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感觉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觉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层,感觉,神经元,信息,效应,神经纤维,神经。

感觉编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笑[1](2018)在《在感觉信息分辨任务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对跨模态信息的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个生存于复杂世界的个体,几乎时刻都会感知到外界众多不同模态的感觉信息(听觉、视觉、触觉等)。大脑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加工,最终进行信息整合才能对外界的事物进行精确的编码。尽管多感觉信息整合是大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对之的了解非常有限。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大脑的高级皮层(如前额叶皮层、联合皮层等)才能进行多感觉信息整合,而感觉皮层(如听皮层、视皮层等)只能处理单一的感觉信息。这些结果的得出主要来自于在麻醉动物身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知道,在一个清醒并积极活动的大脑对外界感觉信息的编码与其麻醉状态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也存在着感觉皮层参与多感觉信息处理的可能。本研究运用在体32多通道细胞外记录技术,在大鼠完成感觉刺激(听、视以及听-视)辨识的任务过程中,记录听皮层神经元对听、视和听-视联合刺激的反应,并对部分神经元深入比较了它们在叁种不同状态下(完成任务、麻醉、消极)对相同感觉刺激的反应以及分析其多感觉整合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行为任务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可参与对视觉信息的编码以及有效整合听-视信息,但是这一过程随着所完成任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听-视联合刺激为动物需要唯一关注的刺激时,所记录到的将近一半的听皮层神经元可对视觉刺激反应,大部分神经元对听-视刺激表现出较强的整合特性,平均整合强度达到53%,但是神经元的这些反应和整合特性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能体现,当动物处于麻醉以及消极状态(动物清醒但是不完成任务)下,绝大部分神经元并未表现出对视觉刺激的反应以及对听-视刺激的较强整合特性。当动物在完成另一个只需重点关注听觉刺激(可忽略视觉以及视觉相关的刺激)的任务时,大部分神经元并不表现出对视觉刺激的反应,甚至视觉刺激的存在反而抑制对听觉刺激的反应。而如果动物在完成一个需对视觉刺激进行重点关注的任务时,那么有64%神经元,可表现出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其平均整合强度达到-37.8%。这些结果显示,在一个积极活动的大脑,传统意义上的感觉皮层也可参与跨模态感觉信息(如听皮层可参与视觉信息的编码),这丰富了我们对大脑多感觉信息整合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感觉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揭示大脑如何感知外界信息的这一基本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彭微微,武广起[2](2017)在《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在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1)在人类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备受争议。探明S1在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疼痛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也将对疼痛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自由活动的大鼠为动物模型,结合脑核团微量注射和脑皮层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ECo G)技术,探讨了S1的功能抑制对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的影响。通过手术植入ECo G记录电极,在左侧S1的前肢代表区(S1FL)和初级视觉皮层左侧区(Primary visual cortex,V1)埋入预植管。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后,在大鼠清醒状态下分别进行以下四种实验操作:(1)S1FL注射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抑制S1FL的功能活性;(2)左侧V1注射muscimol,抑制左侧V1的功能活性;(3)S1FL注射生理盐水(saline);(4)左侧V1注射saline。每次实验操作后,对自由活动大鼠的左右前爪施加热辐射激光刺激(能量为3.5J),并同步记录激光诱发电位(laserevokedpotentials, LEPs)。