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轴承系统论文_李昌,胡明用,韩兴,唐学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子轴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子,轴承,系统,油膜,动力学,压缩机,游隙。

转子轴承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胡明用,韩兴,唐学来[1](2019)在《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油膜、径向游隙和非线性轴承力等),建立了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Runge-Kutta算法对其方程进行求解,得出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分岔图、相图、轴心轨迹图、Poincaré映射图和频谱图,同时得出阻尼、转速共同影响下系统的非线性振动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振动周期随转速增大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不发生激变。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同时存在参数振动、强迫振动和两者耦合振动。小阻尼时系统出现混沌现象,系统不稳定,而大阻尼可以抑制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发生激变,系统较稳定。选择合理的阻尼和速度工况参数,可有效地改善系统的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2期)

徐金满,张钢,董绍友,龚亮,周靛[2](2019)在《ORC余热发电机磁气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永磁悬浮轴承系统中使用非接触式的多孔质气浮轴承作为辅助轴承,可以解决在一些ORC特殊场合不允许使用油、脂作为润滑剂的难题。设计了符合工况要求的多孔质气浮轴承作为辅助支承的磁气悬浮轴承,求解了转子系统的径轴向支承刚度,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转子系统模型求解,得出固有频率和振型;考虑陀螺效应,求解出存在预应力的转子系统前4阶振型图,通过CAMPBELL图确定转子的临界转速,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工作转速位于安全转速区域。(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11期)

李默,刘永葆,王强[3](2019)在《船用燃机低压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船用燃气轮机低压转子-轴承系统为研究背景,考虑轴承非线性特性建立叁支承双跨转子-轴承系统。并基于Lagrange运动方程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组,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分析了转速和径向游隙对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转速时系统处于拟周期运动状态,随转速增大,系统运动状态演变为周期二、周期四和单周期运动,存在倍周期分岔现象;随3个轴承径向游隙同时增大,系统非线性特性更加复杂,系统表现为单周期、周期二和周期四运动;随右端支承轴承径向游隙增大,系统表现为单周期和周期二运动。(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赵道利,党文娟,孙维鹏,郭鹏程[4](2019)在《不平衡磁拉力对碰摩转子-轴承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子-轴承系统当同时存在动偏心和静偏心时,不平衡磁拉力引起的系统振动问题,从气隙磁场能出发,推导了同时考虑两种气隙偏心时的不平衡磁拉力表达式,并将其表示为电磁刚度的形式.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碰摩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微分方程并得到转子的分岔图和频谱瀑布图等,分析了电磁刚度、系统转速、初始间隙和静偏心对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刚度的存在使碰摩现象和油膜涡动发生延迟,有利于系统在中低转速区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初始间隙和静偏心的变化过程中,系统会出现拟周期运动与倍周期运动交替出现的规律,且静偏心越大,系统振幅越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何德艺,孙保苍[5](2019)在《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行为,利用角接触球轴承反力与轴颈中心位移关系,建立五自由度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着重讨论轴向力对系统非线性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非线性特性显着;随着轴向力的增加,系统的响应由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发展到混沌运动。由于轴向力作用,轴承支承刚度发生变化,导致转子两端轴颈中心的动力学响应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胡永,肖忠会,王玉旌,孟继纲[6](2019)在《电磁轴承支撑系统转子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轴承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轴承,其在透平机械领域的动力学标准一直缺失,API617第八版新增电磁轴承转子动力学内容,其标准与油膜轴承有着较大不同。通过阐述电磁轴承工作原理,辅助轴承结构,对比电磁轴承与油膜轴承在执行标准及转子动力学分析中的差异,以某大功率电磁轴承压缩机为对象,研究电磁轴承支撑系统转子动力特性,通过严格执行API617磁力轴承标准,对其开展电磁轴承支撑下的转子动力学分析,包含自由-自由模态,不平衡响应等分析,结果表明:转子一阶弯曲临界转速落入转速范围内,最大连续转速与二阶弯曲临界转速隔离裕度超过25.7%,不平衡响应曲线显示一阶临界转速下的放大系数小于2.5,最终机械运转试验显示,机组运行平稳,振动远优于标准。该结果可为今后开展超大功率电磁轴承压缩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赵道利,马晓栋,孙维鹏,万天虎,罗兴锜[7](2019)在《考虑温黏热效应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态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滑动轴承中润滑油温度的不稳定变化而引起的转子系统振动问题,从油膜润滑的雷诺方程出发,在Gumbel油膜边界条件假设下,推导出短轴承的非线性油膜力的计算公式。将润滑油温度变化时黏度的变化考虑在内,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系统微分方程得到转子-轴承系统运动的时域图、轴心轨迹图、Poincaré图、频谱图、瀑布图和分岔图,分析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在润滑油温度变化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润滑油时,温黏系数较大的润滑油对转子二阶临界转速附近的拟周期和混沌运动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润滑油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转子系统在低转速范围运行的稳定性,但在二阶临界转速附近,发生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所对应的转速区域会有所延长,不利于转子-轴承系统的运行。(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于哲,陈淑江,马金奎,路长厚,李昊[8](2019)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分析及主轴振动的相位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限制高速运动过程中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及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提出了通过控制可倾瓦轴承转子的振幅和相位以降低主轴前端振幅来达到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建立了刚性轴转子系统的五自由度振动模型,并求出了转子系统振动的微分方程;通过流量平衡法求得可倾瓦轴承的供油流量,并离散雷诺方程求出了可倾瓦轴承的油膜力;通过欧拉法得出了可倾瓦轴承转子轨迹,并通过空间直线方程得出了主轴前端转子运动轨迹;通过电磁致动器作为辅助控制装置调节可倾瓦轴承转子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算例的仿真结果显示可倾瓦轴承转子的轨迹收敛成圆形,并减小了前后轴承的相位差,主轴前端振幅降低了60.26%.(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门志平,陈长征[9](2019)在《Alford力和可倾瓦轴承对叁转盘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离心压缩机简化为叁圆盘的转子轴承系统后,通过分析离心压缩机的运转机理,得到影响系统稳定的条件,进行参数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运转。在叁圆盘结构转子轴承系统受到Alford力和可倾瓦轴承支撑影响下,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9期)

