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电话服务市场展望

IP电话服务市场展望

一、IP电话业务市场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广[1](2020)在《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通信网络也逐渐形成和发展,作为新一代的电力通信网络,作为综合业务的载体平台,网络规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承载的多类型业务的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提高通信网的业务支撑能力,支撑电网发展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本文对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进行规划研究。本文首先对白城地区骨干通信网和10k V接入网进行了现状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白城市城市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参考有关的标准文件和技术规范,分析了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的接入业务需求,选取地市公司和县公司为业务断面,采用直观预测和弹性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进行带宽预测,最后给出白城地区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10k V通信接入网的规划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成效分析,使网络规划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吴飞[2](2020)在《软件定义网络中网络服务质量感知路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网络应用和服务应运而生。这些不同类型的应用产生的数据流在互联网传输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而传统的Internet网络提供的尽最大努力交付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差异化服务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控制与转发分离,形成一个控制平面和一个数据平面。SDN架构本身以及其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之间的交互协议,即OpenFlow协议,都对QoS保障提供了细粒度的技术支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SDN环境中面向不同类型网络应用的QoS感知路由策略,并提出了以下方案:(1)面向可伸缩视频流服务的多播路由方案。可伸缩视频流应用是一种具备可分级特性的流媒体服务,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该服务的多播路由方案。本方案首先给出基于SDN网络的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然后提出一个时间高效的组播树构建算法来进行可伸缩视频流多播路由,并进一步设计了一个基于视频失真模型的动态层转换策略来解决网络动态环境引起的视频失真问题。最后本方案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满足可伸缩视频流服务的QoS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地保障用户的网络服务质量体验并提升多播会话的可扩展性。(2)面向IP电话服务的单播路由方案。IP电话服务是一种主流的、基于IP网络的端到端语音通话技术,本文提出一个面向该服务的单播路由方案。本方案首先利用SDN逻辑集中控制的特性收集数据平面的历史流量信息构成数据集,然后训练本方案设计的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即DeepRouting,来学习网络流量调度特征,进而使用训练后的模型来进行针对IP电话服务请求的线上路由规划。实验结果表明DeepRouting模型能够以时间高效的方式进行线上服务路由,并且取得合理的QoS性能,从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刘伟[3](2020)在《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受限于地理环境、建设难度,以及建设成本等原因,全球也尚未实现地面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相比而言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实现广域乃至全球覆盖,能够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用户提供服务。近年来,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的领跑者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简称Inmarsat)成功发射了第四代海事卫星,并已完成了卫星系统网络的部署,通过该系统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带宽、全球无缝覆盖、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本文便是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便携式户外陆用宽带终端,用户使用该卫星终端通过卫星移动网络即可快捷的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获取到所需服务资源。本文采用了从系统到终端再到模块的层次化设计思路,重点研究工作是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陆用便携式终端。首先是介绍了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并从中分析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介绍了卫星系统的话音通信、数据传输等主要业务类型。然后介绍了卫星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终端具备的功能和性能、终端模块组成、终端搜星入网和业务建立的工作原理、终端在户外通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本文终端的实现包括模块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包括:应用管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射频前端模块和天线单元的硬件设计以及各模块对应软件的设计和关键流程分析,关键流程包括:入网注册流程、NAT网络共享模式流程、PPPoE网络专用模式流程。最后介绍便携式卫星终端常用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并对卫星终端的对星、入网建链、数据传输、电话话音等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验证终端设计的正确性和指标符合性。该终端是国内首家基于Inmarsat基带处理模块开发的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其功性能方面可以完全替代国外厂家生产的同类型卫星终端产品,该终端的成功研制将以低成本、便携式、高效性等优势打破国外厂家在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终端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抢占卫星通信领域市场、积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郭际[4](2019)在《基于M-CTD(移网隐私号)的平台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个人隐私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而因为个人隐私泄露所导致的不泄密事件也越发增多。