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转向论文_惠天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学转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学,基督教,恩格尔,伦理,布朗,生命,本体论。

伦理学转向论文文献综述

惠天羽[1](2019)在《罗兰·巴尔特中性写作的理论渊源与伦理学转向——以布朗肖作为参照:从“文学的绝对”到il y a 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写作是罗兰·巴尔特在其理论生涯后期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是对零度写作的发展,而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巴尔特援引耶拿浪漫派及其纲领"文学的绝对",旨在阐明中性写作首先指向的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交互式自我生产,其中第叁人称的使用因悬置了"我"的存在性而显示了从语言学到哲学的理论路径。针对耶拿浪漫派"片段写作"的内在矛盾,巴尔特以布朗肖的中性文学观作为参照,在列维纳斯"外存在"(il y a)的启迪下映照出中性写作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语言观的超越。中性写作作为面向他者的写作,罢免了自我-主体的伦理优先性,在此意义上,写作的未来将通向一种文学伦理学。(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谭小华[2](2019)在《德育的审美转向:基于美德伦理学的新德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德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是与非、好与坏的判断。"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使人认识到某种道德品质的绝对性,从而遵守它、学习它,它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认知。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当基于强大的教师权威和严格的德育规训而开展的德育活动遭遇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时,德育效果却黯然失色。面向未来,德育何去何从?恰在此时,一个新的学术流派——美德伦理学横空出世!美德伦理学认为,道德(或美德)的本质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有德性的人,不是因为他掌握了辨别行为对错的理性能力,而是因为他拥有了欣赏美好品质的审美能力,能够唤起自身的积极心理和积极情感,正如能唤起对美好色彩和美好声音的喜爱情感一样,人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品质的向往是基于感性的。美德伦理学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拨云见日。一条宽广的大道豁然铺展在眼前,德育拥有了新的路径和无限的可能。本期,编辑部为读者朋友隆重推出这篇详尽阐述美德伦理学的文章,我们希望此文能够引发老师们的深度思考,从而创造更多的德育样态。(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家》期刊2019年10期)

方珏[3](2019)在《基于“他者”问题思考的资本主义伦理——政治批判——论伊格尔顿的“伦理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面对21世纪这一全新时代景观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通过聚焦伦理学研究,试图回应当下"左派如何思考与行动"这一严峻问题。伊格尔顿的伦理学研究主要借用拉康精神分析的语境与框架,以想象域、象征域和真实域叁个基本范畴来厘清并重新审视西方伦理学的演变,通过对自我与他者关系问题的研究思考了新主体与社会主义伦理的建构,实现了对晚近资本主义的伦理—政治批判。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对于思考当下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3期)

赵玉群,陈晓英[4](2016)在《物转向视阈下机器人伦理学的发展——兼评图灵分流测试及勃克斯论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机器人自治性、自主性不断增强,机器人应用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先前人们的观念认为机器人只是作为一种人造物或者一种工具来辅助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便会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会产生一些伦理问题。追根溯源,从机器人伦理学定义、物转向与物伦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主要论证,图灵分流测试以及"人=机器人"勃克斯论题进行辅助论证,对机器人伦理学进行一个总的概述。(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蒙[5](2015)在《伦理学的实践转向探析——基于赛博伦理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用伦理学中,赛博伦理学的兴起突出体现了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实践特征。科学技术以及哲学技术领域出现了反思转向,伦理学领域相应出现了实践转向。赛博技术由于其与人类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对其进行哲学反思进一步拉近了伦理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因而更加充分凸显了伦理学的"实践"特性。由于赛博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而对其学科的性质、范畴、研究内容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认识。从伦理学的实践转向视角来看,赛博伦理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大致应是如下图景:赛博伦理学会进一步关注更为宏观的技术哲学问题,同时,研究范式会发生重要变革,即更加彰显前瞻式思维。就学科发展而言,赛博伦理学自然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渐意识到要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一旦成为独立的学科,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元理论的反思,即对它的研究任务、本质以及成为独立学科予以辩护,而且要讨论与其他范围广泛的元伦理理论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永忠[6](2015)在《论恩格尔哈特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在思想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向。《生命伦理学基础》提出了一个包容道德多元论的俗世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结构,旨在回答如何在道德上约束道德异乡人的问题。由于俗世生命伦理学面临内容和学理传统上的阐释性困难,他转向宗教的生命伦理学。这是第一个转向。而在《基督教生命伦理学基础》中,恩格尔哈特指出宗教哲学史上推论式理性的局限性,这引发他的生命伦理学的第二个转向,即转向皈依内心渴望上帝、具有思索性知识、践行苦行和礼仪的伦理体系的东正教。(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王永忠[7](2015)在《门槛时代、推论式理性与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陈后亮[8](2014)在《伦理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批评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上世纪理论热潮的冲击下,它被逐渐冷落。近叁十年来,随着以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学理论热潮退去,批评家开始重新审视文学批评的伦理视角,于是伦理学转向或者说伦理批评的复兴成为北美文学批评界一个非常显着的发展态势。伦理批评要求批评家关注文学的伦理内涵和读者的伦理关切,进而试图恢复文学批评活动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但它还需要进一步摆脱传统伦理批评固有的道德基础主义的影响,并且处理好伦理批评与道德批评和政治批评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可能真正复兴文学批评的公共职能。(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4年04期)

