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_梅向阳,王耀,朱丽云,刘伟,徐晓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铁氧体,纳米,粒子,磁性,解法,磁效应,等温线。

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梅向阳,王耀,朱丽云,刘伟,徐晓军[1](2019)在《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吸附Pb~(2+)和Cd~(2+)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AMFNs),并研究了其对Pb~(2+)和Cd~(2+)的吸附特性和去除效果。通过SEM、XRD、FT-IR和XP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分析和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5℃时,AMFNs吸附Pb~(2+)和Cd~(2+)在60min内即可达到平衡,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5. 57和129. 72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Pb~(2+)和Cd~(2+)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AMFNs吸附-再生重复利用5次后,对Pb~(2+)和Cd~(2+)的吸附量仍为初始吸附量的87%以上,显示出良好的再生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亚平,甄彬,黎汉生,冯亚青[2](2018)在《热分解法制备锰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1-十八烯为溶剂,通过高温热分解油酸铁和油酸锰制备了锰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考察了热分解温度和时间以及油酸与油酸盐的投料比对磁性纳米粒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所得磁性纳米粒子遵循α-Fe2O3-尖晶石结构锰铁氧体-锰铁氧化物固溶体的衍变过程,饱和磁强度也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磁性纳米粒子形貌转变过程遵循粒子内熟化机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磁性纳米粒子由纺锤状纳米粒子转变为具有棱角的不规则状纳米粒子,进而形成球状磁性纳米粒子。当n(油酸)/n(油酸盐)=0.8,在300℃下热分解反应1 h时,磁性纳米粒子饱和磁强度达到15.14 emu/g。(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万路,胡雪,杨婷婷,曹海燕,奉萍[3](2016)在《钴铁氧体纳米粒子催化H_2O_2氧化对甲苯酚荧光法测定H_2O_2》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钴铁氧体纳米粒子可催化H_2O_2氧化对甲苯酚产生荧光物质2,2'-二羟基-4,4'-二甲基联苯,据此建立了测定H2O2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H_2O_2浓度在1×10-9~1×10-6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H_2O_2的检出限为4.9×10-10 mol/L,对浓度为1×10-7 mol/L和1×10-6 mol/L的H_2O_2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和2.1%.该方法已成功用于测定雨水、自来水和江水等水样中的H2O2.(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徐士涛[4](2016)在《锌/钴/锰铁氧体纳米粒子体系中相互作用对磁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纳米颗粒在磁记录、磁流体、微纳电子器件、光催化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尺度的磁材料具有与块体材料不同的新颖磁性质,因此,近些年来,纳米尺度磁材料的应用与磁性质研究一直是材料物理、纳米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广受关注的课题之一。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说,纳米尺度磁材料新颖的磁性质可以归因于有限大小效应、表面效应、晶粒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以及粒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等等。具体来说:当粒子大小在单畴临界尺寸以下时呈现的超顺磁性;粒子表面自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的表面自旋与芯自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各向异性增强和交换偏置现象;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导致的剩磁增强;粒子间的强偶极相互作用导致超自旋玻璃态等。迄今为止,系统揭示纳米尺度材料中相互作用对磁性影响的实验报道较少,甚至一些报道给出不一致的结果,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所制备的粒子体系大小不均匀并且严重聚集。在这样的粒子体系中,难以区分粒子的大小效应、交换作用与偶极作用对磁性的影响。在本论文中,首先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粒子,以排除粒径大小与分布对磁性的影响;通过稀释、稀释后还原等方法,改变粒子间的距离、粒子的磁矩与各向异性。用这样的粒子体系分别研究了粒子的表面自旋、各向异性、偶极作用和形貌特征对磁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突出研究表面自旋对磁性的影响,我们选择弱磁性的ZnLa0.02Fe1.98O4纳米粒子作为研究对象,以减少粒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和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对稀释和未稀释的ZnLa0.02Fe1.98O4纳米粒子不同温度的退火,我们观察到丰富的磁有序态(超顺磁,弱铁磁性以及顺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磁有序态的变化可以归因于表面自旋和界面效应。结果表明,在弱磁性的纳米尺度磁性材料中,表面自旋和界面效应对磁性质起着重要影响。2.用金属有机盐在高沸点有机溶剂中热分解制得均匀分散的CoFe2O4纳米粒子。将部分CoFe2O4纳米粒子稀释于非晶SiO2基质中,获得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和未稀释样品均有正或负的交换偏置行为,表明在CoFe2O4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倾斜自旋层。表面自旋诱导表面各向异性,使得有效各向异性常数K增加(3.38×106erg/cm3)。随着磁性粒子浓度增加,剩磁比(Mr/Ms)减小,可归因于粒子间偶极相互增强;但矫顽力(Hc)无规律变化,可能是由各向异性、粒子间偶极相互作用以及界面效应协同影响的结果。通过适当稀释CoFe2O4纳米粒子,可以获得高于以往报道的Hc(3056 Oe)和Mr/Ms(0.63)值。这部分工作对揭示纳米尺度磁性的机理和优化磁性能有一定的意义。3.用金属有机盐热分解方法制备均匀分散的CoFe2O4纳米粒子。部分CoFe2O4纳米粒子稀释于非晶Si02基质中,在10K-390K温区,详细研究了未稀释与稀释样品的磁性。10K时未稀释和稀释样品具有的Hc值分别为23817 Oe和15056 Oe,这是目前为止所报导的最高数值,并且Mr/Ms也分别高达0.85和0.76。有趣的是两个样品的磁性在200 K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在磁滞回线、零场冷(ZFC)曲线以及Hc、Mr/Ms、各向异性常数、偶极场以及磁晶粒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都可以观察到。200K以下,表面自旋对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两个样品都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导致很大的Hc和Mr/Ms值。200 K以上,表面自旋效应可以忽略,导致有效各向异性减小;但是偶极相互作用却增强,从而使得Hc和Mr/Ms值变小。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强各向异性和弱偶极相互作用有利于增强Hc和Mr/Ms。结果也说明,低于200 K时磁滞回线在H=0处的跳跃来源于表面自旋的再取向。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表面自旋和偶极作用对磁性的显着影响,并且在不同温区,决定磁性的因素也明显不同。4.磁性纳米粒子体系中,强偶极相互作用往往使粒子的磁矩冻结为超自旋玻璃态,具有弛豫行为和记忆效应。我们对未稀释强偶极相互作用的CoFe2O4纳米粒子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磁测量。主要结果如下:1)10K时,表面自旋和芯自旋之间的交换耦合使得剩磁比增大。2)观察到异常的记忆效应:它存在于350K以下很宽的温度范围内;200 K以下可以归因于表面自旋的驰豫。200 K以上,归因于取向一致的几个粒子的磁矩的弛豫。5.首先制备粒径为9nm、11nm、14 nm和30 nm均匀分散的CoFe2O4纳米粒子,用稀释和氢气中还原方法,改变粒子间距离、磁矩和各向异性,用这些粒子系统揭示Mr/Ms和粒子间偶极相互作用之间的本质联系。这样系统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粒子间偶极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最强偶极场Hdip来估计。为了阻止还原过程中粒子团聚,样品的还原在稀释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Hdip与Mr/Ms之间的联系大致遵循Mr/Ms∝1/1gHdip的规律,并与粒子的大小、距离、磁矩以及各向异性无关。对于纯CoFe2O4纳米粒子,低温下,偏离Mr/Ms∝1/1gHdip关系的原因在于表面自旋效应;对于CoFe2O4/CoFe2复合体系,偏差的原因在于两相间的相互作用。6.首先制备均匀分散的MnFe2O4纳米粒子,然后MnFe2O4纳米粒子以不同浓度稀释于Si02基质中,目的在于改变粒子间偶极相互作用的强度。以往许多报道都认为强偶极相互作用使阻碍温度TB上升并抑制剩磁比Mr/Ms。但此处观察到相反的现象,原因在于样品中存在部分叁角形颗粒,形状各向异性可能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3-01)

