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基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基土,强度,早期破坏,影响管理
路基土论文文献综述
任德生[1](2019)在《路基土强度对路面早期破坏的影响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市政公路主体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受到了公路基础结构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以及运营维护和路面的运输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公路的使用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必须基于良好的路面基础。如果公路的基础部分的土壤的承载力达不到标准或者是基础结构稳定性不够,就会引起公路结构的明显变形,出现路面破损、塌陷等问题,并将成为引起其他一系列道路质量问题的重要干扰因素。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路面早期损坏必须进行及时的补救以避免更大的结构损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3期)
郭磊[2](2019)在《冻融循环下石灰改良路基土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土在冻融循环下性能改变可能造成的质量隐患进行研究,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石灰改良路基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际观测值对比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比较理想。(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巩跃龙[3](2019)在《基于稳定性改良的路基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眼于油页岩废渣的再生利用,将其与粉质粘土以及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而得到适用于工程建设的路基改良土。经过各类严格的测试与对比,提出5种不同的掺配比例,测量其承载比CBR值、液塑限、标准击实情况、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剪切特性,并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应用于路基稳定性改良的3种。油页岩废渣、粉煤灰以及粉质黏土的干质量比重分别为34∶24∶39、39∶19∶39和44∶14∶39。(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廖桄辰,魏建飞,向睿,王培清[4](2019)在《拉林高等级公路路基土静力特性大型叁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拉林高等级公路工布江达县江达乡东南方向的砂卵石路堤土,简要介绍了该土样的基本物理参数指标,详细介绍了粗颗粒土动静叁轴试验仪的各项参数指标以及试验步骤。最后,该土样分别在100、200、300kPa以及500kPa的围压下进行各组试验,并对其进行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分析与强度特性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张越[5](2019)在《基于季冻区路基土介电特性量测含水率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路基长期服役,其内部的水温变化会导致路基含水率增大,尤其是在季冻区,由于冻融循环作用,路基局部含水率过大导致其强度降低,发生道面沉陷、开裂等病害,因此对路基含水率全面量测十分重要。钻芯取样法破坏道路结构,工作效率低下,单点数据无法全面反映道路横向、纵向的含水率变化。探地雷达具有无损、简便、高效等优势,已在道路工程用于面层厚度、内部缺陷探测,利用其探测路基土含水率的相关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多基于土体介电特性,但对路基填筑的各类因素如压实度、温度等考虑较少。利用雷达信号提取介电常数方面,多集中于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缺少现场数据验证。同时,雷达信号分析多从时域角度出发,频域分析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开展了探地雷达量测季冻区路基土含水率的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砂土和黏土的“含水率-介电常数关系模型”。在常温和负温条件下分别进行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压实度的试件成型,测取各工况下的介电常数;接下来,分析不同类型土样试件介电常数的影响因素,拟合获得相应的“含水率-介电常数关系模型”。其次,通过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的理论分析,确定了评判介电常数的指标。基于正演软件模拟了电磁波在单层、双层和不均匀介质结构模型中传播,控制模型电磁参数变量,得到不同工况下的雷达时域信号;分析雷达直达波振幅、反射波振幅、双程走时、衰减等与电磁参数变化相关关系,提出双程走时计算介电常数指标。最后,通过室外现场试验,验证时域参数评判介电常数的指标适用性,并提出评判介电常数的频域指标。开展了不同模型尺寸、不同天线中心频率下的室外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实测数据;利用双程走时反算介电常数,对比介电常数仪量测数据,从时域角度分析不同天线中心频率雷达的探测效果;进一步展开雷达信号频域分析,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雷达频域信号,提出峰值频率和频谱能量百分比两项指标用于含水率的直接评判。上述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成果,为春融冬冻前夕路基土含水率探地雷达量测及数据处理提供支撑,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罗汀,陈含,姚仰平,陈伟[6](2019)在《寒区路基土锅盖效应气态水迁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盖效应是指土中的水汽迁移被覆盖层所阻挡,水汽在冷凝或凝华作用下在覆盖层下聚集的现象.为了研究寒区路基土的锅盖效应气态水迁移规律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利用自行研制的锅盖效应试验设备,采用取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粉质黏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温差、初始含水率和试验时间对于锅盖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样上下边界存在温差时,水汽会向低温区迁移,使土样上部含水率增加,温差越大,土样上部水分增加量越大,且水汽越容易补充进土样;土样顶部为正温时,含水率只在覆盖层下出现最大值,土样顶部为负温时,含水率不仅在覆盖层下出现最大值,而且在冻结锋面处也会出现峰值;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土体中的水分迁移以气态水迁移为主,较高时以液态水迁移为主,初始含水率适中时,以混合态水迁移为主,气态水迁移时,试样能够从水源吸收水汽使土样总水量增加;进行了试验时间为30 d的冻结条件下的气态水迁移试验,发现试验过程中水汽不断补充进土样,土样上部水量和总水量均持续增加,试验结束后覆盖层下产生了凝华冰层,含水率接近饱和.试验结果说明锅盖效应可以造成寒区实际路基土的含水率大幅提高,使之存在工程病害隐患.(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S1期)
王孝勇[7](2019)在《集中式降雨作用下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武高速武都段夏季常常发生骤雨突降现象,而此时的高地表温度与降雨往往形成强烈的降雨环境,致使该路段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极易发生劣化。为研究这种劣化现象,研究选取渭武高速同一地点的路基土为研究对象,对经历多次骤雨突降作用下的路基土的颗粒级配、干密度、压实度、液塑限、抗剪强度、单轴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水理性质性质指标进行测试,揭示了渭武高速武都段地基土在骤雨突降作用下物理、力学、水理性质等相关指标的劣化规律。研究表明,在该地区,1次骤雨突降后,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即发生改变,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 9%、1. 3%、1. 6%,5次骤雨突降后,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其下降幅度分别为3. 5%、5. 7%、4. 5%;对于路基土最重要的指标压实度而言,其下降幅度分别为0. 9%、1. 5%、3. 5%。为此,在该地施工时必须对该种工况加以重视,改进施工工艺,和排水建设,采用路基路面协同推进施工工艺,以防止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能劣化。(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彭凯[8](2019)在《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路基土电阻率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环境中,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干燥蒸发、降水等常常使路基土体经历多次干湿循环作用,而且路基土体亦会出现不完全压实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路基滑塌、水毁和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产生。