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后现代,语言学,制度,心理学,身份,主义。
现代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胡禹[1](2019)在《后现代哲学视阙下对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至今,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日益精进;经济领域跨国际、地区、民族的协同合作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为切入,并借鉴后结构主义、文本主义、后哲学文化观等流派的思想理论对其核心概念进行诠释;并进一步阐述后现代教育理念对现今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期为现今地方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2](2019)在《《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1.统一收稿人。收稿人负责覆盖稿件作者姓名,并将覆盖了作者姓名的稿件打印交给编辑部。2.由编辑部根据稿件内容聘请国内外该问题研究着名专家对匿名稿件进行评审,并将通过审阅的稿件匿名提交编辑部。3.编辑部对是否录用此稿件进行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意见相持不下时,主编有最终裁决权。(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弦,王让新[3](2019)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哲学有一种思潮就是"终结哲学",马克思也明确提出了"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也具有了现代哲学之维,但无论是"终结哲学"还是"消灭哲学",都面对一个"显白"的理论难题:当我们"终结"或"消灭"了哲学之后,又该怎样来言说"哲学革命"呢?以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罗蒂为代表的"终结哲学"的现代哲学思潮又回归到了哲学的地基上,以哲学本身来"终结哲学",这既吊诡又反讽。反观马克思,他的"消灭哲学"就是"实现哲学",而且是实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哲学革命"。(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宋美华[4](2019)在《本质主义,还是非本质主义?——翻译研究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哲学意义观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翻译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关于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的辩论出发,通过理清本质主义、非本质主义的概念和发展,分析翻译研究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意义观。分析表明,本质主义论哲学的发展自身带有反本质主义的特点,反本质主义论中也有建构论;从"意义"的角度讲,传统翻译研究是本质主义论,现代翻译研究带有反本质主义的特点,后现代翻译研究内部派别并非都持解构主义意义观。(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彭志斌[5](2019)在《体认语言学的后现代哲学渊源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认语言学是在修补国外认知语言学忽视"唯物论"和"人本观"之不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研究汇入后现代人文大潮,是当今全球人文学科之前沿。分析发现,ECL虽在CL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但多数主张还是受到了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诸如"反传统""差异性""模糊性""非哲学""反基础主义""去中心化""多元化方法论""多视角主义""后人道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后现代哲学特征都在ECL中有所体现。在后现代哲学风靡全球的时代,ECL这种语言研究范式的出现是时代之使然。(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1.统一收稿人。收稿人负责覆盖稿件作者姓名,并将覆盖了作者姓名的稿件打印交给编辑部。2.由编辑部根据稿件内容聘请国内外该问题研究着名专家对匿名稿件进行评审,并将通过审阅的稿件匿名提交编辑部。3.编辑部对是否录用此稿件进行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意见相持不下时,主编有最终裁决权。4.稿件一经录用,即可公开作者姓名。5.编辑部有责任对审稿人及其所发表的意见向稿件作(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金淑[7](2019)在《学生身份认同的批判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身份认同是指学生个体和与其发生关联的外在他者,通过对某些价值原则的排斥和认同而形成的对学生应有形象的认可。学生身份认同与教育目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身份认同回答学生应该是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目的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人的宏观标准,暗含着对学生身份认同的微观看法和态度。可以说,教育目的是学生身份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身份认同是教育目的的体现。学生身份认同深受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尤其受到功利主义和精英主义两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是西方后现代理论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重新思考了西方的思想传统,并把自己的哲学思维用“后现代”命名。利奥塔的后现代哲学思维表现出对统合现代主义基础的“宏大叙事”的强烈怀疑,反对认识论上的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倡导异质多元的语言游戏规则。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思想体系,提醒人们应高度重视因现代理性的泛滥而被长期遮蔽了的差异性及其方法论意义,以规避对普遍价值和标准的不合理应用。运用这一思维来审视学生身份认同,不难发现:学生身份认同基于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具有中心主义性质的“宏大叙事”,其价值取向也体现出“宏大叙事”特征。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精英主义价值取向两个“宏大叙事”影响下,学生身份认同体现出“功利—工具人”特征和“精英—完人”特征。从外在他者角度而言,具体表现:国家层面,学生是国家未来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层面,学生是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服务者;教师层面,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家长层面,学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者和阶级晋升的改变者。从学生自我角度而言,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与学校关系中,学生是学校代言人;在学生自我与教师关系中,学生是教师权威的服从者;在学生自我与家长关系中,学生是家长学习的替代者和未来希望者;在学生自我与同辈群体中,学生是“好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学生。可见,国家、学校、社会、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在认同学生身份时都基于同一个标准展开,这个标准就是精英完人。追其根本原因,是现代主义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理性主义等“宏大叙事”导致的学校教育中“人”的物化。运用利奥塔的后现代哲学思维分析学生身份认同,学生身份认同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身份认同的价值取向过于追求“精英—功利”化、具体内涵体现出“单一—片面”化、参考标准表现出“固定—统一”化。根据利奥塔后现代哲学思维,需要对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上的学生身份认同进行去现代性的重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身份认同重构应推崇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协商性;学生身份认同重构应彰显具体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学生身份认同重构应凸出参考标准的动态性和异质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5)
