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陷入了消费行为极度萎缩的“低欲望”旋涡,年轻群体表现出物质寡欲、消费需求低落的同时,“低欲望”趋势也蔓延到对“性”的态度和行为上。“无欲世代”被认为是日本少子化深刻发展的主要推手,也是日本克服改善少子化问题的最大障碍。基于日本全国青少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对性的“低欲望”趋势特征在性心理方面表现为对“性”的兴趣逐渐降低,同时对“性”的负面认识有所上升,在性体验方面表现为“性”行为体验比例逐渐回落。对青年群体日益增多的“无欲”趋势特征,有“平等说”“风险说”“负担说”等多元解读,其背后是经济压力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复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无欲世代;少子化;低欲望社会;日本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人口统计显示,2017年日本的出生人口数量为946060人,比2016年减少30918人,创下自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总和生育率(TRF,合计特殊出生率:指一个人口群体的各年龄别妇女生育率的总和,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为1.43,比2016年降低0.01,自2015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测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人口预计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且届时超过40%的将是高龄老年人口。为了提升生育率,日本政府过去推出多项政策措施,但从上述数据看,这些政策措施对人口增长的促进效果有限。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严重,已经成为深刻的国家问题。对于少子化的背后原因,日本社会普遍认为是青年一代对于婚姻、家庭乃至性爱的拒绝。
一、从“欲望社会”到“低欲望社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平均年增长率接近10%的持续发展,在创造了经济腾飞的“日本奇迹”的同时,也让日本社会的生活现代化达到了新高度。伴随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消费的欲求也日益旺盛,而城市化进程和传统家庭结构解体等社会变化将家庭推上了消费的主体,其结果是促生了“家庭电器化时代”的全面到来。50年代中后期以洗衣机、冰箱和黑白电视机为代表的“三大神器”,以及60—70年代以彩电、空调和汽车为代表的新“三大神器”在家庭相继普及,大量生产、大众消费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消费特征。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的稳定成长期,平均保持在5%左右的年增长率让日本经济进入了“新的成长轨迹”。凭借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8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同时也登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而随资产急剧膨胀而来的财富效应也促使民众的消费欲望不断扩张,这不仅表现在消费能力上,也体现在消费需求上。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加上家庭的小型化发展等趋势,日本的消费主体由家庭逐渐转向个人,消费结构由家庭刚需升级为娱乐教育、交通通信等,消费需求由大众化日益向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1]。强劲的购买力不仅体现在民众身上,也表现在企业层面,而购买的对象也不局限于日本国内。1989年,日本三菱公司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索尼公司收购了美国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洛杉矶中心区域近一半的房产权属于日本人,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奢侈品店挤满日本游客,“买买买”成为这一阶段的日本的消费形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停滞期,同时,高龄少子化的加剧使得日本劳动人口不断减少,也成为进一步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急转直下的经济溃败氛围和可支配收入的停滞乃至负增长消灭了多余的欲望,在消费上行空间被打断、民众消费理念趋于朴素理性的背景下,“低欲望”成为日本的整体社会氛围,特别是年轻世代表现出的“低欲望”群体特征成为社会问题。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的神话虽然陨灭,但日本社会长期积储的优厚物质基础并未消失,丰裕物质条件下成长的年轻一代表现出追求自我、享受安逸、缺乏奋斗目标等群体表征。另一方面,随经济低迷而来的失业率上升、收入不稳定,以及少子高龄化、国际地位下降等引发的社会发展不透明性,让年轻一代对未来丧失信心,呈现生活态度消沉、人际关系淡薄等群体表征。当如此人口负增长、经济疲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成为消费主体,表现出对物质的寡欲和消费的低落,不买房、不炒股、不结婚、衣食住行将就、远离奢侈品,成为这一代人的群体消费特征。
