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混合气论文_孙秀全,王铁,曹贻森,杨甜甜,王文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质混合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合气,直喷,柴油,甲醇,汽油机,柴油机,低温。

均质混合气论文文献综述

孙秀全,王铁,曹贻森,杨甜甜,王文坤[1](2016)在《F-T柴油引燃甲醇均质混合气的HCII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T柴油为基础燃料,采用进气道喷甲醇的方式,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二元燃料的HCII燃烧试验。通过试验探究HCCI燃烧模式对F-T甲醇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以及滞燃期对混合燃料缸内燃烧状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烧特性方面,F-T/甲醇柴油组合燃料的滞燃期较长,放热峰值增大;在动力性方面,F-T柴油和F-T/甲醇柴油组合燃料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转矩相差不大,略低于0#柴油;在燃油经济性方面,M5、M10、M15叁种F-T/甲醇组合燃料的油耗率依次降低,M15的替代比最高,燃油经济性最好;在减排方面NOX和碳烟排放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苏志伟,朱建军,安俏俏,韩卫,郭宇杰[2](2015)在《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F-T柴油和煤基甲醇在发动机中燃烧时的各自优势,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研究了甲醇占能比及F-T柴油喷油时刻对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方式下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甲醇占能比增加,碳烟和NOx排放明显下降,而THC,HCHO,CO排放上升;F-T柴油喷油时刻提前,CO和NOx排放上升,而碳烟,HCHO,THC排放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5年10期)

于超,王建昕,帅石金,韩小野,郑明[3](2014)在《丁醇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丁醇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homogeneous charge induced ignition,HCII)的燃烧特性、排放特性和热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预混丁醇比例的增加,NO和碳烟排放同时显着降低,结合废气再循环技术,丁醇比例超过0.7后可以实现低温燃烧,获得极低的NO和碳烟排放;随着丁醇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压力升高率明显降低;随着丁醇比例的增加,指示热效率达到甚至好于原柴油机的水平,提高了丁醇燃料的能量利用率。随着着火相位推后,丁醇/柴油HCII模式的NO和碳烟排放始终未出现折中关系。(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叶伊苏,王伟民,陈涛[4](2014)在《均质GDI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一款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为例,从低速及高速两种工况,研究了气道及燃烧室形状、油束布置方案等因素对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改变进气道及燃烧室屋脊形状、增加缸盖排气侧挤气面积以及调整油束喷射角度,可以提高缸内滚流运动强度、加强油气混合过程,从而有效改善了点火前缸内混合气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高转速下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及燃油湿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油起始角为390°CA时综合效果较好。采用较优方案组合进行的初步性能试验表明,外特性及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较高,动力性及经济性基本达到既定目标。(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王勇,朱建军,王晋,刘磊,石晋宏[5](2013)在《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对柴油机综合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进气道喷入甲醇由F-T柴油引燃(HCII)的燃烧方式,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开展了发动机性能和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当循环供油量一致时,标定工况下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与原机(仅燃用柴油)相比都有所下降,最大降幅为8%。转速为2 400r/min的负荷特性下燃用4种混合燃料时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都低于同工况下仅燃用纯柴油时的压力。在2 400r/min的负荷特性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NOx排放显着下降,最高降幅77%,炭烟排放低负荷时升高,高负荷时下降。(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3年06期)

韩文艳,许思传,李俊辉,霍雅丽[6](2013)在《单段与两段喷射均质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均质缸内直喷汽油机低速时燃油湿壁问题,用定容弹试验对喷雾模型进行标定,同时使用FIRE软件对单段和两段喷油策略的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速为2000 r/min的全负荷工况下,单段喷油时燃油湿壁现象较为严重,而采用两段喷油可明显改善燃油碰壁情况,且点火时刻缸内混合气均匀性也得到改善;第2段喷油结束时刻越晚,燃油碰壁量越小,混合气浓度分布均匀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于超[7](2013)在《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低温燃烧的试验研究和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汽油机的热效率较低,而传统柴油机的碳烟和NO_x排放问题难以解决。均质混合气引燃(HCII)燃烧方式,采用进气道喷射汽油,形成均质混合气,缸内喷射柴油引燃,有可能实现高效清洁的燃烧。本文通过台架试验和模拟计算研究了HCII燃烧模式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燃烧机理。在已有的均质混合气引燃概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均质混合气引燃低温燃烧(LT-HCII)的基本思路,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汽/柴油比例,EGR和柴油喷油时刻等主要控制参数对LT-HCII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T-HCII燃烧的燃烧相位容易控制,NO_x和碳烟排放之间的此消彼长(trade-off)关系相对较弱,二者可以同时降至极低的水平,热效率明显高于汽油机,达到甚至超过柴油机。针对HCII小负荷THC排放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热EGR提高进气温度和使用柴油两次喷射改善汽油活性的思路,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其改善THC排放的效果。研究中发现HCII燃烧存在叁种放热模式:缓慢单阶段放热、两阶段放热和快速单阶段放热;其中,两阶段燃烧具有分段和顺序燃烧的特点,能够显着降低压力升高率,同时将热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作为中高负荷时控制粗暴燃烧的技术对策;可以通过两种燃料着火特性差别及混合气浓度、EGR率、引燃燃料喷射时刻等参数来控制两阶段燃烧模式的实现。采用叁维CFD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数值模型对均质混合气引燃低温燃烧的污染物生成机理和两阶段燃烧机理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NO_x排放主要产生在温度较高的柴油燃烧区域,而THC排放主要来自淬熄效应较强的燃烧室边缘和狭缝区域;两阶段燃烧时,柴油的快速自燃放热和燃烧区域内的汽油放热形成了第一个放热峰,而后随着火焰传播的发展,汽油混合气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燃,形成了第二个放热峰。汽柴油混合燃料燃烧(GDBF)是另一种同时使用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燃烧方法,本文初步试验对比了HCII和GDBF的燃烧特性、排放特性和热效率。HCII和GDBF均具有燃烧持续期短,燃烧等容度高,热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的碳烟排放。但是,HCII的THC排放高于GDBF模式,而碳烟排放低于GDBF。此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汽/柴油统一式内燃机的基本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3-04-01)