李真[5](2015)在《微纳米磁性铁氧体与破乳剂的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对于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后,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固体颗粒等,目前由于叁次采油技术的使用,原油中除含有地下水外还有注入的水,导致开采出来的石油含水量高达80-90%,这给石油的运输和提炼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成本的消耗,因此对于石油破乳的脱水脱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石油破乳的方法很多,如物理破乳法、化学破乳法以及微生物破乳法等,目前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是化学破乳的方法,是指向原油中加入化学破乳剂进行破乳。本文首先合成了两类破乳剂,一是以D-葡萄糖、烷基胺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乙氧基化的葡萄糖胺系破乳剂,二是以DETA作为受体在催化剂条件下与不同量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单体反应成功合成了分子量分别为3000和1800的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通过FTIR、XRD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推出所合成的化合物与所需要的结构相同。为了评价二者的破乳性能,我们模拟配制原油乳状液,并且利用所合成的破乳剂进行破乳处理,通过结果发现,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的破乳效果比乙氧基化的葡萄糖胺系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好,并且当破乳温度为60℃,加入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的浓度为100 ppm时,分子量为3000和分子量为1800的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均有很高的破乳率。基于所合成的破乳剂,为了提高它们的破乳率,我们采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对其进行改性。首先我们探讨了氧化铁的各种合成方法,通过比较,选出了一种较为简单且合成磁性纳米颗粒均一分散性好的方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然后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和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作为表面接枝聚合法的偶联剂,复合纳米Fe3O4颗粒与原油破乳剂,然后对复合的产物进行破乳性能评价,得出当破乳温度为60℃,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的浓度为100 ppm,有很高的破乳率,并且高于未复合的二乙烯叁胺系破乳剂。另外我们探讨了采用多种方法复合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直接分散法、原位生成法、表面接枝聚合法等。选用Fe3O4纳米颗粒和乳化剂作为原料合成稠油降粘固体乳化剂,得到了Fe3O4/OP-10复合产物,并且对其结构采用红外,热重,拉曼,电镜,XRD衍射等技术进行表征,通过比较证明表面接枝聚合法复合的结果最好,即在以草酸作为催化剂,调节pH到4,偶联剂室温水解60 min,与Fe3O4纳米颗粒45℃复合1 h条件下,得到的最终产物复合效果最好并且具有很好的响磁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06-01)

