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肝疫苗,疫苗,免疫,乙肝,乙型肝炎,树突,成本。
乙肝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李虹娟,杨海清,满宝华,李亚山,李德璇[1](2019)在《DC细胞功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C细胞功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收的实施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后免疫无/弱应答者50例,其中将抗-HBs S/C值<10 mIU/mL者按照2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抗-HBs仍为无/弱免疫应答标准者共有30例,记为实验组;另选取实施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的50例免疫中/强应答者记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DC细胞表面标志及吞噬功能;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血清IL-12、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DC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吞噬功能检测结果中,CD1a、HLA-DR、CD80、CD83、CD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IL-1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再次接种仍无/弱应答者DC细胞表面标志物水平表达偏低,吞噬功能较弱,接种后血清IL-12、TNF-α水平也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智明[2](2019)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运用乙肝疫苗和球蛋白控制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登记的乙肝检测阳性孕妇114例,按照阻断感染方法差异分组为A组、B组、C组每组38例。A组采用乙肝疫苗,B组采用免疫球蛋白,C组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分析叁组宫内感染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显着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联合控制治疗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黄茂娟,庄伟煌[3](2019)在《淋巴瘤患者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HBsAb阳转率,评价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确认乙肝5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全阴性的淋巴瘤患者236人,于化疗前1-2周开始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完成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检测HBsAb水平,比较HBsAb+和HBsAb-者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淋巴瘤患者总HBsAb阳转率为75%,高剂量(20μg)组HBsAb阳转率为81.4%,明显高于低剂量(10μg)组的68.6%(χ2=5.09,P <0.05)。HBsAb阳转率在年轻患者、女性患者、B细胞型(除外DLBCL亚型)、分期早、未使用激素、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中均较高(P <0.05),而在有无全身症状、是否应用来那度胺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种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淋巴瘤患者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可以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烈雨,洪宝林,吕敏,郭艺玮,王溪[4](2019)在《北京市1992—2013年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对急性乙肝成本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北京市1992—2013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指标与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之间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为成本指标,对急性乙肝发病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以及边际效果分析。结果 1992—2013年间北京市乙肝疫苗接种的总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占比上升;随着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的增长,急性乙肝发病率先增长后下降,由1992年的3.58/10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34/10万人;多期间增量成本效果比方面,1999—2005年这一期间的增量成本效果比较好。结论乙肝疫苗成本变化符合实际发展规律;急性乙肝发病率的变化可能与流动人口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增加、传染病报告规定变化、乙肝诊断标准变化以及机构投入优化有关;急性乙肝的发病率随成本投入的增加而下降,但是最优组合尚未出现,可进行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跟踪评估并结合实际调整防控策略。(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周翠云,宋丽红,孙丽莹,刘颖,宋伟[5](2019)在《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移植围手术期患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一外科组接受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于国际医疗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的219例患儿,按照术后0、1、2、6个月共4针次为1个疗程的免疫方案,每次上臂叁角肌注射乙肝疫苗20μg,初次接种2~3针次后,随术后来院复查时进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滴度检测,观察术后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免疫应答效果(抗-HBs滴度≥100 IU/L为应答成功,<100 IU/L为应答不成功)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19例肝移植术后患儿中,完成4针次第1个疗程后,155例(70. 78%)应答成功,64例(29. 22%)应答不成功。术后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的免疫影响因素与性别、疾病类型、术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无关,与年龄、户籍所在地、术前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滴度高低有关(以100 IU/L为标准),其平均年龄2岁的患儿比1岁的患儿术后第1个疗程预防接种后更易实现应答成功;术后京籍患儿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的免疫应答率(90. 90%)远高于非京籍患儿免疫应答率(67. 20%);术前注射过乙肝疫苗且乙肝抗-HBs滴度≥100 IU/L的患儿,其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的免疫应答率较高(84. 42%),术前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的免疫应答率较低(62. 50%)。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实现免疫应答,因个体差异不同,其产生抗体时间及应答滴度而不会相同,术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抗-HBs滴度≥100 IU/L的患儿其术后接种更易免疫应答成功,增加接种频次能有效提高乙肝接种成功率,适宜在肝移植术后患儿中推广应用,可作为一种预防移植术后患儿不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王小康,王珂[6](2019)在《康泰生物:10亿剂乙肝疫苗为3亿人筑健康屏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疫苗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牵涉到几代人的幸福。我想要让中国百姓能够用得上技术先进、价格低廉的疫苗。”近日,康泰生物董事长杜伟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二十多年深耕疫苗行业的初心。10月29日,作为A股疫苗龙头企业之一的康泰生物披露叁(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11-08)