如何在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化的浪潮中保护好个人隐私同时能够让使用者更加有效和安全的使用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了制约互联网继续向深入发展的重要关键问题。移网隐私号(M-CTD)平台是在互联网和运营商通信网络之间构建的一个具有多种交互能力的云计算CaaS平台,通过所搭载的集成接口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全面互联网通讯服务。使用移动网号码作为虚拟中间号,实现双向显示虚拟号码,建立个人信息的保护屏障。其特点有:1)通过号码解析技术,屏蔽隐藏使用者号码信息,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服务的同时,从最根本的信息数据的最底层保护个人隐私的不外泄。相较于一些已有的保护系统和机制来说有着根本性的革新,从而大大增加了机制的安全性,有效性。2)相对于已有的一些通信隐私保护机制,其在一些情况下,固网号码容易被标记获取,接通率较为低,操作运行较为繁琐,而在M-CTD平台运营的过程中,移网号码更加灵活,可信度更高,可以提较高的接通率。3)M-CTD平台还可以在语音业务中融合短信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隐私号码进行移网隐私号之间的短信互发,在语音通信间实现保护隐私的基础上,实现了短信通信间的隐私保护。本文根据市场需求及用户需求,结合相关的M-CTD实践案例,采取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已有的海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关于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结合通信运营商最新产品方向,分析基于M-CTD的平台有效性及安全性。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综合阐述了互联网发展下的网络隐私保护现状,网络隐私被侵犯的严重后果及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源上说明M-CTD平台出现的市场需求及用户需求,探讨了M-CTD平台的发展背景。其次,介绍M-CTD平台的总体构架和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功用,通过介绍M-CTD平台的组网构架,信令流程(语音,文字)等所使用的技术,阐述其如何通过虚拟号码实现隐私保护和实现用户呼叫的全流程实现。然后,以钉钉办公平台为例介绍M-CTD产品的应用;基于安全可靠的需求,比较M-CTD平台的隐私号码绑定模式;以江苏联通所搭建的M-CTD平台为实例,介绍M-CTD平台的安全性特点及有效性保障。最后,阐述M-CTD平台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方向和演进的侧重点,通过对未来技术及制度上的合理构想,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M-CTD平台的功能,使之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本文基于M-CTD的平台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表明该产品在隐私保护领域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为企业未来技术及制度上具体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陆洋[5](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赵雪[6](2019)在《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通信的交换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空分交换方式发展到了现下的分组交换方式。科技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在下一代的语音通信系统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IP数据包软交换方式将会逐步缩减现有其它电话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空间。本文对当前使用的各类语音通信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国内地铁行业内应用比较成熟的数字程控交换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重点针对软件换技术进行了相关技术及应用探讨,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应用特点、软件交换能够提供的新功能和具体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成都地铁未来的线网规划要求,考虑未来用户规模和业务的规划,对后期地铁线路形成网络后的公务电话系统维护和扩展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系统建设、维护成本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地铁语音电话网络设计方案。本文中的软交换设计紧密结合了成都地铁未来的建设发展趋势,以成都地铁7、10号线的环形地铁线路工程与COCC控制中心工程为实际案例背景,结合语音设备的地域分布和用户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对基于软交换的7、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COCC专用电话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对如何进行电话系统组网进行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研究。通过对未来地铁内网用户规模的预估,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数据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自诞生以来不是那么安全的。因此,针对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文中结合已有的地铁软交换应用案例,对如何保障安全这一重要因素和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地铁通信新技术采用以前,有必要进行相关应急灾备倒切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地铁软交换维保工作提供应急情况下的设备保障,提高维保效率。通过对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技术进行的详细论述和研究,充分展现了软交换技术在地铁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设计未来地铁通信系统建设的新方案后,不仅给后期地铁运营期间的通信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也进一步增强了地铁专业人员对软交换技术的掌握力度。

陈智松[7](2019)在《亿联网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消费电子设备快速迭代所带来的技术更新,全球电信行业已经从人们熟悉的传统有线电话发展到包括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通讯以及光纤等先进技术。作为电信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市场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非常可观。在此背景下研究亿联网络公司的组织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组织结构设计相关文献,系统的分析了亿联网络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行业环境的“五力模型”分析、微观企业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现有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并制定出具体的组织结构变革方案。最后从顶层设计、融资策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实施的配套措施。基于原有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公司共用研究院和制造平台(供应链体系),人力资源和财务将由公司实现统一管理,产品、市场和销售将按照具体业务分类分别成立UC、IP电话、VCS三个事业部。

