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延误论文_郭瑞军,张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延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号,交叉口,交通,城市交通,公交,车辆,数据。

信号延误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军,张岩[1](2019)在《基于乘客延误的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公交优先为导向,针对城市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以交叉口乘客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求解周期时长,根据各相位乘客流量比和饱和度确定各相位绿信比,将两者结合建立了基于公交优先的单点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口非优先相位的过剩绿灯时间,确定绿灯延长和红灯早断策略的控制参数,可以设计单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方法.以实际交叉口为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基于公交优先的单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进行建模,并得出了不同方案下的交叉口车均延误、乘客延误和平均停车次数.结果表明:优化方法能一定程度降低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和乘客延误,能降低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停车次数.(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2](2019)在《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面向社会机动车流的预信号控制方法对车辆延误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预信号控制的进口道渠化布局方式,对不同车道渠化条件下的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车道渠化方式下的主、预信号处的到达与离开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延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延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无预信号的控制方法,实例进口在现状流量条件下,预信号的控制方法能够使车均延误有效降低。进一步改变交通量,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加,预信号控制方法对延误改善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6期)

王涌龙[3](2019)在《基于乘客延误的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交通污染、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阻塞、停车困难等一系列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公交优先理念是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服务品质的重要措施。公交预信号进口道控制是基于公交优先理论的一种新型公交优先技术,它通过公交候驶区和预信号车道灯两种技术手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通行权,进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公交优先、预信号公交优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理论,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在对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研究时,先从公交预信号进口道布局形式、交通组织方式等角度对预信号进口道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公交预信号的设置条件,给出了判定各进口道设置预信号先后顺序的方法,从单一进口道和整个交叉口两个层面对各进口道是否设置预信号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关键进口道的概念;随后提出了主、预信号的协调控制的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关键进口道设置预信号的时空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其次对公交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配时特性进行分析,制定了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的配时流程;运用交叉口现有信号配时方案,设计了预信号进口道的初始方案,以初始方案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对交叉口主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进行优化;并建立交叉口乘客延误模型,求解交叉口的最佳主信号灯的控制方案和最佳预信号灯的控制方案。最后以某交叉口为例,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交叉口的关键进口道;以关键进口道为例对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的设置进行了演绎,并通过乘客平均延误、车辆平均延误等指标对进行预信号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交叉口的预信号进口道的控制方案,可以显着降低交叉口的乘客延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5)

李展,张瑞,蔡伟红[4](2019)在《基于减少延误的信号平交口改造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行能力和延误是评价平交口设计的主要指标。介绍了城市道路平交口的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计算方法;结合昆明市环城南路—西昌路平交口提升改造工程,根据工程设计规范和Webster模型对比改造前后的通行能力和延误,并客观评价信号平交口改造成效。(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罗霞,曹阳,刘博,禹乐文[5](2019)在《关于城市路网交叉口信号延误准确估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路网交叉口信号延误能精准反映出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传统延误估计方法在分析信号控制影响时往往需要多项输入数据,采集成本较大,因此大多研究仅从运动学角度出发分析延误特征,算法复杂且准确度低。为解决准确度和成本之间的矛盾,通过平移车辆时空轨迹计算延误估计所需参数,利用K-S检验和密度聚类算法得到交叉口信号配时,根据交通波理论得到交叉口受阻车辆总数,进而结合交叉口车流运动机理计算平均延误。最后通过VISSIM软件对单交叉口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号配时估计误差在5s内,直行和左转平均延误误差率分别在16%和26%内。说明方法能在数据信息单一的情况下保证延误准确度,具备有效性与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3期)

