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稳定卫星论文_丁璐,童晓冲,秦志远,赖广陵

导读:本文包含了三轴稳定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姿态,地标,轨道,角动量,动量,谐振。

三轴稳定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丁璐,童晓冲,秦志远,赖广陵[1](2018)在《叁轴稳定型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指向确定的地标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轨道遥感卫星与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因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会使得其对地指向发生几何偏差,从而在地面上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修正。本文围绕叁轴稳定型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拍摄地球圆盘时的指向确定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地标匹配的指向计算方法,其中重点解决了作为基准参考的地标数据生成方法、稳健的图像与地标匹配方法,以及基于误差剔除的指向偏差计算方法等。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静止轨道遥感图像指向偏差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技术已经在我国相关卫星数据的在线处理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闵溢龙,王淦泉[2](2018)在《叁轴稳定卫星扫描镜伺服系统的谐振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叁轴稳定卫星中的扫描镜伺服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机械谐振现象,采用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加速度观测器的方法抑制此类机械谐振.首先针对大惯量扫描镜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建立研究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和仿真分析谐振产生的原因及谐振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加速度观测器方法,将观测出的加速度反馈到伺服系统电流环的前端对谐振进行补偿,并分析了噪声对观测器性能的影响与限制;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陷波滤波器抑制谐振的方法,采用加速度观测器能更为有效地抑制叁轴稳定卫星中扫描镜伺服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谐振,并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且设计的观测器对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高海云,张学钢,刘善伍,陈宏宇[3](2018)在《叁轴稳定零动量卫星的角动量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轴稳定零动量控制方案在卫星姿控系统中被普遍采用,限于卫星寿命和能源补给等,其主要通过调节飞轮转速,进行飞轮与卫星星体之间角动量交换来实现卫星姿态转角控制。本文针对叁轴稳定零动量卫星的特点,设计了利用叁正一斜装的四动量轮系统进行卫星角动量控制的算法。通过四动量轮系统控制算法,既完成了卫星角动量和姿态的控制,还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自备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徐灿,张雅声,张峰,刘程浩[4](2018)在《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闪光现象是由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保持的特殊对地位置及卫星帆板的运动特点产生的。结合卫星帆板材质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太阳在地球坐标系下的运动规律,分析了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的原理,定量研究了地面站观测帆板闪光现象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地面任意地点的望远镜每年都有两个时段能够观测到GEO卫星帆板闪光现象,每次持续约21d,每颗卫星每天的观测时间约32min。该结论不仅能够为观测GEO卫星提供参考,也可为分析卫星工作及运动状态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丁璐[5](2018)在《叁轴稳定静止遥感卫星指向确定的地标匹配与通道配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在轨作业过程中,受到轨道高度及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对地指向会发生几何偏差,导致地球表面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论文围绕叁轴稳定型静止轨道遥感卫星不同通道指向确定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通道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不同通道的指向确定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叁种类型标称网格数据的计算方法;提出栅格化海陆边界掩码数据和地标数据集的生成方法;并对静止轨道定位数据重采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设计实验比较了不同类型标称网格数据之间的差异;利用矢量海岸线数据生成了海陆掩码和地标模板数据;并结合传感器像元分布特点,对定位数据进行了重采样,得到了规则的定位数据。2.针对空间分辨率高、地标辐射信息强的可见光通道指向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以梯度信息为主要参数、Zernike矩差异和误差椭圆之差为辅助参数的粗匹配和精匹配相结合的地标匹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RANSAC算法、抗差估计、Fourior拟合等策略,完成了指向计算,较好地提升了卫星指向确定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单通道可见光影像的指向确定,经过指向偏差纠正后其平均差异在0.6个像元左右。3.针对空间分辨率低、地标辐射信息弱的通道指向确定方法进行研究。以地标辐射信息强的通道为基准,选择月球作为观测源和匹配源,采用基于形状和基于灰度相关的两种配准参数计算方法进行通道间的图像配准,使得地表信息不清晰的通道,也可以准确地进行指向确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通道间配准,其精度可以达到亚像元级,计算得到的多通道配准图定位偏差纠正水平,可与单一可见光通道的量级相当。上述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在我国相关叁轴稳定型扫描式静止轨道遥感卫星的影像后处理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来源于《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4-15)