2015年,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在著作《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中指出,日本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整体陷入了消费行为极度萎缩的“低欲望”旋涡,其突出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不消费的“低配”生活。“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有无限希望的高度成长时代或是泡沫经济时代,只经历过通货紧缩、不景气的黑暗时代,从懂事起就对未来充满不安,薪资一直是冻涨、降低的状态,因此不出门、不消费、不结婚生子,尽量减少人生风险,这已经成了基本性格”[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背负危机、丧失物欲和成功欲,“选择不拥有”成为时代脉络下的合理选择,也有学者称之为“厌恶消费世代”[3]。《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一书的出版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极大的反响,这不仅仅因为年轻一代表现出的“低需求”“低消费”会导致经济萎靡不振、社会失去活力,更因为青年群体的“低欲望”趋势已蔓延到对“婚恋”和“性”的态度和行为上,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形成致命的打击。
液压系统的散热方式为发热源(泵、阀、管路)的散热和油箱的散热。系统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散热到外界环境中,剩下的热量留在系统中使液压油温度升高[6]。油箱为液压系统的主要散热方式,油箱散热由自然对流换热和热辐射两部分组成。
二、日本年轻一代的“性”群体画像——基于青少年全国调查数据
由图11得出:荷载-位移图与单向拉伸钢筋类似,单向拉伸先屈服后强化,最后在最薄弱处拉断,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几乎与单向拉伸钢筋的承载力等同。钢筋最大直径所得的最大承载力值约为钢筋最小直径所得的最大承载力值的2.5倍。随着钢筋直径的提高,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值也随之增大,表明钢筋直径对试件承载力有显著影响。
1.性心理
(1)对性的兴趣
(1)平等说
一是青少年对性的兴趣存在显著年龄和性别差异。数据分析发现,伴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性”的兴趣会不断提升。如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阶段男女生对“性”感兴趣的比例为46.2%和28.9%,到了高中阶段比例升至76.9%和42.9%,至大学阶段比例进一步增加到93.2%和68.6%,伴随年龄上升青少年“性”兴趣的增幅明显。同时,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任何年龄段男生对“性”的兴趣均显著高于女生,且近年呈现差异越来越大的趋势。以大学生的数据为例,在1981年、1987年、1993年、1999年和2005年的调查中,男生对“性”感兴趣的比例基本高于女生10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的调查比例差开始扩大,增加到21.8个百分点,至2017年,比例差进一步扩大至24.6个百分点。
二是青少年对性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对历年的数据比较发现,青少年对“性”的兴趣自20世纪80年代调查开始后日渐上升,90年代达到高值,新世纪以后出现急速回落。2017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76.9%的高中男生和42.9%的高中女生对“性”感兴趣,相比1999年的数据分别下降了16.1和36.1个百分点;同时,大学生的数据相比1999年分别下降了6.2和22.3个百分点。
表1:青少年对性感兴趣的比例(%)
?
(2)对性的认识
性心理涉及与性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其中对性的认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自1987年的调查开始通过询问青少年对“性”的印象了解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从数据结果看,近年对性持负面认识的青少年有增多趋势。如1987年、1993年和199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认同性是“快乐的”青少年比例基本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不认同性是“快乐的”比例约为5%;从2005年的调查数据开始认同的比例出现下降,不认同的比例不断增加,至2011年不认同的比例首次超过了认同的比例;2017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认同性是“快乐的”青少年比例为14.7%,不认同的比例为16.5%。同时,认同性是“羞耻的”青少年比例除了1999年的调查数据出现较大下降外,基本维持在35%左右的平稳状态,但不能忽略的是,不认同性是“羞耻的”青少年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1987年时有17.6%的青少年不认同性是“羞耻的”,到了2017年,比例下降到了8.2%。
因此,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的策略,通过乒乓球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良学生。
表2:青少年对性的认识(%)
?
