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分维论文_郭康,于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形分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形,泥石流,矿山,空间,标度,沟道,薄层。

分形分维论文文献综述

郭康,于红[1](2018)在《基于分形分维法评价的崩塌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市临潼区地处渭河地堑,区内构造断裂十分发育。以西安市临潼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崩塌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依据分形分维理论,分析和计算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得出研究区的分维值Ds为0.9357。可为相似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所借鉴,也为本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4期)

张具琴[2](2016)在《基于分形分维的环太平洋地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地震活动即将或已进入活跃阶段,严重影响震区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地震活动规律,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再加上地球物理模型不够精准以及地壳认识的盲目性,使得地震预测预报成为公认的国际性难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序列上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继承性。因此,分析地震活动时空序列特征,是获得地震活动运动规律的有效途径。分形理论是一种新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众多地震活动研究方法中,分形理论几乎可以脱离地球物理模型等因素的限制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已成为地震活动研究新的切入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活跃发展起来。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大的地震带,地理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都非常复杂,影响甚大,故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地震学领域中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论文选取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1900年到2015年期间一百多年的地震序列目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古登堡和里克特关系式原理,对研究区原始地震数据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得到完整的地震数据目录;然后运用分形理论对该地震带时空序列特征进行分形分析,并结合该地震带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特点对该结果进行分析与阐述;最终得到该地震带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单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存在相似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处于相对较为活跃的阶段;在空间分布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具有集聚性。多重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均具有显着的复杂的多重分形特性。因此,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具有一定可循的规律。总的来看,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序列上,呈现出集丛性、稀疏性、阶段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疏密交替、强弱轮回和分形结构等特征,在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活动中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滕宏泉,谢婉丽,盖海龙,葛瑞华,郭倩怡[3](2016)在《分形分维理论在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中的应用——以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安区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样,加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影响,秦岭北坡及黄土台塬边缘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区)之一。本文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域,在对长安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充分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长安区的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网络覆盖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分维计算。求得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876 6,反应出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性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理论能合理评价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对类似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6年01期)

马建华,刘德新,陈衍球[4](2015)在《中国大陆海岸线随机前分形分维及其长度不确定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海岸线长度的确定,应首先计算其标度区和分维,然后选用标度区下限附近的量测尺度进行量算。以1∶50万电子地图为基础,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选用33种尺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标度区及其盒计维,用手工作业法量测海岸线的量规维,并对中国现行大陆海岸线长度的可靠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标度区在400~0.1 km之间。海岸线量规维和盒计维分别是1.2004和1.0929,量规维比盒计维更能精确表征海岸线不规则程度。杭州湾以南和以北海岸线的量规维分别是1.2565和1.1204。当量测尺度为0.1 km时,中国大陆海岸线的长度约21900 km;当尺度为0.25 km时,长度为18214 km,接近现行海岸线长度。(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王忠志[5](2014)在《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分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使重庆市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而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速推进,重庆市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逐渐增多。纵观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灾害作为一种负经济,总体上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负作用。因而,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分形分维理论的诞生为研究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论文以1:50万重庆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空间分布规律。重庆市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暴雨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则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控制。此外,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具有明显的沿河流和交通线集中分布的条带状特征。论文依据分形分维理论,采用网格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分析和计算重庆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并计算其分维值。第一,分析了重庆市及其主要区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各区县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的分形性质,其无标度区间主要集中在2-8km。各区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差异较大,最大值1.3621(云阳县),最小值0.2813(大足区)。涪陵至奉节长江沿岸区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较大,是重庆市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华蓥山以西的地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较小,是重庆市地质灾害较少的区域。第二,重庆市不同岩组分布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的分形特征,但各个岩组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维值有较大的差异。砂、泥岩互层岩组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最大(1.4382),是重庆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地层。第叁,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度分异。海拔200-1000m范围内地质灾害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也最大。依据切割深度分析,切割深度50-800m地区地质灾害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分维值也最大。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地质灾害发育差异较大,侵蚀剥蚀低山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大。第四,重庆市各河流lkm缓冲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分维特征,其无标度区间主要集中在2-10km,但各河流1km缓冲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维值的差异较大。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形分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重庆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维值的因素。第一,重庆市河流和交通沿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与河流和交通线分维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河流侵蚀和道路的修建都是重庆市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第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维值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数量的相关性较高,而且具有普遍性。重庆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维值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第叁,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与地质灾害空间点格局类型有关。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其次是随机型分布和比随机聚集型分布。聚集型分布的分维值>比随机聚集型的分维值>随机型分布的分维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25)