李俊,代明珠,戴耀东[6](2014)在《热分解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铁氧体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铁作为铁源,叁甘醇作为溶剂,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原始以及酸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穆斯堡尔谱等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特性。结果表明,铁氧体纳米粒子均匀地修饰在碳纳米管表面,没有明显团聚现象产生,酸化后的碳纳米管表面生成的纳米粒子中包含了Fe3O4与Fe2O3两种粒子。碳纳米管经酸化后,其表面生成了许多缺陷,缺陷处的活泼电子更容易与生成的Fe3O4纳米粒子的外层电子之间进行快速的电子交换,使得Fe3O4纳米粒子中的FeⅡ被部分氧化,使生成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更多地表现为Fe2O3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4年02期)

彭会芬,侯强,张新梅,王桂新,王新[7](2014)在《沉淀剂对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物为沉淀剂,试图在近中性环境下合成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以进一步提高所制备材料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当沉淀剂由NaOH变为氨水+碳酸氢铵混合物时,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的沉降时间明显缩短(15 min,约为NaOH沉淀剂的1/3)。所得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高达81.99 emu/g,比NaOH的提高近90%。同时,材料的矫顽力(Hc)也明显降低至52.7 Oe,说明氨水+碳酸氢铵混合物是一种制备高性能Mn-Zn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的有效沉淀剂。(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孙儒雅,徐玉清[8](2013)在《纳米铁氧体粒子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示踪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肿瘤的研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用途广泛,其迁移、定植、分化过程都是研究者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因此采用理想的标记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示踪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众多标记材料中,纳米铁氧体粒子由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示踪效率而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超顺磁性氧化铁与其他传统标记材料结合的双标记方法,在标记时间与标记率上能够相互补偿,提高示踪的精准度。而新的量子点荧光材料成功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标记,更为生物材料的创新带来希望。(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3年03期)