2.性体验
(1)恋爱经历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东方大国,在创新方面比较保守,而整个社会的教育也是以不出头为主,所以这也扼杀了畜牧兽医行业的创新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畜牧兽医行业的大环境也是比较传统,很多人不敢去挑战和创新,这两个环境的保守加在一起让创新很难实现。
比较初中生的数据可以发现,自1987年以来,初中生有恋爱经历的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87年的男生11.4%、女生15.3%,到1999年的男生24.2%、女生23.5%,再到2017年的男生27%、女生29.2%,增幅明显。整体看,有恋爱经历的初中生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成多到如今的近三成,增加了三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数据则显现较为平稳的曲线,在40年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上下波动,但整体看高中生有恋爱经历的比例基本在五成左右,大学生有恋爱经历的比例基本在七成左右,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表3:青少年有恋爱经历的比例(%)
?
(2)性行为体验
性行为是个体旨在满足性欲和获得性快感而出现的动作和活动。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年龄的不断提前,使他们能够更早地体验和接触与性相关的内容,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性文化的传播,部分青少年在性好奇和性冲动的推动下会发生接触性性行为。“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自1974年第一次调查以来,主要通过接吻和性交的经历了解青少年的性行为体验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征:
从上述对日本全国青少年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年轻一代对性的“低欲望”趋势特征确实存在。首先,“低欲望”趋势在性心理方面的体现是青少年对“性”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同时,青少年对“性”的负面认识有所上升。其次,“低欲望”趋势在性体验方面的体现是青少年的“性”行为体验比例在逐渐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性行为的回落与性兴趣的下降呈现相同曲线特征,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青少年“性”兴趣降低趋势的显现要略早于“性”行为体验降低趋势,前者基本在新世纪之初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回落,而后者则要到2011年以后开始呈现回落趋势。这表明,心理的“低欲望”要先于行为的“低欲望”。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青少年“性”兴趣降低趋势仍在持续这一客观数据可以预测,日本青年一代的性行为体验在未来还可能继续降低。
二是青少年性体验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性体验比例有较大差异性,基本呈现初中、高中阶段女生的体验比例高于男生,大学阶段男生的体验比例高于女生的特征。以接吻体验为例,2017年的数据显示,初中生有接吻体验的女生比例为12.6%,比男生高3.1个百分点;高中生有接吻体验的女生比例为40.7%,比男生高8.8个百分点;到了大学阶段,有接吻体验的女生比例则要比男生低4.8个百分点。比较历年的数据发现,初中、高中阶段女生的性行为体验比例高于男生是从1980年代开始出现的特征,197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的男生性行为体验比例均高于女生。
一直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是主宰日本社会的性别观念,在此传统观念下,男性被认为是“勇敢”“责任”的象征,在战场和劳动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在日本的高度经济成长期,也是男性积极奋进,撑起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同时承担着抚养家庭的主要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上述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和平时代不再需要“为国捐躯”的战士,而科技的发展、服务业的兴起等也使得单纯体力劳动不断减少,让男性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越来越小,这使得男性的社会角色不再如过去那么明确和重要的同时,社会地位也不再如过去那般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在男女平等的理念下,女性不仅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在许多领域的作用和贡献都可媲美男性,甚至更为出色。女性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生活不再必须要依靠男性。换言之,传统的男性主导女性的人际关系模式正在瓦解和消失,女性不再需要通过婚姻获取社会身份,男性必须成家立业、抚养妻儿的责任分工也在逐渐淡化,这样的氛围中“草食男”们渐渐出现,他们对结婚、恋爱失去兴趣,在性欲上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会积极主动追求婚恋关系。与此同时,女性在其中感受到了平等,也因此并不讨厌“草食男”的存在,这也成为促进“草食男”扩大化的原因。日本婚介服务网站2009年对30~39岁的未婚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三的男性认为自己是“草食男”[7]。“女强”带来的“男弱”是导致“草食男”出现的原因,因此,森岗等认为“草食男”产生是男女平等的一种新表现形式。
表4:青少年有接吻体验的比例(%)
?
