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提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实践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很难培养出管理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无法满足国内外企业对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学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图6中提取不同边缘净距下围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所在的深度。图8是不同边缘净距下围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深度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基坑与斜拱桩基承台边缘净距L的增加,围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所在的深度hL逐渐增大;当边缘净距L达到25 m时,围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的深度hL基本保持不变,大致为基坑开挖面以下16.5 m左右,此时hL/H=0.825。对图8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发现,围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深度hL与边缘净距L之间的关系式如(1)所示: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管理学课程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涉及面广,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内容,还涉及资产计划、资源配置等方面。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管理问题,是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奠定理论基础。
全国192家医疗机构在2016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共收治26 011例创伤性颅内损伤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8 848例(占72.4%),平均年龄(42.0±13.7)岁;女性7 163例(占27.5%),平均年龄(44.6±13.1)岁。患者年龄以31~50岁者居多,占总数的57.0%;其次是51~60岁者,占23.7%。
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学课程基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32-48个学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通常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课堂人数基本在一百人左右,教师较难把控课堂秩序。各大院校普遍选取名校名师出版的教材,教材较为单一。
有许多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所学专业非经管类,对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比较薄弱,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严格按照既定教材的内容一一进行讲解,授课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稍显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
管理学课程具有基础课程的特点,有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传授基本的管理理论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管理技能的掌握,仅采取大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的要求的。
二、管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有部分课程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考核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问题,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管理基础和环境以及管理的具体职能。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有70%以上的课时侧重于理论知识部分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岗位的快速适应能力较差,最终导致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教学形式单一
理论教学方面,要明确讲授的重难点内容,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授内容。
案例教学方面,在甄选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的合适案例的基础上,在课前做好案例的背景资料收集工作,并拟定好案例教学方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将讨论向深层次引入;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教学效果,并整理出改进方案。
(三)考核方式不灵活
2.运用精细管理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新一代智慧城市技术广泛应用,使城市拥有“大脑”,实现更实时的感知、更宽带的互联、更智慧的分析,从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要发挥智慧城市在带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优势,发挥其在人口、空间、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组合效应,破解新时期城市发展难题,营造出绿色、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使现代化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根本需求。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动员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包容发展、和谐发展。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后常规护理措施:抬高床头,卧三马气垫床,垫软枕,翻身拍背1/2h。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包括加强护士对压疮知识学习,病因预防,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弹性排班及护理模式,头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等。
管理学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整的教学模块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内容设置。在课前准备模块中,需督促学生参与知识点的预习、相关材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以此锻炼学生的管理意识。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管理学课程的关联教学,既要保证相关知识的同步性,也要保证课堂讨论中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在课后教学模块中,可以采取主题竞赛或项目演练的方式,将课堂所授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既巩固基础理论,又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有失时效性
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以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日常出勤、课堂表现、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期末笔试通过学生对客观题、简答题及案例分析题解答的得分情况来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创新性,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
三、国际化视野下管理学课程优化实践
(一)教学模块合理化
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容易使学生考前进行临时突击,将可能的考点机械性地进行记忆,待考试结束后很快将相关的知识遗忘,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精髓,缺乏利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管理学教材所体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后对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总结,包括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职能的相关研究,容易呈现出理论与时代相脱节的问题。从教学案例的选择来说,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虽是国内外企业的典型事件,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但从时效性上来说,基本不是最新的热门事件,没有与时俱进。
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当前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还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师通常将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行梳理,系统地总结需要讲授的基本理论及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机会。
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总体而言缺乏在相关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注书本中相关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而不能深入地将理论与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仅仅机械性地记忆相关知识点,没有能够做到灵活应用。
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分站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走访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搭建学生与宿管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深入宿舍,服务学生,化解矛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有困难找党员”的局面,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逐步形成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积极开展“读好书、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辐射作用;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带动整体公寓文明建设。
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或短期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流程。教师需与学生共同做好调研计划,并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保证学生及时改进不足。
(三)考核方式多维化
为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借鉴国外高校课程考核的经验,采用多维度、多指标的评分标准。具体来说,除期末考试成绩以外,还可以增加小组案例展示、项目答辩、课程论文等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此外,也可以将期末考试分解为多阶段的平时检测,根据授课过程中的不同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验,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其边学习、边消化、边应用,灵活掌握相关知识,以真正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源综合化
在管理学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和创新的思想,对内容的结构体系进行整合,采取“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正文——案例分析——复习与思考”的模式,既要延续传统管理学教材中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理论,还要充分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补充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教材要注重新材料和新案例的选择,特别是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跨学科的关联问题。此外,课程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案例库建设并适时进行更新,重点对最新发生的管理事件进行分析和引入,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语言国际化
采用全英文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的讲解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学课程可以引入全英文教学模式,将中西方思想、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提前做准备。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进行比较,推动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蒋晓薇.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8(12):202-203.
[2]刘莉.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0):274-275.
[3]李妮.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的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2018(8):21-22.
[4]宋丹霞,王满四.中美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比较及启示——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7(3):53-59.
[5]韩智慧.管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114-115.
ResearchontheTeachingandPracticeofManagementCourses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nationalization
WU Xin-xing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350202, China)
Abstract: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and a foundation course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uch as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single teaching form, and then propo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related issues.
Keywords:international vision;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9-0186-03
[收稿日期]2019-03-25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国际化视野下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JB13359S)。
[作者简介]吴新星,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管理学研究。
标签:管理学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理论论文; 案例论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论文; 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 国际化视野下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JB13359S)论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