结果发现:(1)S1FL的功能失活均可显着降低大鼠LEPs的早期成分N1(刺激后70-90ms)的幅值,却对中期成分N2(刺激后120-140ms)的幅值无显着影响,表明S1参与早期成分N1的生成,而不参与N2的生成;(2)S1FL的功能失活对左右前爪的LEPs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表明单侧S1参与两侧的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3)S1FL的功能失活可长时间(约至刺激后600ms)抑制LEPs的幅度,表明S1在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加工过程中处于持续性的激活状态;(4)S1FL的功能失活可显着降低其自发Gamma节律幅度,表明S1FL功能失活对LEPs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Gamma节律的降低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S1在疼痛信息处理中的功能意义,也将为疼痛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谢远俊[3](2017)在《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作为暂时性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记忆系统,是许多高级认知功能如推理、决策等的认知枢纽。但研究者很少关注工作记忆的多感觉信息加工机制。本研究利用行为学、电生理学和脑影像学等多种研究手段,依据经典的工作记忆延迟匹配范式,以具有生态学效度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为实验材料,系统地探讨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的认知过程和大脑活动。1.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促进随后的记忆提取。语义一致性多感觉信息编码条件的记忆提取速度明显快于单个感觉通道信息编码条件,而且也快于听觉刺激或视觉刺激与中性刺激配对的编码条件。2.在电生理学研究中,通过相同的研究范式收集被试在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阶段的脑电数据。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显示在多感觉信息编码早期阶段出现与注意相关的成分如N1/P2(多感觉通道刺激出现的前200毫秒),迭加效应分析指出在多感觉信息编码后期阶段发生信息整合(多感觉通道刺激出现的230毫秒之后)。3.进一步的脑影像学研究结果揭示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激活注意相关的大脑皮层。BOLD信号的迭加效应分析指出多感觉信息整合涉及分布式的大脑神经网络,包括顶叶皮层的角回和右侧前楔叶、前额叶皮层的右侧额上回和前扣带回,以及感觉联合皮层如左侧枕中回、右侧颞上回等。贝叶斯动态因果模型的分析显示这些大脑区域以相互协同和分层组织的方式参与到整合过程。4.ERP和fMRI数据融合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早期阶段出现的成分主要源于背侧注意网络。在后期阶段的多感觉信息整合过程中,大脑的激活模式呈现出时间动态性特征,表现出从感觉皮层向高级联合皮层汇聚的趋势。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综合各项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具有记忆提取优势。2.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阶段发生信息整合。3.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涉及到不同的大脑功能性神经网络。4.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加工阶段:早期的注意加工和后期的整合加工。(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Vierck,CJ,黄朝阳[4](2013)在《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在疼痛编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中一个靠前的位置(3a区)主要接受来源于无髓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而其后部(3b/1区)主要接受有髓纤维(包括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本文综述SI对伤害性信息的编码。SI痛觉传入纤维的来源有髓伤害性Aδ纤维传入到脊髓背角板层I和V神经元,经脊髓丘脑束(STT)后投射经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PL),进一步到达SI的3b/1区。脊髓背角板层I中伤害特异性(NS)神经元接受有髓伤害性Aδ纤维的传入,并将信息投射到丘脑。(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古华光,贾冰[5](2012)在《感觉神经编码的动力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通过电活动进行信息编码是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利用动力学概念可以揭示神经编码的动态过程和动力学机理。血压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血压水平的高低。到目前生物学中对于血压压力感受器编码机制的认识,是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血压平均压力水平和神经放电的频率正相关。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实验结合数学模型数值仿真来进一步认识血压压力感受器的编码机制。首先,进行了不同静压力水平的神经放电节律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经压力水平的增加。神经电活动可以从静息经过复杂放电节律到周期1放电(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期刊2012-05-18)

