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包括刀体,呈中空管状;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完成微创松解腱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改进目前针刀“盲视”操作时的缺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呈中空管状;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
设计方案
1.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体,呈中空管状;
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
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内芯具有所述容置槽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形成第二刀刃,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刀刃的高度低于所述刀头的所述刀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尾端设置有防滑段,所述防滑段上设置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刀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背呈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与所述刀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刃的端部凸出形成刃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长度为15-20cm,所述刀体的宽度为3-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
背景技术
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对肌腱滑动起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为双层圆筒形鞘,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和营养肌腱的作用。整个滑液鞘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层贴在腱纤维鞘内面,由此构成了密闭、潜在的间隙—滑膜腔。由于手部反复摩擦劳损或全身疾病影响,导致局部腱鞘组织发生缺血、水肿、炎症,局部腱鞘增生肥厚,腱鞘内表面变毛糙,形成腱鞘炎,进而使肌腱滑动受阻,肌腱被卡压,可发生水肿、增粗,表面有压迹,屈伸指活动时可有卡顿现象,被动屈伸可以听到弹响声,故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临床起病多缓慢,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以拇指、环指、中指常见,表现为掌指关节活动障碍、局限性疼痛、伴屈伸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为特点。
目前保守治疗无效的腱鞘炎主要采用小针刀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该手术皮肤切口小,通过直接切开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增生肥厚、狭窄、嵌顿的滑车,解除其对肌腱的卡压、粘连,使局部狭窄解除,恢复肌腱屈伸活动,达到了消除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但是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腱鞘炎微创手术所使用的小针刀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由于针刀在相对“盲视”下进行操作,穿刺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探查病变部位,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小针刀缺乏刀刃口保护措施,穿刺过程中易造成不良事故,例如指神经、指动脉损伤,反复探查切割腱鞘致术后局部疤痕增生,肌腱损伤后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腱鞘炎手术刀组件,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包括
刀体,呈中空管状;
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
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内芯具有所述容置槽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形成第二刀刃,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刀刃的高度低于所述刀头的所述刀背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体的尾端设置有防滑段,所述防滑段上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刀体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背呈圆弧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头与所述刀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刀刃的的端部凸出形成刃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体的长度为15-20cm,所述刀体的宽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护内芯端部的容置槽的设置,能够在“盲视”阶段将第一刀刃与组织隔离,“盲视”操作完成后,拔出防护内芯,露出第一刀刃,使用第一刀刃即可完成目标组织切割。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完成微创松解腱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改进目前针刀“盲视”操作时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护内芯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刀头的局部详图;
图5为图4的B向视图;
图6为容置槽的局部详图;
图7为容置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体,11-防滑段,2-刀头,21-第一刀刃,21a-刃尖,22-刀背,3-防护内芯,31-定位部,32-容置槽,33-第二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3和5所示,提供了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包括
刀体1,呈中空管状;
刀头2,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1的顶端,所述刀头2具有第一刀刃21和刀背22,所述第一刀刃21位于所述刀头2上靠近所述刀体1的一侧,所述刀背22位于所述刀头2上远离所述刀体1的一侧;
