活动幅度应由小渐大,活动次数由少渐多、循序渐进,直到患者关节屈伸角度接近正常。当患者进行膝关节CPM训练时,能增强其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进程,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细胞转化,使粘连组织受到牵拉作用,有利于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同时CPM训练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和关节囊、韧带的挛缩,消除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促进软骨损伤修复,对防止粘连、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一定作用。O′Driscoll等通过放射性标记的红细胞研究证实,CPM训练可以加速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组织积血、积液的吸收进程,抑制关节周围疏松组织进一步肿胀。因此,CPM训练应在术后早期使用。另外CPM训练还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止疼药物的用量,Coutt等的研究表明CPM训练可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膝关节以下部位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股骨远端骨折由于膝关节严重创伤,再加上手术创伤,其出血较多,极易发生膝关节粘连导致伸屈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后立即给予冰敷处理,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阻断形成骨化性肌炎及膝关节粘连的途径,所以膝关节粘连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就会减轻。对股骨远端骨折进行牢固固定及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CPM训练、肌力训练、局部冰敷等),不仅能有效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和肿胀,而且能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减少膝关节粘连和僵直,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对进一步提高手术后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作者对上述各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做了部分研究。生物力学实验各家报道不一,据李强一等报道,选用新鲜成人男性尸体股骨,按AO分类制作C1型股骨髁间骨折标本,随机制作3类试验标本:GSH固定组,L形髁钢板固定组,加压钢板固定组,结果显示GSH组载荷应变最小,载荷轴向压缩位移及髁间分离位移最小。极限强度试验显示:GSH组平均6100N时破坏,L形髁钢板平均5230N时股骨就被劈裂,说明GSH生物力学特性具有极大优越性。赖志军选用12对人新鲜冷冻尸体股骨标本,人为造成股骨髁上骨折,随机分为两组: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组,动力髁螺钉固定组,对内固定的标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动力髁螺钉的抗压缩、抗弯曲、抗扭转性能比逆行交锁钉大。股骨逆行髓内钉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远不如动力髁螺钉。但该器械在手术中可行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快,出血少,可达到骨折的生物学固定要求。Leung等生物力学试验表明,髓内钉固定坚强性较钢板差。Juha等选用人工合成股骨标本,按AO分类制作A3型股骨髁上骨折标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标本:髁支持钢板固定组(95°angled blade plate,ABP),动力髁钢板固定组(95°condylar side plate and screw,DCS),进行7种生物力学实验:轴向压缩、前屈、后屈、内侧压缩、外侧压缩、内旋、外旋实验,结果显示:DCS组在载荷轴向压缩及平均最大载荷位移比ABP小;疲劳实验显示:两种固定物没有发生持久变形和松动。Michael Zlowodzki等选用新鲜老年男性冷冻尸体股骨,按AO分类制作A3型股骨髁上骨折标本,随机6组试验标本,每组8具。LISS固定组对髁支持钢板固定组(95°angled blade plate,ABP);LISS固定组对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进行轴向压缩、旋转、循环轴向实验。结果显示:在轴向压缩方面,LISS比95°角度钢板(95°angled blade plate ABP)强34%;在旋转方面弱32%。LISS比逆行髓内钉在轴向压缩方面强13%,旋转方面弱45%。并得出结论:三种固定均能提供足够的旋转稳定性和在承受轴向压缩时能提供近段足够的固定。LISS能改进远端的固定,特别对骨质疏松的骨骼。Robert W等选用11对新鲜老年男性冷冻尸体股骨,按AO分类制作A3型股骨髁上骨折标本,一侧股骨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对侧股骨采用动力髁钢板固定(95°condylar side plate and screw,DCS)。结果显示:逆行髓内钉在垂直稳定性方面比DCS差14%,旋转差17%。并得出结论:如果强调固定的稳定性,应该采用DCS固定。David等选用12对人新鲜冷冻尸体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四组: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组,动力髁钢板固定组(95°condylar side plate and screw,DCS)。各组再进一步分成螺钉集中组和分散组。结果显示:DCS螺钉分散组在旋转方面最强;逆行髓内钉固定组同DCS组比较,在轴向负载能吸收更多的能量。股骨逆行髓内钉和动力髁钢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生物力学测试轴向压缩强度和扭转强度无差异。并得出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在选择内固定时,不应该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如果选择DCS,应使螺钉分散,使之同逆行髓内钉比较,在旋转方面能提供较为坚强的固定,在轴向压缩方面产生同等的稳定性。如果选择逆行髓内钉,应使螺钉集中,使之同DCS和逆行髓内钉螺钉分散组比较,在承受轴向负载时能吸收更多的能量。Firoozbakhsh等研究表明:在外翻力、外侧弯曲力和轴向旋转方面:逆行髓内钉比DCS弱。然而,这些作者认为,这些力是非生理性的,并且得出结论:如在生理应力下,如内翻和内屈状态下可能将无差别。本课题对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股骨远端骨及其周围的解剖学、生物力学、骨折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自行设计研制了股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关节镜引导穿入股骨逆行髓内钉配套手术器械,实现了微创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并对术后系统康复做了研究,大大提高了疗效。1.三种股骨远端骨折常用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三种内固定方法:股骨逆行髓内钉、动力髁(DCS)、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对各种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并从力学上做探讨,旨在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可靠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取成人男性防腐股骨标本6对(12具),随机分成3组,每组4具。全部制成股骨髁上粉碎骨折标本,即AO:33-A3型骨折。分别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动力髁(DCS)、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进行轴向、前屈、后屈、内屈、外屈压缩实验,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DCS、髁支撑钢板和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标本安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施于,前屈、后屈、内屈、外屈和垂直的载荷,载荷大小分别为100N、200N、300N、400N、500N、600N和700N,记录各标本在不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显示当标本被施于垂直载荷时,逆行髓内钉组的标本当载荷超过400N时开始出现位移,较其他两组在同样载荷下位移小的多,而DCS和髁支撑钢板组在同样载荷下位移数值接近,但髁支撑钢板组位移略大于DCS组;在前屈载荷下,DCS组位移较其他两组大,500N以下时逆行髓内钉组位移大于髁支撑钢板组,而600N和700N时髁支撑钢板组位移开始大于逆行髓内钉组;后屈力在500N和500N以下时,髁支撑钢板位移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大于500N后位移明显增大于其他两组相近;内屈载荷下,逆行髓内钉位移显着小于其他两组;外屈载荷下时,髁支撑钢板位移较其他两组大。