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结构域论文_李海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结构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蛋白,中心,激酶,极性,毒物,化物酶。

中心结构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云[1](2013)在《基于氯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结构域研究的酶促降解环境毒物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 CPO)因其独特的活性中心结构而具有多种催化性能以及广泛的底物适应性,但其结构与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尚需进一步阐明;本论文首先基于对氯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域中关键位点的解析,在加深对氯过氧化物酶构效关系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环境毒物的降解中,构建了双酚A、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和萘普生以及雌激素中的雌酮的酶催化降解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活性中心结构域解析: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位竞争反应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检测结果,证实氯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血红素丙酸酯处存在一个金属阳离子结合位点,并且这个配位点的金属为Mn2+;通过对比Mn2+移除前后CPO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变化,阐明了Mn2+的存在对于保持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域、稳定CPO的优势构象具有一定作用,是酶分子表现活力所必需的结构元素;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移除Mn2+前后CPO血红素活性中心微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可逆过程,重新引入Mn2+时活性可得以恢复,并且以外源性Ag+和Cr3+替代Mn2+后,CPO的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分别比天然态的酶有所改善,可为通过化学修饰提高CPO的催化活性提供新的途径。酶促降解的过程优化:以氯过氧化物酶为催化剂,研究了在双氧水体系下对环境毒物双酚A、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和萘普生、雌激素中的雌酮的降解过程,分别优化了各个因素(酶用量、H202浓度、pH值、反应时间)对它们降解率的影响。双酚A降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2.0×10-9mol/L, H2O2浓度0.15mmol/L, pH值3.0,反应时间7min;双氯芬酸钠降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50×10-9mol/L, H2O2浓度0.1mmol/L, pH值3.0,反应时间9min;萘普生降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20.0×10-9mol/L, H2O2浓度0.1mmol/L, pH值3.0,反应时间7min;雌酮降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0.8×10-9mol/L,双氧水浓度25μmol/L, pH值2.0-6.0均可,反应时间18mmin;在最佳条件下这四种底物的降解率均可达到100%。降解产物测定及降解途径:借助液质联用技术首先分别测定了它们降解后的主要产物,并由此推测其降解的途径。本文所选择的四种环境毒物均属于传统方法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氯过氧化物酶促氧化过程处理之后,这四种环境毒物分子均有效断裂成较小的碎片,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物质,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前处理手段,若后续再与微生物降解过程结合,通过二级处理方法则可达到环境毒物的深度处理的目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酶促降解循环及降解机理:在这四种环境毒物的降解中,涉及到两种反应机理,一种是环境毒物直接进入酶活性中心,与氧化性很强的酶循环中间体,高铁卟啉自由基阳离子compound Ⅰ直接反应,通过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完成酶催化循环;另一种则基于CPO的氯化活性,以C1-为底物,在线产生了氧化性很强的活性小分子,如Cl2、HClO等,毒物无需进入酶活性中心,氧化反应在溶液本体中完成,因而就摆脱了CPO分子中底物通道对需降解的毒物分子的大小的限制,扩大了可降解的底物的范围。酶促降解体系性能评价:降解后四种环境毒物(双酚A、双氯芬酸钠、萘普生以及雌酮)的化学耗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分别去除了5.0%/23.2%,4.3%/25.2%,7.2%/7.5%,1.2%/1.4%。COD的下降,表明毒物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所降低;TOC的下降,表明其生物降解能力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李海云,蒋育澄,胡满成,李淑妮,翟全国[2](2013)在《氯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结构域中Mn~(2+)与酶催化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位竞争反应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检测结果,为氯过氧化物酶(CPO)活性中心血红素丙酸根与金属Mn2+配位结合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基于Mn2+移除前后CPO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变化,阐明了Mn2+的存在对于保持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域、稳定CPO的优势构象具有一定作用,是酶分子表现活力所必需的结构元素.本研究还发现移除Mn2+前后CPO血红素活性中心微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可逆过程,重新引入Mn2+后活性可恢复,并且以外源性Ag+和Cr3+替代Mn2+后,CPO的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分别比天然态的酶有所改善,为通过化学修饰提高CPO的催化活性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洪晶,郭晨云,贺晓静,梁爱华,林东海[3](2008)在《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结构域的溶液结构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蛋白是一种约19.5 KD的酸性钙结合蛋白,属于钙调蛋白超家族。中心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高度保守性和普遍存在性表明它对正常细胞发挥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八肋游仆虫是一种在进化上处于特殊地位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中心粒和中心(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何华伟[4](2007)在《肌酸激酶结构域相互作用与活性中心极性微环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包含有多个结构域的蛋白,其每一个结构域都被认为是结构、折迭、进化和功能的基本单元。多结构域蛋白的折迭一般认为是有序的,每个结构域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它们独立自主地进行折迭。然而,多结构域蛋白要比单结构域蛋白的折迭机制复杂得多,因为它既包含了单个结构域的折迭,同时还有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结构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结构域的折迭和组装对结构域或蛋白总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它们在体内的功能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结构域之间的连接序列对蛋白结构的稳定、折迭途径和功能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人们发现肌酸激酶热聚沉发生温度(约47℃)远低于其结构去折迭时的融化温度(约56℃),然而,这种热诱导的蛋白快速失稳和聚沉机制人们并不清楚。本文用定量二阶远红外分析和二维远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结合圆二色和内源荧光光谱研究了肌酸激酶热失活和聚沉过程中的顺序事件,并研究了C末端结构域对肌酸激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和在肌酸激酶折迭过程中的作用,提出C末端结构域的构象变化启动了蛋白的热聚沉。肌酸激酶结构域之间的连接片段没有形成任何常规的二级结构,其结构具有较大的柔性,而且它主要由带电荷的残基组成,其中仅有四个疏水性的保守残基。本文通过突变和光谱学分析,发现连接片段和C末端结构域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对肌酸激酶活性、稳定性和折迭具有重要意义。连接片段的定位可以帮助肌酸激酶两个结构域正确组装成为具有活性的天然结构。蛋白的极性对其结构、催化和功能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选取5,5 ?-dithiobis (2-nitrobenzoic acid)、6,6 ?-dithiodinicotinic acid和2,2 ?-dithiodipyridine研究了肌酸激酶活性中心附近的Cys283周围的极性微观环境。我们研究了叁个修饰试剂对肌酸激酶在底物存在下的完整的失活动力学,并获得了游离酶和酶-底物复合物相对应的微观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肌酸激酶活性位点附近的Cys283周围主要是一种亲负电性的极性微环境,并且这种微环境很可能就是造成其pKa值较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7-04-01)

