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包括: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的检测尺,所述观测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所述检测尺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直尺或卷尺平放于钢筋上,测量两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在此过程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且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的检测尺,所述观测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所述检测尺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
设计方案
1.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的检测尺,所述观测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
所述检测尺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尺间隔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经过对应的所述观测孔的圆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刻度线的端部和所述检测尺的对应的边沿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尺为矩形板,所述观测孔贯穿所述矩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尺包括主尺和套设于所述主尺的套管,所述主尺的端部内设有第一弹性卡扣,所述套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适配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顶部凸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固定所述主尺和所述套管,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弹性卡扣脱离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可将所述主尺和所述套管相对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尺包括内尺和套设于所述内尺的外尺,所述外尺的端部套设有弹力卷曲管,所述弹力卷曲管具有记忆功能且小于所述内尺的外径,从而具有自紧功能,所述内尺可相对于所述外尺移动,并通过所述弹力卷曲管固定所述内尺和所述外尺,从而实现调节所述检测尺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浇筑楼板的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铺设钢筋,钢筋之间的间距常常影响着楼板的浇筑质量。现有技术中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楼板钢筋的分布间距进行检查验收时,常常采用直尺或卷尺平放于钢筋上,测量两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在此过程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且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直尺或卷尺平放于钢筋上,测量两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在此过程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且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包括:
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的检测尺,所述观测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
所述检测尺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通过将检测尺放置于钢筋上,并通过限位槽和钢筋限位连接,防止检测尺位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的问题。检测尺上间隔设置观测孔,如果通过观测孔观测不到对应的钢筋,则说明对应的钢筋位置发生偏移,如果通过观测孔观测到对应的钢筋,则说明对应的钢筋位置符合钢筋的施工标准,从而能检测钢筋的间距是否均满足钢筋的标准间距,不需要进行读数,检测方便效率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直尺或卷尺来分别测量钢筋分布间距,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尺间隔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经过对应的所述观测孔的圆心。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刻度线的端部和所述检测尺的对应的边沿对齐。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尺为矩形板,所述观测孔贯穿所述矩形板。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尺包括主尺和套设于所述主尺的套管,所述主尺的端部内设有第一弹性卡扣,所述套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适配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顶部凸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固定所述主尺和所述套管,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弹性卡扣脱离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可将所述主尺和所述套管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尺包括内尺和套设于所述内尺的外尺,所述外尺的端部套设有弹力卷曲管,所述弹力卷曲管具有记忆功能且小于所述内尺的外径,从而具有自紧功能,所述内尺可相对于所述外尺移动,并通过所述弹力卷曲管固定所述内尺和所述外尺,从而实现调节所述检测尺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参阅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包括:
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30的检测尺10,所述观测孔30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
所述检测尺10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30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10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30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检测尺10间隔设有刻度线20,所述刻度线20经过对应的所述观测孔30的圆心。
开设观测孔30前,在检测尺10上设置刻度线20可帮助准确定位观测孔3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尺10的表面均匀分布着刻度线20,刻度线20正中心处定点预留半径为10mm的圆形孔洞。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50mm。刻度线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局部测量钢筋的排布间距,另一方面也可以测量相关构造筋的长度,检查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刻度线20的端部和所述检测尺10的对应的边沿对齐。也就是,刻度线20沿着检测尺10的宽度方向设置,刻度线20从检测尺10的宽度方向贯穿检测尺10。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检测尺10为矩形板,所述观测孔30贯穿所述矩形板。矩形板方便和钢筋相互贴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检测尺10包括主尺11和套设于所述主尺11的套管12,所述主尺的端部内设置有第一弹性卡扣13,所述套管12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3适配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3的顶部凸伸出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固定所述主尺11和所述套管12,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3脱离所述第一通孔,从而可将所述主尺11和所述套管12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2的相对两端部设有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弹性卡扣13为可竖向伸缩的柱体结构,当第一弹性卡扣13穿设于对应位置的第一通孔后,可将主尺11和所述套管12限位固定。通过按压第一弹性卡扣13从而可减小第一弹性卡扣13的长度以将第一弹性卡扣13从第一通孔内向下脱离第一通孔,以解除对主尺11和所述套管12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2为钢制带空腔的套管,套管长500mm,宽100mm,高12mm,其中空腔厚度为8.5mm。主尺11为一个实体钢质杆,长500mm,宽80mm,厚度为1.5mm,主尺11设置在套管的空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尺10包括内尺和套设在内尺的外尺,所述外尺的端部套设有弹力卷曲管,所述弹力卷曲管具有记忆功能且小于所述内尺的外径,从而具有自紧功能,所述内尺可相对于所述外尺移动,并通过所述弹力卷曲管固定所述内尺和所述外尺,从而实现调节所述检测尺的长度。
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将内尺和外尺相互移动,且弹力卷曲管具有自紧功能,从而外尺和内尺在移动之后利用弹力卷曲管进行固定而不脱离,以调节检测尺10的长度。
以钢筋间距100mm为例,当混凝土浇筑前,对楼板钢筋分布间距进行检查验收时,可以使用检测尺来检查钢筋是否按设计要求排布。
将检测尺平放于钢筋上,并将检测尺的限位槽和钢筋卡设连接,从而将检测尺和钢筋固定连接,防止检测尺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的问题。
通过观测孔目测检查,当从对应的观测孔看到对应的钢筋时,可以认为钢筋的间距符合标准间距要求,当有观测孔未见相应的钢筋时,该处就要调整钢筋的间距,并整改至符合要求。
同理当在空间狭小处使用时,可调节主尺11和所述套管12,缩短检测尺的长度,方便操作,验收节点处或边端的钢筋排布。
另外,根据具体项目钢筋设计要求,可以定制相应模数的检测尺,例如:50mm模数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50mm,可检查钢筋间距50N(mm)N取正整数;60mm模数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60mm,可检查钢筋间距60N(mm)N取正整数。同理类推。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钢筋间距检测装置通过将检测尺放置于钢筋上,并通过限位槽和钢筋限位连接,防止检测尺位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的问题。检测尺上间隔设置观测孔,如果通过观测孔观测不到对应的钢筋,则说明对应的钢筋位置发生偏移,如果通过观测孔观测到对应的钢筋,则说明对应的钢筋位置符合钢筋的施工标准,从而能检测钢筋的间距是否均满足钢筋的标准间距,不需要进行读数,检测方便效率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直尺或卷尺来分别测量钢筋分布间距,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072.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55839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G01B 5/14
专利分类号:G01B5/14;G01B5/0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发明人:钱海波;安亚琳;艾迪飞;范垚垚;王鑫;颜炜;马春玥;张成琦;罗忠芝
第一发明人:钱海波
当前权利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曾耀先
代理机构:31229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分布钢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