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接枝,纳米,表面,锚固,形貌,离子交换,丙烯酸。
光接枝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暄,白迎坤,荆燕妮,王洪波,陈兵[1](2007)在《纳米SiO_2锚固光敏基团引发MMA光接枝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米SiO2进行了锚固光引发剂的表面修饰,进而引发甲基丙烯酸甲脂(MMA)光接枝聚合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纳米SiO2粒子首先用氯化亚砜进行表面氯化,再与光引发剂2-羟基-4-(2-羟基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反应从而锚固上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MMA在经过修饰过的纳米SiO2表面上进行表面光接枝聚合.采用IR、TGA和TEM等方法表征了接枝前后纳米粒子的变化,证明了表面接枝物的存在,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对接枝过程的影响比较显着.TGA结果显示未搅拌聚合时接枝率只能达到比较小的程度,而在搅拌条件下180min内MMA的接枝率可达到110%.(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刘晓暄,杨伟胜,白迎坤,郭沛霏,吴博[2](2007)在《纳米SiO_2锚固光敏基团引发MMA光接枝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纳米 SiO2进行了锚固光引发剂的表面修饰,进而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光接枝聚合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纳米 SiO2粒子首先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进行表面处理,再与光引发剂2-羟基4-(2-羟基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白迎坤[3](2007)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锚固光引发剂及其引发乙烯基单体光接枝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纳米SiO_2粒子表面锚固光敏剂制备引发剂粒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乙烯基单体的接枝聚合反应,并通过FTIR、TGA/TA、SEM和TEM对接枝前后纳米粒子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表征。分别用甲苯-2,4-异氰酸脂(TDI)和氯化亚砜对纳米SiO_2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在纳米SiO_2粒子表面成功地锚固了具有光敏性的引发剂Irgacure2959。FTIR、SEM、TGA和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了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剂的存在。SEM形貌分析表明氯化亚砜作为表面修饰剂时对粒子表面形貌改变较小;TDI作为表面修饰剂时粒子表面形貌改变较为明显,呈现出胶状。TGA结果表明氯化亚砜作为表面修饰剂时粒子表面锚固引发剂的含量是47 mg/g,TDI作为表面修饰剂时粒子表面引发剂含量是37 mg/g。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两种纳米粒子引发剂都有吸收紫外光的功能。以两种引发剂粒子Silica-Cl-2959和Silica-TDI-2959作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单体MMA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并比较了两种引发剂粒子的引发能力。研究发现,光照3 h后Silica-TDI-2959的接枝率可以达到300%左右,得到了表面高接枝密度的聚合物包覆纳米粒子。TGA结果证明接枝后PMMA聚合物链的热稳定性提高,SEM和TEM结果证明了接枝聚合物后粒子仍具有纳米尺寸,粒径有所增大。以Silica-TDI-2959作为光引发粒子,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成功地实现了在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光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了PAA和PAM接枝聚合物。PAA的接枝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增大,60 min内可以达到200%左右;而PAM的接枝率增长幅度不大,维持在40%左右。TGA和FTIR结果证明了接枝物的存在,SEM图片显示接枝PAA后纳米粒子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分散粒子变为不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PAM接枝后的纳米粒子仍处于粒子状态,但粒径增大,彼此相连并堆积在一起。(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7-05-01)
杨彪,张贺[4](2007)在《光接枝聚合制备双极膜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BP)为主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为交联剂,在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表面,通过光接枝聚合得到聚丙烯酸型阳离子交换层,形成单片型双极膜结构.考察了光照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浓度等对光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不加交联剂时,单纯以BP为引发剂,接枝程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接枝程度低;交联剂的加入可明显的提高接枝程度,在反应时间为60s左右,接枝程度最大;NPGDA做交联剂时,接枝程度高于二乙烯基苯;以2,4,6-叁甲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共引发剂,NPGDA用量为单体量的2.5%时,接枝程度最高,为30.1%.采用均聚型引发剂与接枝型引发剂(BP)复配,可提高接枝程度,但在浓度相同时接枝程度最低.