杨成涛,俞冠翘,沈善炯,朱家壁[5](2001)在《NifA中心结构域多聚功能结构基础的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 Kp)NifA中心结构域C3区的点突变型(Thr-290?Val)丧失了激活nif基因转录的功能, 说明这个Thr残基对NifA中心结构域的转录激活功能是关键的. 该点突变型蛋白被用于部分二倍体实验以检测NifA中心结构域的多聚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 NifA中心结构域含有决定NifA蛋白单体间聚合的聚合决定子. 通过构建NifA蛋白的一系列缺失突变型以确定中心结构域中对单体间聚合起关键作用的区域, 证明 252~453氨基酸残基序列参与了Kp NifA中心结构域的多聚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2001年01期)

中心结构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位竞争反应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检测结果,为氯过氧化物酶(CPO)活性中心血红素丙酸根与金属Mn2+配位结合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基于Mn2+移除前后CPO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变化,阐明了Mn2+的存在对于保持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域、稳定CPO的优势构象具有一定作用,是酶分子表现活力所必需的结构元素.本研究还发现移除Mn2+前后CPO血红素活性中心微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可逆过程,重新引入Mn2+后活性可恢复,并且以外源性Ag+和Cr3+替代Mn2+后,CPO的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分别比天然态的酶有所改善,为通过化学修饰提高CPO的催化活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结构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云.基于氯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结构域研究的酶促降解环境毒物体系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海云,蒋育澄,胡满成,李淑妮,翟全国.氯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结构域中Mn~(2+)与酶催化行为的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3].洪晶,郭晨云,贺晓静,梁爱华,林东海.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结构域的溶液结构及动力学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4].何华伟.肌酸激酶结构域相互作用与活性中心极性微环境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

[5].杨成涛,俞冠翘,沈善炯,朱家壁.NifA中心结构域多聚功能结构基础的突变分析[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

论文知识图

一8LF中与MEZKP10一Rn距离3A内的氨基酸...人AID/APOBEC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Fi...蓝光诱导VfAUREO1构象变化的模型(Hi...一6不同构象的Lip结构域比较一7ARG104的主链CA原子与侧链CZ原子RMS...一3subilit血成熟过程示意图=61>在这一...

标签:;  ;  ;  ;  ;  ;  ;  

中心结构域论文_李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