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论文_夏园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折内固定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锁骨,尺骨,股骨颈,桡骨,肘关节,上肢。

骨折内固定术论文文献综述

夏园园[1](2019)在《功能锻炼综合干预措施对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联合舒适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上肢关节活动度(ROM角度)及独立能力评分的差异。结果:①经护理,观察组VAS评分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M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及背伸度数均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功能锻炼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唐正庆[2](2019)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切皮前HR、MAP无显着差异(P>0.05),切皮后观察组患者HR和MAP低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李加荣[3](2019)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会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采取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7例本院于2016年5月~2019年2月内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麻醉措施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单一臂丛神经阻滞,设观察组行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2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6.0%,对照组72.7%,P<0.05。结论对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纳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提高临床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戴绍宗[4](2019)在《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花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Cassebaum评分、Mayo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治疗过程中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的Cassebaum评分、Mayo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过程中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能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有效预防异位骨化。(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怀木,方玮,韩雪昆,高贤,徐兴全[5](2019)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14例(创伤组),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3 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股骨头坏死分期,髋关节功能Ha r r i 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5~36(平均23.6)个月,无髋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创伤组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照组2例发生腓肠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显着改善(P<0.01)。两组手术时间[(99.6±9.85) min vs (96.6±7.68) min,t=0.52,P=0.64],术中失血量[(220±94.3) mL vs(217±89.9)mL,t=0.79,P=0.99],臼杯外展角(P>0.05),臼杯前倾角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比,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周志刚,黄斐,杨金良,张萌,黄刚[6](2019)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肋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肋骨骨折并进行手术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胸部CT平扫,并对CT扫描数据进行肋骨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处理,根据肋骨CPR、VR及CT平扫图像设计手术方案,术中验证结果。结果通过对肋骨CPR、VR两种后处理技术两两比较,在发现骨折、量化错位超过1/2的骨折、发现不完全骨折、发现碎骨片四个方面表明CPR明显优于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肋骨CPR图像可以更直观的了解骨折的具体形态及细节。CPR检查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率、准确性均高于VR检查,阴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VR检查。经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发现,CPR和VR均对肋骨骨折有明确诊断价值,CPR曲线下面积为0.976高于VR曲线下面积0.910,说明CPR诊断价值高于VR(P<0.05)。结论螺旋CT的CPR技术能准确判定肋骨细微骨折的类型、清晰显示骨折断端的细节,对于肋骨内固定手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张俊凯,龚平,赵兴东[7](2019)在《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联合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以2016年4月-2018年12月为准,回顾69例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病人手术情况,对照组仅实施Colles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同时于术中联合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观察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且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P>0.05;但研究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杨飞鸽,蒋守俭[8](2019)在《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膝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间接收的膝部骨折患者中选取92例,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6例一组,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叁天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叁天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其中包括膝部冷、热敷护理、主动锻炼以及心理护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辅助下肢节康复器进行锻炼,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在手术后3个月对照组恢复优良率69.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3%,两组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后予以其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张佳,徐志强,罗启凡[9](2019)在《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医院接受内固定治疗的82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电动空气止血仪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为(6.78±1.47)周、骨折愈合时间为(6.25±1.21)周、住院时间为(10.45±1.42)d,均短于对照组的(9.23±1.36)周、(8.62±1.62)周、(16.56±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效果显着,可加快骨折愈合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缪标烈,陈仁春[10](2019)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爆裂骨折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出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行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出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与椎体高度丢失比值无明显相关性,而体重指数偏高、骨密度较低、存在椎间盘损伤、未植骨融合、术中多次修正螺钉、术后早期负重、内固定存留时间过短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比值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偏高、骨密度较低、存在椎间盘损伤、未植骨融合、术中多次修正螺钉、术后早期负重、内固定存留时间过短是患者取出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结论体重指数偏高、骨密度较低、存在椎间盘损伤、未植骨融合、术中多次修正螺钉、术后早期负重、内固定存留时间过短是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出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椎体高度丢失。(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骨折内固定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切皮前HR、MAP无显着差异(P>0.05),切皮后观察组患者HR和MAP低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折内固定术论文参考文献

[1].夏园园.功能锻炼综合干预措施对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

[2].唐正庆.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3].李加荣.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戴绍宗.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

[5].李怀木,方玮,韩雪昆,高贤,徐兴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6].周志刚,黄斐,杨金良,张萌,黄刚.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9

[7].张俊凯,龚平,赵兴东.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J].名医.2019

[8].杨飞鸽,蒋守俭.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9].张佳,徐志强,罗启凡.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

[10].缪标烈,陈仁春.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前X线片髌骨横行骨折内固定术前X线片5 叁踝骨折内固定术-图17—2—72 髋臼前壁、前柱骨折内固定术-图12...4 髋臼 “Y”形骨折内固定术-图12—...5 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术-图12—3—6

标签:;  ;  ;  ;  ;  ;  ;  

骨折内固定术论文_夏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