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有精神病...

亲戚有精神病...

一、亲人患了精神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玉[1](2019)在《三维转换视角下非虚构文学的翻译报告 ——以《追寻记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非虚构文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国外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引进比例也在不断攀升。非虚构文学与普通的小说写作不同,它是一种混合文学样式,以小说的技法来尽量客观、真实地再现事件和人物。然而,目前对非虚构文学作品翻译的探讨并不多,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为非虚构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应根据原文和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来做出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主要集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根据非虚构文学自身的特点,译者从三个层面探究了非虚构文学的翻译策略。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译者主要讨论了词性的转换、语态的转换、句子的拆分与合并等翻译技巧。对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译者特别探讨了英语习语的翻译以及译文中汉语四字词语的运用,以保证文化内涵得以准确转换,避免产生曲解。对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译者运用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交际意图。最后,译者认为非虚构文学文本有自己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从单一的维度出发,译者应注意三个维度的结合与平衡,实现最佳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此前未有基于三维转换视角探讨非虚构文学的翻译报告,本报告从三维转换视角出发,探讨非虚构文学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期为其他非虚构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三维转换理论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乔云栓,张士巧,崔卫东,李静[2](2018)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担情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PMFG)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担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在河北省衡水市各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经复核诊断及排除后确定73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PMFG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家庭负担访谈量表(FB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家属负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干预后FBIS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躯体健康阴性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研究组干预后SCL-90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抑郁、敌对因子分数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 <0.05);强迫、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P <0.01)。研究组干预后SCL-90的各项因子评分中,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SSR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MFG减轻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残留症状,同时改善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减轻了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尹程[3](2018)在《住院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MD)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虽然抑郁症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很多潜在的患者隐瞒症状,不愿意寻求治疗。病耻感(stigma,或译为“污名”)本用来指群体对具有某种特质的个体产生的歧视反应,后很多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扩展研究,涉及面较广。在医学领域主要指人们因疾病而产生的负性认知、行为方式以及情绪体验。近些年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关于病耻感的研究,主要涉及艾滋病、精神疾病、肥胖、同性恋、吸毒酗酒、贫穷等。我国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精神分裂症和艾滋病为主要方向的疾病病耻感。实际上抑郁症患者同样也面临病耻感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现阶段研究表明,精神疾病的漏诊和治疗不足导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治疗率的严重不匹配,而病耻感正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病耻感也不利于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抑郁症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的描述性研究,对在南京某两所医院的共110名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拟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了解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抑郁症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Link病耻感量表了解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Rosenberg 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等来了解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探索人口学因素、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通过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F检验、t检验、事后多重比较、多重逐步回归、中介效应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住院抑郁症患者普遍具有病耻感,其病耻感在保密、教育、挑战、误解等方面表现程度突出,在贬低歧视感知、退缩、分离和不同/羞耻等维度表现不强烈。(2)性别、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影响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女性抑郁症患者水平较男性高。抑郁症患者病耻感随这文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大专及本科学历者病耻感水平最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病耻感最低。中等收入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最低,低收入和高收入的患者病耻感依次更高。有信仰的高学历抑郁症患者较无信仰的高学历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高。(3)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尊呈显着负相关,与抑郁程度、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4)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均影响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且自尊在社会支持和病耻感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病耻感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与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病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张亚男,崔虎山[4](2014)在《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文中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病、疑难病。根据内外统计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69%,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即使得到专科医院的系统治疗,大多数都能达到显着进步程度出院,但出院后病情复发率很高,经临床研究发现50%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给患者健康及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痛苦和危害[1,2]。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

周英,潘胜茂,赵春阳,林建葵,欧春泉,李亚洁,张晋碚,刘联琦[5](2014)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病耻感状况,并分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6例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406例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总分为(2.33±0.19),低于量表中点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7,P<0,01);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消积应对得分分别为(32.13±7.03),(25.75±7.31),(1.59±0.6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505,0.000,-4.866;P<0.01);相关分析显示,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消极应对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1),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的患者,病耻感越强。结论提高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减少消极应对均有助于减轻其病耻感。

胡晓飘[6](2013)在《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文中认为在精神病的防治工作中,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精神病患者了解、信任、配合精神科治疗工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亲情支持,以利疾病的康复[1]。因此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实施护理干预,不仅使精神病患者能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为此,笔者于2009年2月至8月对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