表5:青少年有性交体验的比例(%)
?
三、“无欲世代”及其背后的成因探析
1.“无欲世代”的出现
一是青少年性体验的比例呈现明显回落。对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的性体验比例在经历了上升趋势后近年出现明显的回落。以大学生的数据为例,有过接吻体验的比例在70、80、90年代不断攀升,至2005年达到最高值,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72.9%和73.3%,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7年的最新数据为男生59.1%,女生54.3%,降幅明显。有过性交体验的比例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值,男女生的比例为62.1%和61.7%,之后逐渐减少,2017年的最新数据为男生47%,女生36.7%。整体看,青少年性行为的体验率基本降低到20~30年前的数据水准。
“无欲世代”是日本继“宽松世代”后推出来的新名词,最先流传于网络,之后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指的是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出生于1987年至新世纪前后,和“宽松世代”的年龄基本一致。群体特征表现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经济崩溃,和网络共同成长,成人后远离物欲、食欲、性欲,不愿出人头地,不善表现自我,对人(包括婚恋)冷淡,人际关系简单,缺乏野心,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过多的期待,容易放弃,因此也被称为“无欲无求的一代”。如此“无欲世代”被认为是日本少子化深刻发展的最大推手,也是日本克服改善少子化问题的最大障碍。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数据[4],2015年日本男性的“终生未婚率”(终生未婚率指至50岁尚未结婚的人口比例)为23.4%,女性的“终生未婚率”为14.1%,均创下历史新高值。这也意味着,有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和七分之一的日本女性终生未婚。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18~34岁未婚群体中,有42.9%的男性和39.2%的女性认同“碰不到理想的对象就不结婚”。此外,调查结果发现,18~34岁未婚群体中,69.8%的男性和59.1%的女性没有交往对象;35~39岁的未婚群体中,26%的男性和33.4%的女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青少年是生命历程的特殊阶段,“性”作为青少年时期成长发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也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婚恋生育观,进而对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的人口环境形成深刻的影响。日本青少年对“性”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在行为上又有着怎样的变化,是否如一般认为的随着经济的低迷呈现“低欲望”特征。本研究利用日本性教育协会的翔实数据资料(日本性教育协会自1974年以来约每六年对15~24岁的青少年进行一次“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迄今已经持续了8届,共对超过4.2万名青少年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分层抽样方式从全国的大城市、中城市和町村抽取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体验等多个方面。第八次调查于2017—2018年实施完成),聚焦青少年的性心理和性体验的变化趋势,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当代日本青少年的“性”进行客观把握和呈现。其中,性心理主要从青少年的性兴趣及性态度进行分析,性体验主要从青少年的恋爱经历以及性行为的体验情况进行分析。
2.“无欲世代”背后的成因分析
“性意识”的觉醒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心理标志。随着青春期生理发育,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也出现显著变化,对性征发育感到惊奇、神秘、羞涩并促使他们产生了解和探索性奥秘的欲望,开始对性出现兴趣,有时还会出现性冲动。与童年期对性的好奇心理不同,在性欲驱使下对性产生兴趣,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一个本质表现。“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自1981年第二次调查开始纳入了关于性兴趣的问题,通过询问是否对“性”有兴趣来了解青少年的性心理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征:
对于日本社会逐渐增多的对恋爱和性持消极态度年轻群体,专栏作家深泽真纪和社会学家森岗正博将之称为“草食男”或是“草食系男子”[5]。森岗正博对“草食系男子”的定义是:心地善良,不被传统的“男子汉气概”所束缚,缺乏恋爱欲望,不想在恋爱中受伤也不想去伤害别人的男子,认为男女平等新型关系的出现是日本社会产生“草食系男子”现象的内在原因[6]。