刘畅,魏丽英[6](2018)在《考虑人均延误和人均排放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将绿色交通、公交优先等理念融入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的建模策略当中,建立以交叉口人均延误、人均CO排放为优化指标,以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自变量的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在人均延误公式中引入公交折减系数,用以避免公交绝对优先对社会车辆通行效率的负面影响.模型求解过程中运用模糊折中规划方法使量纲不同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无量纲化,令其取值在(0,l);采用模糊偏好方法计算两个目标的隶属度函数的权重值,进而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然后利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异步学习因子相结合的优化粒子群算法,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实现单目标函数的求解;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对各目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人均延误下降了0.94 s,下降幅度为3.87%.人均CO排放量下降了1.25 g,下降幅度为12.74%.说明优化后的信号配时方案对于延误和排放具有优化作用,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徐建闽,王文静,马莹莹,邹祥莉[7](2018)在《基于延误时间最小的右转专用信号设置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右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之间的冲突,提出了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控制方法。首先利用交通冲突技术分析了无右转专用相位时右转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情况,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右转机动车穿越行人、行人穿越机动车的临界穿越间隙,提出穿越概率;其次提出了基于总延误时间最小的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条件;再次利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了有无右转专用相位两种情况下右转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延误时间模型;最后,以一典型十字信号交叉口为例,运用延误模型,比较了不同流量下有无右转专用相位两种情况的总延误,并给出了不同流量的情况下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临界值。(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吕大鹏,寇玮华,陈明亮[8](2018)在《基于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信号交叉口车辆延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口待行区的设置具有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交叉口拥堵及减少交叉口延误等优点,直行待行区也日益成为交叉口待行区主要设置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对直行待行区的几何设置条件和相位设置条件进行分析,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方式。另外,以未设置待行区停车线和设置待行区的停车线的车流饱和程度为基准,讨论在两种相位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构建车辆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朱海川,徐玉静[9](2018)在《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时间是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表征,准确地计算信号交叉口延误不仅能提高通行时间评估的精确性,也是交通优化和实时调度的重要依据.在对比分析交叉口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的浮动车数据进行交叉口延误的计算,通过合理地界定信号交叉口的影响范围和车辆通过信号交叉口的畅行速度,结合Hama分布式平台实现浮动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信号交叉口延误与实际值相比的平均拟合度在84.4%以上;在计算效率方面,以6台计算节点为例,其执行效率与单机版相比提高了9.3倍.(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建新[10](2018)在《基于共用车道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延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城市交通网络中最为关键的设施之一,交叉口承载的压力随着路网中车辆的不断增加而日益增长,高峰期交叉口车辆拥堵现象频繁发生。为了准确估计信号交叉口进口道通行效率,降低车辆延误,本文针对十字形信号交叉口共用进口车道进行分析研究。交叉口进口道由于拓宽或是其它交通条件限制往往形成了短车道,当不同流向的车辆在红灯期间排队长度超过短车道时,共用车道后续到达的车辆便被阻塞,进而限制了共用车道的通行效率。本文运用概率论方法构建在短车道车流阻塞影响下的共用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并与VISSIM交通仿真统计数据和以往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控制相关变量一一探讨了左转直行车辆到达比例、信号周期和绿信比等交通参数改变对通行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客观估计受限于排队阻塞的共用车道通行能力,并建议根据交叉口实际交通条件采取适当长度的短车道,同时适当缩短信号周期或增加相位绿灯时间以减少通行能力损失。为解决共用车道上左转车流和直行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共用车道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了交叉口车道分时共用方法,并从基本思路、运行过程和信号控制叁个方面对分时共用车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车辆平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通过非线性优化方法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车道分时共用优化模型。结合合肥市黄山路上典型交叉口实际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将优化方案与现有管控方案进行对比,在缩短交叉口车流排队长度的同时降低了车辆平均延误,表明了优化模型的高效性,这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管控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信号延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定量分析面向社会机动车流的预信号控制方法对车辆延误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预信号控制的进口道渠化布局方式,对不同车道渠化条件下的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车道渠化方式下的主、预信号处的到达与离开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延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延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无预信号的控制方法,实例进口在现状流量条件下,预信号的控制方法能够使车均延误有效降低。进一步改变交通量,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加,预信号控制方法对延误改善效果越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延误论文参考文献

[1].郭瑞军,张岩.基于乘客延误的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优化模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2].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J].公路.2019

[3].王涌龙.基于乘客延误的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设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李展,张瑞,蔡伟红.基于减少延误的信号平交口改造方案设计[J].工程建设.2019

[5].罗霞,曹阳,刘博,禹乐文.关于城市路网交叉口信号延误准确估计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6].刘畅,魏丽英.考虑人均延误和人均排放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7].徐建闽,王文静,马莹莹,邹祥莉.基于延误时间最小的右转专用信号设置条件研究[J].公路工程.2018

[8].吕大鹏,寇玮华,陈明亮.基于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信号交叉口车辆延误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

[9].朱海川,徐玉静.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郑建新.基于共用车道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延误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5行人信号延误值和干扰延误值一8进行小波分解后的信号延误数据6.4案例1:有无信号延误对比图...一7信号延误数据小波分解界面非饱和交通流状态下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一6行人服务水平Fig.6一6PedestrianLOS...

标签:;  ;  ;  ;  ;  ;  ;  

信号延误论文_郭瑞军,张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