杨军,方世跃,王得楷,李毅[6](2014)在《泥石流沟分形分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州市区南北两山96条沟道为例,选取泥石流形成的3个基本条件中的5个基本指标:汇水面积、主沟比降、主沟长、面积方量因子值、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值,利用分形理论探讨了这些指标的基本规律,比较了泥石流沟道和普通沟道在分形分维规律上的异同。结果表明,泥石流沟道5个指标的分形分维值均较普通沟道小,且在泥石流沟道的5个指标中,汇水面积的分形分维值最小,说明其对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影响最显着。(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涓,郑畅,张卫华,魏朝富[7](2012)在《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分形分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用ArcGIS9.3软件,选取了重庆市拔山镇的五一水系和石门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形分维理论在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的应用.结果表明:(1)五一水系的分支比、长度比、面积比和比降比分别为2.88,1.86,2.29和1.72;相应石门水系的Horton比分别为3.32,1.89,2.15和2.48;两水系的分维值分别为1.05和1.00,均属于初级发育水系.(2)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的分形分维特征不完全同于大流域水系,分支比能较精确地反映相邻级别间的水道发育程度.两水系相比较,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五一水系的分形分维值和现有大范围、大流域分形分维研究成果间的差异更大.(3)局地水系的分形分维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局地水系,从而服务于农业小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促进小流域灌排工程的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李建林,张洪云,李振林[8](2012)在《矿山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分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区域的矿山泥石流为背景,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矿山泥石流沟谷形态特征,并与4个区域的自然泥石流沟谷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沟谷形态的分形维数具有相同的地学意义:维数越小,该要素对沟道及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的影响越大。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3个沟谷形态要素中,汇水面积影响最为显着;但矿山泥石流沟谷具有汇水面积少、沟谷尺度小,沟谷比降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矿山型泥石流的概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朱卫星,徐文会,朱雪梅[9](2011)在《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与分形分维相结合的方法预测薄层砂体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层砂体的地质和地震特征(单层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结合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和多方向分形分维理论,以预测薄层砂体的空间展布为目的,研究了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分形分维计算方法来识别薄层砂体的纵横向边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分形分维数,得到多尺度多方向的分形维数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的空间展布,通过制作地质模型,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将其应用到某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1年05期)

宿秀丽,李波,刘建勋,窦晖[10](2010)在《Superpave混合料集料分形分维与路用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集料分形分维在Superpave混合料微观结构与路用性能中的桥梁作用,以Super-pave-19为例,利用矿料分布分形模型和定义的Fuzzy分形维数,对禁区上方、通过禁区和禁区下方的6组矿料分形分布特征——分形维数和自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动稳定度和0℃弯曲应变能的测试,研究了分形维数与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Superpave混合料集料级配具有较为显着的一重分形,只需一个分形维数就可以表征该级配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不仅与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初始压实度和沥青用量等配合比设计参数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且与动稳定度和0℃弯曲应变能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分形分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地震活动即将或已进入活跃阶段,严重影响震区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地震活动规律,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再加上地球物理模型不够精准以及地壳认识的盲目性,使得地震预测预报成为公认的国际性难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序列上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继承性。因此,分析地震活动时空序列特征,是获得地震活动运动规律的有效途径。分形理论是一种新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众多地震活动研究方法中,分形理论几乎可以脱离地球物理模型等因素的限制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已成为地震活动研究新的切入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活跃发展起来。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大的地震带,地理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都非常复杂,影响甚大,故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地震学领域中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论文选取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1900年到2015年期间一百多年的地震序列目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古登堡和里克特关系式原理,对研究区原始地震数据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得到完整的地震数据目录;然后运用分形理论对该地震带时空序列特征进行分形分析,并结合该地震带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特点对该结果进行分析与阐述;最终得到该地震带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单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存在相似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处于相对较为活跃的阶段;在空间分布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具有集聚性。多重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均具有显着的复杂的多重分形特性。因此,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具有一定可循的规律。总的来看,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序列上,呈现出集丛性、稀疏性、阶段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疏密交替、强弱轮回和分形结构等特征,在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活动中尤为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形分维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康,于红.基于分形分维法评价的崩塌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8

[2].张具琴.基于分形分维的环太平洋地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3].滕宏泉,谢婉丽,盖海龙,葛瑞华,郭倩怡.分形分维理论在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中的应用——以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

[4].马建华,刘德新,陈衍球.中国大陆海岸线随机前分形分维及其长度不确定性探讨[J].地理研究.2015

[5].王忠志.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分维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杨军,方世跃,王得楷,李毅.泥石流沟分形分维规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4

[7].刘涓,郑畅,张卫华,魏朝富.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分形分维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李建林,张洪云,李振林.矿山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分维[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

[9].朱卫星,徐文会,朱雪梅.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与分形分维相结合的方法预测薄层砂体边界[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

[10].宿秀丽,李波,刘建勋,窦晖.Superpave混合料集料分形分维与路用性能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叁种接触角模型示意图一19与海岸线相似的曲线一18曲折率与曲折差的差异研究区断裂构造影响范围与矿点分布关...分形模型成矿元素异常区与构造关系规则格网DEM叁维地形实体模型

标签:;  ;  ;  ;  ;  ;  ;  

分形分维论文_郭康,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