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测试,算法,路径,软件,方法,粒子,函数。

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于笳韵,刘传才[1](2019)在《一种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组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时,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仍存在不少问题,算法效率普遍低下。为此,提出一种组合优化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的方法:在算法初期,先对粒子群算法作降阶操作,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生成初步测试结果。然后针对每个粒子的局部搜索过程,引入信息素机制以有效地保证搜索过程的多样性,进而防止搜索过程"早熟"而陷入局部最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詹俊楷[2](2019)在《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导体制造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将众多处理器核集成到同一芯片上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复杂的片上众核系统对能够支撑其高效运行的互联结构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相比于传统总线和交换矩阵等通信结构,片上网络具有高带宽、低延迟、扩展性强等优点。因此,片上网络成为了片上众核系统主要的通信结构。在深亚微米半导体制程中,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给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带来了更多的威胁。片上网络作为支撑数字系统高效运行的通信架构,其可靠性自然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片上网络引入多种形态的物理缺陷,引发电路逻辑故障,最终致使通信功能行为异常。因此,面向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研究成为伴随片上网络技术进步的研究热点之一,旨在在低成本的辅助硬件和性能开销下,及早地发现芯片在生产或者使用过程当中产生的故障,并及时对其尽采取修复或者避让措施。本文基于常见的物理故障,考虑测试辅助硬件的面积和功耗开销,以及测试任务对片上网络正常工作带来的性能影响,对针对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策略展开研究,并提出了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片上网络常见的故障类型分析和可测性设计技术研究。本文针对片上网络不同类型故障的特性,采取合适的可测性设计技术对片上网络的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故障监测,提供了可行性高、性能损耗小的片上网络测试机制。第二,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封装研究。传统片上网络测试方法多以单传输路径、多个路由器等结构作为测试封装,使得故障在线测试存在覆盖不全、性能损失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传输路径的一种新的片上网络测试封装,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测试封装在保证网络功能正确性的同时,克服了以上传统测试封装存在的缺陷。第叁,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策略研究。测试策略指的是对整个网络测试流程的管理、调度和触发,以实现片上网络测试的完备性和高效性。本文在面向传输路径的测试策略研究当中,在保证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测试顺序和不同测试时间间隔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晓玉,贺肖雄,罗杨[3](2019)在《面向路径覆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用例的生成在软件测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全路径覆盖这一准则中,往往会遇到极少数路径被遗忘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路径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即贝叶斯网络与人工鱼群组合算法。首先,将表示各参数间的关系引入贝叶斯网络,达到路径覆盖准则的效果。然后,使用人工鱼群算法对近优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搜索获取测试用例集,进一步提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法相比,在满足路径覆盖的同时,该方法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于笳韵[4](2018)在《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核心是高效自动地生成测试数据。人力构造测试数据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不仅工作量繁重,而且工作内容也比较盲目。自动生成测试数据则可弥补上述缺陷,减轻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显着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近年来,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实施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比较热门的是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数据生成研究,但是,由于遗传算法初始时需要对个体进行编码,导致该算法复用性不强。且编码、解码占用大量CPU时间,运行效率会相对较低。而研究发现,粒子群算法模型简单、搜索效率高,在测试数据自动生成领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算法。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研究测试数据生成技术和智能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改进算法,具体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简化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降阶处理,简化粒子的进化过程,并通过与标准粒子群算法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优化策略的可行性。粒子群算法经过改进以后,不确定参数就只剩下惯性权重,本文对惯性权重的取值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当惯性权重在适当的定义域内随机选取时,算法的搜索遍历度最高。2.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蚁群组合算法进行测试数据生成的方法。为了改进粒子群算法解决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现象,将优化后的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相结合,充分凝聚两个算法的优点。这种方式规避了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并且十分简便易懂。实验结果表明,将此组合算法用于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两个算法的优势。利用反馈信息增强全局搜索能力,保证整个求解过程适应度高的粒子个体与适应度低的粒子个体数目差距不会过大,有效地提升了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进而解决搜索过程易“早熟”的问题。3.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粒子群组合算法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为了解决粒子群算法的运行效率受粒子群规模影响较大的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K-means算法的思想。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均先利用K-Means算法划分粒子群,以此减少算法的迭代次数,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将KPSO算法应用于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既确保了生成数据的质量,又明显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并且有效节约运行时间使得测试数据自动化生成更可靠、更合理,实用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唐玉宾[5](2017)在《面向路径的字符串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元测试作为软件测试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排除故障的成本和代价比较低,然而手动单元测试存在完成效率低、失误率高等问题,提高单元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字符串类型是一种基本的非数值类型,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网络协议等领域软件开发中。不同于数值类型,作用在字符串类型数据上的约束是非线性的,所以针对字符串类型的程序分析和测试数据生成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谓词的字符串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1)提取字符串库函数调用产生的约束。通过分析C语言标准库“string.h”中包含的字符串函数,抽象出了叁类原子函数normalAtomicFun、uniAtomicFun 和 unsureAtomicFun 来表示字符串函数的语义,而每一类原子函数都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一组由约束表达式构成的特定的约束集。结合符号执行技术,可以提取出字符串库函数调用产生的约束。(2)求解约束。约束求解阶段是基于分支限界算法,从解空间树中搜索满足约束条件的一个解,得到一组字符串测试用例。不同于一般数值约束的求解,采用原子函数模型提取出来的字符串上的约束含有一些特殊的原子变量,这些原子变量具有表示区间等特殊的含义,所以在约束求解的过程中需要对约束的结构进行更新。作者实现了上述方法,并使用实际C语言工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正确地为字符串生成测试用例,提高被测程序的覆盖率3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5)