王菊[7](2012)在《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招生批次的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他们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在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他们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高职新生进入新的环境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何迅速使自己尽快适应现实,主动地接受几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是每位高职学生都要面临的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了解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人格特征,及时而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以便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不良心理倾向;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目的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有所了解,同时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今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210名新生,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网络测评。研究结果1.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状况SCL-90测评结果显示,在有效测试的2121人中,有心理困扰的学生1208人,占60.73%;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170人,占8.02%。在各因子总检出率(因子分≥2)中,以强迫症状最明显,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第三是焦虑,其他依次是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其他、精神病性、躯体化。与全国常模相比,卫生高职院校新生九项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极其显着(P<0.01);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4项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3项因子分均高于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I测评结果显示,第一、二、三类检出率分别为20.74%、27.86%、51.39%。女生高于男生;父亲无业高于有职业者;家庭经济条件差着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者;有家族既往病史者高于无家族既往病史者;有重大病史者高于无重大病史者;单亲家庭高于父母不在身边和在父母身边成长者;与父母关系有隔阂者高于关系一般、良好、亲密者;6岁前寄养在别人家者高于在父母长辈身边成长者;近期有重大生活变故者高于无重大生活变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母亲职业、对卫生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Q测评结果显示,卫生高职院校新生男生在E、P、L量表均分上与大中学生常模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E、L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常模,P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在E、N、P、L量表均分上与16-19周岁常模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E、L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常模,N、P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女生在E、N、P、L量表均分上与大中学生常模和16-19周岁常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E、L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常模,N、P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2.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经济条件、家族既往病史、重大疾病史、成长状况、与父母关系、6岁前生活情况和近期重大生活变故,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3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卫生高职院校新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自我完善、人际关系、情感和经济等几方面。4.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显示我院新生心理健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环境和社会的原因。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可能由多种因素构成,既有自身内部的、主观的原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外部的、客观的原因,还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结论与建议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检出率较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自身因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及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促进新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协调发展。学校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新生心理研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氛围;有针对性的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新生适应新环境,增强独立自主性;引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校园新生活;加强关怀,重视贫困群体新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新生心理健康素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缓解新生心理困惑。新生自我调节,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重新定位,主动适应高职学习生活;积极自我调节,合理宣泄情绪;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多方协作,加强新生危机事件的预警干预机制。

石蕊[8](2012)在《《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初步编制及预测分析》文中认为长期以来,精神分裂症作为主要的重性精神疾病,是精神医学的重大研究课题。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成年人口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0%,流行率为3.17‰7.56‰;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精神分裂症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但迄今为止,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诊断手段和标准,使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特别是影响了特殊人群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开发有效的检测工具,可早期预防特殊职业人群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对社会稳定,尤其是对军事作业和部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情境判断测验技术,对具有精神分裂症人格特质(本文定义为分裂性偏差人格特征)进行评价,为征兵心理检测访谈医生提供更加客观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筛查准确性。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据情境判断测验基本原理,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提取分裂性偏差人格的特有行为表现,初步建立分裂性偏差人格的结构;第二部分,依据心理测量学理论和统计学原理,编制《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进行信效度检验和预测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由21个条目组成;由阳性分裂性偏差人格维度和阴性分裂性偏差人格维度组成;2.测验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2;3.分裂性偏差人格被试与对照组的测验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4.依据ROC曲线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发现人格测验Dit、Net和Sit任一分值大于80,且本测验分数≥8,直接下淘汰结论,总预测符合率达93.3%,预测合格符合率100%;如果Dit、Net和Sit任一分值在70-80,本测验分数≤4,则建议直接下合格结论,总预测符合率达68.4%,预测淘汰符合率100%。主要结论:结合《中国士兵人格问卷》测验初筛,《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预测符合率。建议在征兵心理检测中进行试点,对测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制定筛查标准。

刘玉莲,王悦婷[9](2012)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方式,访谈了12例住院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体验包括:因亲人患精神疾病而沮丧、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无自我、被别人歧视而无奈;家属对病耻感的应对方式是刻意隐瞒病情和主动回避社会交往。结论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其家属提供针对病耻感的各种支持和指导,降低患者家属病耻感,促进患者康复。

刘玉莲[10](2011)在《首发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采取的歧视和排斥态度。病耻感的存在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研究显示病耻感不仅仅是精神病患者的个人问题,还会延伸到患者的家庭成员,产生"连带病耻感",而家属的耻辱、悲伤等内心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耻感,同时还要了解家属病耻

二、亲人患了精神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亲人患了精神病……(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转换视角下非虚构文学的翻译报告 ——以《追寻记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of In Pursuit of Memory
    1.2 Project significance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2 Studies o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Non-Fiction Literature
    2.1 Studies o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2.1.1 Development of Eco-translatology
        2.1.2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2.2 Studies on non-fiction literature
        2.2.1 Development of non-fiction literature
        2.2.2 Characteristics of non-fiction literature
    2.3 Translation of non-fiction litera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dimensionaltransformation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paration
    3.2 Translation
    3.3 Revision and the final translation
Chapter4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4.1 Linguistic-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1.1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4.1.2 Conversion of voice
        4.1.3 Division and combination of sentences
    4.2 Cultural-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2.1 Free translation of idioms
        4.2.2 Use of Chinese four-letter words
    4.3 Communicativ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3.1 Addition
        4.3.2 Literal translation
        4.3.3 Free translation for dialogues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in gains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2)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担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3.1 家庭负担访谈量表 (family the burden in-terview schedule, FBIS)
        1.3.2 90项症状清单 (SCL-90)
        1.3.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IBS阴性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CL-90结果及与国内常模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SSRS评分比较
3 讨论

