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类化合物论文_叶国华,薛俊娟,蓝林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苷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糖苷,活性,黄芪,黄酮,甲醛,类化合物,墨旱莲。

糖苷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叶国华,薛俊娟,蓝林欣[1](2019)在《墨旱莲中1个新的豆甾醇糖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鳢肠Eclipta prostrata干燥地上部分(墨旱莲)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凝胶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1H-NMR、13C-NMR、DEPT、HSQC、1H-1H COSY、HMBC和ROESY)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外酶活实验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墨旱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β-羟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α-羟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7α-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23-二羟基-30-去甲齐墩果-12,20(29)-二烯-28-酸(4)、山茶酮二醇(5)、刺囊酸-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墨旱莲皂苷I(7)和墨旱莲皂苷IV(8)。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1.7±4.2)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豆甾醇类型葡萄糖苷,命名为墨旱莲皂苷XIV;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0期)

王聪,刘春娟,雷福厚,谭学才,李小燕[2](2018)在《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1个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sp.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D(1)、BE-31405(2)和sordaricin(3)。化合物1和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24期)

赵千婧,程瑶,王佳,孙新晓,申晓林[3](2018)在《糖基转移酶合成相关糖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天然产物是中药中的活性成份,拥有良好的药理活性。通过糖基化反应后形成的糖苷类化合物可以提高天然产物的稳定性、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糖苷类化合物一般通过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的方式获得,近年来利用糖基转移酶合成糖苷类化合物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糖基转移酶是通过天然产物合成糖苷类化合物的关键酶,作为一类庞大的基因家族酶,通常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本文将阐述利用糖基转移酶合成糖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为糖基转移酶合成糖苷类化合物工业化提供参考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成梦琳,张艳艳,赵大球,陶俊[4](2018)在《芍药黄色花瓣中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3个托桂型芍药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鉴定黄色内瓣中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组成,并对其峰面积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种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山奈酚-3,7-O-二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7-O-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酯、槲皮素-3-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酯、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其中,10种成分在3个品种中均被检测出,只有槲皮素-3-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在‘向阳奇花’中未检测到,除了山奈酚-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以外,其他成分的峰面积在3个品种黄色内瓣中的差异性较大。本研究为托桂型芍药品种中黄色内瓣的形成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8期)

周丽,谷彦朝,冯默,程远欣,杨清山[5](2018)在《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塑料制品如丁基橡胶、硅橡胶及聚四氟乙烯材料等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测定,并模拟生产过程,考察了不同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丁基橡胶中PAEs含量较高,在100~4 500 mg/kg,硅橡胶次之,在3~55 mg/kg,而聚四氟乙烯含量最少,在1~4.5 mg/kg。模拟生产过程,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温度越高PAEs溶出越快,并且PAEs在橡胶内部存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的现象。该研究为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薛向南,曾晓萍,童洋,韦可心,梁光义[6](2018)在《一类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芦丁为原料合成了5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并经ESI-MS、1HNMR及13CNMR确证其结构。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测试了所合成的目标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发现该类化合物中3位和5位羟基上取代烷基的链长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有一定影响,其中前4个化合物在检测浓度为1×10-4mol/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9.00±2.58)%、(33.53±4.92)%、(36.51±5.32)%、(37.34±3.54)%,而当3,5,3',4'位羟基全部烷基化后,所得另一个衍生物的活性消失。这将为该类化合物在降糖活性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05期)

刘婷[7](2018)在《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黄酮4'位糖苷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黄芪是黄芪属植物的干燥块根,是传统中药中的一类滋补类药物,它的药用功效主要是通过黄芪皂苷表现出来的。有关其药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表明,黄芪皂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但它在自然界中含量很低以致于限制了对它的深入研究,并且,也没有关于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报导。在这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基操作达到对环黄芪醇上羟基的活性区分以及选择性保护,利用Au(I)促进下的俞氏糖苷化完成了25-O;3-O;3,6-O和3,25-O糖苷键的高效构建,首次合成了黄芪甲苷、异黄芪甲苷等四个黄芪皂苷类化合物。二、黄酮4’位糖苷化的研究黄酮苷是很多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降压、降血脂、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活力、泻下、解痉及抗变态等药理活性。同时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比较小,具有很高的药物研究价值,然而研究表明由于黄酮4’位活性很低导致4’-O糖苷键特别难构建,因此在这里我们想探究一下黄酮4’位羟基的糖苷化,同时解决黄酮4’-O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难题。(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娟,刘丽,Pedro,Laborda,Josef,Voglmeir[8](2017)在《全酶法合成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物信息传递分子,细胞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唾液酸化修饰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化学-酶法合成法以及天然产物提取法等。使用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法产物收率效益较低并且会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本论文旨在完善全酶法合成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的途径。在全酶法合成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的通路中,有关N-乙酰葡萄糖胺的N-乙酰基转移反应的研究报道很少,由于该过程需利用羟基作为保护基团且反应所需条件极为苛刻,一直以来都是相关研究的难点。本论文以本实验室从Cyclobacteriummarinum中发现并克隆表达得到的CmCBDA脱乙酰基酶为关键工具酶,完成了葡萄糖胺和N-乙酰葡萄糖胺在37℃无保护基团的条件下的N-乙酰化和N-转乙酰化反应。实验首次以N-乙酰葡萄糖胺和有机酸为底物,一锅法催化合成了X-gal-N-乙酰神经氨酸、X-gal-N-丙酰神经氨酸和X-gal-N-羟乙酰神经氨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该全酶法合成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途径具有转化率高、提取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8)