郑超群,李建良,景旭,何煜[6](2015)在《一种面向路径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标准遗传算法一般使用固定的交叉和变异概率,并且容易出现局部收敛、早熟等现象,降低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在使用实数编码的前提下,对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改进,避免过早收敛,对变异和交叉算法进行优化,使得交叉和变异概率能够自适应调整,增加种族的多样性,确保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遗传算法可以达到很高的路径覆盖率,搜索效率比标准遗传算法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5年11期)

成新[7](2014)在《基于线性拟合函数的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软件质量保证方法。测试技术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面向大规模和高复杂软件系统,如何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过程的开销。各种测试自动化技术是应对这一技术挑战的主要技术途径,其中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技术通过为给定的测试覆盖准则自动生成有效的测试输入,可以大幅减少人工干预,并获得更高测试覆盖度,是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面向路径的测试覆盖准则是软件测试中应用较为广泛和有效的充分性准则之一。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生成问题可以转换为一个约束系统的满足性问题,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该问题是一个NP完全问题,并且不存在可为任意非线性约束系统进行求解的数学方法。当前,这一问题的研究工作,集中于如何对输入空间进行有效的搜索,来寻找满足任意约束系统的输入,基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搜索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两类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们要求给定的搜索区间必须包含最终的有效输入,搜索效果严重受制于算法的参数设定,且有效搜索过程所需的计算量巨大。现有的基于分量线性拟合函数的方法不能处理包含复合约束条件的路径,且算法不够完善,其有效性也缺乏实际程序的检验。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拟合函数的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的处理复合约束条件以及非线性约束条件,通过区间扩展算法,可以自动将搜索区间从初始区域向整个输入区域进行扩展。其中,线性拟合函数是指根据单个输入分量与判定节点中分支函数的关系构建的线性拟合函数,用于拟合该分支函数的实际表达式。路径中的约束系统可以借助分量线性拟合函数求解输入分量的估计可行解区间,进而构建出能够覆盖该路径的输入数据。具体的,本文的工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提出基于分量线性拟合函数的面向复合约束条件的输入数据生成技术。分量线性拟合函数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分支函数实际表达式未知的问题,从而让求取分支函数不等式组的近似解成为可能。对于目标路径,可用的输入向量需要同时满足所有判定节点上的约束条件,对于复合约束,更要依据它们的布尔逻辑关系得出关于输入变量的复杂约束关系。我们首先构建出目标路径中每个分支函数的分量线性拟合函数,然后基于拟合函数逐步的计算出简单约束、复合约束、判定节点以及目标路径的可用区间。其中计算简单表达式的可用区间时需要将边界分段区间与非边界分段区间分开考虑,以达到区间扩展的目的。最后,在可用区间中生成新的输入向数据。·提出可处理复合约束条件的基于线性拟合函数的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以一组随机输入数据为初始输入,然后通过程序的实际执行结果逐步的对输入数据做改进,并通过迭代的方式依次对每个输入变量进行输入数据的生成。具体的,我们通过提出的面向复合约束条件的输入数据生成技术为当前输入变量进行新输入数据的生成,并在达到对变量的搜索阈值前,以迭代的方式基于下一组新输入变量进行输入数据的生成。·依据本文的方法开发了原型工具,以数学包Numerical Recipes中的35个真实函数为基准程序,分别在全输入空间和给定输入空间上,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测试输入生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为包含复合约束条件和非线性约束条件的路径生成测试输入,该方法的搜索区间扩展算法可以有效地制导搜索过程从初始区间向外进行扩展,以找到有效输入。同时,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搜索能力,在处理小规模程序时具有与传统方法一样的效率;在处理中等规模的程序时可以达到比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更好的覆盖度和更少的执行时间;在处理大型复杂程序时可以在更少的时间内达到与这两种算法相当的覆盖度。(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20)