河西学院开展扎实有效的职前专题训练活动,强化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援疆实习支教前,学校聘请当地、新疆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专题性质的中学教学法和民族语言、民俗民风等环节的实践培训工作;组织实地走进中小学课堂观摩各学科教学见习活动。通过观模名师课堂、微格教学和小组研讨等形式,要求学生分析教材、撰写教案、教学设计、试讲演练,实行职前训练不过关不达标不准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硬性指标。针对师范生专业技能要点,通过职前训练,使学生有备而战,帮助实习支教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11],大大缩短心理准备期和工作适应期,确保实习支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异性相吸”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进入青春期后,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深层次性意识逐渐觉醒,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喜欢的对象,进而可能发生恋爱关系。“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自1974年第一次调查以来,主要通过询问恋爱经历了解青少年的恋爱情况。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的恋爱情况显现低龄化和普遍化趋势。
(2)风险说
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着力打造多档次、多品牌、多规格的产品体系,是茅台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高、中、低端产品的全覆盖,使之成为了与高端洋酒竞争的锐利武器。对于年轻人、外国人等消费群体,茅台则开发生肖纪念酒、珍品茅台酒等一系列符合消费者个性化消费潮流的新产品,在重大历史事件期间,更是推出了“奥运纪念酒”“开国盛世茅台酒”“上海世博会纪念酒”等,使茅台的产品更为丰富。
相对于森岗正博的平等说,日本社会学家高桥征仁提出了“风险说”的解释,认为近年年轻人中日益增多的对恋爱和性没有兴趣的现象,主要源自年轻一代对“性”的态度正从“欲望时代”走向“风险时代”[8]。
在长期的经济低迷期出生和成长的日本年轻一代缺乏远大理想、安于现状、社会意识薄弱,这些都使得他们不愿迎接挑战,不愿承担风险,追求和享受封闭安逸的生活。相比较需要承担未知的风险去挑战不熟悉或未知的领域,日本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留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愿离开舒适便利的安乐窝。如对18~26岁职场新人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时有71.3%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赴海外工作,2007年该比例减至63.8%,2013年更跌至41.7%[9]。而当这种风险规避意识落实到人际关系上时,表现为青年一代不再认为与人交往意味着是“快乐”的或是“机会”,他们首先考虑是未知的“风险”。对此,高桥征仁称之为“风险化”,即当代青年在做决定之前,首先思考的不是行动带来的积极的效用,而是对随之产生的消极结果更为敏感和关注。在现代社会,无论结婚还是恋爱(包括同居等共同生活)都是对个体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为,对当代年轻一代而言,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开始“新”的生活导致现有“生活状况”发生变化这一重大风险,而出于风险规避心理和安全趋向,更倾向于选择“不改变”来应对未知风险。这也促使青年一代在面临“性”这一未知领域时,不是选择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通过自我管理,如减少与人交往、不愿维持人情交际、消极对待婚恋等方式来降低风险的存在,其结果是这一代日本青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无欲无求”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双人核对后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士”者,春秋下层贵族之谓也。因为“士”乃社会兵役的主要承担者,故学人多称之曰武士。关于“士”是“国人”的主体这一问题,目前学者已达共识,不赘。根据我们的研究,下面两个学术问题则必须予以清理。
(3)负担说
对于青年群体“不婚不育”的趋势特征,近年另外一种“负担说”的解释逐渐增多,即年轻一代因为经济的困窘而无力承担“婚恋”和“性”带来的重担而不得不选择远离。
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企业现代化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进行合理设计。通过汇总企业各项供应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包装、管理、运输及信息体系,保障物流采购工作得到全面化提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质量。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建设主要由货源地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链系统、企业收货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共同构成。通过这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货源信息进行查询,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了解货物动态,并实现对到货信息的统一管理,完善整个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功能。