(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彭影[5](2006)在《功能型单体丙烯酸锂在材料表面的结晶和光接枝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从单体结晶和表面光接枝聚合两个方面研究了功能型单体丙烯酸锂(LiAA)在表面图案化领域的应用:一方面采用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璃和聚酯薄膜(PET)为基材,探讨了单体丙烯酸锂通过锂键作用形成图案化表面的规律,并初步研究了丙烯酸锂的晶相聚合,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晶体光聚合可实现大分子的图案化。另一方面,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分别以甲醇、甲醇/水混合物为溶剂,采用二步法沉淀接枝,研究了室温下LiAA在流延聚丙烯(CPP)膜表面的光接枝聚合规律,重点研究了锂键在接枝物成长过程中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PAALi的光降解。 通过全反射红外光谱证实了锂键的存在;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结晶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锂键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单体的晶体生长形貌在醇中显示为六角形,在水中低浓度时为六角形、高浓度时呈沟壑状;溶剂的浓度和基材的性质都会影响结晶形貌,在PET膜表面,随着低浓度LiAA水溶液中溶剂的挥发,可得到较为完善的晶型;压力和温度不会影响结晶形貌只会影响晶体聚集形态的大小。 采用8w低压汞灯,在20℃,氮气气氛中进行了LiAA的晶相聚(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6-06-01)
杨彪,杨万泰[6](2004)在《SEM研究PET核孔膜的光接枝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ET核孔膜为基材 ,二苯甲酮为引发剂 ,采用光接枝方法实现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核孔膜上的接枝 ,用扫描电镜 (SEM)直接观察了接枝前后膜的表面形貌 ,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接枝位置和接枝效果的影响 .发现膜材料本身特性和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位置和接枝效果有较大影响 .通过光接枝能够实现膜孔的封盖、缩小、填堵等不同的效果 .采用正侧涂布法反应 ,标准直孔 ,特别是小孔径膜 (0 4 μm) ,不利于孔内的接枝 ,接枝主要在膜的表面 ,从而产生孔封盖效应 .双锥形的非标准直孔 ,由于孔壁的受光性好 ,容易发生孔壁上的接枝从而被填充 .大孔径的膜 (5 μm) ,需要加入交联剂才能在孔壁上形成厚的接枝层 .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方法 背侧吸附法 ,反应液依靠毛细作用由膜的底部吸入膜孔 ,膜的向光侧表面不存在反应液 ,接枝只发生在膜孔内 ,从而得到很好的填孔效果 .(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韦亚兵,冯震国,王海波[7](1995)在《预光照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的无光引发剂气相光接枝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的非极性表面光接枝改性,以赋予其在面一定的极性,改善表面的亲水性。采用预光照、不加光引发剂,用紫外光直接引发PTFE薄膜表面的丙烯酸接枝。改性后薄膜表面的水接触角由98°降至65°,染色程度明显提高。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结果的影响,并通过ESCA等分析手段,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预先照可活化PTFE膜表面,使聚四氟乙烯的C-F键断裂产生自由基。光引发剂二苯甲酮不能引发PTFE膜,而能引发丙烯酸,便之一生均聚物,不加二苯甲酮可减小接枝阻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1995年06期)
李洙天[8](1990)在《在聚乙烯薄膜表面丙烯酸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二苯基甲酮(BP)为光敏剂,在聚乙烯薄膜表面进行丙烯酸的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观察到:反应速率与光敏剂二苯基甲酮的浓度成正比;反应活化能为4.18kJ/mol,温度对光接枝反应影响不大;光接枝率随着聚乙烯上氢的活性和聚乙烯结构无序度的增加而增加:关键词:光敏剂;二苯基甲酮;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丙烯酸(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光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纳米 SiO2进行了锚固光引发剂的表面修饰,进而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光接枝聚合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纳米 SiO2粒子首先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进行表面处理,再与光引发剂2-羟基4-(2-羟基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接枝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暄,白迎坤,荆燕妮,王洪波,陈兵.纳米SiO_2锚固光敏基团引发MMA光接枝聚合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7
[2].刘晓暄,杨伟胜,白迎坤,郭沛霏,吴博.纳米SiO_2锚固光敏基团引发MMA光接枝聚合研究[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
[3].白迎坤.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锚固光引发剂及其引发乙烯基单体光接枝聚合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
[4].杨彪,张贺.光接枝聚合制备双极膜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彭影.功能型单体丙烯酸锂在材料表面的结晶和光接枝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6].杨彪,杨万泰.SEM研究PET核孔膜的光接枝聚合[J].高分子学报.2004
[7].韦亚兵,冯震国,王海波.预光照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的无光引发剂气相光接枝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
[8].李洙天.在聚乙烯薄膜表面丙烯酸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