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辨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观,胃镜,不和,弛缓,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脾胃。
宏观辨证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马骏,张培[1](2019)在《马骏运用宏观辨证结合胃黏膜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骏教授据多年临证经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宏观辨证为肝胃不和证、饮食积滞证、痰瘀互结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马教授以宏观辨证为基础,结合胃黏膜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着。胃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病与辨证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胃黏膜相在判断病因、病机、病性、病势中具有指引作用。胃黏膜相可以弥补宏观辨证论治之不足,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疗效。以"调和致中"为指导思想,以"权衡、寒热、升降、润燥、通补"为具体治疗原则,宏观辨证与胃黏膜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胃黏膜相的研究,才能不断丰富诊疗手段,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宋德超,刘绍能[2](2019)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宏观辨证与内镜微观辨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的固有腺体减少,在胃镜下表现主要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病理上可见到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肠化及异型增生。有学者将CAG的宏观辨证结合胃镜及病理的这种微观改变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作用。现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周小舟,冯文杏,孙新锋,韩志毅,马文峰[3](2018)在《原发性肝癌中医宏观辨证传承及微观辨证学创新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以宏观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理念。原发性肝癌存在广泛肿瘤异质性,有复杂的基因突变背景。原发性肝癌微观辨证学研究应把握疾病基因多态性特点,以揭示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证候实质及其转变规律。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多学科交叉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为阐明原发性肝癌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多学科(即微观辨证学)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颖娴,李婷珊,杨茜湄,郑少康,胡洁[4](2018)在《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对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对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提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83例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疾病认知(CCKNOW)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指数显着优于干预前,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效果显着,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年14期)
张理,黄源鹏[5](2017)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返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采取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月12日~2017年6月8日我院66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中医宏观辨证治疗,观察组予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然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治疗中,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84期)
董丽霞[6](2016)在《慢性胃炎胃镜下微观表现与中医宏观辨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镜下的表现,探索其与中医宏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镜下观察胃黏膜等的表现,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结果:胃镜下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了五种不同证型,其症状表现符合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宏观辨证相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胃镜下的辨证与中医的宏观辨证相一致,当临床症状、舌质、脉象等不典型,不能准确的进行辨证分型时,可行胃镜检查,对胃黏膜等进行微观辨证,予以施治。(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0)
李元文,王京军,孙占学,张丰川[7](2016)在《银屑病的宏观与微观辨证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银屑病宏观上的证候和皮损组织病理上的微观表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从表皮细胞的五行辨证、真皮血管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论治银屑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通过临床真实病例介绍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认为银屑病的微观辨证是中医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通过观察微观状态,可进一步强化中医对病理机制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李枝锦,李静,吴平财[8](2016)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对照组40例予柴胡疏肝散作汤剂口服,治疗组4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胃镜下微观辨证加味用药,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烧心、反流等临床症状的变化、临床症状总积分变化及胃镜下黏膜病变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内镜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内镜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以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着改善内镜下微观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内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食管黏膜炎性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6年02期)
张倩[9](2014)在《Hp相关性胃炎微观证素辨证与宏观辨证互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证素理论,对Hp相关性胃炎的胃黏膜像进行微观证素辨证研究,并结合宏观辨证,探讨其有机结合的优势与临床价值所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住院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0例。制定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按传统中医望、闻、问、切采集临床信息,进行辨证;收集胃镜报告,统计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并结合病位,得出常见的证型。将宏、微观辨证有机结合得出新的证型。结果:按传统中医辨证得出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肝胃郁热证;按微观证素辨证得出病位证素主要在胃,其中胃窦多见,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热、湿、痰瘀、血瘀、虚,大部分病例含有2个或2个以上病性证素,常见证型依次为胃热证、湿热蕴胃证、痰瘀阻胃证、湿困胃证、胃虚证。将宏、微观辨证结合,得出新的复合证型为脾胃痰湿瘀阻证、肝胃痰瘀阻滞证、胃阴虚血瘀证、肝胃气滞痰瘀证。结论:宏、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更能全面的反应本病病机:本病常见微观病性证素依次为热、湿、痰瘀、血瘀、虚,病位证素为胃,因病变部位不同,病性证素分布略有差异;在证型分布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区别;临床上可将宏、微观辨证相结合,得出新的复合证型,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3)
闫慧敏[10](2013)在《小儿胃脘痛临床宏观辨证与胃镜微观辨证相互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胃脘痛是儿科脾胃病的主要病症之一,中医认识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肯定。但临床辨证分型、疗效判断标准尚不统一。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总结完整的300例小儿胃脘痛病例,将胃镜下微观辨证引入到临床宏观辨证中,来探索小儿胃脘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病例来源:本组300例,全部为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因胃脘部或伴脐周疼痛而就诊的门诊(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叁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0-25)
宏观辨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的固有腺体减少,在胃镜下表现主要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病理上可见到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肠化及异型增生。有学者将CAG的宏观辨证结合胃镜及病理的这种微观改变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作用。现综述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辨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马骏,张培.马骏运用宏观辨证结合胃黏膜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河南中医.2019
[2].宋德超,刘绍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宏观辨证与内镜微观辨证[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周小舟,冯文杏,孙新锋,韩志毅,马文峰.原发性肝癌中医宏观辨证传承及微观辨证学创新与发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黄颖娴,李婷珊,杨茜湄,郑少康,胡洁.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对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
[5].张理,黄源鹏.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6].董丽霞.慢性胃炎胃镜下微观表现与中医宏观辨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7].李元文,王京军,孙占学,张丰川.银屑病的宏观与微观辨证应用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8].李枝锦,李静,吴平财.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
[9].张倩.Hp相关性胃炎微观证素辨证与宏观辨证互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0].闫慧敏.小儿胃脘痛临床宏观辨证与胃镜微观辨证相互关系的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叁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