杜艳飞[8](2019)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与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下半叶,在自然科学和近代哲学各自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背景下,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在德国兴起,并同时形成了两个互相对立的发展的道路,即冯特开创的科学主义道路和布伦塔诺开创的人文科学道路。当我们把这两条思想道路放到它们的“长期的过去”分别考察它们各自的本质时发现,它们虽然各自都称自己的科学,但是二者对科学心理学的内涵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并反映出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本文研究工作的主题和目的,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西方哲学史和心理学史为背景,通过系统地追问和澄清心理学作为科学观念的内涵,阐明心理学追求实现为科学的努力,是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转换的动力之一,进而推进对心理学本身和对现代哲学的理解。具体而言,本论文分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对上述内容加以研究:第一部分参照相对而言比较流行且公认更有影响力的科学史着作,概述自然科学自古代以来发展的历史,并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至19世纪下半叶影响现代人世界观的以下两方面的效应:其一是认识论方面的,即在没有批判地理解自然科学的实质的前提下,将自然科学的科学性笼统地泛化为普遍的科学观,似乎对任何领域而言,都只有通过“(自然)科学”才能达到真理,由此为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其二是本体论方面的,即自然科学作为对象化思维以其特有的成就,在二元论思维方式中强化了前述首先确认对象存在的传统信念。第二部分具体考察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在19世纪下半叶的兴起,并结合对近代哲学二元论世界观及其思维方式之本质的考察来阐明,尤其是对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而言,直接地把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是行不通的,而只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在具体内容上,分别考察冯特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并由此一方面揭示,由冯特开创的关于心理学的科学主义传统,原来是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伪形式,另一方面阐明,正是在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意向性”概念中,不仅蕴含了关于心理学的真理性的内涵和形式,而且指向了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为类似胡塞尔和卡西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叁部分考察胡塞尔的现象学关于科学心理学的内涵的理解,阐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实现之间的亲密关系,进一步揭示出心理学追求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现象学思想形成的基本动力。第四部分以心理学为立足点,考察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及其蕴含的关于科学心理学的含义的理解,并揭示出卡西尔与布伦塔诺、胡塞尔在关于意识和心理学理解上的一致性,从而成为现象学心理学作为合乎逻辑的科学心理学的思想印证。第五部分是论文主题的收拢和升华,通过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进一步澄清,以及对现代哲学及其思维方式的特征的总结与分析,阐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及其自我实现的追求,乃是引导人类哲学思维从其近代形式及其思维方式向其现代形式及其思维方式转换的思想史动力之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9](2019)在《《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1.统一收稿人。收稿人负责覆盖稿件作者姓名,并将覆盖了作者姓名的稿件打印交给编辑部。2.由编辑部根据稿件内容聘请国内外该问题研究着名专家对匿名稿件进行评审,并将通过审阅的稿件匿名提交编辑部。3.编辑部对是否录用此稿件进行投票表决,少数服从(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炽平,杨桂森[10](2019)在《主观和客观的本位与现代哲学的价值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以"存在"为至思取向,以主观和客观为本位来建构人与世界的关系。随着主体哲学和价值哲学的兴起,颠覆了传统哲学采用主客观本位对世界的提问方式,而是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传统本位的属地,在绝对与相对的新关系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新领域,表明主体在各种不同的关系系统中进行合作,以及在矛盾相互交合中不断寻找新的结构,由此探询现代哲学的价值转向。主、客体化的结果是建构一个文化的世界,在客体化中寻找主体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原初本位的实在;绝对与相对更注重主体的态度和关系视角的研究,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现代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统一收稿人。收稿人负责覆盖稿件作者姓名,并将覆盖了作者姓名的稿件打印交给编辑部。2.由编辑部根据稿件内容聘请国内外该问题研究着名专家对匿名稿件进行评审,并将通过审阅的稿件匿名提交编辑部。3.编辑部对是否录用此稿件进行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意见相持不下时,主编有最终裁决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禹.后现代哲学视阙下对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启示[J].艺术研究.2019
[2]..《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J].现代哲学.2019
[3].李弦,王让新.现代哲学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J].广西社会科学.2019
[4].宋美华.本质主义,还是非本质主义?——翻译研究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哲学意义观的思考[J].上海翻译.2019
[5].彭志斌.体认语言学的后现代哲学渊源再探[J].外国语文.2019
[6]..《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J].现代哲学.2019
[7].李金淑.学生身份认同的批判与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9
[8].杜艳飞.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与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D].吉林大学.2019
[9]..《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J].现代哲学.2019
[10].李炽平,杨桂森.主观和客观的本位与现代哲学的价值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