张扬,周佳树,郑萍[6](2009)在《两种不同场景下空间感觉编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个有关空间记忆和学习的实证研究。采用路径整合领域叁角形完成任务范式,在桌面任务和行走任务中比较被试室内外空间感觉编码,共4个独立的实验。在每个独立实验中均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自变量为8条不同的路径。分别在室内外进行的场地行走任务:被蒙住双眼的被试由主试A用引导棒引导从S点出发,沿直线行走5m至O点。(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朱敏,朱小康[7](2007)在《宽带编码中的有效感觉加权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描述了为得到高质量的宽带语音而使用的有效编解码方法。CELP(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技术应用于窄带语音编码时已获得了很高的语音质量,然而直接应用于宽带语音信号编码时不能有效地保持高质量语音,因此需要在CELP模型上添加额外的方法,以使其在宽带信号上亦取得高质量。文章所讨论的提高CELP模型性能的有效技术是感觉加权滤波器,其技术也被用于3GPP所选的AMR-WB(Adaptive Multi-Rate Wideband)[1][2]声码器中。(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07年06期)

罗非,王锦琰[8](2006)在《伤害性躯体感觉的中枢网络动态编码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痛觉是感受躯体所受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感觉;慢性痛则是耗费巨额医疗费用的顽固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感知觉的形成是一个大规模的中枢网络编码过程,包括了感觉、情绪、认知等若干不同的维度,牵涉到脊髓、脑干、边缘系统、皮层等多个相关结构。慢性痛则是一种由神经网络编码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疾患。上述编码过程的任何异常都可能导致慢性痛。认识痛觉的中枢网络编码机制,将促进人们对感觉与情绪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并有助于寻求新的临床疼痛治疗措施。(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4期)

徐拥军[9](2003)在《基于JPEG2000的感觉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数字图象的压缩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多媒体应用领域的激增,传统JPEG压缩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2000年诞生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更高压缩率以及更多新功能的新一代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2000。 另一方面,眼睛是图像的感受者,人类视觉系统的特征对图像编码起重要的作用。由于JPEG2000是基于小波变换的编码,提供了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的多通道空频分解,为视觉模型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论文首先总结了数字图像编码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方法,探讨了JPEG2000框架下的视觉优化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JPEG2000为编码框架,结合人类视觉系统的掩盖特性和图像的叁组成模型的编码方法。这种掩盖模型克服了已有的各种掩盖模型在考虑活跃性掩盖(熵掩盖)时只考虑邻域的统计特性而忽略了邻域系数的空间分布的缺点,提出了系数的抖动度的概念,并且该算法可以成功地融入JPEG2000框架。实验表明该算法在相同的压缩比下能明显提高复原图像的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01-01)

任维,古华光,杨明浩,李莉[10](2002)在《感觉神经信息编码的动力学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02年海内外青年学者神经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08-01)

感觉编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1)在人类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备受争议。探明S1在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疼痛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也将对疼痛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自由活动的大鼠为动物模型,结合脑核团微量注射和脑皮层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ECo G)技术,探讨了S1的功能抑制对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的影响。通过手术植入ECo G记录电极,在左侧S1的前肢代表区(S1FL)和初级视觉皮层左侧区(Primary visual cortex,V1)埋入预植管。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后,在大鼠清醒状态下分别进行以下四种实验操作:(1)S1FL注射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抑制S1FL的功能活性;(2)左侧V1注射muscimol,抑制左侧V1的功能活性;(3)S1FL注射生理盐水(saline);(4)左侧V1注射saline。每次实验操作后,对自由活动大鼠的左右前爪施加热辐射激光刺激(能量为3.5J),并同步记录激光诱发电位(laserevokedpotentials, LEPs)。结果发现:(1)S1FL的功能失活均可显着降低大鼠LEPs的早期成分N1(刺激后70-90ms)的幅值,却对中期成分N2(刺激后120-140ms)的幅值无显着影响,表明S1参与早期成分N1的生成,而不参与N2的生成;(2)S1FL的功能失活对左右前爪的LEPs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表明单侧S1参与两侧的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3)S1FL的功能失活可长时间(约至刺激后600ms)抑制LEPs的幅度,表明S1在伤害性疼痛信息处理加工过程中处于持续性的激活状态;(4)S1FL的功能失活可显着降低其自发Gamma节律幅度,表明S1FL功能失活对LEPs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Gamma节律的降低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S1在疼痛信息处理中的功能意义,也将为疼痛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觉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韩笑.在感觉信息分辨任务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对跨模态信息的编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彭微微,武广起.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在疼痛信息编码中的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3].谢远俊.工作记忆多感觉信息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4].Vierck,CJ,黄朝阳.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在疼痛编码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

[5].古华光,贾冰.感觉神经编码的动力学机制[C].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2012

[6].张扬,周佳树,郑萍.两种不同场景下空间感觉编码的比较[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7].朱敏,朱小康.宽带编码中的有效感觉加权滤波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

[8].罗非,王锦琰.伤害性躯体感觉的中枢网络动态编码过程[J].心理科学进展.2006

[9].徐拥军.基于JPEG2000的感觉编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

[10].任维,古华光,杨明浩,李莉.感觉神经信息编码的动力学规律[C].2002年海内外青年学者神经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2

标签:;  ;  ;  ;  ;  ;  ;  

感觉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