黄璨[8](2016)在《ECUST校园网络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网由于建成时间较长,目前徐汇校区内的汇聚交换机百兆上行能力和无线网传输能力已经明显不够,而且原有的光纤到楼+局域网(FTTB+LAN)接入方式和无线网信号室外覆盖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优化改造。本文首先对目前普遍应用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系统进行了概略地介绍,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现网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规划和应用需求,结合设计规范,提出了校园光网络和无线网的优化原则,包括组网技术的选择原则;设备的配置原则;光分配网络(ODN)建设原则;VLAN的划分原则;以及IP地址规划原则和宿舍区无线网设计原则。依据上述原则,根据校园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网络中的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及光分配网络(ODN)等三大子系统和宿舍区无线网系统的详细优化设计方案,并归纳出了三大子系统及无线网系统的特点。论文最后还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校园网络的优化实现和优化效果的比对,通过本次优化设计方案和优化前的网络设计方案进行比对,给出了本次优化设计方案在汇聚交换机上行能力、系统光分比等级、光缆配线方式和无线网信号覆盖率、带宽速率、信号强度以及并发容量等方面的优势所在。优化以后的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校园网,在有线网络方面实现了由FTTB+LAN向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FTTH的升级;在无线网络方面实现了由信号室外覆盖向室内覆盖的升级,能够为宿舍区内提供上网、语音、IPTV等各类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所取得的优化建设经验可以为其他学校的校园网优化提供借鉴。

邓勇[9](2015)在《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东方有线已经在上海市区完成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全覆盖并大力推广NGB机顶盒。现有网络基础能够满足视频通讯业务发展,因此在现有NGB机顶盒上开发视频通讯功能,以满足第三方应用服务商为有线运营商开发社交化、跨终端、跨网络的融合视频通讯业务服务的需求,将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尽管NGB网络具有为视频通讯业务提供稳定链路的能力,但是NGB机顶盒终端不具备视音频编码能力,因此需要在现有机顶盒基础上,增加合适的视频通讯终端模块,设计合理的视频通讯解决方案,以实现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功能。本文首先依据东方有线的网络和NGB机顶盒终端特性,选择SIP协议作为视频通讯系统基础协议,并选择H.264和G.711分别作为视频通讯的视音频编码标准,构建IMS架构的视频通讯系统;其次,新增外接视频通讯终端设备,实现无编码能力的NGB机顶盒通过网络与之互联,采用扩展SIP协议的方式,完成机顶盒对终端设备的视频通信控制,并在电视机上展示视频画面和声音效果;最后,针对NGB机顶盒视频通讯的应用功能,定义机顶盒与视频通讯服务系统的通讯接口以及开放API规范,结合实际需求实现业务开发。基于上述方案,实现了NGB机顶盒视频通讯功能。系统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机顶盒视频通讯具有跨终端通讯能力,并且视音频质量较好,视频时延较低,能够满足东方有线业务需求。在有线运营商中,东方有线率先在国内提供机顶盒视频通讯业务服务。

丁平杰[10](2014)在《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电企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提高竞争力是各方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和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网络无法解决各自面临的全部难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广电运营商运营现状,找出一条适合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生存之路。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借鉴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问题上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广电企业-华数广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将其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广电网络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华数广电在加强运营、业务、服务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而为“三网融合”当前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从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文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结合华数广电的实际情况,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为广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IP电话业务市场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P电话业务市场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电力通信网的相关知识
    2.1 电力通信网基本介绍
    2.2 电力通信方式
    2.3 网络拓扑结构
    2.4 电力通信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现状
    3.1 骨干通信网现状
        3.1.1 传输网
        3.1.2 业务网
        3.1.3 支撑网
    3.2 10kV通信接入网现状
    3.3 白城地区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地区电力通信网带宽预测
    4.1 业务需求分析
    4.2 业务流向及断面选取
    4.3 带宽预测
    4.4 结论
第5章 电力通信网的规划方案
    5.1 规划原则
    5.2 规划目标
        5.2.1 骨干通信网规划目标
        5.2.2 10kV通信接入网规划目标
    5.3 骨干通信网规划方案
    5.4 10kV通信接入网规划方案
    5.5 建设项目
    5.6 成效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软件定义网络中网络服务质量感知路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DN研究与应用进展
        1.2.2 SDN中 QoS路由策略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技术
    2.1 SDN基础架构
    2.2 OpenFlow协议及其对QoS的支持
        2.2.1 OpenFlow协议流表处理机制
        2.2.2 OpenFlow协议消息类型
        2.2.3 OpenFlow协议对QoS的支持
    2.3 神经网络模型相关介绍
        2.3.1 前馈神经网络
        2.3.2 循环神经网络
第3章 面向可伸缩视频流服务的多播路由方案
    3.1 引言
    3.2 符号定义及问题模型
    3.3 方案设计
        3.3.1 系统架构设计
        3.3.2 方案具体描述