杨轩[9](2014)在《企业文化的伦理学转向—略论内地企业文化的民族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将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能让企业获得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探索方向。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企业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文化中逐渐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民族主义倾向——即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中将企业的产品的文化符号和国家认同、种族情结相结合以博得受众认同的情况。随着这一倾向的扩散,企业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因素成为了全社会热议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依然缺乏一种真正意义的理性思考:一方面,激进主义爱国者和企业家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无可争议的正义行为”,另一方面,舆论似乎都在民族主义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产生了忧虑意识。同时,在当前关于民族主义作用于消费市场的诸多讨论中,如何对待民族主义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处理广泛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关系,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答案;在判定上,对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词汇的诠释甄别,也出现了相当多的争议。同时,一些讨论企业文化中民族主义问题时,只注重伦理侧重的讨论,却忽视了企业文化本身的塑造目的——归根结底,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有经济利益驱动、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活动。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不注重企业文化中文化和企业的双重属性、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边界特性,是很难说准确的。我们在思考企业文化中民族主义因素的存在,必须知晓我们的研究之所以成为当前状态的原因和民族主义存在的凭依,只有找准问题的源头,我们才能对这一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而有一个正确和理智的疏导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对词汇辨析的甄别基础上,对企业文化中的民族主义进行定位和阐述。一方面,本文就不同的声音背后对于民族主义的不同诠释和认识,来分析社会各舆论阶层话语背后的彼此割裂,继而找到矛盾和冲突的中心。另一方面,笔者针对企业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现状,背景——包括企业主体、消费主体、道德评价的评价体系背景和价值多元化,消费主义时代等新的社会变化等诸多方面。以及需要和期望。来摸清企业文化当前体现的一些民族主义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延伸脉络和发展趋向。使得我们能排除一些价值讨论的伪命题和因道德预设偏见产生的一些错误观念,继而对问题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定位。最终,本文的目的是在摸清企业文化当前民族主义倾向背后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并找寻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部分具体的实施方法建议,并提供一个对于企业文化和民族立场结合的行为的一个道德观察的视角和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4-04-14)

方熹,朱必法[10](2014)在《从“本体论”到“伦理学”:西方形而上学的本真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命运与人生存命运之间的内在生存的隐喻关涉,而非单一的在某一限定的维度里进行单一形式的逻辑思辨或置界、越界,这才是后形而上学生存的旨趣,同时也是伦理学维度在其"晦蔽""去蔽"后的"敞亮"。(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4年01期)

伦理学转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德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是与非、好与坏的判断。"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使人认识到某种道德品质的绝对性,从而遵守它、学习它,它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认知。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当基于强大的教师权威和严格的德育规训而开展的德育活动遭遇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时,德育效果却黯然失色。面向未来,德育何去何从?恰在此时,一个新的学术流派——美德伦理学横空出世!美德伦理学认为,道德(或美德)的本质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有德性的人,不是因为他掌握了辨别行为对错的理性能力,而是因为他拥有了欣赏美好品质的审美能力,能够唤起自身的积极心理和积极情感,正如能唤起对美好色彩和美好声音的喜爱情感一样,人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品质的向往是基于感性的。美德伦理学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拨云见日。一条宽广的大道豁然铺展在眼前,德育拥有了新的路径和无限的可能。本期,编辑部为读者朋友隆重推出这篇详尽阐述美德伦理学的文章,我们希望此文能够引发老师们的深度思考,从而创造更多的德育样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学转向论文参考文献

[1].惠天羽.罗兰·巴尔特中性写作的理论渊源与伦理学转向——以布朗肖作为参照:从“文学的绝对”到ilya的启示[J].国外文学.2019

[2].谭小华.德育的审美转向:基于美德伦理学的新德育观[J].当代教育家.2019

[3].方珏.基于“他者”问题思考的资本主义伦理——政治批判——论伊格尔顿的“伦理学转向”[J].社会科学辑刊.2019

[4].赵玉群,陈晓英.物转向视阈下机器人伦理学的发展——兼评图灵分流测试及勃克斯论题[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

[5].李蒙.伦理学的实践转向探析——基于赛博伦理学的视角[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王永忠.论恩格尔哈特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转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5

[7].王永忠.门槛时代、推论式理性与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转向[J].伦理学研究.2015

[8].陈后亮.伦理学转向[J].外国文学.2014

[9].杨轩.企业文化的伦理学转向—略论内地企业文化的民族主义倾向[D].湖北大学.2014

[10].方熹,朱必法.从“本体论”到“伦理学”:西方形而上学的本真转向[J].学术探索.2014

论文知识图

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分支一根据对2005-2009年《伦理学研究》(中国...某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2007~2011年审查项...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不断扩展的权利概念[10]

标签:;  ;  ;  ;  ;  ;  ;  

伦理学转向论文_惠天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