结论:1、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标本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组,DCS和髁支撑钢板接近。2、DCS组抵抗前屈载荷的能力明显弱于其他两组。3、髁支撑钢板承受500N以下的后屈载荷时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组。4、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标本承受内屈载荷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组。5、逆行髓内钉和DCS固定的标本承受外屈载荷的能力明显强于髁支撑钢板。2.应用自制撑开复位器与关节镜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关节镜引导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穿入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并与切开复位治疗进行比较。方法:股骨髁上、髁间骨折80例,其中应用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治疗40例(A组),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钉治疗40例(B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二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骨折愈合时间(月),分别为82.5±12.7、238.6±72.8、3.7±0.7、4.2±1.0,B组分别为126.5±22.5、852.6±68.8、18.7±3.8、5.2±1.2,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A组:优25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B组:优15例,良16例,可5例,差4例。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引导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穿入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短、骨折愈合快,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钉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3.股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康复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关节镜引导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穿入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进行全程、系统、长期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股骨髁上骨折80例,其中应用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治疗,术后进行全程、系统、长期的康复治疗40例(A组),另40例未行系统康复(B组)。对两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者经随访7~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性愈合,未见骨折移位、伤口感染、骨髓炎、关节感染等并发症。膝关节术后康复组经过3个月训练即表现出显着的功能恢复,按Kolmert评分标准,关节优良率达到了87.5%,明显高于传统治疗对照组的65.0%,且术后6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继续改善,康复组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撑开复位器闭合复位,关节镜下引导下、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进行全程、系统、长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是高能量暴力引起的严重损伤,目前多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于内侧骨质有缺损或丢失的属完全关节内骨折C2、C3骨折,Muller等建议采用外侧髁支持钢板,内侧加用钢板治疗,本研究探讨内侧骨质有缺损或丢失的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C2、C3骨折)双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5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此方法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38岁。均为高能量损伤,60例患者均有髁间粉碎骨折并有分离。骨折按AO分型:41例为C2.3型(髁上粉碎骨折并伴有髁间骨折),19例为C3.3型(髁上、髁间均为粉碎骨折)。在60例患者中,48例髁在矢状面上和冠状面上具有严重的粉碎骨折。结果:术后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12~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未做另外的处理,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按Kolmert评分标准:优:伸15度~屈130度,无疼痛,无行走障碍;良:伸30度~屈120度,偶有疼痛,轻度行走障碍;可:伸40度~屈90~119度,活动时疼痛,中度行走障碍;差:伸40度~屈<90度,经常疼痛,严重行走障碍。本组一年临床随访结果:优:25例,良:19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73.33%。结论:采用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稳定性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应力遮挡作用大,影响骨折愈合问题。5.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目的: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均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其损伤非常严重,术后容易引起股四头肌广泛粘连,从而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所以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除手术治疗以外,术后全面康复介入及康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0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通过手术给予双钢板固定处理,康复组患者术后早期介入系统、规范、全程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让其术后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训练。采用膝关节Kolmert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随访,发现康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并早期介入规范、全程、系统康复治疗,可显着促进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

二、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初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初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1. 手术过程
        2.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两组治疗情况
    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三、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讨论

(2)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地及步骤
    1.2 有限元法简介及基本思路
    1.3 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1.4 骨力学有限元研究现状
    1.5 股骨远端骨折的特点及内固定现状