        3.3.3 时间复杂度分析
    3.4 实验设计与性能分析
        3.4.1 系统原型与实验部署
        3.4.2 实验结果展示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IP电话服务的单播路由方案
    4.1 引言
    4.2 问题模型
    4.3 方案设计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环境部署
        4.4.2 模型训练和评估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
        1.2.2 海事卫星宽带终端技术的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卫星系统组成及功能
    2.2 卫星系统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
        2.2.1 主要技术指标
        2.2.2 主要关键技术
    2.3 卫星系统业务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便携式终端的总体设计
    3.1 主要功性能
    3.2 组成框图
    3.3 工作原理
    3.4 典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便携式终端的硬件设计
    4.1 应用管理模块
        4.1.1 功能及组成
        4.1.2 电路设计
        4.1.3 模块调试
    4.2 基带处理模块
    4.3 射频前端模块
        4.3.1 功能及组成
        4.3.2 详细设计
        4.3.3 模块调试
    4.4 天线单元
        4.4.1 主要功能
        4.4.2 仿真设计
        4.4.3 实物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便携式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应用管理软件
        5.1.1 软件运行环境
        5.1.2 软件总体架构和功能
        5.1.3 软件开发流程
    5.2 射频前端控制软件
        5.2.1 软件运行环境
        5.2.2 软件功能组成与实现
    5.3 手机APP软件
        5.3.1 软件架构
        5.3.2 软件功能实现
    5.4 关键流程设计
        5.4.1 用户登录注册流程
        5.4.2 共享网络链路流程
        5.4.3 专用网络链路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便携式终端的测试与评估
    6.1 对星功能测试
    6.2 入网建链测试
    6.3 数传功能测试
    6.4 电话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M-CTD(移网隐私号)的平台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M-CTD的发展背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方向
        1.3.2 论文内容安排
        1.3.3 全文工作的意义
第二章 M-CTD平台的工作架构
    2.1 M-CTD平台总体构架
        2.1.1 M-CTD平台所实现的功能及方法
        2.1.2 M-CTD平台的大体结构
    2.2 M-CTD平台通信网络组网架构
    2.3 移动网局内语音呼叫流程
    2.4 移动网局间文字消息呼叫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CTD产品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3.1 通过虚拟号码实现隐私号码保护的技术方案及解决思路
    3.2 信令全流程中的位置更新与鉴权
    3.3 SIP在移网隐私号中的应用
        3.3.1 SIP的总体运用
        3.3.2 SIP实现的功能
        3.3.3 运用SIP协议的应用优势
    3.4 M-CTD平台相较于其他隐私保护呼叫机制的优势
        3.4.1 IP电话
        3.4.2 电话专号
        3.4.3 通过软件实现号码变换、虚拟号码
    3.5 M-CTD平台的安全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CTD产品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4.1 M-CTD产品的应用
        4.1.1 M-CTD产品的使用机制
        4.1.2 以钉钉办公平台为例的应用过程
    4.2 M-CTD平台的号码绑定模式
        4.2.1 平台绑定模式
        4.2.2 长期绑定模式
        4.2.3 即时绑定模式
    4.3 M-CTD各种绑定的应用特点
    4.4 基于M-CTD平台的系统应用的有效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CTD(移网隐私号)平台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
    5.1 M-CTD平台的现有演进方向
        5.1.1 现有状况下M-CTD平台的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5.1.2 如何继续提升M-CTD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
    5.2 关于对未来M-CTD平台的发展的展望
        5.2.1 结合AI智能功能发展
        5.2.2 延伸大数据方向的发展
        5.2.3 通过云计算实现发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2.2.2 ADSL接入方式
        2.2.3 ADSL调制原理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3 光纤接入技术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2.3.3 EPON接入技术
        2.3.4 GPON接入技术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4 HFC接入技术
        2.4.1 CATV网络简介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2.6 无线接入技术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3.2.1 OLT部署
        3.2.2 ONT/ONU部署
        3.2.3 ODN部署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4.1.2 接入层OLT
        4.1.3 BRAS设备
        4.1.4 网管系统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4.1.6 设备面板
        4.1.7 光猫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4.2.2 工程施工方案
        4.2.3 分布施工方法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软交换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2.2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介绍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成都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2.2 成都地铁电话系统需求分析
        2.2.1 公务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2.2.2 专用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2.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设计原则
        2.3.2 常用的地铁电话通信系统交换技术
        2.3.2.1 程控交换的特点和功能
        2.3.2.2 软交换技术特点和功能