本文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路基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影响,同时使用电阻率法来研究和评价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本试验考虑了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在干湿循环试验中,研究了循环次数和循环幅度对路基土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分析试样在不同条件的干湿循环作用下电阻率变化规律,通过拟合试样在经过干湿循环作用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关系,证明使用电阻率法研究和评价路基土经干湿循环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可行性。探讨了电阻率方法间接评价路基土的有效性。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不同试样经过相同循环次数后,在加湿阶段,其循环幅度越大的试样尺寸变化越明显;在干燥阶段,其循环幅度超过一定值(3%)后试样尺寸变化差异不大。(2)试样在第一次干湿循环时,循环幅度越大的试样,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衰减速率越大,试样在后期循环过程中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衰减速率差异性不大,循环幅度±1%、±3%、±5%的试样经过1次循环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衰减了3.2%、16.6%、41.0%;循环幅度为±1%、±3%、±5%的试样经过5次干湿循环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衰减了19.3%、22.8%、56.1%,可以发现,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衰减程度主要是第一次循环引起的。(3)试样在不同循环幅度条件下进行干湿循环,其电阻率的变化差异较大,循环幅度越大的试样,电阻率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变化越明显。(4)试样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其体积、饱和度与电阻率形成滞回效应,第一次干湿循环形成的滞回圈面积最大,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圈面积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稳定。(5)试样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在相同循环幅度条件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其电阻率逐渐减小,试样在经过4次干湿循环后,试样在平衡含水率状态下的电阻率逐渐趋近稳定,循环幅度为±1%、±3%、±5%的试样其电阻率分别衰减了16.6%、15.41%、14.97%。(6)试样电阻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循环幅度条件下,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电阻率增大而增大。通过拟合发现,电阻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比较稳定,可以考虑利用电阻率法研究和评价路基土经干湿循环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小文[9](2019)在《冻融循环和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路基作为道路工程主要的承重结构,其性能的稳定性对于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影响路基性能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季节性冻土区复杂的外界环境尤其严重了影响到了路基的工程性质。目前关于季节性冻土地区道路路基经历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质变化的研究课题研究相对还比较匮乏,特别是在冻融与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的动力特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的分析。1.开展了补水与不补水条件下的路基土冻胀融沉试验。通过开展室内冻胀融沉试验重点分析了补水与不补水冻融条件下路基土体的冻胀量和冻胀率的演化规律,且研究了土体经历冻融循环后的水分迁移规律。并结合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主要因素对土体冻胀率影响程度大小。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对冻胀率影响最大,初始压实度次之,初始含水率影响最小。2.开展了动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针对季冻区路基的服役特性,设计了动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试验方案,系统开展了路基土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动叁轴试验,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动应力幅值、围压、初始含水率、初始压实度和加载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土体经历冻融循环后的动回弹模量演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性冰冻区路基土动回弹模量取值建议值。3.开展了动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路基土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给出了动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路基土累积塑性应变的演化规律,设计了动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试验方案,重点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动应力幅值、围压、初始含水率、初始压实度和加载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先定性的分析了各个因素对路基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规律;再利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了各个因素对路基土累积塑性应变的贡献率。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累积塑性应变预估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具有较高的吻合性,表明该模型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为道路路基在动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路基设计、施工和灾害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吴鋆杰,卿元奇[10](2019)在《两级循环加载下路基土附加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既有路基运营变形稳定后,在新增加交通荷重情况下路基的附加变形发展趋势,基于动叁轴仪,设计了两级动荷载的循环加载试验方案,在第一级动力加载变形稳定后,通过施加不同的循环荷载幅值、频率分析后续动力加载条件下路基土的附加变形。结果表明,路基土的附加变形随第二级循环荷载幅值增加显着增大,随第二级循环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级循环荷载幅值越大或频率越低,第二级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附加变形越小。路基土经历第一级循环荷载作用变形稳定后,再次受更大幅值水平的第二级循环荷载作用,由此产生的新的附加变形较第一级循环荷载引起的塑性变形小许多。试验结果为路基永久变形计算和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路基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针对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土在冻融循环下性能改变可能造成的质量隐患进行研究,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石灰改良路基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际观测值对比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比较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基土论文参考文献
[1].任德生.路基土强度对路面早期破坏的影响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
[2].郭磊.冻融循环下石灰改良路基土数值模拟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9
[3].巩跃龙.基于稳定性改良的路基土设计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9
[4].廖桄辰,魏建飞,向睿,王培清.拉林高等级公路路基土静力特性大型叁轴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2019
[5].张越.基于季冻区路基土介电特性量测含水率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罗汀,陈含,姚仰平,陈伟.寒区路基土锅盖效应气态水迁移试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7].王孝勇.集中式降雨作用下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8].彭凯.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路基土电阻率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9].吴小文.冻融循环和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10].吴鋆杰,卿元奇.两级循环加载下路基土附加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