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导线汇集端的四周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正极导线公接头和负极导线公接头分别插设于插头线公头上的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中,正极导线公接头和负极导线公接头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公头上的外壳手持端以及导线汇集端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外部;正极导线母接头和负极导线母接头分别插设于插头线母头上的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中,正极导线母接头和负极导线母接头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母头上的外壳手持端以及导线汇集端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外部。其大大增加连接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会发生松动的现象,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实用性更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插头线公头(1)与插头线母头(2)插接电连接;所述的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均由外壳手持端(3)、导线汇集端(4)、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构成;外壳手持端(3)的一侧壁左右并列一体成型有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外壳手持端(3)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导线汇集端(4),导线汇集端(4)的四周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1);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公头(1)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公头(1)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母头(2)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母头(2)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插头线公头(1)与插头线母头(2)插接电连接;所述的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均由外壳手持端(3)、导线汇集端(4)、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构成;外壳手持端(3)的一侧壁左右并列一体成型有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外壳手持端(3)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导线汇集端(4),导线汇集端(4)的四周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1);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公头(1)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公头(1)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母头(2)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母头(2)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插柱(5)的左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均为平面型结构,其右侧壁为圆弧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插柱(6)为圆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手持端(3)的上下两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条形凸起(3-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所使用的插头线是将正负极焊接好之后,在外面套一个外壳,用来包住铜线,但是这种结构会存在外壳松动的现象,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大大增加连接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会发生松动的现象,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线公头和插头线母头,插头线公头与插头线母头插接电连接;所述的插头线公头和插头线母头均由外壳手持端、导线汇集端、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构成;外壳手持端的一侧壁左右并列一体成型有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外壳手持端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导线汇集端,导线汇集端的四周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正极导线公接头和负极导线公接头分别插设于插头线公头上的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中,正极导线公接头和负极导线公接头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公头上的外壳手持端以及导线汇集端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外部;正极导线母接头和负极导线母接头分别插设于插头线母头上的正极插柱和负极插柱中,正极导线母接头和负极导线母接头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母头上的外壳手持端以及导线汇集端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极插柱的左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均为平面型结构,其右侧壁为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极插柱为圆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手持端的上下两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条形凸起。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大大增加连接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会发生松动的现象,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线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线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插头线公头1、正极导线公接头1-1、负极导线公接头1-2、插头线母头2、正极导线母接头2-1、负极导线母接头2-2、外壳手持端3、条形凸起3-1、导线汇集端4、凹槽4-1、正极插柱5、负极插柱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插头线公头1与插头线母头2插接电连接;所述的插头线公头1和插头线母头2均由外壳手持端3、导线汇集端4、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构成;外壳手持端3的一侧壁左右并列一体成型有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外壳手持端3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导线汇集端4,导线汇集端4的四周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1;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公头1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公头1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分别插设于插头线母头2上的正极插柱5和负极插柱6中,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上的导线均汇集依次穿过插头线母头2上的外壳手持端3以及导线汇集端4后,露设于导线汇集端4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极插柱5的左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均为平面型结构,其右侧壁为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极插柱6为圆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手持端3的上下两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条形凸起3-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正极导线公接头1-1和负极导线公接头1-2加工完成后,将其置于注塑机模具中,注塑成型后,构成插头线公头1;将正极导线母接头2-1和负极导线母接头2-2加工完成后,将其置于注塑机模具中,注塑成型后,构成插头线母头2,采用注塑成型式结构,有效避免外壳与导线之间的松动,提高了安全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电池插头线,其大大增加连接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会发生松动的现象,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4191.4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97074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H01R 24/00
专利分类号:H01R24/00;H01R13/46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胡秋平
第一申请人:胡秋平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同乐社区浪背工业区28号C栋五楼
发明人:胡秋平
第一发明人:胡秋平
当前权利人:胡秋平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