从而简化物流采购管理流程,提升采购物流管理的规范性,实现物流采购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一方面企业难以维持以往的增长率大量消减人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众多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寻求更低的原材料成本和更廉价的劳动力,其结果使得一直以来日本引以为豪的“终身雇佣制”崩坏,失业人员剧增。在缩减成本提高效益的强大的压力下,为了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日本中小企业开始改变雇佣模式,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不拿奖金、不参加保险、随时可以解聘的非正式雇佣员工(非正式雇佣员工主要包括派遣员工、短期合同工、临时工、钟点工、业余打工者等形式)数量开始逐渐增加。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非正式雇佣员工的数量从1988年的755万人,上升到2018年的2156万人,30年间增长了2.9倍[10]。非正式雇佣员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在数量增加的同时,非正式雇佣员工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薪金低、就业不安定等特征。日本日清基础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30~34岁男性正式雇佣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404.6万日元,而同年龄的男性非正式雇佣员工的平均年收入仅为251.4万日元[11]。如此的低收入养活自己尚且困难,更遑论建立家庭、抚养儿女。日本公益法人联合综合生活开发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0.9%的非正式雇佣者通过减少吃饭次数来应对贫困生活,有13%的非正式雇佣者近一年没有缴纳过税金和社会保险[12]。低收入、低保障,加上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非正式雇佣群体在婚恋问题上不得不采取保守和消极的态度。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同一年龄段中,男性非正式雇佣员工的结婚率仅为正式雇佣职工的二分之一。对此,有人称之为对男性“经济上的阉割”[13]。
“低欲望社会”和“无欲世代”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日本社会的现实情况,其背后是经济压力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复合因素的作用。正如学者土田阳子指出的,“草食系”一词并没有如同过去常见的青年亚文化那样,成为风靡一时但很快被人忘记的“流行语”,而今已俨然成为恋爱和性持消极态度的“代名词”而长期存在[14],而清心寡欲的“无欲世代”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固定组成,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向。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书中预测,世界各国都将面对“低欲望社会”现象。放眼全球,经济减速和人口老龄少子化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病,只是日本表现得尤为 突出。面对如此缺乏活力的“无欲世代”,今后该何去何从。这不仅是日本社会面临的巨大考验,也是国际社会整体需要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泰君安消费行业系列报告.从日本消费及业态变迁看中国消费机遇[R]. 2017:6-11.
[2]大前研一. 低欲望社会「大志なき時代」の新·国富論[M]. 日本:小学馆,2015:1-10.
[3]松田久一.「嫌消費」世代の研究[M]. 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9:1-6.
[4]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5回出生同行基本調査——結婚と出産に関する全国調査[R]. 2015:13-35。
[5]深泽真纪.平成男子図鑑[M]. 日本:日经BP 社,2007:1-3.
[6]森冈正博.「草食系男子」の現象学的考察[J]. 生活学习研究,2011(1):13-28.
[7]パートナーエージェント.「草食男子」と「肉食女子」に関する意識調査[R]. 2009:1-5.
[8]高桥征仁.「草食系男子」をめぐる虚実——欲望の時代からリスクの時代へ[J]. 现代性教育研究月报,2010(10):1-7.
[9]学校法人産業能率大学.第4回 新入社員のグローバル意識調査[R]. 2010:7.
[10]日本厚生劳动省.劳动力调查[R].1988——2018 年.
[11][13]张石 .日本大叔们为什么“无性到中年”[EB/OL]. http://dajia.qq.com/original/japan/zhangshi20160306.html.2019-3-24.
[12]公益法人联合综合生活开发研究所. 第2回非正規労働者の働き方·意識に関する実態調査[R],2016:7-10。
[14]土田阳子.高校生·大学生の避妊に関する意識と行動——避妊行動の分化に着目して.日本性教育协会编.「若者の性」——第7回青少年の性行動全国調査報告[M].日本:小学馆,2013:121-140.
裘晓兰: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守建
标签:日本论文; 青少年论文; 比例论文; 数据论文; 欲望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8期论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