    1.6 相关软件介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软件
    2.2 股骨图像的处理
    2.3 骨折模型的建立
    2.4 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2.5 单元划分和材料属性设置
    2.6 边界条件及载荷
第三章 结果
    3.1 评价指标
    3.2 位移应力云图及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骨折的治疗方法
    4.2 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内固定选择
    4.3 侧方钉板系统固定股骨远端骨折
    4.4 髓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远端骨折
    4.5 关于 Wolff 定律和应力遮挡效应
    4.6 有限元的特点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致谢

(3)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一般资料
    1.3 病例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入院处理及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麻醉与体位
        2.2.2 LISS板的手术方法
        2.2.3 GSH钉的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及康复治疗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3 骨折骨性愈合标准
    3.4 总体疗效评价
4 研究结果
    4.1 统计学处理
    4.2 基线资料对比
    4.3 观察指标对比
        4.3.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
        4.3.2 两组手术出血量对比
        4.3.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4.3.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4.3.5 两组总体疗效对比
    4.4 临床结果总结
5 讨论
    5.1 股骨远端的应用解剖与骨折特点
    5.2 股骨远端骨折的受伤机制
    5.3 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5.4 手术时机的选择
    5.5 股骨远端骨折的LISS板治疗
        5.5.1 骨折固定理念的改变、MIPO技术的出现及LISS的产生
        5.5.2 LISS板的固定原理及适应症
        5.5.3 LISS板的优势与不足
        5.5.4 LISS板的临床运用要点
        5.5.5 LISS板术中植骨的问题
        5.5.6 LISS板的并发症
    5.6 股骨远端骨折的GSH钉治疗
        5.6.1 GSH钉的产生、固定原理及适应症
        5.6.2 GSH钉的优势与不足
        5.6.3 GSH的临床运用要点
        5.6.4 GSH钉术中植骨及扩髓的问题
        5.6.5 GSH钉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相关的并发症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典型病例展示
附录3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麻醉分级
附录4 膝关节HSS评分标准
附录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一般资料
        (三) 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病例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术前准备
        (二) 手术方法
        (三) 术后处理
        (四) 术后随访
    三、 观测指标
    四、 统计学处理方法
    五、 结果
讨论
    一、 股骨远端解剖特点与骨折特点
    二、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
    三、 解剖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四、 关于 BO 理论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
    五、 LISS 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六、 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统计结果分析
    七、 两种内固定的治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
    3.2 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7)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分组
    1.3 试验方法与观测项目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载荷-应变
    2.2 载荷-位移
    2.3 股骨髁刚度
    2.4 髁间应力强度
    2.5 有限元理论分析
3 讨论
    3.1 股骨远端骨折的特点
    3.2 生物力学试验和两维有限元分析
    3.3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8)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的选择
    3.2 固定方法的选择
    3.3 手术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9)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钢板类
    1.1 95°髁钢板
    1.2 髁部支撑钢板
    1.3 动力加压钢板
    1.4 股骨远端解剖钢板
    1.5 双板固定
    1.6 AO微创内固定系统
2 髓内固定
    2.1 动力髁螺钉
    2.2 弹性髓内钉
    2.3 逆行交锁髓内钉

(10)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三种股骨远端骨折常用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自制撑开复位器与关节镜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股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康复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双钢板固定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早期康复干预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初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 王全明,齐新生,茅治湘,卢红文. 江苏医药, 2018(01)
  • [2]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张昆. 南华大学, 2013(02)
  • [3]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廖江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4]逆行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法[J]. 赵丙文.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2)
  • [5]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D]. 石庆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 钟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4)
  • [7]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J]. 韩擎天,王以进,汤红伟. 中国骨伤, 2010(08)
  • [8]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J]. 黄华,张增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05)
  • [9]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 赵鹏,安耀荣,张华,宋敏.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
  • [10]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宋连新.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