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李达:《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全球化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也将成为必然。《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溯源,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原则。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释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等概念,这些与现在的“全球化”具有同质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指导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相互促进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毫无疑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之一,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的思想基础。深入理解《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是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以此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内在要求。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

诚然,“全球化”这一词汇在《宣言》中并没有被直接使用,但是全球化的相关思想、观点、论断在《宣言》却是十分明确、显而易见的。《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为核心,包括历史条件、历史机遇、动力来源、经济全球的影响等一系关于全球化的相关论断。

第一,全球化的历史条件:地理的大发现。《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1]即,新的民族、土地、国家等的发现,为全球各个大洲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人体正常生理代谢,体内自由基处于生成和消除的动态平衡,如果自由基生成过多或者清除过少,蓄积的自由基会损害机体内蛋白质、脂肪和DNA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机体氧化损伤,增加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病率[1]。天然植物活性抗氧化剂由于低毒、来源广泛、且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或通过破坏自由基链的反应,从而有效地抑制或缓解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等优点正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第二,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世界市场的形成。《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2]即,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天性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利润的产生一方面要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要扩展更多的销售渠道。这样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就是必然的。这样经济全球化也成为必然。

总之,体育课间活动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与跳绳活动相结合又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课间活动与跳绳活动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加强小学生的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让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此外,跳绳运动又有较小的活动范围和组织需求,便于操作开展,且形式多样,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大课间跳绳活动的有效性。

但当最终的强制购物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旅游者通常也会默认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游客的低价行为本来就有投机的成分,由于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力量的约束,参与不合理低价游的旅游者通常知晓这种不合理低价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不足以弥补旅行社的经营成本,会给旅行社带来利益上的损失,因此会产生内疚的心理。为了修复内疚心理,旅游者会在被强制购物时,在心理上将用于购物的费用看成是低价节省下来的,以此当作是对旅行社收益上的弥补。所以,我们把旅游者在不合理低价游活动中的购物行为当作是对旅行社的默认补偿。

第五,政治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5]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固定的。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些人为了进一步扩大利润,会采取联合的方式,形成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也就是金融寡头。这样的集中,不仅是经济上的整合,而且促进了政治上的集中,形成政治集体。

《宣言》中对全球化的阐述,包括“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交换”“产品”“设备”“联系”“交往”等概念。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阐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的内涵时,始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进行阐释。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涵盖的理论是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指南。一是经济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而是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主动参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机构化转型,从而使全球经济得到交互式、同步式大发展,在世界交往中进一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二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遇和挑战。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既然已经成为必然,那么就必须紧紧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但是因为世界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导致当今世界的政治、文化交往复杂多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中国发挥大国精神,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经济的合作、政治的尊重、文化的交流为基础,开展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第三,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大工业的发展。《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3]大工业的发展与世界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早提出于中共十八大。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番讲话、多项文件中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愿景进行了多方位、系统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期待,当今世界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只是理论概念,而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阐释《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全球化的动力:科技进步。《宣言》指出:“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4]资本家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需要借助机器设备的不断优化,这样科学技术的追求就成为必然。而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也就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

二、《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借鉴意义

通过梳理、整合、研究《宣言》的文化全球化的主要论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地理条件、历史机遇、工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而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必然趋势。由此,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就成为必然,世界摆脱孤立的状态,成为休戚以共的有机整体。

第二,历史逻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借鉴。

第六、文化的全球化: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必然。《宣言》指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的,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6]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协同统一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

教师导入: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大脑长时间缺血缺氧,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地损伤。4 min内,抢救成功率约50%;4~6 min,抢救成功率约10%;6~10 min,成功率仅为4%,超过10 min,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而绝大多数救护车都无法在患者突发急情后的4~6 min内赶到现场。那么,现场的人该怎么办?

第一,理论逻辑:全球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指南。

现代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构建了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全球治理体系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危机、霸权主义等。但是全球化自身蕴含的世界历史价值、人类文明价值却不能完全否定,而应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的发展超过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早期预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释放着生产力,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不停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扩张不断促进着创新和发展。今天,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经济上的各个国家的会惠互利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已经纳入全球化体系,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我们唯有推陈出新、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定义2:设S=(U,A,V,f)中,A中所有必要属性组成的集合称为A的核[10-11]CORE(A),如果P⊆A,IND(P)=IND(A),且A是独立的,则P为A的一个最小子集,记为RED(P)。

第三,实践逻辑:全球化的资本运动规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的动力来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是资本向世界范围夸张的结果。这种资本的运动规律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根本动力决定着资本运动的趋势,但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等生产要素也发挥重要作用,有时直接决定着某一行业、某一部门、某一产品的迅速发展或衰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秩序的重新搭建,必然涉及经济领域的角逐,政治领域的博弈,文化领域的交流。那么,如何去把握资本运动规律,把握生产要素流动就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难点。中国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等的适应性调整是活跃中国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

三、结语

《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层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备指导意义,理论逻辑层面,全球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指南;历史逻辑层面,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借鉴;实践逻辑层面,全球化的资本运动规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难点。我们必须以《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为指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2][3][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401,404,401,401,402,404.

(作者简介:[1]李达,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朱帅,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标签:;  ;  ;  ;  ;  ;  ;  ;  ;  ;  ;  ;  ;  ;  ;  ;  

李达:《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