梁娟[9](2017)在《新型氧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糖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结构多样,活性优异,而且临床上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显着功效,研究并合成新型氧糖苷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糖苷化反应条件,以较好的收率合成酚糖苷。选择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基供体2,3,4,6-四乙酰-α-D溴代糖。2,3,4-叁甲氧基苯甲醛为初始原料,在AlCl3选择性催化下得到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之后与对甲氧基苯乙酮、对硝基苯乙酮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共得到叁个糖基受体。探索和优化了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的糖苷化反应条件,最后在丙酮作溶剂、TBAB作相转移催化剂、无水K2CO3作缚酸剂的体系中以较高收率得到了3,4-二甲氧基苯甲醛2-O-β-D-乙酰基葡萄糖苷,查尔酮在此条件下也得到了预期产物;3,4-二甲氧基苯甲醛2-O-β-D-乙酰基葡萄糖苷的最佳还原体系是甲醇/无水K2CO3。合成了五个新化合物。为探索叁氟甲磺酸盐的催化活性差异及探索Mukaiyama反应在合成新型氧糖苷方面的应用。以简单易得的铁、铝、铋、硫酸铜为原料,分别与叁氟甲磺酸反应制得了四种叁氟甲磺酸盐催化剂。从苯乙酮、对硝基苯乙酮出发,与TBSOTf以较高收率得到了苯乙酮烯醇硅醚和对硝基苯乙酮烯醇硅醚。设置实验比较了在四种叁氟甲磺酸盐催化下,烯醇硅醚与2,3,4-叁甲氧基苯甲醛、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的Mukaiyama反应情况。此过程共合成了叁个新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对硝基苯乙酮烯醇硅醚的反应活性优于苯乙酮烯醇硅醚;2,3,4-叁甲氧基苯甲醛的反应活性优于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活性最强的是Bi(OTf)3。鉴于文献报道烯醇硅醚类产物和氧糖苷的合成研究少,Mukaiyama反应在合成新型氧糖苷方面的应用也未见报道,我们继续探索了Bi(OTf)3催化下烯醇硅醚原料与乙酰氧糖苷的Mukaiyama反应情况,最后以43%的收率成功合成了新型氧糖苷。本文共合成了九个新化合物,结构经质谱、红外、氢谱、碳谱证实。(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7-05-26)

田诗德[10](2017)在《二氢卟吩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技术。它以组织选择性好、毒副作用低、治疗可控、治疗周期短等优势逐渐在癌症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光、氧气被称为叁大要素。目前研究最多的第叁代光敏剂多为第二代光敏剂的结构衍生物,通过化学方式引入特殊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在药物的输送和肿瘤靶向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分子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特异性受体识别能力,利用糖分子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以及其它的生物特性,将糖作为一种靶向以及协助运输的配体引入光敏剂中,这已经逐渐成为光敏剂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课题以内陆湖生螺旋藻中提取的二氢卟吩(ChengHai Chlorin,CHC)作为先导化合物,采用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为修饰基团,在CHC-131位和152位羧基上以酰胺的形式合成了八种卟吩糖苷类化合物,并通过1H-NMR、MS等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本文在化合物合成的基础上设计了二十种卟吩糖苷类化合物作为配体,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探讨分子结构对肿瘤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半乳凝素(Galetin-1)结合的影响,以筛选出具有开发潜质的新型光敏剂。选择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半乳凝素(Galetin-1)作为靶蛋白,使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 2.5的Flexible Docking模块进行柔性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表明,所合成八种糖苷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结合能力,八种化合物的RMSD值分别位1.94、2.94、2.20、2.25、0.87、0.80、1.26和1.25。化合物F16和F19对半乳凝素-1的结合能力优于合成化合物,其RMSD值为0.56和0.46。(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糖苷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sp.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D(1)、BE-31405(2)和sordaricin(3)。化合物1和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苷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叶国华,薛俊娟,蓝林欣.墨旱莲中1个新的豆甾醇糖苷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9

[2].王聪,刘春娟,雷福厚,谭学才,李小燕.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H1中1个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8

[3].赵千婧,程瑶,王佳,孙新晓,申晓林.糖基转移酶合成相关糖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成梦琳,张艳艳,赵大球,陶俊.芍药黄色花瓣中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组成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

[5].周丽,谷彦朝,冯默,程远欣,杨清山.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迁移研究[J].食品工业.2018

[6].薛向南,曾晓萍,童洋,韦可心,梁光义.一类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8

[7].刘婷.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黄酮4'位糖苷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8].郭娟,刘丽,Pedro,Laborda,Josef,Voglmeir.全酶法合成唾液酸糖苷类化合物的途径[C].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9].梁娟.新型氧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

[10].田诗德.二氢卟吩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对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竹子定向液化转化得到甲基糖苷类化绿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化合物的主...西藏胡黄连中的苯乙醇糖苷类化合物芸香科植物中柠檬苦素糖苷类化合物烟草中5种糖苷类化合物的液相色...大黄属植物酰基糖苷类化合物结...

标签:;  ;  ;  ;  ;  ;  ;  

糖苷类化合物论文_叶国华,薛俊娟,蓝林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