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宁夏银川750006)
摘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专业课程标准研制应该由学校、企业两方共同参与,并遵循贯穿行业企业导向原则、着眼继续发展原则、实用性原则;课程标准开发方法有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专业;课程标准;设置
1中职校本课程建设是现代学徒制的必然选择
1.1弥补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
中职课程从开发主体来看,大致可分为国家课程、企业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国家课程是由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开发的课程,它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是当前中职学校的主导课程。其适用范围广,针对性、灵活性不强,主要应用在基础学科。企业课程是由行业企业人员开发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意在培养与企业直接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实用性。其适用范围窄,灵活性强,逻辑性差,且轻理论、重实践。企业课程重点集中在技能实训方面。校本课程是集国家课程与企业课程之优势,根据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专业培养目标,自主开发的适合地方企业需求及学校特色和条件的课程,它能够弥补国家课程与企业课程之不足。
1.2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资源的融合
校本课程实现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框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框架相互关联与融合,把企业的关切和诉求落实在校本课程中,课程内容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两个不同实施主体间进行重新选择、组合与序化,并遵循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内在逻辑,是使各自内容深度融合的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符合从新手到专家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与程序。因此,校企共同开发校本课程,能实现学徒认知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关联性、学校课程与企业实践的关联性、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关联性。此外,课程也能体现行业企业最前沿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标准。
1.3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其中,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要素是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建设,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掌握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的内容与生产过程紧密联系。
2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原则
2.1贯穿行业企业导向
中职学生毕业后其专业技能势必将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其专业技能需要得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认可,因此现代学徒制下中职课程标准设置应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标准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培养作用,体现其重要地位,建设好校企课程。校企课程要体现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技术特色,应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2.2着眼继续发展原则
学习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发展,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继续发展,培养其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向职业能力的高级水平发展。
3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方法
3.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成立一个专业建设委员会。中职学校应该在教育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专业、高效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建设委员会,负责课程标准设置的管理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应该至少有企业、学校两方面的人士参与,以保障教学经验、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合作开拓能力。专业委员会要重点解决如何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参与中职学校课程标准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采用政策或者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3.2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学生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利就业,因此现代学徒制下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该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专业课老师应该积极下企业,学习企业先进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积极引进企业导师从事教学工作。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才能够更加深入,学生也才能够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以数控专业为例,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要能够将多轴、精密加工技术等引入课堂。如此一来,先进技术工艺和理念被融入课程教学,中职学生的专业视野被大大开拓,学习欲望大大提升。除此以外,专业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参加用人单位的座谈会,要多与合作企业各岗位的工人沟通,要对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进行调查调查,使各专业课程有效对接本专业岗位的各项要求。
3.3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学徒制校本课程开发主体
现代学徒制是建立了“双主体”的育人机制,即企业与学校均是育人主体,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就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从学校教师转变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企业从被动参与课程开发转变为主动作为,甚至起主导作用。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负责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该专业各岗位工作的性质,收集行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工人理论与技能要求等;行业专家根据学校教师提供的调研数据,分析和提供该专业的职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现状,从宏观上把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专家即企业中的“师傅”,主要负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涵、工作组织形式与工作所学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课程专家负责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编排、设计,最终形成校本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结论
总之,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开展联合培养的核心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产业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职业需求,实现学生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是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需要社会、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18-22.
[2]高亚华,张英莉.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J].辽宁师专学报,2017(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