(3)住院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 病耻感
        2.1.1 病耻感的概念和发展
        2.1.2 病耻感的测量
        2.1.3 病耻感的研究现状
    2.2 病耻感的形成机制
    2.3 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2.3.1 社会人口学因素
        2.3.2 病耻感与社会支持
        2.3.3 病耻感与应对方式
        2.3.4 病耻感与社会支持
        2.3.5 其它影响因素
    2.4 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病耻感的关系
        2.4.1 社会支持与自尊对病耻感的影响
        2.4.2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病耻感的影响
        2.4.3 自尊与应对方式对病耻感的影响
    2.5 问题提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创新点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工具
    3.6 研究过程
    3.7 统计工具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住院抑郁症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4.2 研究对象的病耻感水平
    4.3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病耻感单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
        4.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病耻感单因素分析
        4.3.2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病耻感的交互作用分析
    4.4 抑郁、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病耻感的相关关系
    4.5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6 检验自尊、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5 讨论与分析
    5.1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分析
    5.2 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5.2.1 性别
        5.2.2 年龄
        5.2.3 婚姻状况
        5.2.4 文化程度
        5.2.5 经济水平
        5.2.6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5.2.7 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分析
        5.2.8 其它
    5.3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严重程度
        5.3.2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
        5.3.3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
        5.3.4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自尊
    5.4 自尊与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4.1 自尊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4.2 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4.3 自尊与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局限性
    6.3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方面因素
2 患者家属方面因素
3 医师及社会方面因素

(7)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
    2 SCL-90测试结果分析
        2.1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2.2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SCL-90测量结果与全国常模、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2.4 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3 UPI测试结果分析
        3.1 卫生高职新生UPI总体情况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卫生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3.3 UPI关键项目和辅助项目选择情况
        3.4 UPI心理症状倾向情况
        3.5 UPI项目选择频数分布情况
    4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分析
        4.1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EPQ测量结果与常模比较
        4.2 卫生高职院校不同性别新生各量表分数比较
        4.3 卫生高职院校是否独生子女新生各量表分数比较
        4.4 卫生高职院校四种性格新生各量表T分比较
    5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5.1 EPQ四种性格新生SCL-90 10因子比较
        5.2 UPI三类性格新生SCL-90 10因子比较
        5.3 UPI三类新生EPQ分数比较
        5.4 有无轻生意念新生SCL-90、EPQ分数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状况
    2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3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4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5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初步编制及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特征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人格障碍
        1.3 精神分裂症潜在内表型研究
        1.4 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结构
        1.5 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研究工具
    2 情境判断测验技术概述
        2.1 情境判断测验的概念及特点
        2.2 情境判断测验的发展
        2.3 情境判断测验的理论基础
        2.4 情境判断测验的开发程序
        2.5 情境判断测验在人格评鉴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与程序
研究一 分裂性偏差人格的结构分析
    1 研究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研究二《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初步编制及预测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分析
    5 结论
讨论
    1.1 理论探讨分裂性偏差人格的定义
    1.2 情境判断测验编制中的问题和不足
    1.3 测验的适用性
    1.4 下一步建议
研究总结
    1.1 初步建立分裂性偏差人格结构
    1.2 《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初步编制及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半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 2 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附录 3 访谈记录(节选)
    附录 4 行为倾向调查问卷(节选)
    附录 5 使用情况调查表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资料整理
        1.2.3 研究的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主题1:具有羞耻感
        2.1.1 因亲人患精神疾病而沮丧
        2.1.2 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无自我
        2.1.3 被别人歧视而无奈
    2.2 主题2:对羞耻感的应对
        2.2.1 刻意隐瞒病情
        2.2.2 主动回避社会交往
3 讨论
    3.1 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3.2 精神疾病给家属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3.3 患者家属承受外界的各种歧视
    3.4 家属多采取不正确的应对方式
    3.5 建议
        3.5.1 患者家属需要必要的社会、情感支持和人文关爱
        3.5.2 开展全程健康教育, 消除偏见
        3.5.3 指导家属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四、亲人患了精神病……(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转换视角下非虚构文学的翻译报告 ——以《追寻记忆》为例[D]. 刘冰玉. 燕山大学, 2019(06)
  • [2]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担情况的影响[J]. 乔云栓,张士巧,崔卫东,李静. 中国医药导报, 2018(32)
  • [3]住院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研究[D]. 尹程.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5)
  • [4]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J]. 张亚男,崔虎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7)
  • [5]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周英,潘胜茂,赵春阳,林建葵,欧春泉,李亚洁,张晋碚,刘联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15)
  • [6]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A]. 胡晓飘. 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 2013
  • [7]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菊. 苏州大学, 2012(06)
  • [8]《分裂性偏差人格情境判断测验》初步编制及预测分析[D]. 石蕊.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1)
  • [9]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J]. 刘玉莲,王悦婷. 护理管理杂志, 2012(04)
  • [10]首发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A]. 刘玉莲. 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11

标签:;  ;  ;  ;  ;  

亲戚有精神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