周兴[9](2012)在《微纳米磁性铁氧体及其电磁功能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米磁性铁氧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基于其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制备尺寸、形貌和性能均可控的微纳米磁性铁氧体成为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磁性的铁氧体材料已不能满足需求,赋予磁性铁氧体其它功能是科研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如实现磁-电复合功能、磁-光复合功能、磁-热复合功能等特性。目前,磁性粒子存在的易团聚、尺寸不均一、形貌难控制、功能粒子在其表面负载效果差、复合粒子性能不可控等缺点,使电磁功能复合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本论文首先制备出分散性能、尺寸、形貌均可控的磁性铁氧体(Fe_3O_4和α-Fe_2O_3)微米、纳米粒子,然后以花状形貌的α-Fe_2O_3粒子为磁核,在其表面负载导电金属材料Ag或Cu,制备出磁-电功能的复合粒子。对球形、微孔、空心结构的Fe_3O_4颗粒和磁性α-Fe_2O_3微米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Ag、Cu导电金属在微米花表面的负载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制备磁-电双功能复合粒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且有效的“直接沉降负载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制备其它类型的复合粒子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⑴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均匀、分散性能好、形貌可控的磁性Fe_3O_4粒子。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尿素(CON_2H_4)用量等工艺条件的控制,实现了对磁性颗粒的形貌(如球形、微孔、空心结构)、尺寸与磁性能的控制。磁性Fe_3O_4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从83.3 emu/g到71.03 emu/g、尺寸从247 nm到404 nm可控。提出了空心结构Fe_3O_4的成核-生长-再溶解成核-定向生长-核心疏散-中空的形成机制。⑵采用乙二醇辅助法,以乙二醇和叁氯化铁为起始原料,首先在195℃制备出花状前躯体,然后经过450℃、3 h的高温煅烧,制备出多级结构的α-Fe_2O_3微米花。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实现了对α-Fe_2O_3微米花磁性能的控制。研究了微米花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微米花是由纳米颗粒-纳米片-微米花逐步组装而成的。微米花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最高达0.67 emu/g和127 Oe。⑶以磁性α-Fe_2O_3微米花为磁核,首次提出并采用“直接沉降负载法”在其表面负载导电金属Ag颗粒,制备出磁-电双功能复合粒子。系统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醛浓度、硝酸银添加量等工艺因素对复合粒子的形貌、磁性能、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 min、甲醛浓度为0.2 mol/L时,复合粒子的形貌最规整;当硝酸银添加量为0.5 g时,复合粒子的最低体积电阻率为0.00016Ω·cm,此时饱和磁化强度为0.11 emu/g。对“直接沉降负载法”的负载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是以磁性α-Fe_2O_3表面“花瓣”上的球形颗粒为核进行负载和生长的。⑷对“直接沉降负载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在磁性α-Fe_2O_3微米花表面负载易氧化的导电金属铜。首先探讨了金属铜形貌、尺寸、导电性能的控制工艺,然后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磁性粒子添加量等因素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得出了Fe_2O_3负载纳米铜的机理,并研究了复合粒子的磁性能和导电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2-04-28)

李定国,熊杰,刘祖黎,熊永红[10](2011)在《锰锌铁氧体纳米粒子制备与热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颗粒并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了颗粒组成、结构、平均粒径,表明制备的样品为锰锌铁氧体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17nm.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颗粒的磁滞回线和热磁特性.(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1-十八烯为溶剂,通过高温热分解油酸铁和油酸锰制备了锰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考察了热分解温度和时间以及油酸与油酸盐的投料比对磁性纳米粒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所得磁性纳米粒子遵循α-Fe2O3-尖晶石结构锰铁氧体-锰铁氧化物固溶体的衍变过程,饱和磁强度也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磁性纳米粒子形貌转变过程遵循粒子内熟化机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磁性纳米粒子由纺锤状纳米粒子转变为具有棱角的不规则状纳米粒子,进而形成球状磁性纳米粒子。当n(油酸)/n(油酸盐)=0.8,在300℃下热分解反应1 h时,磁性纳米粒子饱和磁强度达到15.14 emu/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梅向阳,王耀,朱丽云,刘伟,徐晓军.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吸附Pb~(2+)和Cd~(2+)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2019

[2].张亚平,甄彬,黎汉生,冯亚青.热分解法制备锰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J].精细化工.2018

[3].万路,胡雪,杨婷婷,曹海燕,奉萍.钴铁氧体纳米粒子催化H_2O_2氧化对甲苯酚荧光法测定H_2O_2[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徐士涛.锌/钴/锰铁氧体纳米粒子体系中相互作用对磁性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6

[5].李真.微纳米磁性铁氧体与破乳剂的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5

[6].李俊,代明珠,戴耀东.热分解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铁氧体纳米粒子复合材料[J].材料导报.2014

[7].彭会芬,侯强,张新梅,王桂新,王新.沉淀剂对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磁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4

[8].孙儒雅,徐玉清.纳米铁氧体粒子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示踪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3

[9].周兴.微纳米磁性铁氧体及其电磁功能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2

[10].李定国,熊杰,刘祖黎,熊永红.锰锌铁氧体纳米粒子制备与热磁性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提取步骤各种铁氧体纳米粒子的磁化曲线...各种铁氧体纳米粒子的TEM照片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氨基化锰铁氧体纳米粒子

标签:;  ;  ;  ;  ;  ;  ;  

铁氧体纳米粒子论文_梅向阳,王耀,朱丽云,刘伟,徐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