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源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源,目标,函数,隐形飞机,信号,神经网络,梯度。
无源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蔺美青,蔡轶[1](2019)在《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无源雷达目标识别存在的识别率低和容错性不足等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模型。围绕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效率提升和智能解决方案的构设问题,梳理总结了神经元原理、常用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和学习算法,设计了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总体流程,具体构建了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模型,包括网络结构、隐含层节点数确定等,并给出了样本训练、测试和目标识别的工作流程,为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提供了方法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勇胜,胡德秀,刘智鑫,赵拥军,赵闯[2](2019)在《基于相邻互相关函数-参数化中心频率-调频率分布-Keystone变换的无源雷达机动目标相参积累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延长积累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无源雷达的目标探测能力,但是对于高速机动目标,其速度、加速度、第二加速度等因素导致现有的检测算法在积累过程中发生距离徙动(RM)和多普勒频率徙动(DFM),使得目标检测性能恶化。该文针对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长时间相参积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互相关函数(ACCF)-参数化中心频率-调频率分布(PCFCRD)-Keystone变换(KT)的相参积累算法(ACCF-PCFCRD-KT)。首先给出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回波模型,分析了目标速度、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对相参积累的影响。针对目标第二加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弯曲,采用ACCF降低了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徙动的阶数,而后利用PCFCRD估计出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参数,在补偿了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引起的2次和3次徙动后,利用KT校正目标速度引起的线性徙动,并实现目标回波的积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补偿无源雷达中目标运动导致的RM和DFM,对变加速机动目标的积累效果显着优于现有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嵇慕康,彭章友[3](2019)在《基于RCS相位筛选的多星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多星无源雷达系统中,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Radar-Cross Section,RCS)随角度的起伏会对检测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且RCS峰值处的相位存在不规律的变化。根据RCS存在聚集特性,提出了基于RCS相位筛选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时刻的目标RCS峰值区域的多个卫星反射信号进行累积,根据相位的不同变化筛选出相关时间,得到最大的相关累计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检验概率超过70%情况下,检测性能相比于固定相关时间提升约1.03dB,同时为后续多星信号下的雷达检测性能估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8期)
彭章友,夏海琴[4](2019)在《无源雷达目标跟踪的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多颗GNSS卫星作为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无源雷达目标定位跟踪算法。该算法通过线性回归和梯度下降算法训练得到时延和多普勒频偏的模型,根据模型对低信噪比下互模糊函数估计出的多普勒频偏进行修正,之后构建了基于4颗卫星的时延和修正后的多普勒频偏的定位算法模型实现对目标的定位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直接利用互模糊函数估计的时延和多普勒定位跟踪目标的原始算法相比,位置估计精度提高了11.1倍,速度估计精度提高了3.6倍,能够更加有效快速的定位跟踪空中目标,同时,与粒子滤波的算法相比,该算法不需要长时间的累计,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嵇慕康,彭章友[5](2019)在《多星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增益的拟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多外辐射源相比单外辐射源性能增益估计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星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增益的拟合方法。该算法通过广义似然比构造检测器,在噪声功率已知条件下构建了基于多颗卫星的目标检测算法模型,选择雷达反射截面积为20dBm2的场景计算检验概率,最终得出拟合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检验概率超过80%情况下相较于单星检测系统,双星系统能多处理约2.2dB,四星系统能达到4.5dB。同时通过曲线拟合,为后续的多星信号下的雷达检测性能估计提供一种简单的评估方式。(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7期)
赵勇胜,胡德秀,靳科,刘智鑫,赵拥军[6](2019)在《基于FRT-MLVD的无源雷达机动目标徙动补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雷达机动目标长时间相参积累过程中,目标的运动参数会引起距离徙动和多普勒徙动,导致回波信号能量分散和检测性能恶化。为实现含有第二加速度的变加速运动目标相参积累,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序列反转变换(FRT)和改进吕分布(MLVD)的相参积累算法。首先,利用FRT去除信号的距离徙动,将回波能量积累至同一距离单元;然后,利用MLVD对该距离单元内的回波进行处理,估计出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在补偿目标的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引起的多普勒徙动后,利用Keystone变换(KT)校正目标速度引起的线性徙动,实现距离和速度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补偿无源雷达中机动目标的距离徙动和多普勒徙动,对变加速目标的积累效果和检测概率显着优于现有算法。(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珏,高博,李英军[7](2019)在《基于L波段导航信号无源雷达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频繁的抵近电子侦察和隐身突防力量的威胁,开展基于L波段导航信号的无源雷达探测技术的研究。其优势在于,无源雷达探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四抗性能。通过信号特性分析,验证了基于L波段导航信号进行无源探测的可行性。利用几何稀释度(GDOP)对叁坐标定位精确度进行分析,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所提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8](2019)在《德空军加快采购无源雷达 或可隐秘追踪隐形战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德国空军已建立被动感知技术的正式采购程序,以加入全球军事装备潮流。这种潮流可能会改变雷达对隐形飞机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名德国防务采办部门发言人表示,德国空军正在对被动传感器系统进行"FFF"分析。这是德国军事采购部门内部使用的一个专业缩写,"FFF"可被描述为对能力差距进行分析,得出需求结论,并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投资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9年02期)
