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将充电口布置在前轮上部,充分利用水槽为充电口提供安装空间,不仅提高了充电方便性,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还缩短了高压电线束长度,节约成本;此外,雨刮电机线束集成在高压电线束上,避免水槽开口过多,从而简化结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通过螺栓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前翼子板内侧;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
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通过螺栓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前翼子板内侧;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部包括盖板、防尘盖、底座和电动锁;
所述底座卡接在前翼子板上,且所述底座在前翼子板内侧方向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形成有矩形开口;所述盖板通过铰链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电动锁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防尘盖通过拉线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拉线的一端与防尘盖连接,另一端与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圈的表面低于前翼子板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圆孔,且在充电口固定支架固定时,所述圆孔与底座的凹槽上的矩形开口相对应;所述圆孔周围开设有4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胶套,且高压电线束从胶套内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线束上集成有雨刮电机线束;所述雨刮电机线束与高压电线束共用胶套,且从胶套内部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线束上每隔200mm左右设置一个线束夹子,且线束夹子分别连接在前机舱上相应的焊接螺柱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在纯电动汽车中,充电口设置的位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用原有燃油车使用习惯,布置在后轮胎的上方;另一种是在车辆前部车标位置,且充电口盖与车标集成设计。通常,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放置在车身地板下,当将充电口设置在后轮胎上方时,会导致充电高压电线束过长而增加成本,或导致乘员舱密封变差;当将充电口设置在车辆前部车标位置时,由于车标位置通常较低,会降低充电操作的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充电,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且可以缩短高压电线束的长度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
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通过螺栓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前翼子板内侧;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口盖部包括盖板、防尘盖、底座和电动锁;
所述底座卡接在前翼子板上,且所述底座在前翼子板内侧方向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形成有矩形开口;所述盖板通过铰链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电动锁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防尘盖通过拉线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拉线的一端与防尘盖连接,另一端与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圆孔,且在充电口固定支架固定时,所述圆孔与底座的凹槽上的矩形开口相对应;所述圆孔周围开设有4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橡胶密封圈的表面低于前翼子板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胶套,且高压电线束从胶套内穿过。
进一步,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还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高压电线束上集成有雨刮电机线束;所述雨刮电机线束与高压电线束共用胶套,且从胶套内部穿过。
进一步,所述高压电线束上每隔200mm左右设置一个线束夹子,且线束夹子分别连接在前机舱上相应的焊接螺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将充电口布置在前轮上部,充分利用水槽为充电口提供安装空间,不仅提高了充电方便性,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还缩短了高压电线束长度,节约成本;此外,雨刮电机线束集成在高压电线束上,避免水槽开口过多,从而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的充电口盖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充电口盖部;2-前翼子板;4-水槽;5-前机舱;6-盖板;7-铰链;8-底座;9-电动锁;10-橡胶密封圈;11-充电口固定支架;12-防尘盖;13-拉线;14-高压电线束;15-充电口;16-动力电池接插件;17-胶套;18-线束夹子;19-加强板;20-雨刮电机线束;21-车身线束接插件;22-雨刮电机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进行充电,另一方面还可以缩短高压电线束的长度,且不影响乘员舱密封,从而节约成本。
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包括充电口盖部1、充电口固定支架11、充电口15、高压电线束14和动力电池接插件16;
所述充电口盖部1设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前翼子板2上,优选地,前翼子板2上开设有安装孔,充电口盖部1卡接在安装孔内;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11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位于充电口盖部1的底部;所述充电口15通过螺栓与充电口固定支架11连接,且所述充电口15设置在前翼子板2内侧;所述充电口15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14,优选地,所述充电口15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高压电线束14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4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16;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16与动力电池连接。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的充电口盖部的示意图。所述充电口盖部1包括盖板6、防尘盖12、底座8和电动锁9;
所述底座8卡接在前翼子板2上,且所述底座在前翼子板内侧方向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形成有矩形开口,且所述矩形开口用于为充电口15提供安装空间;所述盖板6通过铰链7与底座8连接;所述盖板6可以在铰链7的作用下,开启或者关闭盖板6;所述底座8上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0,具体地,在盖板6关闭时,可以用来防止水或灰尘进入充电口盖部1,还可以用来减震;所述电动锁9设置在底座8上,当盖板6关闭时,电动锁9与盖板6配合,进而锁止盖板6,防止在非使用情况下盖板6开启;所述防尘盖12通过拉线13固定在凹槽内,用于密封所述充电口15;所述拉线13的一端与防尘盖12连接,另一端与铰链7连接。
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11上开设有圆孔,且在充电口固定支架固定时,所述圆孔与底座8的凹槽上的矩形开口相对应;所述圆孔周围开设有4个通孔。具体地,所述充电口15通过4个螺栓固定设置在充电口固定支架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密封圈10的表面低于前翼子板2的表面,目的是当盖板6关闭时,盖板6上表面与前翼子板2表面齐平,使得车辆外观显得协调;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在使用时,所述防尘盖12安装在充电口15上,用于防止充电口15内进入异物。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及高压线束布置结构的示意图。高压电线束14一端与充电口15连接,另一端穿过水槽4与动力电池接插件1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电线束14从水槽4的开口处穿出,进而与动力电池接插件16连接;优选地,在水槽4的开口处设置有胶套17,高压电线束14从胶套17内穿出。进一步,所述胶套17设置在水槽4的开口处,起到密封作用,从而避免水槽中的水流入前机舱5,同时还能避免水槽4的开口处磨损高压电线束14。
所述水槽4的开口处还设置有加强板19,所述加强板19通过螺栓固定在水槽4的开口处,从而起到加强水槽4的开口处的强度的作用,同时也避免水槽4的开口处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高压电线束14散乱,在高压电线束14上每隔200mm左右设置一个线束夹子18,且线束夹子18分别连接在前机舱5上相应的焊接螺柱上。优选地,所述线束夹子18的数量为5个。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电线束14上还集成有雨刮电机线束20。具体地,雨刮电机线束20的一端是车身线束接插件21,设置在前机舱内,另一端是雨刮电机接插件22,设置在水槽4内。进一步,雨刮电机线束20与高压电线束14共用胶套17,且从胶套17内部穿过,进而在减少了水槽开口和胶套17的数量,还能有效防止水槽内的水流入前机舱5。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装置创新地将充电口布置在前轮上部,充分利用水槽为充电口提供安装空间,不仅提高了充电方便性,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还缩短了高压电线束长度,节约成本;此外,雨刮电机线束集成在高压电线束上,避免水槽开口过多,简化结构。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563.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2(吉林)
授权编号:CN20955297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L 53/16
专利分类号:B60L53/16;B60R16/02
范畴分类:32B;37C;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街8899号
发明人:张显波;张春才;王微;张健
第一发明人:张显波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青松
代理机构:1138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