防护内芯3,所述防护内芯3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1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3设置于所述刀体1内,且可沿所述刀体1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3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21的容置槽32。
安装状态下,防护内芯3套入刀体1内,且刀头2的第一刀刃21容纳于容置槽32内,使该腱鞘炎手术刀组件整体呈杆状,且无外露的尖锐部位。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内芯3能够给刀头2提供形成很好的防护,手术时,当该腱鞘炎手术刀组件的刀头2穿过患者的微创切口进入内部组织后,进行“盲视”操作以探查病变部位时,由于第一刀刃21容纳于所述容置槽32内,不与组织接触,不会划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而刀背22可在剑鞘周围进行钝性分离粘连组织,避免“盲视”操作损伤周围血管、神经、肌腱。当“盲视”操作完成,找到病变部位时,向外拔出防护内芯3,使第一刀刃21外露,然后使用第一刀刃21将病变部位切断,完成微创松解腱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护内芯3端部的容置槽32的设置,能够在“盲视”阶段将第一刀刃21与组织隔离,“盲视”操作完成后,拔出防护内芯3,露出第一刀刃21,使用第一刀刃21即可切断病变部位。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完成微创松解腱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改进目前针刀“盲视”操作时的缺陷。
由于腱鞘炎手术过程中,需先做一皮肤切口,以方便该腱鞘炎手术刀组件能够穿过皮肤进行组织内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6和7所示,所述防护内芯3具有所述容置槽32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形成第二刀刃33,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刀刃33的高度低于所述刀头2的所述刀背22的高度。手术过程中,先将防护内芯3从刀体1中抽出,然后利用第二刀刃33在皮肤适宜位置进行切割,以产生适宜的微创切口。优选的,微创切口的长度可以是1-1.5倍的刀体1的外径,以便于该腱鞘炎手术刀组件进入组织内并进行“盲视”操作。微创切口制造完成后,在将防护内芯3套入刀体1内部,并使第一刀刃21容纳于容置槽32内,然后将刀头2穿过该微创切口进入浅筋膜层,再进行后续操作。通过在防护内芯3的顶端设置第二刀刃33,使该腱鞘炎微创手术无需借助其他器械,就能够完成在皮肤上制造微创切口的操作,简单且便捷。另外,由于第二刀刃33由避让槽的侧壁与倾斜面构成,当刀头2的第一刀刃21容纳于容置槽32内时,第二刀刃33的一侧紧贴刀头2,且第二刀刃33的高度低于刀头2的高度,此时,第一刀刃21被防护内芯3端部的容置腔隔离,第二刀刃33紧贴刀头2,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33构成相互防护的效果,“盲视”操作下,不会损伤组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刀体1的尾端设置有防滑段11,所述防滑段11上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置,方便操作者对该手术刀的握持,防止打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内芯3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31,所述定位部31位于所述刀体1的外部。具体的,定位部31可以是定位环。定位部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操作者握住该定位部31,方便其将防护内芯3安装进刀体1内或者从刀体1内拔出,另一方面,当刀头2插入微创切口进入组织内部时,通过观察定位部31可以辅助定位刀头2,防止刀头2绕刀体1的中轴线产生偏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刀背22呈圆弧状,方便操作时进行钝性分离粘连组织,避免“盲视”操作损伤周围血管、神经、肌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头2与所述刀体1一体成型,所述刀体1与刀头2可以通过铸造或者压铸方式成形,降低其制备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刀刃21的的端部凸出形成刃尖21a。通过刃尖21a的设置,在找准病变部位时,进行病变组织切断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组织滑脱,改善切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体1的长度为15-20cm所述刀体1的宽度为3-5mm。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的操作方法具体为:将患指伸直固定,取灭菌后的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常规消毒皮肤,在硬结的近端(或远端)约1cm处,掌指关节掌面的中轴线即为进入点,使用防护内芯3的第二刀刃33划开皮肤及皮下,形成微创切口,微创切口的宽度为刀体1宽度的1-1.5倍;然后组装好该腱鞘炎手术刀组件,
将刀头2穿过微创切口插入组织内部进行钝性分离,抵达腱鞘A1滑车表面后倾斜尾端,分离腱鞘周围组织,探查切割位置,注意保持保护内芯柄向前顶住刀刃,避免第一刀刃21脱离容置槽32;确认明确切割起始点后,通过定位部31的指示作用保持刀头2垂直于肌腱表面,向外抽出防护内芯3,刀体1尾部适当倾斜,沿肌腱走行方向由近向远端作纵向切割,切割时可感到有“咔咔”声响以及明显的切割阻力感,切割至阻力感消失,患指屈伸自如,无弹响和“板机指”即为松解成功;创口再次消毒,压迫止血5分钟后,医用棉覆盖,敷贴包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护内芯3端部的容置槽32的设置,能够在“盲视”阶段将第一刀刃21与组织隔离,“盲视”操作完成后,拔出防护内芯3,露出第一刀刃21,使用第一刀刃21即可切断病变部位。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完成微创松解腱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改进目前针刀“盲视”操作时的缺陷。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3152.X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713070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B17/3211
专利分类号:A61B17/3211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海生
第一申请人:王海生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卢城镇三管村钱院村民组13号
发明人:王海生;张敏;胡斌;秦宏玖;马涛;夏江;徐磊;胡才智;王寅泽;周林杰;宋岳
第一发明人:王海生
当前权利人:王海生
代理人:杨红梅
代理机构:1140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腱鞘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