        2.3.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公务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2.3.4 与其它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2.4 软交换技术应用故障情况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与容灾测试
    3.1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3.1.1 系统构成及方案说明
        3.1.2 业务功能
        3.1.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2 成都地铁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3.2.1 系统结构及方案说明
        3.2.2 业务功能
        3.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3 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测试
        3.3.1 测试目的
        3.3.2 容灾方式
        3.3.3 容灾演练前准备
        3.3.4 演练实施方案
        3.3.5 容灾测试内容及测试结果
        3.3.6 容灾演练影响
    3.4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方案选择
        3.4.1 1:1配置模式
        3.4.2 1:0配置模式
        3.4.3 两种容灾方式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专用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4.1 软交换在COCC专用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4.2 成都地铁COCC线网专用电话系统方案设计
        4.2.1 组网规划
        4.2.2 业务功能
        4.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2.4 互联互通接口设计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亿联网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回顾
    第一节 战略环境分析
    第二节 组织结构
    第三节 组织结构变革
第三章 亿联网络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亿联网络概况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四节 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第四章 亿联网络组织结构现状及变革诊断
    第一节 亿联网络现有组织结构状况
    第二节 亿联网络现有职能型组织结构诊断
第五章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设计方案
    第一节 亿联网络事业部制结构设计的思路及目标
    第二节 亿联网络事业部制结构的设计方案
    第三节 亿联网络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组织结构调整的效果分析
    第五节 事业部结构实施的配套措施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ECUST校园网络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概述
        1.2.1 EPON网络简介
        1.2.2 EPON网络常用设备组成简介
        1.2.3 标准的EPON网络结构
        1.2.4 EPON网的保护方式介绍
        1.2.5 EPON网络的组网方式
        1.2.6 EPON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1.3 无线局域网简介
        1.3.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1.3.2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
        1.3.3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ECUST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2.1 校园宿舍区网络现状
        2.1.1 宽带网现状
        2.1.2 光缆网现状
        2.1.3 无线网现状
    2.2 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2.3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CUST校园网络优化原则
    3.1 组网技术的选择原则
    3.2 设备配置原则
        3.2.1 汇聚交换机设备配置
        3.2.2 OLT设备配置
    3.3 ODN建设原则
        3.3.1 系统分光比的选择
        3.3.2 光分路器端口的配置原则
        3.3.3 楼层分路箱的设置原则
        3.3.4 校园网主干光缆的配线方式及拓扑结构
        3.3.5 光缆容量的配置原则
        3.3.6 光缆线路的布线原则
        3.3.7 光通道衰减核算原则
    3.4 VLAN划分原则
    3.5 IP地址规划原则
    3.6 宿舍区无线网设计原则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CUST校园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4.1 需求分析
    4.2 总体优化设计思路
    4.3 OLT系统优化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
        4.3.1 ECUST校园光网络OLT系统优化方案论证
        4.3.2 ECUST校园光网络OLT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4.3.3 OLT部署
        4.3.4 OLT设置
        4.3.5 OLT上联
    4.4 ONU系统优化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
        4.4.1 ECUST校园光网络ONU系统优化方案论证
        4.4.2 ECUST校园光网络ONU系统设计方案
        4.4.3 ONU部署
        4.4.4 ONU备电
    4.5 ODN系统优化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
        4.5.1 ECUST校园光网络ODN系统优化方案论证
        4.5.2 ECUST校园光网络ODN系统设计方案
        4.5.3 ODN网络定位
        4.5.4 分光器部署
        4.5.5 光纤光缆选用配置
        4.5.6 ODF及其他辅助器材配置
    4.6 校园宿舍区无线网优化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
        4.6.1 ECUST校园宿舍区无线网优化方案论证
        4.6.2 ECUST校园宿舍区无线网设计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CUST校园网络优化性能分析
    5.1 ECUST校园网的优化实现
        5.1.1 项目概述
        5.1.2 优化目标
        5.1.3 优化工程量
    5.2 优化后EPON网络基本业务测试
        5.2.1 光分配网ODN测试
        5.2.2 以太网业务测试
    5.3 优化前后网络性能分析
        5.3.1 网络系统比对
        5.3.2 经济效益比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视频通讯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的需求分析