于超,王建昕,王志,帅石金[8](2013)在《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低温燃烧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HCII)低温燃烧的燃烧特性、排放特性和热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预混汽油比例增加,NO和碳烟排放同时显着降低,当汽油比例超过0.7并且用废气再循环方法实现低温燃烧时,NO排放低于15×10-6,碳烟排放几乎为0;随汽油比例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压力升高率明显降低,指示热效率明显高于点燃式燃烧方式,达到甚至好于柴油压燃燃烧方式.随着着火相位推后,纯柴油的碳烟排放升高而NO排放降低,呈现trade-off关系.而汽油/柴油HCII模式的NO和Soot始终未出现trade-off关系.(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侯明阳[9](2012)在《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试验装置的研制及燃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作为当前被应用的最广泛的动力输出装置,它的地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问题和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得以凸显;同时,内燃机的主要有害排放物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极大的破坏。均质混合气压缩燃烧方式突破了现有内燃机的燃烧模式,具有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减少有害排放、适应各种类型燃料等优点,顺应了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需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课题作为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研究的基础研究,研制了一套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试验系统。本试验系统为一个能够模拟发动机混合气压缩和燃烧过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由单缸压缩装置、合力装置、动力气缸、台架和空压机几个主要部件构成。本研究还利用上述设计搭建的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试验系统进行了压燃试验,针对不同的燃料、压缩初始温度等条件研究混合气的压缩燃烧情况。并根据获得的实际燃烧情况进一步分析各燃料的压燃特性及各燃料对发动机的要求。此外,文章还列出了利用上述试验系统进行混合气均质压燃的试验研究过程和试验心得。本文同时也利用CHEMKIN对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指导压燃试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12-31)

许伯彦[10](2012)在《均质燃烧LPG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数值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2计算模型修正及计算方法可行性验证3均质燃烧LPG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数值解析4结论1研究背景2011年中田进口原油2.5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7%,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石油储量资源使得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寻找汽车可替代燃料已经成为基本的国策。随着天然气、二甲醚作为城市民用燃气的普及,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已经成为城市出租车首选的代用燃料。目前国内外在出租车上使用的LPG的混合气形成方式主要是混合器方式和电控进气管气态喷射方式,而采用缸内直接喷射方式将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浙江大学开展了火花点火式缸内直喷LPG的性能实验,日本、美国的研究者也研究了液态LPG直喷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系统,并认为不同工况下改变混合气分层情况,有利于降低LPG发动机燃料经济性。但总的说来,目前详细的关于液态LPG缸内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内燃机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学术交流资料》期刊2012-10-01)

均质混合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F-T柴油和煤基甲醇在发动机中燃烧时的各自优势,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研究了甲醇占能比及F-T柴油喷油时刻对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方式下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甲醇占能比增加,碳烟和NOx排放明显下降,而THC,HCHO,CO排放上升;F-T柴油喷油时刻提前,CO和NOx排放上升,而碳烟,HCHO,THC排放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质混合气论文参考文献

[1].孙秀全,王铁,曹贻森,杨甜甜,王文坤.F-T柴油引燃甲醇均质混合气的HCII燃烧特性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

[2].苏志伟,朱建军,安俏俏,韩卫,郭宇杰.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5

[3].于超,王建昕,帅石金,韩小野,郑明.丁醇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4

[4].叶伊苏,王伟民,陈涛.均质GDI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汽车科技.2014

[5].王勇,朱建军,王晋,刘磊,石晋宏.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对柴油机综合性能的影响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3

[6].韩文艳,许思传,李俊辉,霍雅丽.单段与两段喷射均质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研究[J].汽车技术.2013

[7].于超.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低温燃烧的试验研究和模拟计算[D].清华大学.2013

[8].于超,王建昕,王志,帅石金.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低温燃烧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3

[9].侯明阳.混合气均质压缩燃烧试验装置的研制及燃烧仿真[D].浙江大学.2012

[10].许伯彦.均质燃烧LPG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数值解析[C].山东内燃机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学术交流资料.2012

论文知识图

燃烧系统燃烧系统分层和均质混合气运行及其滚流...分层混合气与分区均质混合气的...凹坑燃烧室缸内均质混合气浓度...~10W的Micro-FPE在一般情况和催化条...

标签:;  ;  ;  ;  ;  ;  ;  

均质混合气论文_孙秀全,王铁,曹贻森,杨甜甜,王文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