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数学课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崔树玲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66600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出现了以下四种“怪”现象:

一是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其弊端: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意义。

二是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其弊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重返老路。

三是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其弊端: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四是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能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致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其弊端: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滋生了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上四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上四种现象,不难看出这种合作是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造成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地选择。一是选择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或公式。对于一些规律性强、覆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广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的规律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1+2x)(1-2x);2.(2a+3)(2a-3);3.(100+1)(100-1);4.(x-6)(x+6)。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道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二是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三是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多种途径化的问题。由于开放型、探索型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标签:;  ;  ;  

数学课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