李冰,周德俭,徐武彬,张一磊[10](2019)在《表面波纹度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表面波纹度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表面波纹度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其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计算方法,表征出周向表面波纹、轴向表面波纹以及组合表面波纹等不同形式的表面波纹度对系统稳定性等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波纹度的存在会使系统油膜产生波动,增加系统的能量损失,特别是当Sommerfeld数S<0.2时,表面波纹度对系统能量损失的影响最明显。但它的存在并非都有害,表面波纹度误差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及承载特性,且随着波纹幅值的增高,其促进的作用越明显。此外,不同形式表面波纹度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轴向表面波纹度对系统承载能力的促进作用比周向表面波纹度及组合表面波纹更大,而周向表面波纹度则对系统稳定性及能量损失性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当Sommerfeld数S>0.5时,轴向表面波纹度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转子轴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永磁悬浮轴承系统中使用非接触式的多孔质气浮轴承作为辅助轴承,可以解决在一些ORC特殊场合不允许使用油、脂作为润滑剂的难题。设计了符合工况要求的多孔质气浮轴承作为辅助支承的磁气悬浮轴承,求解了转子系统的径轴向支承刚度,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转子系统模型求解,得出固有频率和振型;考虑陀螺效应,求解出存在预应力的转子系统前4阶振型图,通过CAMPBELL图确定转子的临界转速,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工作转速位于安全转速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子轴承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昌,胡明用,韩兴,唐学来.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2].徐金满,张钢,董绍友,龚亮,周靛.ORC余热发电机磁气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3].李默,刘永葆,王强.船用燃机低压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轴承.2019

[4].赵道利,党文娟,孙维鹏,郭鹏程.不平衡磁拉力对碰摩转子-轴承系统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何德艺,孙保苍.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6].胡永,肖忠会,王玉旌,孟继纲.电磁轴承支撑系统转子动力学分析[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7].赵道利,马晓栋,孙维鹏,万天虎,罗兴锜.考虑温黏热效应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态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8].于哲,陈淑江,马金奎,路长厚,李昊.轴承-转子系统运动分析及主轴振动的相位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9].门志平,陈长征.Alford力和可倾瓦轴承对叁转盘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9

[10].李冰,周德俭,徐武彬,张一磊.表面波纹度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轴承各状态下振动加速度信号特征PF分...仿真时径向位移的拍振现象着由当Snn...转子旋转时的正弦位移信号转化为方波...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原理简图」刽二习二宁牛矛户理呀又」煊了全11白...基于磁悬浮轴承系统力学模型和前馈补...

标签:;  ;  ;  ;  ;  ;  ;  

转子轴承系统论文_李昌,胡明用,韩兴,唐学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