袁勤,寇义民,季艳波,李春[6](2017)在《微小卫星叁轴稳定磁控算法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微小卫星的成本和提高卫星可靠性,研究采用磁力矩器作为唯一执行机构对卫星进行叁轴姿态稳定的问题。利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最优控制理论分别设计无限时间状态调节器和定常增益状态调节器,实现纯磁控下的微小卫星对地叁轴稳定控制。同时结合卫星实际工程应用,以在轨飞行的"开拓一号"卫星为研究对象,分析卫星惯量积、轨道倾角、剩磁干扰、气动干扰等因素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LQR控制器具有稳定性和实用性,在小干扰情况下,控制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耿云海,宋道喆,王爽,孙瑞[7](2017)在《轮控式欠驱动卫星视线轴稳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轮控式欠驱动卫星在系统初始角动量不为零时,不能通过定常光滑控制率稳定至任意平衡点的问题,通过对星本体某一视线轴惯性指向作约束,得到卫星可达到的某一稳定状态,并设计非线性奇异控制器,使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渐近稳定至目标点。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在满足系统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能够使视线轴快速运动并稳定至目标点,即视线轴与目标轴之间的夹角最小;同时,该控制器对初始姿态不敏感,在大小初始角动量的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完成控制任务。(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路朋罗,李永昌,金龙旭,李国宁,武奕楠[8](2016)在《大视场空间相机的像移速度场模型及卫星叁轴姿态稳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视场空间相机的像移补偿,建立了基于坐标变换和姿态动力学的离轴叁反大视场空间相机通用像移速度场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离轴角对像移模型的影响,推导了离轴叁反大视场空间相机的像速场解析式。以某大视场空间相机为例,分析了3种典型成像姿态下焦面像移速度和偏流角的分布特点,研究了卫星姿态稳定度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卫星叁轴姿态稳定度的降低会导致相机焦面动态传递函数(MTF)下降,其中俯仰姿态稳定度对焦面动态MTF的影响最大;并且随着积分级数增加,下降会愈发明显。相机侧摆姿态成像时,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要求更高。以传递函数下降5%为限,积分级数为96级的大视场空间相机,要求卫星姿态稳定度控制在0.001(°)/s以内。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分析,证明了像移速度场模型的准确性,为大视场空间相机像移补偿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梁永红,李建勋,沈毅力[9](2016)在《带挠性附件叁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带挠性附件叁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用混合坐标法建立带挠性附件的卫星的动力学方程,对挠性体的高阶模态作截断处理以简化模型。用小角度近似获得了以姿态角表示的刚体卫星线性化姿态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状态空间方程,将卫星的挠性附件振动耦合作用作为一种外部干扰力矩迭加到线性方程中,建立了完整的带挠性附件叁轴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的状态空间模型。以某带单翼太阳电池板的卫星作为算例,设计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控制器,结果表明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设计的高阶线性控制器能对具非线性时变特性的卫星进行有效控制,对帆板等挠性附件的振动有主动抑制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6年03期)

刘远帆[10](2016)在《叁轴稳定零动量轮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姿态控制系统作为保障。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是衡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在卫星的执行机构中零动量轮简单可靠,精度高,所以本文选用其作为姿态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来研究卫星姿态。针对叁轴稳定零动量轮卫星控制系统特性,本论文设计了叁种控制方法,包括PID算法、模糊PID算法以及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并对卫星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首先,绪论。介绍了该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于卫星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主要控制算法进行概述,并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做了详细阐述。其次,姿态描述及数学模型。建立了空间坐标系及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欧拉角和姿态四元数的描述方法,建立了卫星的运动学模型。根据刚体动量定理等相关知识,推导出了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空间环境干扰力矩数学模型。介绍了卫星的执行机构。针对以上知识,搭建了卫星的Simulink模型。之后,分析与设计了叁种控制算法:(1)针对以上数学模型,将卫星叁轴姿态解耦成SISO系统。设计了卫星的PID控制器,并用极点配置法得出PID的参数。当在不同百分比参数摄动时,通过仿真验证了 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并不理想。(2)随着卫星的不断发展,卫星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经典PID控制在调节参数中存在相当难度,并且不能自适应对卫星系统的调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智能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相关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是新型控制算法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智能控制中的一种模糊控制,将其与传统PID控制相结合,得到模糊PID姿态控制算法。通过仿真说明了这一控制方法较好的自适应性能。(3)在卫星运行过程中,对其实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并运用准滑动模态法来削弱抖振。在不同百分比参数摄动下,通过对比PI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仿真曲线,验证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对卫星内部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具有不变性这一特点。(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5-12)

三轴稳定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叁轴稳定卫星中的扫描镜伺服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机械谐振现象,采用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加速度观测器的方法抑制此类机械谐振.首先针对大惯量扫描镜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建立研究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和仿真分析谐振产生的原因及谐振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加速度观测器方法,将观测出的加速度反馈到伺服系统电流环的前端对谐振进行补偿,并分析了噪声对观测器性能的影响与限制;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陷波滤波器抑制谐振的方法,采用加速度观测器能更为有效地抑制叁轴稳定卫星中扫描镜伺服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谐振,并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且设计的观测器对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轴稳定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丁璐,童晓冲,秦志远,赖广陵.叁轴稳定型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指向确定的地标匹配方法[J].测绘学报.2018

[2].闵溢龙,王淦泉.叁轴稳定卫星扫描镜伺服系统的谐振抑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3].高海云,张学钢,刘善伍,陈宏宇.叁轴稳定零动量卫星的角动量控制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8

[4].徐灿,张雅声,张峰,刘程浩.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研究[J].光学学报.2018

[5].丁璐.叁轴稳定静止遥感卫星指向确定的地标匹配与通道配准方法[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

[6].袁勤,寇义民,季艳波,李春.微小卫星叁轴稳定磁控算法工程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7

[7].耿云海,宋道喆,王爽,孙瑞.轮控式欠驱动卫星视线轴稳定控制[J].宇航学报.2017

[8].路朋罗,李永昌,金龙旭,李国宁,武奕楠.大视场空间相机的像移速度场模型及卫星叁轴姿态稳定度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6

[9].梁永红,李建勋,沈毅力.带挠性附件叁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研究[J].上海航天.2016

[10].刘远帆.叁轴稳定零动量轮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多种芯格形状一4叁轴稳定卫星的飞轮控制系统模...叁轴稳定卫星的光变曲线[39]叁轴稳定卫星观测示意图基于Q-学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静止轨道卫星西面上测温点温度参数变...

标签:;  ;  ;  ;  ;  ;  ;  

三轴稳定卫星论文_丁璐,童晓冲,秦志远,赖广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