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腔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张颖丽黄洋李保泉(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41)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111-02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方法通过减少理论学时数、早期接触临床、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验证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教学改革可挖掘学生基本素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论新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必行之路。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素质人才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面临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缺陷。因此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工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习知识”为“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1减少理论学时数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
自口腔医学七年制招生起,我们对口腔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突出口腔医学教学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整合了口腔医学主干学科课程中实践操作内容,多数课程实验课时数大于理论课时数(口腔内科学含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牙周病、粘膜病学理论学时76学时、实验课学时96学时;口腔修复学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课学时100学时;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学时90学时、实验课学时96学时;口腔正畸学理论学时26学时、实验课学时24学时;口腔预防医学理论学时20学时、实验课学时20学时)。为配合口腔医学课程体系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改革,优化了学生的知识
结构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培养了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2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专业。在大学一至二年级安排学院知名教授讲授口腔医学导论课,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到口腔医学发展史及国内外口腔医学发展现状。利用“9.20爱牙日”、“入学教育”、“入科教育”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等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通过采集病史、与病人交谈,训练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使他们热爱病人,理解病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患者服务,使学生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把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为今后口腔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部分教研室采用PBL教学法,强调围绕
问题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改变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讲解,教师总结。这样教师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备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满足教学要求。
学院坚持专业外语一贯教育原则,七年制专业课也进行了部分双语教学。考虑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时效性,鼓励电子教案采用双语构成。为搞好双语教学,学院从国外引进原版教材,为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展现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
总之,建立新型口腔教学模式,是学院教学探索与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旨在充分挖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取得一定的成绩。