李凌[9](2019)在《基于DVB-S信号的无源雷达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合作照射源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跟踪的无源雷达系统,具有探测范围广、隐蔽性高、反隐身目标特性强等特点,备受广大雷达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着眼于构建海空目标监测网络,研究以卫星电视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atellites)信号作为机会照射源的无源雷达探测系统,针对使用非合作照射源进行目标探测时性能易受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通过多信道(频道)联合检测提升检测性能的策略,并重点研究了检测结果融合时的权重设定方法;针对海空目标出现概率较低的大概率事实提出二阶协作检测方法,实现检测性能有保障前提下的检测能效提升。论文各章节内容简报如下:在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了阐述后,第二章介绍了以卫星电视DVB-S信号为机会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系统,提供了作为潜在机会照射源的亚太六号卫星的信道实测结果。第叁章基于仿真结果评估了检测卫星电视DVB-S信号经空中目标反射后的微弱回波信号所面临的挑战。第四章着眼于缓解干扰导致的检测性能恶化,针对时变干扰在不同信道上独立分布的大概率事实,提出基于检测结果加权融合的多信道联合检测方法:针对干扰往往持续存在于多个检测周期的大概率事实,建立了描述这一特征的干扰条件概率模型,进而提出基于干扰存在概率估计的权重设定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基于干扰存在概率的权重设定方法与基于干扰功率估算的权重设定方法在多信道联合检测中的使用条件,并通过仿真比较了两者的性能,同时也验证了相较于单信道检测的优越性。相关检测和循环平稳检测是DVB-S信号较有效的两种检测方法。两者相比,前者检测性能更佳但检测能效较低,后者检测能效较高但检测性能面对具有循环平稳特性的干扰将显着恶化。第五章于是提出一种二阶协作检测方案,常态下使用循环平稳检测,当且仅当循环平稳检测的结果显示目标可能存在时,才使用相关检测来做进一步的判别。仿真结果显示这一策略既可提高监测系统的能效又能解决循环平稳检测面对特定类型干扰时的高虚警概率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15)
陈明[10](2018)在《无源雷达应用于电子对抗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我国电子对抗技术的逐步发展有源雷达由于其十分容易被敌方所定位,因此逐步的被无源雷达所替代。而无源雷达作为有源雷达的延伸技术,它是以电视信号以及调频广播为基础的一类民用外辐射源,它具有隐蔽性、反隐身能力、高可靠性以及高数据率等特点为人们所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电子作战的模式。本文通过说明无源雷达的特点,进一步阐释了无源雷达应用于电子对抗中的相关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无源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延长积累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无源雷达的目标探测能力,但是对于高速机动目标,其速度、加速度、第二加速度等因素导致现有的检测算法在积累过程中发生距离徙动(RM)和多普勒频率徙动(DFM),使得目标检测性能恶化。该文针对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长时间相参积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互相关函数(ACCF)-参数化中心频率-调频率分布(PCFCRD)-Keystone变换(KT)的相参积累算法(ACCF-PCFCRD-KT)。首先给出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回波模型,分析了目标速度、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对相参积累的影响。针对目标第二加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弯曲,采用ACCF降低了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徙动的阶数,而后利用PCFCRD估计出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参数,在补偿了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引起的2次和3次徙动后,利用KT校正目标速度引起的线性徙动,并实现目标回波的积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补偿无源雷达中目标运动导致的RM和DFM,对变加速机动目标的积累效果显着优于现有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源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蔺美青,蔡轶.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构建[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9
[2].赵勇胜,胡德秀,刘智鑫,赵拥军,赵闯.基于相邻互相关函数-参数化中心频率-调频率分布-Keystone变换的无源雷达机动目标相参积累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3].嵇慕康,彭章友.基于RCS相位筛选的多星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方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4].彭章友,夏海琴.无源雷达目标跟踪的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9
[5].嵇慕康,彭章友.多星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增益的拟合方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6].赵勇胜,胡德秀,靳科,刘智鑫,赵拥军.基于FRT-MLVD的无源雷达机动目标徙动补偿算法[J].通信学报.2019
[7].王珏,高博,李英军.基于L波段导航信号无源雷达探测[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8]..德空军加快采购无源雷达或可隐秘追踪隐形战机[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9
[9].李凌.基于DVB-S信号的无源雷达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陈明.无源雷达应用于电子对抗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数码世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