王晓军,闵丽娟[8](2013)在《面向路径测试的演化测试数据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顺序程序的路径覆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并发程序路径覆盖的适应值函数构造方法及实现算法,测试者可以运用该方法生成覆盖指定并发路径的测试用例.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测试用例的执行轨迹和目标路径之间的相似度来评估测试用例的适应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搜索可覆盖小概率目标路径的测试用例提供较强的导向性,并可以完全自动化地为每条目标路径构造出其适应值函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何伟[9](2013)在《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面向对象软件自动化集成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控制论旨在探讨软件工程与控制科学的交叉应用。以软件控制论为指导,可以将控制理论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以软件过程作为被控对象,通过分析和优化软件过程中的反馈机理,达到改进软件过程、提高软件质量的目的。集成测试是指将多个软件模块按照软件规格说明的要求组装为一个完整系统时进行的测试,重点检查各模块间的交互是否正确。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但也给软件的集成测试带来了新的挑战。方法消息路径是由消息连接起来的方法执行序列,可以很好地体现面向对象软件中模块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实现方法调用的交互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面向对象软件集成测试方法对于提高面向对象软件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软件控制论角度着手,将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过程视为被控对象,探讨如何针对方法消息路径利用优化技术实现面向对象软件的自动化集成测试。研究重点围绕方法消息路径的自动生成、方法消息路径生成中搜索空间的约简、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集成测试用例自动生成以及集成测试用例自动再生成等关键技术展开,以提高面向对象软件集成测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归纳如下:1、结合现有程序分析技术探讨了一种基于调用图的方法消息路径自动生成方法,并针对类层次分析和安德森指向分析这两种典型调用图构建算法就方法消息路径的生成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安德森指向分析较类层次分析算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方法消息路径自动生成,为后续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集成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2、对于复杂的面向对象软件,利用程序分析技术生成方法消息路径时,搜索空间会急剧膨胀,导致方法消息路径生成效率下降。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两种搜索空间约简策略,通过约简面向对象软件外部类库代码对应的调用图节点以及约简异常处理代码对应的控制流图节点,以减小方法消息路径生成的搜索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搜索空间约简策略是确实可行的。3、考虑到面向对象软件的多继承类系和非公有方法给集成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演化算法与强化学习机制相结合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通过强化学习机制执行同构替换操作并计算相应操作的累计效益,指导演化算法搜索满足测试覆盖目标的集成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为面向对象软件生成集成测试用例。4、对于已有测试用例库的面向对象软件,为利用现有测试用例提供的大量方法调用信息,指导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提高测试生成的有效性和可读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模式挖掘技术的测试用例自动再生成策略。该策略通过挖掘测试用例库获取常用的方法调用子序列——序列模式,并以所得序列模式为基础构建新的集成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能够生成有效且可读性良好的集成测试用例。5、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炼、核能发电、武器装备等关键领域。将本文提出的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面向对象软件自动化集成测试方法应用于openSCADA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软件的集成测试中,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生成其方法消息路径;以方法消息路径为测试覆盖目标,能够有效地生成集成测试用例,实现openSCADA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软件的集成测试。(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11-29)

易敏捷[10](2013)在《蚁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在面向路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一种有效的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方法,有着很现实的研究意义。试探法是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重要方法,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等现代优化算法是试探法的代表。遗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早熟收敛的问题,切在进化后期搜索效率较低;蚁群算法却可以摆脱局部最优点,抑制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但由于初期信息素匮乏,导致搜索效率较低,遗传算法的变异操作能够增加搜索的随机性、快速性和全局收敛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3年19期)

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半导体制造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将众多处理器核集成到同一芯片上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复杂的片上众核系统对能够支撑其高效运行的互联结构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相比于传统总线和交换矩阵等通信结构,片上网络具有高带宽、低延迟、扩展性强等优点。因此,片上网络成为了片上众核系统主要的通信结构。在深亚微米半导体制程中,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给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带来了更多的威胁。片上网络作为支撑数字系统高效运行的通信架构,其可靠性自然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片上网络引入多种形态的物理缺陷,引发电路逻辑故障,最终致使通信功能行为异常。因此,面向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研究成为伴随片上网络技术进步的研究热点之一,旨在在低成本的辅助硬件和性能开销下,及早地发现芯片在生产或者使用过程当中产生的故障,并及时对其尽采取修复或者避让措施。本文基于常见的物理故障,考虑测试辅助硬件的面积和功耗开销,以及测试任务对片上网络正常工作带来的性能影响,对针对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策略展开研究,并提出了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片上网络常见的故障类型分析和可测性设计技术研究。本文针对片上网络不同类型故障的特性,采取合适的可测性设计技术对片上网络的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故障监测,提供了可行性高、性能损耗小的片上网络测试机制。第二,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封装研究。传统片上网络测试方法多以单传输路径、多个路由器等结构作为测试封装,使得故障在线测试存在覆盖不全、性能损失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传输路径的一种新的片上网络测试封装,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测试封装在保证网络功能正确性的同时,克服了以上传统测试封装存在的缺陷。第叁,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策略研究。测试策略指的是对整个网络测试流程的管理、调度和触发,以实现片上网络测试的完备性和高效性。本文在面向传输路径的测试策略研究当中,在保证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测试顺序和不同测试时间间隔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于笳韵,刘传才.一种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组合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9

[2].詹俊楷.面向传输路径的片上网络测试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李晓玉,贺肖雄,罗杨.面向路径覆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J].江苏科技信息.2019

[4].于笳韵.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5].唐玉宾.面向路径的字符串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6].郑超群,李建良,景旭,何煜.一种面向路径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

[7].成新.基于线性拟合函数的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

[8].王晓军,闵丽娟.面向路径测试的演化测试数据生成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3

[9].何伟.基于方法消息路径的面向对象软件自动化集成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10].易敏捷.蚁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在面向路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标签:;  ;  ;  ;  ;  ;  ;  

面向路径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