陈文敏[7](2019)在《乙肝疫苗接种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对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定100例接种乙肝病毒的儿童,选择时间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对所有儿童均予以乙肝疫苗接种,对其1个月后的免疫应答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之中,存在有高免疫应答,存在有低免疫应答,存在无免疫应答例数分别:52例儿童、35例儿童、13例儿童;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变化,其免疫应答有效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低于3岁的儿童免疫应答有效率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降低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发生率,但是,其疫苗应答效果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免疫有效率降低,因此,为了有效增强疫苗的保护效果,尽早给予儿童接种疫苗。(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4期)
杨锟,方大春,秦其荣,江良梁,范引光[8](2019)在《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及疫苗接种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及疫苗接种情况,为下一阶段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重点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马鞍山市10个调查点按照城乡分层选取1 880名年龄20~59岁常住人口,问卷调查乙肝相关知识问题及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pi Data 3.1和SPSS 16.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调查对象11项问题正确应答率为60.90%,年龄(χ2=104.266,P<0.001)、地区(χ2=70.512,P<0.001)、职业(χ2=233.489,P<0.001)、文化程度(χ2=315.511,P<0.001)和乙肝疫苗接种史(χ2=104.054,P<0.001)是乙肝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5.74%,不同年龄组(χ2=240.734,P<0.001)、职业(χ2=156.282,P<0.001)、家庭年收入(χ2=6.692,P=0.035)、文化程度者(χ2=206.945,P<0.001)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的乙肝相关知识知晓者其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不知晓者(χ2=102.778,P<0.001)。结论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虽达到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要求,但在不同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在农民、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者等重点人群中开展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许晓绚,郑欣,熊文,刘衡,邬林枫[9](2019)在《乙肝疫苗免疫HBsAg阴性献血者的血液传播HBV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的HBsAg阴性献血者(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HBsAg-/HBV DNA+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该献血者群体的血液传播HBV风险。方法 2016—2018年收集80 879例1992年之后出生(包括1992年)献血者,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出现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回访复查HBsAg与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HBV病毒定量,并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抗-HBs、抗-HBc。统计分析1992年之前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阳性率。结果 80 879例1992年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HBsAg-/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是0.24%(192/80 879)、0.05%(44/80 879),显着低于1992年之前出生的献血者群体(P<0.05)。44例HBsAg-/HBV DNA+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献血者血浆HBV病毒载量范围在(<10—204.4) IU/mL(中位数64.9 IU/mL),有61.36%(27/44)献血者为抗-HBc阳性。4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4例(31.82%)成功回访复查1—2次,追踪时长为2—8个月,该14例回访献血者复查HBsAg均仍为阴性,可判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14例回访献血者,有7.14%(1/14)出现抗-HBs阴转阳,有7.14%(1/14)出现抗-HBc阴转阳,有28.57%(4/14)出现HBV DNA阳性转阴性,71.43%(10/14)献血者仍为HBsAg-/HBV DNA+感染状态,处于OBI感染预后。结论曾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sAg-/HBV DNA+率显着更低,经输血传播OBI的残余风险将会更低;我国自1992年将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策略,直接有效地控制乙肝在新生儿与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对我国长远防控乙肝病毒传播的起到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朱薇竹[10](2019)在《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新生儿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浙四医院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新生儿650例,接种649例,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85%,及时率为99.35%。结论浙四医院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及时率均达标,然而其接种工作体系管理仍需完善。(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乙肝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运用乙肝疫苗和球蛋白控制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登记的乙肝检测阳性孕妇114例,按照阻断感染方法差异分组为A组、B组、C组每组38例。A组采用乙肝疫苗,B组采用免疫球蛋白,C组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分析叁组宫内感染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显着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联合控制治疗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李虹娟,杨海清,满宝华,李亚山,李德璇.DC细胞功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2].刘智明.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对策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黄茂娟,庄伟煌.淋巴瘤患者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4].黄烈雨,洪宝林,吕敏,郭艺玮,王溪.北京市1992—2013年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对急性乙肝成本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5].周翠云,宋丽红,孙丽莹,刘颖,宋伟.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6].王小康,王珂.康泰生物:10亿剂乙肝疫苗为3亿人筑健康屏障[N].证券日报.2019
[7].陈文敏.乙肝疫苗接种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8].杨锟,方大春,秦其荣,江良梁,范引光.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及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9
[9].许晓绚,郑欣,熊文,刘衡,邬林枫.乙肝疫苗免疫HBsAg阴性献血者的血液传播HBV风险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9
[10].朱薇竹.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调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