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跻赛扬州市宝应县天平中学
所谓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其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
在英语学习中,听与读一样,是获得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与说、写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美国著名外语教学法家WilgaM.Rivers曾经作过统计,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听占实际时间45%,说占30%,读占9%。可见,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是,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用英语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常常无所适从,对于听力材料往往听过后一片茫然,导致考试听力屡次失分严重,学生们谈“听”色变,教师们也常常无从着手。经过和其他老师共同调查和讨论,我得出以下原因:1.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非常高,但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去听;2.学生在听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知道如何去把握重点;3.教师所采用的听力材料学生并不感兴趣,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高,作为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结合当前的形式和教学中的需求我围绕课题进行了一下实践、探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养成学生静听的习惯,教师该如何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何使学生明确听的目的,教师对于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如何处理听与其他能力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的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结合八年级牛津教材,围绕同一个主题,针对Integratedskills组织材料,先后上了多轮研究课,将整堂课设计成了听前(Pre-listening)、听时(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活动三大活动板块,进行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已全面开始实施,与以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难度加深,要求提高,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由Welcometotheunit,Reading,Vocabulary,Grammar,IntegratedSkills,StudySkills/Pronunciation,Maintask,Checkout8个模块组成。每个单元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教与学,整体上一气呵成,但每个模块也承担着各自的训练重点。教师备课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重组这些模块,以完成每个单元既定的目标,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切实落实到位。然而,如何实现模块的最大效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将每个单元的大目标通过每个模块细化成为小目标来实现?
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知识水平了解不够,往往不能准确地定位,使教与学的活动浮于表面,导致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提高落实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案例研究,通过观察典型的教学案例,找出自己与同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通过研究、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案例研究属于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Mcniff(1988)提出了行动研究的五个具体步骤,即提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制定实施教学方案——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的研究(转引自宋虎平,2003)。也有研究者把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简化为问题、对策、行动、反思四个阶段。
二、案例呈现
在每个单元的IntegratedSkills板块中PartA部分设计了听力,要求在这一模块落实新课标,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将听与说、读、写有机结合。
三、案例分析
1.问题
这节课属于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Skills中的听力教学模块,以上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此部分时所普遍采取的教学程序和步骤,我们不禁要问:教学目标完成了吗?教学效果达成了吗?乍一看,此教师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笔者纵观整堂课,仔细反思:新课标要能通过听力训练,培养良好地听力习惯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上述案例中的授课教师虽然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学目标并没有完成。笔者认为该堂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学生的兴致不高
《新课标》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力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把听力环节当作考试训练,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还有些教师片面地把听力前的材料阅读当成听前引导活动。
②把“教过”等同于“教会”
从教学内容来看,该授课内容教师完成了,但从学生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完成听后任务。因此老师教学时应追求实效,使学生学会所教内容。
③听力内容受益面不广
对于大部分农村中学,同一班级内学生英语水平差别相当大,有些听力材料有生词,句子长,加上录音中的连读,对某背景知识不了解等因素,都给听力带来了障碍,很多学生听了2遍录音也未能完成表格,这种听前缺乏引导或引导强度不够的听力活动,会让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挫折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往往听力教学完,真正受益的只是班上的几个优等生。
2.对策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笔者认识到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我们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完成听力任务中的几个空格,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采用怎样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将上述听力部分的案例进行了补充与调整:
听前:教师引出了姚明的图片,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好能够在之前呈现有关听力内容的一此句型,以便为下面的听力做好准备。
听后:在检查完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复述听力材料,或者干脆让学生再听一遍,这让很多学生仍然感到听起来吃力,所以教师可以完整地将听力内容呈现出来,学生边看边听,记忆力深刻。
3.反思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听力教学环节与其他环节,特别是读、说、写、紧密结合,并为学生说和写能力的提高在语言和内容方面奠定基础,基于此种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环节,提高学生听力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轻松愉快的心情与积极主动的情绪对提高听的效果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本人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再反思:
(1)采取有效的放松方式,突破学生“听”的障碍:听前介绍背景,或者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熟悉材料,降低难度,还可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2)运用灵活的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检测方式,以学生能听懂基本内容为前提,检测方式也要追求灵活多样,可以是快速回答、完成表格、填空等多种形式。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听”的兴致:能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决不可挖苦,嘲讽,使学生“轻装上阵”。
(4)采用丰富的听力材料,保持学生“听”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合理地把握听的时间,所选材料应注意知识性和语言的趣味性,内容的难度,语速要适宜,可以是一首儿歌或者歌曲、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是对话。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所以听的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应动口、动手、动眼相结合,以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