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纳米管论文-张小敏,李村,吴振玉,朱维菊

铋纳米管论文-张小敏,李村,吴振玉,朱维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铋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热法,硫化铋,纳米管

铋纳米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敏,李村,吴振玉,朱维菊[1](2013)在《硫化铋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aBiS2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硫化铋纳米管,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i2S3为正交相纳米晶,产物形貌受到反应物比例、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Bi2S3纳米管的形成是固体-溶液-固体转化过程。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明Bi2S3纳米管对900 nm以下的光有较强的吸收,当激发波长为519 nm时,Bi2S3纳米管在778 nm处有一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陶小军,屈菊平,孙磊,赵彦保[2](2009)在《铋纳米管的快速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粉作还原剂在水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在室温下成功地合成了铋纳米管,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了鉴定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呈肩并肩式的管状结构,管径比较均一,并具有高的结晶性和相纯度.热重分析显示所制备的样品含有约3.2%的有机物,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李春阳,刘兵,王江峰,赵建坡,胡彬彬[3](2008)在《铁酸铋纳米管阵列与Y型铁酸铋纳米管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氧化铝(AAO,anodized aluminum oxide)模板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多铁BiFeO3(BFO)纳米管(直径约100nm,长度约50μm)阵列.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和电子能谱仪(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对其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BFO纳米管是多晶结构.同时,一种新颖的Y型BFO纳米管被成功制备和表征.(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8年19期)

苏长荣[4](2004)在《第一原理方法对钠团簇铋纳米管和Si(15,3,23)表面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应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钠团簇的基态构型,一维铋纳米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和高指数Si(15,3,23)表面的再构现象,展示了第一原理计算对纳米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纳米科技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论文第一章从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组装叁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实验进展,并介绍了现在理论研究纳米材料物性的主要第一原理方法。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计算平台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展。 论文第二章提出了金属键优选法系统地研究了钠团簇Na_n,n≤15的基态构形。在金属键优选法中,我们根据Na_n团簇稳定构形中金属键的特性来构建Na_(n+1)团簇的合适的初始几何构形,用第一原理结构优化方法得到相应的稳定构形,然后通过总能来确定团簇Na_(n+1)的基态构形。金属键优选法使得我们可以大大缩小团簇起始几何构形的尝试范围。对钠团簇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性质,如在Na_(13)、Na_(14)和Na_(15)团簇中发现具有钠晶体(110)面特征的子结构。钠团簇基态构形的系统确定使得定量研究钠团簇质谱的结构细节成为可能,我们发现通过捕获和解离一个Na原子来达到平衡的过程决定了钠团簇质谱的主要特征,而为了理解质谱的细节还必须考虑通过捕获和解离一个Na_2团簇达到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小尺寸钠团簇尤其重要。 第叁章应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铋纳米管Bi(n,n),2≤n≤10和Bi(n,0),4≤n≤18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发现铋纳米管是结构稳定的半导体性纳米材料。铋纳米管的应力能与碳纳米管相当,“扶手椅型”铋纳米管遵从经典的应变理论,但小尺寸的“之字型”铋纳米管却偏离了这一理论。计算发现铋纳米管的杨氏模量为0.06TPa(0.25TPa(?)),大概为碳纳米管的5%。计算表明铋纳米管具有有趣的电学性质,不同旋度和管径的铋纳米管都是半导体性的。在小尺寸铋纳米管中由于强杂化效应的存在,其能带结构和能隙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当铋纳米管的管径大于18(?)时,能隙稳定在0.63eV附近,对应于卷成铋纳米管的铋层在Γ点的能隙。我们预期铋纳米管将在未(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4-01)

苏长荣,李家明[5](2002)在《铋纳米管电子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铋纳米管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发现铋纳米管的应变能 (StrainEnergy)符合经典的 1/R2 规律 .铋纳米管的能隙在 0 .7— 0 .8eV左右 ,具有半导体的特性 .(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02年02期)

铋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铁粉作还原剂在水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在室温下成功地合成了铋纳米管,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了鉴定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呈肩并肩式的管状结构,管径比较均一,并具有高的结晶性和相纯度.热重分析显示所制备的样品含有约3.2%的有机物,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铋纳米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敏,李村,吴振玉,朱维菊.硫化铋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

[2].陶小军,屈菊平,孙磊,赵彦保.铋纳米管的快速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2009

[3].李春阳,刘兵,王江峰,赵建坡,胡彬彬.铁酸铋纳米管阵列与Y型铁酸铋纳米管的合成及表征[J].科学通报.2008

[4].苏长荣.第一原理方法对钠团簇铋纳米管和Si(15,3,23)表面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4

[5].苏长荣,李家明.铋纳米管电子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

标签:;  ;  ;  

铋纳米管论文-张小敏,李村,吴振玉,朱维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