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近代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黑格尔,康德,契约,政治,伦理学,近代。
西方近代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闻骏[1](2019)在《“身体”的本性和“心灵”的本性——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然人性的双重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学派,近代自然法学派立足于自然人性、自然权利、自然法则、社会契约等基本概念,建构起了一整套国家理论和政治哲学。其中,自然人性是近代自然法学派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政治哲学思考正是建立在对自然人性的抽象理解基础上的。然而,也恰恰是在有关自然人性的基本理解上,近代自然法学派内部展现出了深层次的理论差异。这一差异,一方面勾联起了近代自然法学派的历史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自然人性自身的多维结构和复杂层次。近代自然法学派有关自然人性的静态理解与考察,最终被黑格尔有关自然人性的历史性理解所超越和扬弃。(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素民[2](2019)在《试论近代西方哲学“心物二元分割”知识论走向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笛卡尔、休谟哲学所蕴含"心物二元分割"的根本寓意在于强调心灵与肉体互不关联,认知主体与所认知的外物无法直接沟通,而这在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结构中似乎是不曾存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呢?阿奎那主张认知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理智上的通达即"理解"行动,亦即对事物的"洞察",其中蕴含了"抽象作用"。抽象作用有其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而唯名论者恰恰抓住其消极的一面大做文章。"奥卡姆剃刀"废止了阿奎那的抽象作用理论,放弃了感性与悟性合作之说,强调形上的领域因其超越了经验而无法被理智所肯定,只能成为一种彻底的虚设,从而为近代哲学的思路埋下了伏笔。此外,伽利略视"初性"为客观、"次性"为主观的物性理论也是造成近代"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梅祖蓉[3](2019)在《论近代西方哲学与历史中的种族契约——以洛克与康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洛克与康德,分别代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社会契约论与平等主义的高峰,但他们却分别以行为或理论书写了另一类契约:以人与人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种族契约。洛克曾经深深卷入北美殖民地奴隶制事务、投资大西洋奴隶贸易。康德则以其自然科学家的思维构建了近代科学种族主义的概念框架。二人都在坚持人人生而平等且自由的同时,将黑人与印第安人降在与白人不能齐平的台阶上。这种由思想家所不加掩饰的种族等级观,反映出近代西方哲学对种族间正义的冷漠,也暴露出启蒙时代的重大缺陷。(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1期)
方德志[4](2018)在《西方道德情感哲学的发展进程——从近代到现当代的逻辑勾连》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休谟为代表的近代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沿着"心理描述"和"语义分析"两种进路/方法"分化"发展,分别形成基于情感(德性)的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现代情感(表达)主义元伦理学是近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异化"发展形态,它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道德语言的实践本性,其实是对规范伦理学之实践本性的反面论证。以斯洛特为代表的当代关怀主义(德性)伦理学自觉体现了方法论上的"扬弃"精神,使"心理描述"和"语义分析"两种方法获得了新的统一。斯洛特通过吸收和改造中国"阴/阳"哲学概念,为解决元伦理学长期以来的"应该/态度/价值"与"是/信念/事实"之间的二元对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当代中西方道德哲学的协同创新研究开拓了新局面。(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8年06期)
张盾[5](2018)在《历史唯物主义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无疑构成了最为全面而深刻的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至今依然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走向。但历史唯物主义却并未在政治哲学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只是关注这一学说包含的直接政治论断,而非产生它的政治哲学维度。一般来说,研究者习惯以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8-14)
陈立超[6](2018)在《辩证发展中的西方近代音乐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哲学至今已在各音乐流派的思想影响和补充下有了很大发展。本文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主要音乐哲学流派进行简单梳理,以期能对音乐哲学有个大致了解。(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1期)
黄学胜[7](2017)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力求自身成为"政治科学",是自然科学模式延伸至社会政治领域的结果。自然科学的影响使政治哲学传统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也带来了众多问题,是后续思想家们反思和批判的对象。这种考察对理解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及诸政治哲学传统皆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7年11期)
薛刚[8](2017)在《论绝对哲学、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差异——对黑格尔《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导论的叁点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广泛的意义上,更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者。他的哲学体系可以说包括了以往哲学中所有重要并带有本质性的问题。正是因为其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对于初步涉足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显得尤为困难,甚至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文德尔班发出这样的感慨:能理解黑格尔的那一代人已经逝去了。不过,黑格尔自己曾说过:体系的内容需要由体系自身来陈述。这是不是给想理解他哲学的人的一种启示呢?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有机的全体或整体,想理解部分则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而整体又寓于部分之中。幸运的是黑格尔对哲学百科全书所做的导论可能成为理解和进入他哲学系统的一个关键。通过从黑格尔《逻辑学》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黑格尔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关系等叁个角度,分析并阐明了黑格尔对常识思维的批判,从而找到一把可以进入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钥匙。(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7年09期)
张荣[9](2017)在《奥古斯丁对古希腊自由观的终结及其效应——兼谈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的自由之思显现为对善本体的辩护。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的选择与意愿行为的讨论,虽然已经达到了古希腊自由观的一个新高度,但未达到将自由视为哲学至上原则的地步。奥古斯丁对基督教原罪论的哲学阐释,使肇始于自发、自愿意义上的选择与意志的自由决断发生本源关联,终结了古希腊的内在自由之思,完成了将内在自由外化为绝对命令的中世纪转向。(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8期)
张竑[10](2017)在《人的回归——近代西方哲学视野中的“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人学"研究异常火热。文章从近代西方哲学家关于"人"的各种观点中,梳理出近代西方哲学家视野中对"人"的定义、属性和特点等相关观点及其思想渊源,为"人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基础性材料。文章还展示了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理性时代""启蒙时代"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以及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内涵。"认识论转向"是基于人的理性威权的建立而产生的,人的理性是人的重要属性和特点,在近代西方哲学中逐渐成为了绝对的主宰和威权,成为了判断一切事实和认识一切事物的唯一准则。(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西方近代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笛卡尔、休谟哲学所蕴含"心物二元分割"的根本寓意在于强调心灵与肉体互不关联,认知主体与所认知的外物无法直接沟通,而这在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结构中似乎是不曾存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呢?阿奎那主张认知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理智上的通达即"理解"行动,亦即对事物的"洞察",其中蕴含了"抽象作用"。抽象作用有其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而唯名论者恰恰抓住其消极的一面大做文章。"奥卡姆剃刀"废止了阿奎那的抽象作用理论,放弃了感性与悟性合作之说,强调形上的领域因其超越了经验而无法被理智所肯定,只能成为一种彻底的虚设,从而为近代哲学的思路埋下了伏笔。此外,伽利略视"初性"为客观、"次性"为主观的物性理论也是造成近代"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近代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闻骏.“身体”的本性和“心灵”的本性——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然人性的双重结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素民.试论近代西方哲学“心物二元分割”知识论走向的成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梅祖蓉.论近代西方哲学与历史中的种族契约——以洛克与康德为例[J].世界民族.2019
[4].方德志.西方道德情感哲学的发展进程——从近代到现当代的逻辑勾连[J].道德与文明.2018
[5].张盾.历史唯物主义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6].陈立超.辩证发展中的西方近代音乐哲学[J].戏剧之家.2018
[7].黄学胜.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7
[8].薛刚.论绝对哲学、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差异——对黑格尔《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导论的叁点解读[J].学术交流.2017
[9].张荣.奥古斯丁对古希腊自由观的终结及其效应——兼谈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0].张竑.人的回归——近代西方哲学视野中的“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