    2.1 总体业务需求
    2.2 视频通讯应用发展资源状况
        2.2.1 东方有线NGB网络状况和性能
        2.2.2 东方有线NGB机顶盒状况和性能
    2.3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需求
    2.4 机顶盒开展视频通讯面临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研究及选择
    3.1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简介
    3.2 视频通讯协议研究
        3.2.1 H.323 协议
        3.2.2 SIP协议
        3.2.3 机顶盒视频通讯系统协议选择
    3.3 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3.4 语音频编码技术研究
        3.4.1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3.4.2 语音编码格式选择
    3.5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研究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系统架构设计
    4.1 视频通讯平台架构
        4.1.1 系统组成
        4.1.2 业务流程
    4.2 视频通讯核心系统设计
    4.3 视频通讯终端接入设计
        4.3.1 常规视频通讯终端方案
        4.3.2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USB连接
        4.3.3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网络连接
    4.4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GB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互联协议规范设计与实现
    5.1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连接控制协议
        5.1.1 控制通道
        5.1.2 数据通道
    5.2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服务系统通讯接口协议
    5.3 机顶盒应用开发API接口规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功能验证及应用实现
    6.1 系统测试环境及内容
    6.2 测试过程
        6.2.1 测试方案
        6.2.2 测试准备
        6.2.3 测试用例
    6.3 实现效果分析
    6.4 基于视频通讯的应用开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发展战略
        2.1.2 三网融合的定义与内容
    2.2 相关理论
        2.2.1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2.2.2 波特五力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3 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2.3.1 SWOT分析方法
        2.3.2 PEST分析方法
3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华数广电战略分析
    3.1 三网融合的原因
    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3.3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意义和影响
    3.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3.4.1 宏观环境分析
        3.4.2 竞争力分析
    3.5 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5.3 机会分析
        3.5.4 威胁分析
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
    4.1 华数广电业务发展概况
        4.1.1 华数广电简介
        4.1.2 华数广电核心竞争力
    4.2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需求
        4.2.1 广电业务需求的多维发展
        4.2.2 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4.3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
        4.3.1 三年发展目标
        4.3.2 规划原则
        4.3.3 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路
    4.4 实现三网融合技术平台总体架构
        4.4.1 有线网升级改造工程
        4.4.2 云平台建设工程
5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下业务保障措施
    5.1 打造省级骨干网络
        5.1.1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5.1.2 IP多业务和大颗粒业务承载需求
        5.1.3 支撑全业务发展的家庭接入网络需求
    5.2 建设业务运营平台
        5.2.1 媒体云
        5.2.2 通信云
        5.2.3 宽带云
        5.2.4 服务云
        5.2.5 本地信息化平台
    5.3 推广多终端支持
        5.3.1 采用传统数字电视机顶盒
        5.3.2 推行云宽带电脑
        5.3.3 实现全新的云媒体终端
    5.4 完善运营维护和支撑系统
        5.4.1 总体规划简介
        5.4.2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概述
        5.4.3 管理支撑系统(MSS)概述
    5.5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5.5.1 总体方案
        5.5.2 内容监管
        5.5.3 网络监管
        5.5.4 终端监管
        5.5.5 业务监管
        5.5.6 结算监管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IP电话业务市场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城地区电力通信网规划研究[D]. 于海广. 吉林大学, 2020(08)
  • [2]软件定义网络中网络服务质量感知路由策略研究[D]. 吴飞. 安徽大学, 2020(07)
  • [3]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刘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基于M-CTD(移网隐私号)的平台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郭际.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5]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6]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亿联网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 陈智松. 厦门大学, 2019(08)
  • [8]ECUST校园网络优化设计与实现[D]. 黄璨.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D]. 邓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D]. 丁平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IP电话服务市场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